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京文      更新:2023-12-31 12:16      字数:4727
  对永生的追求
  我们活得就象会永远地活下去一样,这是过往“甲壳虫”年代每一个人的想法,
  不是吗?我的意思是说,有谁想过我们是会死的呢?
  --前“甲壳虫”乐队之保罗·麦加迪
  如果你想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必须明白轮回以及其过程(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回事)。
  没有人想死。我们都希望可以永远精力充沛,没有皱纹,没有灰发,也没有关节炎地活下去。这是很自然的,因为首要和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享受快乐,假如我们真的可以永远地享受生活!
  人类对永生的恒久追求是这样的基本,要我们想象死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曾经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家威廉·萨如彦(著作有《人间喜剧》)的临终话语,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话。他说:“每个人都要死,而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我是例外的,但现在又是怎样呢?”我们很少会想死亡(如果有的话),或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有些人说,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有些人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也有些人认为今生只是我们很多次生命中的一次,我们将来也会再次活下去。世界三分之一或更多的人(超过十亿五千万人)承认轮回是生命里不容置疑的事实。
  轮回并不是一个信仰体系、理论或是用来逃避冷酷无情的最后裁判--死亡--的心理安慰,而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解释我们的前生和来世。这个题目有很多书记载过,多数是基于催眠术、弥留的经验、魂不附体的描述和经验。但大数有关轮回的著作,资料都不完全,流于一般揣测,表面化和没有结论。有些书称记录了一些人,在催眠状态下,回到他们前生的情形。他们详细地形容以前住过的屋子,走过的路,孩提时候常到的公园,前生父母、朋友和亲属的名字。当然,可以用这些资料写成一些引人入胜的读物,这样的书也会引起一般人对轮回的兴趣,甚至令他们相信轮回的事。但详细的调查显示出很多例这类所谓回返前生的事例都是虚构的、不确切的,甚至是骗局。
  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流行的著作里,没有一本解释轮回的基本事实:通过轮回这简单的过程,灵魂永恒地从一个物质身体转生到另一个物质身体。这些作者很少会讨论这基本的原则;即使有,通常也只会提出自以为是的理论,说出在什么情形下有轮回,在什么情况下又不会发生,就好象只有一些特别的或天赋的生物才会轮回,而其他不会似的。这样的著作不但没有说及轮回的科学,反而引出了一连串令人迷惑的虚构和矛盾,留给读者一大堆没有解答的问题。
  例如,一个人轮回是刹那间的事或渐进的事或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其他生物,例如动物,可以轮回到人类的身体吗?人会投生做动物吗?如果会,是怎样的一回事?又为什么呢?我们会轮回不息吗?或者有一天轮回终止?灵魂是否会在地狱永远受苦或是在天堂永远享乐?我们可否控制将来的轮回?怎样去做?我们是否会在另一个星球出生,善事恶行是否会决定我们下一个身体?因果跟轮回又有什么关系?《再回来》圆满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地解释轮回真正的发生。最后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指引,怎样去洞察和超越这神秘,又时常被人误解的轮回--对人类命运的形成担当重大角色的真象。
  导  言
  知觉的奥秘
  人类最神秘、最残酷而无可避免的敌人--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终结?或者是开启另一次生命,另一度空间,另一个世界的一道门?
  如果人的知觉在死亡后仍然存在,那什么决定这知常见觉转移到另一个真实的存在呢?
