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5 节
作者:冥王      更新:2024-01-06 10:43      字数:4965
  说起来,宁华到现在也想不明白,这宁远,那是连孙子孙女也有了,居然还有十八岁的姑娘看中,投怀送抱,这太不可思议了。
  哪怕西北民风开放,可惊讶有这么大胆的?
  倘若是什么花楼的吧,咱也不当回事了。可偏偏是正经人家的,还是个富家小姐。在西北也算是名门大户。
  据弘昼说,那姑娘年纪十八。虽然也算是大龄,不过,和宁远比起来,那人家是妙龄到了极点,宁远的闺女可比人家大多了,汗。
  虽然说贵族人家纳年轻女子为妾太正常不过了,像曾经的庄亲王,都六七十了,就因为没亲生的儿子,因此每次选秀,康熙都会指几个年轻好生养的指过去。
  当然了,一般指的也是家世比较差的。
  可宁远这个又不一样,毕竟是人家自己贴上去的,话说,宁华现在有这么大的魅力了?
  抑或者说,那姑娘的眼光就是与众不同?
  “额娘,你说这事儿可如此是好,之前也是爷糊涂,由于那姑娘表白的诗送到了军营,爷为了保护舅舅的面子,说是他的,可现在那姑娘居然上门找舅舅,先不说落了爷的面子,在西北军营里,据说传得可难听了,我们爷为了……”
  瓜尔仁氏不提,宁华也头疼,更何况这么一提,便道,“我远在京城,有啥法子,只能让弘历帮着看顾一二了,这可是在孝期,这孩子也是的,帮舅舅也不是这么帮的,这亲王的帽子可戴上没多长时间呢……”
  “额娘,这事儿还是阿玛过世前,只不过,本来是给压着的,现在不是弘昼封了亲王嘛,有人便把这消息从西北给传回了京城了,唉,这可怎么是好,今日据说已经有七八封奏折是参折爷和舅舅的了。”
  瓜尔佳氏倒是不担心自己的男人是否保得住亲王的帽子,哪怕降一级,反正以后凭军功,还是混得上去。
  可要紧的是男人的名声,这会被传成哪样啊!!
  什么舅甥争女啦,说什么一女侍二夫,还有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那弘盼三兄弟还有那弘曙可是联成了同一阵营,那几个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难得有机会可以打压皇后这一脉,人家自然是痛打落水狗了。
  “我现在也病着,也进不了宫,你阿玛的孝期没过,也不好意思递折子进去,你和你舅母去说声,让她进宫和皇后商量商量,人家是嫡亲两堂姐妹,肯定适合,幸好皇后娘娘还在,这宫里咱还有人,弘历毕竟看顾不到内庭的。”
  宁华叹了口气道。
  瓜尔佳氏见状,也没办法,只能亲自去了宁远的府上。
  而熊正良和弘历也因此事在商讨,共同参与的有永旭四兄弟。
  弘历是觉得过早让四个孩子参与此事没必要,不过熊正良却不这么看,这是正宗的实战,孩子有孩子的思考方式,当然了,事先和四个孩子约定,他们只有听的权力,没有发表任何言论的权利。
  不过,听完,必须每人做一篇文章,发现自己的论点,一般熊正良是看完便烧掉的,省得流传出去,反而不美。
  四兄弟也知道,因此,每次都很认真的听,朝堂上的事儿,他们也算了解一些。
  四兄弟私下还会就讨论的事,开个小型的研讨会,互相商讨。
  特别是这件事,事关他们的阿玛了。
  弘历的意思是联系几个熟悉的御史,还有几个御史夫人和宁华关系一向良好,麻烦一下人家,看能不能挽回一些什么,反正无论如何,能挽回一些是一些。
  而且让弘昼上折子,咱虽然有错,不过,怎么着也算是功过相抵。
  而熊正良却觉得,这是一个打击弘盼等人的好机会。
  任何危机,是有危才有机的。
  他给出的方案是,自己关系不错的人不用上折,至于弘盼的,想上多少是多少,大家关起门来过日子,要用示弱的心态。
  雍正不是傻的,虽然会对二人有处分,可是只要二人简在帝心,更何况,当事情越演越烈,超出一定的范围,雍正自然而然会想到,这场阴谋到底人家谋算的是什么了。
  雍正自己是这么走来的,看见自己的儿子这么对侄儿,对姨夫,他会不心寒?
