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京文      更新:2023-12-31 12:16      字数:4712
  《博伽梵歌》(2。22)
  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奥维以诗描述一个命运多舛的人。他的欲望、业报,使他在进化的路途上堕落。诗写得很深刻很逼真。
  在比奥维时代早三千年的著作《圣典博伽瓦谭》中,记载了如下独特的故事,生动地划出轮回原则的情形。印度史上一位伟大虔诚的君王巴茹阿特,由于对一头鹿的极度依恋,死后便进入一头鹿的身体。
  巴茹阿特是一位贤明,资格阅历丰富的君王,当时人们都以为他会统治很长一段岁月。可是,在他的盛年,他却弃绝了一切,包括他的王后,家庭和他广袤的王国,隐居深山老林。他这样做是跟随古印度伟大圣贤们的训诲,即人应将自己后半生用于生命的自我觉悟。
  巴茹阿特王明白自己虽是一国之君,却不是恒久的。因此,他并不试图维持王权,直到老死。话又说回来,即便是帝王的身体最终也会化为灰烬,或者成为蠕虫和其他动物的食料。在躯体之内是不朽的灵魂--真正的自我。通过修习瑜伽,自我便会苏醒过来,明了自己真正的灵性身份。这样,灵魂便不用再一次受物质身体的囚禁。在明白了生命的真正目的是把自己从轮回的循环中解脱出来后,巴茹阿特国王便启程到一个称为普拉哈修院(Pulaha-asrama)的朝圣地,这圣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山麓。这位前任国王便独自在甘达克依(Gandaki)河岸附近的森林生活。除去王袍,他现在穿的仅是一块鹿皮披肩。他的头发、胡子修长缠结好象总是湿的,因为他每天都在河里沐浴三次。
  每天早上,巴茹阿特念颂《瑞歌韦达经》里的圣诗崇拜主,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便颂如下的祷文:至高无上的主处于至善。他照耀整个宇宙,凭借不同的能量,他维系所有欲求物质享乐的生物,赐福于他的奉献者。在日间,他收集不同的果子、菜根并依韦达经典训诲,将这样简单的食物奉献给至尊人格神奎师那,然后才食用。虽然他曾经是拥有世上财富的国王,现在凭着苦行,他追求物质享乐的欲望都消失了,这样便从生死循环枷锁的根源中解脱出来。通过时常专注冥思人格神,巴茹阿特开始感到灵性极乐的征兆。他的心好象一个湖,充满着狂喜的爱之水。每当他的思想沐浴其中时,快乐的泪便从双眼流出。有一天,正当巴茹阿特在这河边观想的时候,一只母鹿到河边喝水。就在这时,一头狮子在邻近的森林里大吼着。这头雌鹿怀了孕,听到声音,她大吃一惊,这时,一只小鹿便从她的肚子里堕下,跌进湍急的河中。雌鹿害怕得全身颤抖,流产之后,身体更为疲弱,进入一个山洞后不久便死去。
  巴茹阿特目睹幼鹿冲向河的下游,便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从水中救起了这头动物。因为知道它已经无依无靠,便把它带到了自己灵修的地方。在一个有见识的超然主义眼中,躯体的分别并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巴茹阿特已到自觉,他对所有的生物都一视同仁,明白到所有的身体之内都存在灵魂和超灵(至尊主)。每天他都用草喂小鹿,尽量使它舒适。过了不久,他对小鹿产生了相当程度的爱恋;以至于他和小鹿一起躺下,一起走路一起洗澡,甚至还一起进食。当他进入森林采花摘果的时候。他会带小鹿在身边,因为他害怕如果留下小鹿,会遭受豺狼、老虎等杀害。当他看到鹿儿在森林中象个小孩子似的跳跃作乐,便感到很大的乐趣。有时他会肩背小鹿。他对小鹿宠爱至极,白天把小鹿放在膝上,睡觉时,让小鹿依偎在胸膛。他时刻爱抚着小鹿,有时还会吻它。于是巴茹阿特对小鹿的爱恋便锁住了他的心。
  巴茹阿特因为只顾抚育鹿儿,便渐渐地忽略了对至尊主的冥想,于是巴茹阿特脱离了自觉之途--人体生命的真正目的。《韦达经》告诫我们,人体的生命是在灵魂历尽亿万次低等生命后才获得的。这物质世界有时被比作生死苦海,而人类的身体则被比作跨渡这个苦海的一艘坚固的船。《韦达经》和圣贤或灵性导师,比作精练的船长,方便的人体之躯好比顺风,助船顺利地驰向目的地。有这样多的便利,人若还不把生命用在自觉上,他便犯了灵性自杀,冒着下世投生为动物之险。虽然巴茹阿特察觉到这点,但心里却这样想:“这小鹿在我处寻得庇护,我怎能不理它呢;虽然它扰乱我的灵修生活,我也不能够漠视它。因为漠视一个无助者的求援是很大的过错。”
  一天,巴茹阿特正在冥思,就象惯常一样,他开始想着小鹿而不是主。他对主再不能专心一致。而是向四周打量着小鹿的身影。当看到小鹿不在,他便心烦意乱起来,就象守财奴失去钱财一样。他站起来,在修院的四周寻找,但怎么也找不着鹿儿。
  巴茹阿特想着:“我的小鹿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里有老虎和其他猛兽,什么时候我会再见到它在园中漫步,嚼食嫩草呢?”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小鹿还未回来,巴茹阿特变得焦灼难耐。他想:“我的鹿儿是不是被豺狼吞噬了呢?是不是遭了野猪群或独行的老虎袭击呢?在它的母亲死后,我便是它唯一的庇护。太阳下山了,这可怜的小东西怎么还没有回来啊!”
