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4-01-16 22:39      字数:4727
  O盏奈藁福薹鞘墙杈弈哉庖桓拍钪圃煊忠桓鱿执窕啊F涫担室舶眨缱勇龀逡舶眨庑┬问蕉疾恢匾蜕嬲庖恢占康睦此担弈远际钦嬲纳?br />
  然而,有人并不这么想,尤其是那些准专家们,他们人数众多,且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5年的发展,索拉利斯学已高度专业化,各个学科、各个派别之间,鸿沟壁垒,相互阻隔,已难沟通。例如,“接触”学派的思想就与其他学派格格不入;一个控制论专家与一个对称论专家,虽同为研究索拉利斯学的学者,前者就很难让后者明白自己的理论。我上学期间,就有宇宙学协会的主席维毕克曾打趣说:“你们彼此间尚不能沟通,如何奢望与索拉利斯海洋互诉衷肠?”虽是玩笑话,却也一针见血,道出了真理。
  把索拉利斯海洋归为变形类并非随意而为,它起伏不定的表面能变幻出无数匪夷所思的形态,与地球的地表形态决无相似处,而且,这些突然爆发的原生质“活动”的性质和作用,仍是一个谜团,不为人知,也许是适应性的,也许是探测性的,或其他什么。
  书翻完了。我一边用手捧着书将其放回书架,一边暗自思忖:关于索拉利斯,我们人类的全部知识,图书馆积累的全部信息,原来不过一大堆无用的废话,一个无效陈述与假设堆积出的泥潭。此项研究开展78年来,我们没有取得哪怕一英寸的进步。现在的情形与当初一样糟糕,多年的艰苦努力付诸东流,竟然没有得出哪怕一条无可辩驳的结论。
  严格讲,已获取的关于索拉利斯海洋的全部知识都是无用的。尽管在一定条件下海洋有能力制造机器,但它并未使用过这种力量。在探测工作刚开始的两年间,它曾经复制我们放置在水下的设备元件,但那以后,它似乎对我们的设备和探测工作失去了兴趣,因为它对我们的工作完全置之不理,不再做出任何反应。一句话,它对“我们”不再感兴趣了。它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神经细胞,其身体结构也并不轻易改变,哪怕对最强有力的刺激,它也未必做出反应。例如,在吉斯考察队第二次考察索拉利斯时,曾经发生过一起重大灾难。当时,一枚携带核燃料的辅助火箭从30万码的高空突然坠落,撞击行星表面,引发巨大的核爆炸,霎时间,2500码半径内的所有海洋原生质被摧毁,但海洋完全无动于衷,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在科学界,“索拉利斯计划”逐渐被视为一项失败的事业,在宇宙学协会的管理层中,更有人提议停止对该计划的资金资助,中止研究,甚至有人提出解散索拉利斯基地。这些提议一旦获准通过,即意味着整个计划的彻底失败。后来,在许多科学家的坚持下,索拉利斯基地虽未完全解散,但人员却基本上都“光荣”撤离了。
  然而,仍有许多科学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人,不自觉地把“索拉利斯计划”当作检验个人价值的标准和试金石。他们声称,无论如何,该计划不仅仅是为了探寻索拉利斯文明,更是为了考验人类自身,挑战人类的知识极限。有一段时间,由于新闻界的炒作,出现了这样一个广为大众接受的观念,大致是浣:索拉利斯的“思想海洋”是一个巨型大脑,它的智能因极度发育而遥遥领先人类数百万年,它是“宇宙的海洋思想者”,是大彻大悟的圣贤,是全知全能的化身。很久以前,它就已经看破红尘,洞穿意识作为的虚妄,为此,它选择了归隐,归隐于万古不破的沉默。不过,这个观念并不正确,事实上,海洋并非完全归隐无为,它仍有所活动。尽管它既没有建造城市、桥梁,也没有生产飞行器,既没有设法缩短空间距离,也没有想着去征服太空(那可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目标),但是,它从未停止过变形,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自动变形”(这类描述索拉利斯活动的科学新名词真不少)。致力于索拉利斯学研究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从已截获的一鳞半爪的信息来看,变形活动显然属于某种智能机制甚至超智能机制所为。然而,它们又总是随意地与一些古怪现象相伴,毫无规律可循。从这一点看,更像一个精神错乱的疯子的行为。为此,相对于“海洋思想者”,它又被称作“海洋幽闭狂”。
