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节
作者:左思右想      更新:2023-09-05 21:13      字数:4922
  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痕。
  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她的竹竿来驱逐。
  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妈的惟一的保护者了。
  她嬉顽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她背在背上。
  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得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随着她们,一面想:
  “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件破衣,不
  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
  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④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⑤去
  寻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
  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叶在朔风中飘散。
  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随她们了。在我身上只寻出
  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
  1923 年冬,在上海
  ①兆丰公园:解放前上海的一座最大的公园,解放后改称中山公园。
  ②一首诗:这里指的是泰戈尔《园丁集》的第58 首诗。原诗是:“一天
  早晨,在花圃里,一个盲女孩献给我一个用一张荷叶盖着的花环。我把那花
  环围在我的颈子上,而泪水涌到了我的眼睛里。我吻她,我说,‘你甚至是
  像花一样盲目啊,你自己也不知道你的礼物多么美丽。’”
  ③福煦路:即今上海的延安中路。
  ④川湘等处的战地:作者写这篇文章那年,四川军阀杨森、但懋辛等混
  战,四川省的万县、重庆、安岳、遂宁等地,都是战争的争夺点。同年8 月,
  湖南军阀赵恒惕、谭延辏Щ煺剑交鸩昂鲜〉暮馍健⒊ど场Ⅴ妨辍⑻以?br />
  等地。
  ⑤大震后的日本东京:1923 年9 月1 日,日本关东地方发生大地震,东
  京因地震发生大火灾,焚烧四十万户,造成严重伤亡。
  《梦与现实》导读
  《梦与现实》创作于1923 年冬天,以后曾收入《沫若创作集》(1928
  年出版),解放后编入《沫若文集》第七卷。这篇散文分上篇和下篇,上篇
  写梦,下篇写现实,或许是缘于这个原因,诗人便把这篇散文的题目拟为“梦
  与现实”。
  郭沫若曾在《塔》的序言里交待过他当时的心情:“无情的生活,一天
  天把我逼到十字街头。像这幻美的追寻,异乡的情趣,怀古的幽思,怕没有
  再来顾我的机会了。”这段自供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篇散文的创作
  动机。当时诗人刚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到上海,他一方面雄心勃勃投入了
  他心之所系的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中去;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调整心态以求适
  应新的环境。这篇散文就比较典型地表现了诗人在梦与现实之间徘徊张望无
  可适从的心态。
  弗洛伊德说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厨川白村则认为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文学不是伟大的梦幻者便是永不妥协的人类的揭发者与诅咒者。因此,歌德
  就说过:“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
  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而诗人就在这不足1500 字的短文里,为自己
  派定了这样的两个角色。他就像两面神雅努斯(Janus)一样,这位罗马神话里
  天宫的守门人,在同一个脑壳上长出了两副面孔,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也
  可以带来黑暗。
  在兆丰公园与上海的里弄之间;在“适意的梦境”与残酷的人世之间,
  诗人的灵魂被撕裂了。而泰戈尔诗集中那位“盲目的女郎”和福煦路门口那
  位带着女儿的“瞎眼女丐”也茫然不辨彼此了。作者有意识地利用了梦与现
  实的巨大落差,制造出一个奇妙的“瀑布效应”。这“适意的梦境”顺着悬
  崖跌落,终于在悲惨的人世间被撞得粉碎。
  (王耀文)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①。但一般人叫你是白
  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
  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
  物般的性态②,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
  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
  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
  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
  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
  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
  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
  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
  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
  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
  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枒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
  霜雪毫不避易。
  你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