  他回忆着小鹿如何用它长满毛的软角触碰他和他戏闹。他回忆着自己有时会将鹿儿推开,假装生气地责怪他打乱了自己的崇拜和冥想。而鹿儿便会变得害怕起来,并静静地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坐下来。
  “我的鹿儿就象王子。它什么时候回来啊!什么时候会再来抚慰我受伤的心呢?”
  巴茹阿特再也忍不住了,便起程寻找小鹿,在月光之下跟随鹿儿细小的蹄印。他神智错乱地开始自言自语道:“我对鹿儿的爱是这样深,我感到好象失去了儿子一样,别离之情使我心急如焚,我感到就象在森林大火当中。心中的苦楚正在燃烧。沿着森林里的危险路径,巴茹阿特疯狂地寻找着小鹿,突然他跌倒了,伤势足以致命。他躺着,就在死时的一刹那,他看见小鹿突然出现,卧在他的身旁,就象一个爱子一样看着他。就这样,在他死亡之际,国王的精神全部集中在小鹿身上。从《博伽梵歌》,我们得悉“人在离开躯体时,无论想着哪样的情景,在下一世,他必能到达那境界”。
  巴茹阿特国王变成一头鹿
  巴茹阿特国王在下一生,进入了一头鹿的身体。大多数的生物都记不起他们的前生,但因为国王前身的修行,现在虽然是在一头鹿的身体里,他也能明白投生为鹿的原因。他开始悲叹:“我是多么愚蠢啊!从自觉的路途下跌。我放弃家庭、王国,来到森林里荒僻的圣地冥思。在那儿,我无时无刻不专注于宇宙之主。但由于愚昧,竟让自己的心意依附着一头鹿,以至现在得到一头鹿的身体。这除了怪自己,还能怪谁呢?”
  经过这次深刻的教训,巴茹阿特虽然做了一头鹿,仍能继续他自觉的修行,他抛弃了一切物质的欲望。不再理会有没有粗壮的青草,也不关心鹿角长多长。象前生一样:他离开了所有鹿群,无论雌雄也好;也离开了鹿母亲,回到他前生修习冥想的普拉哈修院。但这一回,他审慎修行,不再忘记至尊人格神。他留连圣贤隐居之所,避开所有物质主义者。生活得很简单只吃干硬的草叶。等到死亡到来的一刻,巴茹阿特离开鹿的身体之际,他大声念出如下的祷文:至尊人格神是所有知识的本源,是整个创造的主宰,是每一生物心中的超灵。他美丽具有全然的吸引力。我要离开这个身体了,我顶拜他,但愿我能永远为他作超然的爱心服务。
  佳德·巴茹阿特的一生
  接着的一世,巴茹阿特王——佳德·巴茹阿特(佳德意为“沉默”)诞生在一位纯粹、神圣的布茹阿摩那(婆罗门)祭师家中。这回他的名字是佳德·巴茹阿特。由于主的恩慈,他能再次记得他的前生。在《博伽梵歌》,圣主奎师那说:记忆、知识、遗忘,皆从我处而来。”巴茹阿特长大后,十分惧怕他的朋友和亲人,因为他们都是物欲很强的人,对灵修完全没有兴趣。在成长过程中他经常忧虑,惧怕在他们的影响下,会重新堕动物生命。因此,虽然他十分聪明,装得好象疯子一样,他假装迟钝,又聋又哑,俗人也不愿跟他说话。但在心底里,他常想着主,颂赞他的荣耀,实际上,也只有这样,人才能从生死轮回中得到解救。
  巴茹阿特的父亲爱子深切,衷心希望他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因此,他便尝试把深奥的韦达知识传授给巴茹阿特。可是,巴茹阿特故意装成呆子,以使他父亲放弃给他教导韦达知识的意图。父亲嘱咐他做一件事,他便完全相反地去做。可尽管如此,巴茹阿特的父亲仍然时常设法教导他,直至离开人世。