  会没想法那才奇怪。
  弘历是考虑了半天,便趁着送永旭回来的时候,和宁华提了提。
  宁华倒是很赞同此方案,马上命张姑姑下去准备,反正把自己的意思和自己关系好的那些御史们提一提。
  “七婶,你也答应?”弘历感觉自然是可行,但风险却也大,其实是有些不赞同的。
  怎么着弘昼的运气没自己好不是?
  “呵呵,正良啊那是拾你皇阿玛的牙慧,你皇阿玛早在康熙年间就唱过这出戏了,现在唯一怕的是你皇阿玛看穿,呵呵,计谋不怕旧,最重要是管用,看看弘盼他们使用的法子,知道在他们舅甥二人的军功是没办法毁去,那就从私德上下功夫,三十六计中屡试不爽的啊便是那美人计,现在啊,就看谁更会唱戏,会唱戏和唱得好又是两码事儿。”
  宁华笑了笑道,又把张姑姑召来道,“上次叫你准备的事儿,准备得如何了?”
  张姑姑过了这么多年,倒也是满头白发了,不过,人家的精气神一向很好。
  本来宁华也想让人家告老,不过,人家退休了一段时间反倒生了场病,因此,宁华便让张姑姑回来侍候了,这就和现代人差不多,一退休,啥毛病都出来了。
  “准备得七七八八了,您是要唱哪一出?”
  “哪场轰动些,自然是唱哪出了,呵呵,要不然,怎么盖得过弘昼的事儿去?”
  “七婶,你们在说什么我不懂。”弘历听着宁华和张姑姑的往来便有些不懂了。
  好像二人有所准备,而且准备好几年了,可到底是啥事啊?
  “也没啥事,就是给弘盼他们的回礼摆了,我只想让人知道,他们没做初一之前,我不仅给他们安排了十五的,连二十,二十五的都准备下了,呵呵,对了,张姑姑,你和弘历说说,到时候,让弘历和熊正良看看,这场戏什么时候唱,以什么样的形式,咱们得合计合计。”
  弘历听完张姑姑的话,嘴张大得简直可以吞下一个鸡蛋了,这姜果然是老的辣,七婶准备得还真够早的,而且听着张姑姑的话,合着给他们三兄弟都安排了几出,还不止一出的说,汗。
  熊正良听了弘历的转述,便道,“赶紧的,赶快让你七婶住手,这倘若真唱了起来,是,是能严重的打击到弘盼他们,可是人都知道是我们做的事了,到时候,反而不美,各打五十大板,弘昼他们就冤了。”
  在熊正良看来,要唱戏,自然可以,但,现在不是时候!!
  第四百八十九章 唱什么戏
  这种戏,主角配角都十分的完美,可是,时间不对。
  唱戏的时候,时间的配合度太高了。
  宁华接到熊正良的通知,想着人家的计策一向不错,脑子比自己好使,再加上自己当时说要实行的时候,张姑姑确实也反对过,因此便作罢了。
  应该说,这边弘历和宁华手上能掌握的御史还没上本弹劾,参奏弘昼和宁远的折子已经堆满了雍正的案头,可以说是完全影响到了雍正的正常办公了。
  眼红弘昼成为亲王的本来就多,至于人家舅甥二人在西北占着这么多年,自然会引来更多的仇家了。
  因此,每个上本参奏弘昼的人,都感觉自己难得有机会说人家坏话,说人是非,怎么能不把握此机会的?
  毕竟想要找参奏宁华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弘昼也真心不多,逮着一个是一个。
  可哪成想,人人都想抓这个机会了,反倒引得雍正反感了。
  哪怕不是雍正,本来负责协办此事的十七也是觉得,这里面的阴谋问题太严重了。
  本来雍正倒是想降一降弘昼的爵位的,毕竟弘昼太年轻,现在就是亲王爵位,会导致不管是雍正也好,将来的新君也好,会封无可封。
  总不给也给个铁帽子吧?
  别真心把铁帽子不值钱!
  因此,一开始也知道有阴谋,不过,也打算给弘昼提个醒,降一降。
  怎么着也是你自己的篱笆没扎紧,所以才会导致有如此下场的不是?