  关于索拉利斯海洋的种种假说,复活了一个最为古老的哲学论题,即物质与心理、心理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第一个宣称索拉利斯海洋具有意识的人是杜哈特。这本是方法论学者草率贴上的一个而上标签,不想却在整个知识界激起轩然大波,论战纷争又起,各种尖锐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了出来:思想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么?可以把索拉利斯海洋里发现的活动称为“思想”活动么?一座山仅仅是一块大石头么?一颗行星也算一座大山么?无论使用什么术语,总之,考察对象的尺度不同了,新现象、新规范也就出现了。
  这个论题不过是一个无解死题的现代翻版。每一个独立的思想者都致力于为索拉利斯学这座大厦添砖加瓦,于是新论调、新理论层出不穷,花样迭起。有一种理论就认为:智力在达到“饱和”阶段以后,便进入一种退化和衰落状态,索拉利斯海洋就是明证,它现在就成了一种变异的赘生物。它是由早期先民们的尸骸演化来的,海洋吞食它们,分解它们,最后演变为这静伏的、自我繁殖的超细胞形态。
  就着荧光灯的白光,一种模拟地球日光的光线,我把桌上的书和仪器搬开,清理干净桌子,展开一幅索拉利斯地图,伸开双臂撑着桌边,埋头研读起来。这里的海洋原来也有山有谷,那点缀海上的一个个小岛就是明证。小岛为分解了的矿物质所覆盖,其地貌必与海底地貌相关联。只是无人知道,海洋能否控制海底火山的爆发与火山沉积物的分布,进而影响海底地貌的形状。在两个半球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分,平坦而略鼓,色调呈蓝紫色,我双眼紧盯着这个区域,一种神秘敬畏之情悄然袭上心头,令人惊骇不已。我第一次听说索拉利斯时,还是个小学生,当时也曾有过这种感觉。
  这神秘的地图让我陷入沉思,脑子里一片茫然,一时忘记了吉布伦的神秘死亡和自己未知的将来。
  索拉利斯海洋各区域拥有不同的名字,均以考察者之名命名,其中有一个叫特克索尔隆起带的地方,环绕在赤道附近的群岛周嗣。我仔细察看这个区域。突然,我感到什么东西正在直视着我。
  我惊骇不已。一时间,浑身惊悸,四肢麻木,头虽埋在地图上,可眼前已一片黑,什么也看不见了。门依然关着,大箱子依然顶着。一定是机器人!我自语道。可是,房间我已检查过,没有机器人;若从外面进来的,好歹也该让我觉察到。我只觉得后背后颈如在火上,炙热难当。我能感觉到那目光,它是那样残忍无情,死死地盯着我,令我崩溃。我尽力把脑袋缩在两个肩头之间,紧紧靠着桌子。渐渐地,桌子不能承受这压力,慢慢滑开了。桌子这一动,才让我缓过气来。我立即扭转头。
  房间里空空的。没有机器人,也没有……只有那道长长的弧形窗,窗外,夜幕笼罩。可是,那种被盯视的恐惧感依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那黑夜,肆无忌惮地盯着我,无形,无边,深广,而且隐秘。窗玻璃后面,夜色沉沉,星光虽亮,却也驱不散黑暗。我一把拉上厚厚的窗帘。抵达索拉利斯尚不足一小时,可我已经显出恐慌。难道是吉布伦的死引起的?据我所知,吉布伦可是意志如钢的人,没有什么能吓倒他。可现在,我不那么自信了。
  我站在房间中央的桌子旁,情绪平静了许多。这时,我才感觉到有汗珠正从额头静静地滚落下来。刚才那一刻,我想到什么了?啊,对了,机器人!奇怪,怎么我在索拉利斯基地一个机器人也没见到?它们怎么了?与我通过无线电联络过的机器人倒有一个,它是着陆控制中心的。那么,其他的呢?
