第 16 节
作者:辩论      更新:2024-01-16 22:40      字数:5674
  故在心律正常后,仍继用一段时间,复发者再用仍有效。
  临证备要——本证多因思虑劳倦过度,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以及心血暗耗所致,
  临床常为功能性心律失常,因此起居有节、劳逸有度,睡前避免
  不良刺激,为辅助治疗措施。
  3.阴虚火旺证                                                 明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肝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火扰神
  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阴虚于下,阳亢于上
  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阴虚火旺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心悸不安,虚烦神疲,
  手足心热之证
  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亢盛,惊悸怔忡,
  心烦神乱,失眠多梦等证
  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阴清热
  当归、丹参—补血养心
  天王    人参、茯苓—益气补血
  补心    朱砂、柏子仁、炒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丹     五味子—敛心气
  桔梗—载药上浮
  朱砂     朱砂—重镇安神,清心
  安神     黄连—清心火,除烦热
  丸      当归、生地—补血养阴
  备选方——黄连阿胶汤
  加减——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加知母、黄柏、龟板、熟地
  阴虚兼瘀热—赤勺、丹皮、桃仁、红花、郁金
  临证备要——本证多为甲亢、心肌炎、风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快
  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为法,但
  应据阴虚与火旺之轻重,以滋阴为主还是清心降火为主。
  治疗禁忌:朱砂为汞制剂,不宜用量过大及长期服用。滋阴药物大量适用容易碍胃,注意配合理气药物。
  4.心阳不振证
  症状——心悸不安—久病体虚,损伤心阳,或胸中阳气不足,日久损及心阳,
  以致心失温养
  胸闷气短—胸中阳气不足
  动则尤甚—动则气耗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
  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心阳不足,鼓动无力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常用药——桂枝、附子—温补心阳
  人参、黄芪—益气助阳
  麦冬、枸杞子—滋阴(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
  炙甘草—益气养心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悸
  加减——形寒肢冷—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散寒)
  大汗出—黄芪、煅龙牡、山萸肉、浮小麦;或用独参汤
  水饮内停—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
  夹淤血—桃仁、红花、赤勺、川芎
  阴伤—麦冬、玉竹、枸杞子、五味子
  心阳不振,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低下)—炙麻黄、补故脂、细辛,
  重用桂枝,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
  临证备要——桂枝、炙甘草同用,能复心阳,对心动过缓有效,桂枝一般可从10克开始,逐步加量,常用至20克,最多用30克,直服至心率接近正常,或有口干舌燥时再减量,继服以资巩固。
  治疗禁忌:①麻黄(尤为生麻黄)用量一般10克,先煎,去上沫,,因含有麻黄碱,可导致血压升高、异位心率增快、期前收缩,需要特别注意。②生附子因含有乌头碱有心脏毒性,如引起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一般不用,用量:3…15克,需先煎至口尝无麻舌感为度。③炙甘草大量长期服用易导致水肿,不适宜于湿盛胀满及心功能不全患者。④红参虽可以改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但易致血压升高,对合并高血压者慎用,同时注意另煎兑服。⑤北五加皮性温,能强心、利尿、止痛,常用于心功能不全者,因有毒一般用量3…6克,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蓄积中毒,尤其与洋地黄制剂同用时更应谨慎。
  5.水饮凌心证
  症状——心悸—水饮上干、犯凌心,心阳被抑
  眩晕,胸闷痞满—饮停于中,清阳不升,气机阻滞
  恶心呕吐,流涎—饮邪上逆
  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水为阴邪,赖阳气以化,阳虚则不
  能化水,水邪内停
  形寒肢冷—阳虚不能达于四肢,充于肌表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阳虚水盛之象
  病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本方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
  心悸目眩等症
  常用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
  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
  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助阳
  远志、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
  加减——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
  肺气不宣,肺有水湿:咳喘、胸闷—杏仁、前胡、桔梗,葶苈子、
  五加皮、防己
  兼淤血—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益母草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尿少浮肿)
  —用真武汤加猪苓、泽泻、五加皮、葶苈子、防己
  临证备要——本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而伴有浮肿、尿少、夜间阵发
  性咳嗽或端坐呼吸等患者,治应温阳利水。对病情危重者,可应
