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雨来不躲      更新:2023-08-28 11:37      字数:4885
  调中益气汤(方见气证条。)
  x外感x
  外感风寒,无汗,发热恶寒,麻黄汤。有汗,恶风,桂枝汤。平时感寒邪,恶寒发热者,香苏散。
  麻黄汤(方见发热条。)
  香苏散
  香附(上) 苏叶(上) 陈皮(中) 甘草(下)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八分,热服。
  加川芎、白芷,名芎芷香苏散。
  x肺病x
  肺受火邪而失所司,不能固腠理,洒淅恶寒者,甘桔汤加酒黄芩、山栀、麦门冬、五味子、酸枣仁。
  甘桔汤
  甘草 桔梗(等分)
  上,用水煎服。
  卷三
  伤风证七
  属性:【歌】头疼声重外伤风,咳嗽憎寒鼻不通。若是重衣兼浓被,肺因壅热内生风。
  【论】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然气卫于外,虽有风寒,不能为害。若元气稍虚,不能卫护皮毛,则腠理
  疏泄,风邪因得而侵之,内舍于肺。故头疼声重,鼻塞流涕,憎寒壮热,咳嗽咽干之证现焉,此外因于风也。
  若平素内火炽盛,乘克肺金,或因重衣浓被,壅热于上,热极则生风,亦有声重鼻塞,咳嗽咽干,音哑之形证
  焉,此非外来之风,内因也。因外感者,以辛凉、辛温之剂发散之。因内受者,火甚生风也,以凉、寒苦,兼
  升散之剂解之,不可执一治也。
  x外感x
  外感风邪,皮毛腠理先受,内舍于肺。风邪束于外,内热不泄,上炎于肺。故鼻塞声重,头目不清而痛,
  咳嗽流涕,恶风,轻则参苏饮,重则十神汤。寒月无汗用麻黄汤,有汗桂枝汤。
  参苏饮
  治感冒风寒,胸胁满闷,咳嗽头疼,身重吐痰,或中脘停痰,憎寒壮热,状如伤寒,用此汤。
  人参(上) 苏叶(上) 枳壳(中) 桔梗(中) 陈皮(中) 前胡(中) 半夏(下) 甘草(下)
  木香(中) 茯苓(中)
  上,用姜三片,水煎服。
  天寒感冒,恶寒无汗,鼻塞声重,咳嗽者,加麻黄、杏仁、金沸草汗之。若天气和暖,伤风咳嗽有痰者,
  去木香,加桑白皮、杏仁。内有痰热,加片芩。若胸满痰多者,加栝蒌仁、贝母,去半夏。若痰唾如胶者,加
  金沸草。若气急,喘不止者,加贝母、苏子、杏仁、五味子,去苏叶。肺寒咳嗽,加干姜、五味子。若热咳嗽,
  加片芩、麦冬、荆芥,去半夏、木香。若心下痞满而嗽,加枳实、黄连。若胸中烦热,或停滞酒不散,或嘈杂
  恶心,亦加黄连、枳实,再加干葛、陈皮、乌梅,去木香、苏叶。烦躁不宁,加辰砂。表有热,加柴胡。里有
  热,加芩、连。头痛、咳嗽加细辛。
  十神汤
  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此药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皆治之。
  川芎(一钱) 甘草(炙,七分) 麻黄(一钱) 干葛(一钱) 苏叶(一钱) 升麻(一钱) 赤芍药
  (八分) 白芷(一钱) 陈皮(一钱) 香附(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中满气实,加枳壳、桔梗。
  天气和暖,加黄芩,去麻黄。
  麻黄汤(方见发热条。)
  桂枝汤(方见恶寒条。)
  x内受x
  上焦原有痰火炽盛,肺为火烁,又因衣被浓重,上焦热壅,肺经受伤,虽无外邪,风热内盛。亦有鼻塞声
  重,音哑,头目不清,鼻流清涕,咳嗽之证,防风通圣散、消风百解散主之。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条。)
  消风百解散
  荆芥(上) 白芷(中) 陈皮(上,去白) 麻黄(中,去节) 苍术(中) 甘草(下)
  上,用葱白、生姜煎服。
  如咳嗽,加乌梅。
  川芎茶调散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鼻塞声壅及偏正头疼。
  薄荷(上) 川芎(次) 羌活(中) 甘草(中) 白芷(中) 防风(下) 荆芥(次)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头痛,倍川芎、羌活,加细辛。咳嗽痰多,加前胡、金沸草。
  卷三
  咳嗽证八
  属性:【歌】咳嗽多因动湿痰,内因郁火外风寒。阴虚干嗽成劳瘵,肺胀须知疗最难。
  【论】夫肺居至高之上,主持诸气,属金而畏火者也。清虚高洁,覆盖五脏,干金之象,外主皮毛,司腠
  理开阖,
  卫护一身,如天之覆物,体之至轻清者也。或外因六淫之邪相侵,内因七情之气相忤,则肺金受伤,而清纯之