  为了对这些神秘的事物有明确的了解,一直以来,人类都求教于有见识的哲学家,接受他们的教导为较高真理的代表。
  无论寻求真理的人怎样小心地分析也好,有些人还是批评这种从较高权威获取知识的方法。社会哲学家苏谟卡(《小即是美丽》的作者)提到现在的社会,当人类跟自然及传统的智慧脱节时,他们便以嘲弄为时尚,只相信他们看到的,触摸到的,度量到的,好象俗话所说的:眼见为实。可是当人试图了解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却超越了他们物质的感官范畴,超越了他们度量的器具及他们心智的臆测,这样,除了从一个更高的来源获取知识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成功地解答“知觉”这个谜,或者解说物质在身体毁灭后知觉的最后目的地。有关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有很多,也有很多意见分歧的理论发表过,但我们得承认这些理论是不完整的。
  另一方面来看,轮回的系统性原则能够详尽地解释有关管辖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命的无形定律。
  一个人若要明白轮回,便一定要接受知觉最基本的概念。知觉作为一种能力,与构成这个肉身的物质不同,知觉高于物质。只要看看人类独有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这原则便得证实。DNA或其他遗传因子怎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爱及尊重的情感?原子或分子又怎会产生出象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或巴哈的“降B调弥撒”艺术的经典之作呢?单是原子和分子是无法解释人和他无限的能力的。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承认物理现象不足以形容知觉,有一次,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说:“我深信现今时尚以科学理论来解释人类生命的所谓公理,不单只是完全的错误,而且,这看法该受到指责。”
  科学家无法以他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物理定律来解释知觉。饱受挫折之余,曾获诺贝尔医学奖的阿尔拔·曾果尔惋叹地说:“在寻觅生命奥秘的路途上,我最近面对的是全无生命的原子、电子。不知不觉间,生命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因此,在这垂暮之年,我仍要重踏以往走过的路。”接受知觉是从原子相互反应产生出来的概念的信心,与接受形而上学的解释所要的信心相比,要有极大的飞跃才行。正如著名的生物学家谭马士·赫胥黎说:“在我来看,这个宇宙很明显有一样东西,就是知觉,我不能够说知觉是物质或是力量,或是这两样东西可以想象出来的任何变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波尔进一步认识到了知觉的独特性。他指出:“我们得承认在物理学上和生物学上没有找到任何东西和知觉有些微的关连。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知觉。因此,知觉一定是自然本性的一部分;或者概括地说,知觉是真实存在的一部分。意思是说除了如在量子论中成立的物理学和化学定律外,我们要考虑另外一套性质不同的定律。”
  轮回并不是舶来品,也不是唱反调。就在这一生中,轮回便在我们的身体内有规律地发生。在《人脑》杂志里,约翰·费福教授指出:“你现在身体没有一个分子是你七年前身体里的。每隔七年,人的身体便完全地新陈代谢过一次。”可是,那自我,我们真正的身份,始终不变。我们的身体是从幼年成长,至青年,至中年,再至老年;可是,在这身体里的那个人,那个我,始终如一。
  这个物质身体以外,存在着一个有知觉的自我,这是轮回所基于的原则。轮回是更高权威主宰下的一部分,管辖生物从一个物质身体转生至另一个物质身体去。轮回既然涉及最重要的自我,这题目便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再回来》清楚地解释了轮回的基本原则,这些都记载在不受时间限制的韦达典籍《博伽梵歌》里。《博伽梵歌》的讲述大约是五千年前的事,这部书提供了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有关轮回的最全面解释。历来世上无数伟大的思想家都研读过《博伽梵歌》。灵性知识都是真实的记载,不会随着每一新的科学理论的发现而改变,到了今天仍然用得着。