  因此,雍正是第一时间把此事交给十七。
  一来,十七和宁华略微有些交情。二来,十七为人也比较圆滑能够猜得出自己的心情,而且是弘昼的叔叔。不管是于公于私都十分的合适。
  可哪成想,这事件的发展。严重超出了雍正和十七的估计。
  雍正第一想的便是,某些人是弘历或者宁华的人,谁让雍正就是这么上来的,别把雍正看成是那种生于安乐的人,人家完全就是靠着自己,靠着天生对阴谋的触觉,靠生天生的政治觉悟,才慢慢走到这九五之尊的位置。
  但结果很让雍正意外。没一个人是弘历或者宁华安排的。
  本来嘛,弘历或者宁华的人手来来去去便是那么几个,雍正闭着眼睛都知道了。
  “衡臣,你怎么看?”雍正捏了捏自己的鼻梁,问在一边的张廷玉。
  自从十三故去后,雍正最最信任的不是十六十七,也不是弘历弘昼兄弟,而是张廷玉。
  张廷玉虽然是吏部尚书,不过,由于满官吏部尚书的强势。再加上有十七爷这个王爷在,张廷玉更多的还是随侍在雍正身边。
  “臣不好说。”张廷玉一向不渗和皇子之间的纷争,也没偏帮一边。因此雍正自然是最最信任他了。
  “朕允你说。”
  张廷玉看了看雍正便道,“臣以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参奏淳亲王,一来,嫉妒淳亲王少年高位的,二来自然也有人为因素。”
  张廷玉一向信奉的便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怎么可能把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告诉雍正的,反正便挑些雍正本来就知道。明面上的事儿提。
  “哦,你倒是说说哪些人为因素?”雍正自然知道自己的臣下是个什么性子的。这也是他会重用的一个原因。
  张廷玉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说道。“臣以为,倘若宁远大将军在西北的话,淳亲王确实不适合在西北,舅甥二人军功过重,手中掌握的重兵不仅有西北的四十万大军,还有淳亲王福晋娘家的一些,这或者就是一些人此次上奏的目的。”
  张廷玉在雍正身边时间最长,自然明白雍正的心事,可以说张廷玉完全是提在了关键之上。
  虽然西北五十万雄师是分别在三人手中,中军是弘昼,东军在弘皎,西军在宁远。
  不过,倘若再加上瓜尔佳氏家族在福建所握的二十万水师,确实让雍正不得不防。
  哪怕雍正是不会相信弘昼反自己,宁远反自己,不过,他们的关系确实让雍正表示很忧心。
  毕竟二比一,谁都会选,更何况,弘皎的兄长弘墩关系也和弘历弘昼一直不错,弘昼成为媒介,把大权全部集结起来,他们一家总共掌握了大清近七十万的兵力。
  大清总共有多少兵力,别人不知道,雍正哪会不知道的。
  真握在了一起,哪怕是强势如雍正的,也只有等死的份了。
  雍正笑了笑,果然张廷玉是最最了解自己的,便道,“那爱卿有何高见?”
  “圣上早有决断,臣不敢妄议。”
  到了第三日,雍正便接连下了几道圣旨。
  第一,降弘昼为淳郡王,并且调回京城。
  第二,宁远升任为中路大军大将军,弘皎调往西军,至于弘皎空下的东军则由弘昀接任。
  这个消息一出,最最高兴的莫过于弘盼一党,最最忧心和郁闷的自然是弘历了。
  “这可如何是好?”弘历倒不是说不相信熊正良,只不过,这个结果实对弘历这方势力的打击绝对很大。
  “话倒未必这么说。”熊正良思考了半晌说道,“弘盼一党的大脑是弘昀,弘昀一向是文成武不就的,让他担任东军大将军,你觉得他能胜凭?”
  “好吧,咱们就当他可以,可你别忘了,当三兄弟只剩下两兄弟的时候,这两兄弟还是有心结的,倘若不是弘昀一直在周旋,你觉得三人会拧成一股绳子?”
  “为了共同的利益,有再多的心结,也不管用,更何况,人家还是亲兄弟呢。”弘历对宁华放在弘盼兄弟三人哪儿的探子探听到的,表示不信任。
  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是啊,利益,你也说是利益啊,弘时就这么愿意为兄长奔波?弘时可是个不甘于此的人,呵呵,太福晋真是个妙人……”
  有谁能猜得出,她安在弘昀身边的,不是女人,不是小厮,不是长随,也不是车夫,而是给弘昀养宠物的一个奴才?
  至于弘盼哪儿,更加让人想不到,是弘盼三谋士之中的其中一人。
  “对了,正良,你说那个宠物奴才传回来的话,会有多少可信性?”弘历还是感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