  巴茹阿特九个同父异母的兄弟,都认为巴茹阿特呆头呆脑。父亲去世,他的兄弟们便放弃让他受教育的所有尝试。其实他们不能明白巴茹阿特内心的灵修进展。但巴茹阿特对他们的歧视毫无怨言,因为他完全从生命躯体的概念中解脱出来,无论给他什么食物,是多是少,好吃还是难吃,他都欣然接受。因为,巴茹阿特已完全具备超然的知觉,因此,他的身体壮健如牛,四肢肌肉结实;他不在乎炎夏寒冬,也不在乎风或雨。因为他的身体时常都很脏,他的灵性知识及身体的光芒都被掩盖,就如一颗无价的宝石被尘埃、污垢蔽盖一样,每天都有人对他冷言冷语,把他看成无用的废物。
  他的兄弟把他当作奴隶,要他在田中干活。可他得到的报酬只是一些难以下咽的食物。然而,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他也做不好。他不知道应该在哪处松土,在哪处将地整平。他兄弟给他吃的是用来饲养家畜的油粕或是锅巴,但巴茹阿特全都欣然接受,还把它们看作是甘露。巴茹阿特从不会嫉妒谁,这充分表现了一个完美的自我觉悟灵魂的崇高品格。
  有一次,一群杀人抢伙的首领来到卡莉女神的庙宇举祭。供献的祭品是一个好象动物一般愚蠢的人。这样的祭祀在《韦达经》中并无记载,只是这群财迷心窍的大盗捏造出来的。可是,他们的计划落了空,因为那个被用作牺牲品的人逃走了。于是大贼头领便吩咐亲信去找寻。在黑夜中,他们在森林田野四处寻找,最后走到一处稻田,见到巴茹阿特正坐在田野守望,提防野猪群的侵扰。这帮大盗认为巴茹阿特才是最好的祭品。他们喜形于色,便用条大绳将巴茹阿特捆绑起来,并把他带到了卡莉女神的庙宇。巴茹阿特对至尊主的保护深信不疑,于是便没有反抗。一位著名的灵性导师作的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主啊!我如今皈依你,我是你永恒的仆人,你若喜欢,可以杀我;你若喜欢,便给我庇护。无论怎样,我全然皈依你。”
  于是,大盗便替巴茹阿特洗了澡,给他穿上崭新的丝绸衣服,并用珠宝花环把他打扮起来。他们让巴茹阿特最后饱餐了一顿后,便把他带到女神的面前。他们以颂歌祷文来膜拜女神,并迫使巴茹阿特坐在女神面前。这时其中一个打扮象祭师的盗贼拿起一把锋利的剑,准备划开巴茹阿特的喉咙,用他的血当酒来贡奉卡莉女神。
  可是,女神无法忍受这暴行。她知道这些罪大恶极的盗贼要杀害的是主伟大的奉献者。突然间神像裂开,女神亲自显现,她的身体发出强烈的让人无法忍受住的光焰,狂怒的女神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露出凶猛骇人的弯形牙齿,血红色的眼珠发光怒视,就象要毁灭整个宇宙似的。她愤怒地从祭坛上跳下来,以原来用杀圣哲巴茹阿特的利剑,迅速把这群流氓大盗的头颅一个一个砍了下来。
  佳德·巴茹阿特给茹阿唬嘎那王的训导
  巴茹阿特在逃离卡莉庙宇后,继续他的流浪生涯,不与世俗的人为伍。一天绍维茹阿国的茹阿唬嘎那王出外巡游,坐在几个仆人抬的轿子上,疲惫的轿夫开始摇摇晃晃,他们知道快要过伊克苏摩缇河了,于是便四下打探想再打找一个人来帮忙。过了不久,他们看到巴茹阿特血气方刚,力壮如牛,正是要找的人。可是,由于巴茹阿特把所有生物的都视作弟兄,他每行一步,便歇一歇,以肯定自己没有踩着任何蚂蚁。这样,巴茹阿特便没法胜任这件差事。根据微妙精确的轮回法律,所有生物被提至更高的生物之前,需要一个特定的身体内停留一段指定的时间。一只动物元寿未尽之前被杀,内里的灵魂便要再次进入同一种族中,以完成它在该种族内的囚禁时间。因此,《韦达经》训令人不应任意杀害生物。茹阿唬嘎那王不知道怎么会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