  哈佛的生化学家杜比写道:“我们有一个假设:就是对自然定律所知道的可以用来圆满地解释生命。可是,一成不变的依从这假设,只会带我们走进死胡同里。要是能对印度韦达传统的概念持着开明的态度,现代的科学家便可以从一个新的层面察看自己的学术研究,这样,一切科学家努力的目的--对真理的追求,便更迈进一步。”在这年代,世事不能肯定的,实在太多。我们务须明白有着知觉的我的真正本源,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身体和不同生命的情况下存在?在死亡后我们的目的地又是怎样的地方?这是很重要的。这些重要的资料,在《再回来》中有很详尽的解释。
  第一章论及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对轮回的看法;从印度传至中国的佛学,如何与中国的道家和儒学思想相融合,使轮回及业报的概念在中国的土地生根。事实上,轮回这个概念在悠久的、不受时空限制的韦达文献中早已记载了,就如在韦达文献之一的《博伽梵歌》里。
  第二章是圣恩A·C·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跟一位有宗教信仰的著名心理教授杜卡汉之间的生动交谈,很清楚地阐明非物质的灵魂,有别于物质的身体。
  在第三章,一位著名的心脏解剖科医生大力呼吁有系统地研究灵魂的存在,圣帕布帕德在这里引述韦达文献。韦达的解释虽然早几千万年,令人惊讶的是韦达知识提供的资料比现代科学还更丰足。第四章是三个引人入胜的典故,引自韦达文献《圣典博伽瓦谭》的这些记述是典型的实例,说出灵魂如何在严谨的自然定律(业报)管辖下,在不同的身体中转生。
  第五章是圣帕布帕德著作精选,清楚地证明通过日常事例,我们可以很容易便明白轮回的原则。接着的一章说出轮回如何包括了一个宇宙性和永无错漏的公理:灵魂不会被判永久受罚,反之,灵魂具有法定的权利:永远都会有机会脱离这个持续不断的生死循环。
  第七章谈及对轮回一般的错误见解和时尚看法。最后的一章总结:不要再回来,提出一条途径。通过这条途径,灵魂能够超越轮回,进至另一境界;到达了那境地,灵魂最后能够脱出这个物质身体的监牢,永远不用再回到这个充满生、老、病、死、变幻无常的世界。
  第一章
  从中国到印度的轮回观
  生命是不是从诞生开始,至死亡时完结?或者,死亡带来生命的终结,就好象苏醒是睡眠的终结一样?这一生就是所有一切吗?或者,这一生之后,还有另外一世等着我们?后者的看法,称为轮回,受到中国很多情操高尚、修行高深的人支持。
  在近代中国社会上及政治上发生大变动之前,一般的概念是:出家人差不多都是头戴孔夫子帽、身穿道袍、足踏和尚鞋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宗教家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同时接受这三种信仰。学究们也很难明确地辨认出某某人属于哪一宗哪一派。结果,要指出谁接受轮回观念,谁不接受轮回观念,实在有点困难。
  孔子避谈形而上学的问题,譬如,象轮回,孔子不支持,也不反对;他只说,“不知生,焉知死。”又说“敬鬼神而远之”。可是,一个儒家弟子,由于他对佛教及道教的创始人都大力支持死亡之后还有生命的轮回学说。
  孔子的教诲主要局限于伦理道德的规范,并没有谈到灵性方面的事。但孔子非常尊重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令人感兴趣的是,孔子虽然从没有提到轮回,对老子却推崇备至,老子对灵魂转生的概念,有很多深奥的见解。而且,孔子被老子的教义吸引,也绝不单纯是表面的赏识。
  老子与印度的佛祖释伽牟尼、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希伯来的以赛亚差不多同时,他们全都教导过轮回学说。从老子的《道德经》,可以看到完全支持轮回观,直到今天,世上的学者对这本书仍推崇备至。很明显,这本书完全支持轮回的观念,但将道家的轮回观发扬光大的却是庄子。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称庄子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时常被提到的庄子轶事,就是庄生绕梦为蝴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舆,蝴蝶之梦为周与,周,则必有分矣。”(录自《庄子·
  齐物论》)
  梦中,庄周梦到自己化身为蝴蝶,不知道自己除了做了蝴蝶外,还做过别的什么?突然他梦醒过来,却发觉原来自己就是庄周。可是,他不能肯定究竟他真是庄周,还是梦见自己变成庄周。他会是同是蝴蝶,同是庄周吗?从此之后,他开始感到轮回是大有可能的。到后来轮回的概念在庄子其他著作中,便明显了,就如他谈到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佛祖释伽牟尼降生于印度北部,一个名叫该亚的地方。不久,佛教便从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