  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伦;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
  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在一切的草
  木之上,你超乎在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
  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
  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
  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
  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
  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
  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③不是首善④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
  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
  慕你的一天。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①关于“公孙树”这一别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银杏历史悠久,
  传说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称银杏为“公孙树”,言其历史之悠
  久;又一说认为银杏生长缓慢,公公种树,到孙子才能收获果实,故称“公
  孙树”。
  ②银杏树雌雄异株,单株不能结果实,类似动物的繁衍性状。
  ③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移都重庆,称“陪都”。
  ④指首都。语出《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
  始。”意思是说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称京师为“首
  善之区”。
  原型意象与民族精神的重塑
  ——《银杏》导读
  在陪都重庆的岁月里,郭沫若创作《屈原》,也创作《银杏》。作者曾
  说:“在重庆的几年,。。足不能出青木关一步。因而也还是只好搞搞历史,
  写写史剧之类的东西。”(《郭沫若选集·自序》)。因而散文《银杏》实
  在可以看作是《屈原》写作的外延。这里延伸的情绪,挥洒的才情,与诗人
  在《雷电颂》、《橘颂》里喷涌的激情如出一辙,这也是一阕关于银杏的颂
  歌。
  在特定文明情境的轻抑中,诗人寄情于历史,寄情于山水风物,把对民
  族的忧思和对历史未来百感交集的焦灼期盼,化作一脉将要喷发的岩浆,这
  本是郭沫若的一贯表述方式。在这里,我们似曾相识地看出了诗人那一如既
  往的风采。
  诗人无法避免导致自己落拓不羁任情使性的抒情方式,这一气质性的标
  记曲折隐晦地在《银杏》中得到了印证。展读《银杏》,扑面而来,我们首
  先感受到的是诗人欲作天问的生命冲动:“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
  什么又叫公孙树。”这是对银杏历史追根究底的寻溯,只是由于银杏有着比
  人类更加久远的历史,早在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就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
  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在冰川运动时期,绝大部分银杏与恐龙一同灭绝了,
  然而只有少数的银杏以万劫不灭的坚韧姿态幸存于中国的本土。据此诗人给
  银杏戴上了各式无与伦比的花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先进”;“人间胜
  利的凯歌”;“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中国的
  国树”等。诗人是从银杏偃蹇多难的命运悟出我们民族的苦难命运的。因此,
  银杏精神,我们姑且把她叫作中国精神吧!这是一种虽历经劫难,仍能自强
  不息的民族魂灵。
  在诗人赋予了银杏如此深刻的人文内涵后,作者接着又从正面浓墨重彩
  地去刻画银杏所具有的真善美的品格。春明秋晦,熏风雨雪,银杏可以青翠
  可以凋零,然而依然不变的是她那卓然不群的英姿。至此,诗人已从正面完
  成了他对银杏形象的形神兼备的创意设计。
  从“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到文末,文脉转向另一层,这是文章的最后
  部分,也是作者的本意所归。弗莱说过:“一个原型的影响力。。之所以激
  动我们是因为它发出了比我们自己的声音强烈得多的声音。谁讲到了原型意
  象谁就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音”。——诗人本意想要通过银杏这个中国本土
  “原型意象”的推出,来唤醒民众,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睁开看透岁月篇
  章的瞳孔,敢于直面苦难走向未来。但尴尬的事实是国民已经把这样的一种
  本土精神遗忘了,遍查经典,从文人骚客到墨韵丹青,我们看到的是“松竹
  梅”所谓的岁寒三友,而惟独“找不出你的名字”。尤其在陪都“为什么满
  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诗人不由得情不自禁地祈祷:“银杏,
  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
  天。”
  (王耀文)
  方岩纪静
  郁达夫
  方岩在永康县东北五十里。自金华至永康的百余里,有公共汽车可坐,
  从永康至方岩就非坐轿或步行不可;我们去的那天,因为天阴欲雨,所以在
  永康下公共汽车后就都坐了轿子,向东前进。十五里过金山村,又十五里到
  芝英是一大镇,居民约有千户,多应姓者;停轿少息,雨愈下愈大了,就买
  了些油纸之类,作防雨具。再行十余里,两旁就有起山来了,峰岩奇特,老
  树纵横,在微雨里望去,形状不一,轿夫一一指示说:
  “这是公婆岩,那是老虎岩,。。老鼠梯。”等等,说了一大串,又数
  里,就到了岩下街,已经是在方岩的脚下了。
  凡到过金华的人,总该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在旅馆里住下后,每会有些
  着青布长衫、文质彬彬的乡下先生来盘问你:
  “是否去方岩烧香的?这是第几次来进香了?从前住过那一家?”
  你若回答他说是第一次去方岩,那他就会拿出一张名片来,请你上方岩
  去后,到这一家去住宿。这些都是岩下街的房头,像旅店而又略异的接客者。
  远在数百里外,就有这些派出代理人来兜揽生意,一则也可以想见一年到头
  方岩香市之盛,一则也可以推想岩下街四五百家人家竞争的激烈。
  岩下街的所谓房头,经营旅店业而专靠胡公庙吃饭者,总有三五千人,
  大半系程应二姓,文风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