  用独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可反复大量应用(不必稀释)
  6.瘀阻心脉证
  症状——心悸不安—淤血阻于心络,心失所养
  胸闷不舒—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心胸气机不畅
  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心血瘀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唇甲青紫—脉络瘀阻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心的气
  血上通于舌,心血瘀阻
  证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前方养血活血,理气通脉止痛,适用于心悸伴阵发性心痛,胸闷不
  舒,舌质紫黯等症
  后方温通心阳,镇心安神,用于胸闷不舒,少寐多梦等症
  常用药——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桃  仁    香附、延胡索、青皮—行气和血,通脉止痛
  红花煎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以通心阳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琥珀粉、磁石
  加减——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
  因虚致瘀—气虚—黄芪、党参、黄精
  血虚—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
  阴虚—麦冬、玉竹、女贞子
  阳虚—附子、肉桂、淫羊藿
  络脉痹阻,胸部窒闷—沉香、檀香、降香
  胸痛甚—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三七粉
  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栝楼、薤白、半夏、陈皮
  7.痰火扰心证
  症状——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火互结,舍于心
  位,扰及心神
  痰多、胸闷、食少、泛恶—痰浊中阻,胃失和降
  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痰火内郁,津液被灼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痰热内蕴之象
  证机概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用于痰热内扰,
  心悸时作,胸闷烦躁,尿赤便秘,失眠多梦等症
  常用药——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栀子
  半夏—辛温,和胃降逆,燥湿化痰
  橘皮—理气和胃,化湿除痰
  生姜—祛痰和胃
  竹茹—涤痰开郁,清热化痰——胆南星、全栝楼、贝母
  枳实—下气行痰
  甘草—和中
  远志、石菖蒲、酸枣仁、生龙牡、珍珠母、石决明—宁心安神
  加减——痰热互结,大便秘结—大黄
  火郁伤阴—天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黄
  兼脾虚—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
  预防与调护
  1.调情志  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节饮食  饮食宜营养丰富而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忌过饥过饱、辛辣炙博、肥甘厚味之品。
  3.慎起居  生活规律,注意寒温交错,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重症卧床休息。
  4.长期治疗   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配合食补、药膳疗法等,增强抗病力;积极治疗原发病: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病等;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作好急救治疗。
  其它疗法
  一、单验方
  1.苦参煎剂:苦参、益母草各20g,炙甘草15g。水煎服,适用于心悸而脉数或促者。
  2.珍合灵:(每片含珍珠粉0。1g;灵芝0。3g),每次2…4片,日3次。
  二、应急措施
  1.脉率快速型心悸
  (1)生脉注射液20…30ml+50%GS20…40ml,静注,连用3…4次,多能控制病情,继以每日2次巩固疗效。
  (2)强心灵0。125…0。25mg;或福寿草总甙0。6…0。8mg;或铃兰毒甙0。1mg。万年青甙2…4ml+50%20…40ml;静注;缓;每日2…4次。
  (3)苦参注射液2ml;肌注;每日2…3次;苦参浸膏片3…5片,每日2…3次。
  2.脉率过缓型心悸
  (1)参附注射液10…20ml+50%GS20…40ml静注,缓,每日2…3次,或以大剂量静滴。
  (2)人参注射液10…20ml+50%GS20…40ml,静注,每日2…3次。
  (3)附子号注射液2。5…5mg+5…10%GS100…200ml;静滴;每分钟10…25ug;日1次。
  3。脉率不整型心悸
  (1)常洛林0。2g;每日3…4次;病情控制后;改为每日1…2次。
  (2)福寿草片每次1片;病情顽固者每次2片;每日2…3次。病情控制后每次1/2…1/3片。
  三、针刺治疗
  (1)内关、心俞、神门——安神宁心,调整心率
  (2)针刺内关、间使、心俞等穴,可使心率减慢;针刺素寥、通里等穴,可使心率加快。针刺一般用补法。
  (3)耳针——心、皮质下、交感、神门
  现代研究
  为了提高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近年来国内对抗心律失常的中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药理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类  苦参、缬草、当归、石菖蒲、山豆根、甘松、田七、延胡索、地龙、卫茅等,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
  2.兴奋β受体类  麻黄、附子、细辛、吴茱萸、蜀椒、丁香等。能对抗缓慢性心律失常。
  3.抑制Na+…K+…ATP酶类  福寿草、万年青、罗布麻、夹竹桃、铃兰、蟾酥等。大多具有洋地黄样作用,可对抗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快速房颤心室率。
  4.阻滞受体类  佛手甾醇甙、淫羊藿、葛根等,能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及降血压、缓解心绞痛。
  5.主要阻滞钙通道类  粉防己碱、小檗胺等,可能有阻滞组织胺受体及扩张冠状动脉、拮抗喹巴因及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的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