  气扰乱妄动,为火为痰,故咳嗽之病从此作矣。故咳嗽有风、寒、暑、湿之邪伤肺者,必显形证于外,此外因
  也。有火郁于肺而嗽者,有声而无痰是也。有湿痰嗽者,痰出嗽止是也。有阴虚而嗽者,其气从下而上,多重
  于夜分是也。有肺胀而嗽者,动则喘急息重是也。有劳嗽者,干咳声哑,痰中有红丝血点是也。有因嗽而成肺
  痿、肺痈者,则云门、中府痛、吐咯脓血,臭秽不可近是也。因外感者,汗之、发之;火者,清之、降之;痰
  者,豁之、导之;郁者开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燥者润之。务令肺气平和,不使火邪乘克,而嗽自止矣。
  大抵肺位最高,针石不能及,药饵不能到,惟桔梗能舟辑诸药入肺。药须临卧时细细咽下,则能入肺经也。
  【脉】咳嗽所因,浮风紧寒,数热细湿,房劳涩难。右关濡者,饮食伤脾。左关弦短,疲极肝衰。浮短肺
  伤,法当咳嗽。五脏之嗽,各视本部。浮紧虚寒,沉数实热。洪滑多痰,弦涩少血。形盛脉细,不足以息。沉
  小伏匿,皆是死脉。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证内脉,参考秤停。
  x痰嗽x
  痰嗽者,嗽动有声有痰,痰出嗽止是也。不可一味苦寒折之,宜千缗汤、坠痰丸、利膈化痰丸之类。积痰
  嗽者,非青黛、栝蒌不除。食积痰饮作嗽,半夏、南星、萝卜子、石 、栝蒌之类。痰因火动,逆上作嗽者,
  先治火,黄柏、知母、山栀、芩、连之类,后用栝蒌、青黛、贝母、海石、天花粉之类治痰。若郁于肺经作嗽,
  胸满涎多,二陈加枳壳、桔梗、栝蒌、黄芩、桑皮、杏仁、前胡、山栀、南星、贝母。
  千缗汤(方见喘证条。)
  坠痰丸(方见痰证条。)
  利膈化痰丸(方见痰证条。)
  二陈汤(方见痰证条。)
  x火嗽x
  夏月嗽,是火炎上最重,芩、连、山栀治之。上半日嗽,多是胃中有火,贝母、石膏泻胃火。午后嗽,
  多是阴虚火盛,四物汤加知母、黄柏、麦门冬、五味子,或六味地黄丸,尤为要药。黄昏嗽,多是火浮于肺,
  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不宜凉剂。五更嗽,多是胃中火邪并食饮流入于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火
  郁于肺,有声无痰者,用苦梗开之,后以四物汤加山栀、黄芩、竹沥、姜汁。火嗽痰多者,二陈加贝母、栝蒌、
  青黛、山栀、黄芩、桑皮,去半夏。
  四物汤(方见血证条。)
  六味地黄丸(方见虚损条。)
  泻白散
  治火郁于肺而嗽者。(方见火证条。)
  贝母散
  治火嗽、痰嗽多日不愈者。
  贝母(去心,一钱) 桑白皮(一钱) 五味子(十粒) 甘草(五分) 知母(二分) 款冬花(一钱
  五分) 杏仁(一钱,去皮尖。)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x外因x
  冬月嗽,是风寒外来,参苏饮加桑皮、杏仁,取汗后,用半夏等药逐痰,必不再发。寒邪伤肺而嗽者,
  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或金沸草散。久嗽,风入肺,烟筒吸之。伤风热嗽者,消风百解散。寒热往来而
  嗽者,小柴胡汤。
  参苏饮(方见伤风。)
  金沸草散
  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疼,咳嗽声重,痰吐稠粘。
  旋复花(上) 荆芥(中) 前胡(中) 白芍药(中) 甘草(下) 麻黄(下) 半夏(下)
  上,姜水煎服。
  胸中满闷,加枳壳、桔梗。有热,加黄芩、柴胡。头痛,加川芎。
  消风百解散(方见伤风条。)
  小柴胡汤(方见疟疾条。)
  x肺胀x
  肺胀嗽者,或左或右,不得眠,动则喘急息重,此痰挟瘀血。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其痰,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诃子、青皮、竹沥、姜汁。肺胀不得卧者难治。
  四物汤(方见血证条。)
  x肺痿x(附肺虚、肺燥、劳嗽)
  咳嗽有浊唾涎沫,或咳嗽,唾中有红丝脓血,或胸膺间有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名曰肺痿,
  其寸脉数而虚涩者是也。治法在乎养血养肺,养气清金,以人参、黄 、当归补气血之剂,佐以退热、排脓等药。
  肺虚者,人参款菀膏。发热自汗,肺气喘急,宁肺汤。
  肺燥者,桔梗、大力子、知母、鸡子清润之。