  我看了看表。该回去与斯诺见面了。
  我离开自己的舱房,来到拱顶大厅里。天花板上的灯管长长的,细如游丝,发出昏暗的光。我轻轻走到吉布伦的门前,停下。听了听,死一般寂静。我伸手抓住了门把手。我并不准备进去,可门把手一松,门开了。从门缝往里一看。黑洞洞的。灯一下子自动亮了,我赶紧闪身进屋,随即无声地关上门,然后转过身来,背轻轻地靠在门上。
  这舱房比我的大,一幅点缀着粉红和浅蓝色小花的窗帘(显然是从地球带来的)遮去了四分之三的窗口。墙根处立满了书架和储藏但,柜体呈浅绿色,闪闪发亮,里面的东西都被清理出来,胡乱堆放在家具间的地板上。脚边还有两台小推车翻倒在地,上面压着许多鼓鼓囊囊的文件袋,袋子已破,里面的资料散落出来。更有满地的图书,污渍斑斑,摔碎的蒸馏器皿、试剂瓶、溶解池的玻璃残片混杂其间。那溶解池的玻璃十分厚实,按理说即使从高处落下,也不可能摔出这番景象。窗台下,有翻倒的书桌、凳子和台灯,凳子的两条腿伸在柜子里。各种规格的字纸散落一地。字纸间我发现有吉布伦的手迹,不觉眼前一亮,忙弯腰拾起。突然,我注意到,我拾字纸的手投下了两道影子!
  我直起身来,只见窗帘上一片明亮,一条耀眼的钢青色带状亮光从窗帘上横贯而过。并逐渐变宽。我把窗帘拉到一边,一束刺眼的光芒自海天尽头射出,一时间,海波中,长天上,霞光万道,蔚为壮观。新的一天来到了。一个小时的黑暗已经过去,索拉利斯的第二个太阳——蓝太阳——就要升起。
  阳光充满了房间,光控灯自动熄灭了。我重新返回书堆,翻捡字纸。一份详尽的实验计划首先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个三周前做出的计划。实验内容是,吉布伦准备运用 X射线,对海洋原生质进行强力打击,以观察其变化。我推测,这个计划是准备提交萨托雷斯审核的,后者是基地的负责人。我现在拿到的,只是该计划的一个副本。
  阳光照在纸上,发着白光,刺得人眼疼。与昨天相比,今天又有另一番景象。昨天的太阳是红的,红太阳下,暗黑的海面反射出血红的光,海浪、云层和太空笼罩在猩红的雾气里。现在,蓝太阳的光芒穿过印花的窗帘,帘布变得水晶般闪亮夺目。我被太阳晒成黑褐色的手如今也变灰了。房间里的一切也都变了,原来反射红光的物体已经黯然失色,而反射白光、绿光黄光的物体全都熠熠生辉,明艳无比,仿佛自己也成了发光体。我使劲闭了一下眼,然后眯着眼从窗帘缝里望出去,想一睹蓝太阳的真面目。只见白亮的天空下,熔金流火,炽烈如电,哪容得肉眼直视。我赶紧闭上眼,扭过头来,不敢再看。在洗脸盆(如今已被打碎)上方的一块搁板上我找到一副墨镜,连忙戴上。墨镜很大,遮去了我大半张脸。再看窗帘,光线如钠焰,柔和了许多。我继续在地板上翻找散乱的计划文稿,并在仅有的一张好桌子上重新归类整理。后来发现文稿不全,有缺页。再反复找,仍未找到。
  我还见到另一份实验报告,表明实验已经做过,共做了四天,具体内容是吉布伦和萨托雷斯对海洋进行X 射线打击,地点在距基地1400英里外的海上。按联合国公约,X 射线因为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而被禁止使用,但在这遥远的地外基地,我想,做这样的实验,一定没人肯费力将实验计划送达地球,提请批准的。
  储藏柜的一扇门半开着,门上有一面镜子。我无意间一抬头,看到自己映在镜子里的影子:头上的翠镜大如面具,反射出惨白的光,样子有些吓人。身后的各种摆设也反射着乱人眼目的蓝光白光。就在这时,伴随着一阵刺耳的金属磨擦声,外面遮光的百页窗拉上了。房间里暗了一下,光控灯旋即亮了,只是远不及刚才的自然光那样明亮。屋里温度升高,愈觉得热了。空调的嗡嗡声响起,索拉利斯基地的空调系统全速运转起来。然而,室内依然热气逼人,势不可挡。
  突然,外面传来脚步声,有人从走廊上走来。我赶紧起身,蹑手蹑脚地闪到门后。脚步声慢下来,停在门外不动了。门把手开始转动。我不假思索地一把按住把手。外面的人没有使劲,但也不松手。门里门外,互不言语,彼此只是握紧把手,一动不动,僵持着。终于,把手弹回原处,我也跟着放开了。外面,脚步声渐渐退去。我把耳朵贴在门上,仔细听了听,什么动静也没有了。
  《索拉利斯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