  劳嗽者,详本条内。
  紫菀散(增)
  治咳嗽,唾中有脓血,虚劳证,肺痿变痈。
  人参(一钱) 紫菀(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贝母(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甘草(五分) 五
  味子(十粒) 茯苓(一钱) 阿胶(蛤粉炒成珠,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姜一片,煎八分,温服。
  劫劳散(增)
  治心肾俱虚,劳嗽二、三声,无痰,遇夜发热,热过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劣黄瘦,饮食减少,
  夜卧恍惚,神气不宁,睡多异梦。此药能治微嗽,唾中有红丝,名曰肺痿,若不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药(钱半) 黄 (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白茯苓(一钱) 熟地黄(一钱) 当
  归(一钱半) 五味子(一钱) 阿胶(一钱) 半夏(汤泡,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人参款菀膏(增)
  治劳虚冷嗽。
  款冬花(一两) 人参(一两) 北五味(一两) 紫菀(洗,去梗,一两) 桑白皮(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细嚼,姜汤送下。
  宁肺汤
  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喘急咳唾等证。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 白术(八分) 熟地黄(一钱五分) 川芎(三分) 白芍药(一
  钱) 甘草(炙,八分) 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一钱) 桑白皮(一钱) 白茯苓(八分) 阿胶
  (蛤粉炒,一钱)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x肺痈x
  肺痈者,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名曰肺痈,咳伤肺叶而成也。用太乙膏成丸,食后服,或桔梗汤
  主之。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脉诀举要》曰∶寸数而实,肺痈已成。寸数虚涩,肺痿之形。肺痈色白,脉
  宜短涩,死者浮大,不白而赤。
  桔梗汤
  治肺痈咳嗽脓血,咽喉多渴,大、小便赤涩。
  桔梗(五分) 贝母(去心,五分) 当归(酒浸,五分) 栝蒌仁(五分) 枳壳(炒,五分) 薏
  苡仁(五分) 桑白皮(蜜炙,五分) 防己(五分) 黄 (四分) 甘草节(二分) 杏仁(去皮尖,
  炒,二分) 百合(蒸,二分)
  大便闭加大黄,小便赤加木通。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一方
  治肺痈吐脓。
  桔梗(炒,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每服一两,水一钟半,煎八分,空心服,吐尽脓为效,后用黄 散。
  黄 散
  用黄 蜜炙为末,每服一大匙,食后黄 汤下。
  卷三
  喘证九
  属性:【歌】气喘无痰呼吸粗,抬肩撷肚胃家虚。火炎上喘时轻重,痰喘喉中声韵呼。短气自然无接续,补虚泻
  实勿模糊。
  【论】夫肺为五脏华盖,主持诸气,所以通荣卫,统脉络,合阴阳,升降出入,营运不息,循环无端,无
  过不及,何喘之有?其或肺气有所受伤,呼吸之息不得宣通,则喘病生焉。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痰喘
  者,动作便有痰声;火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发,此有余之喘也。胃虚喘者,抬肩撷肚,喘而不
  休,此不足之喘也。若肺气太虚,气不能布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短气,此虚之极也。若气欲绝
  者,则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六阳气脱也,不治。
  【脉】脉滑而手足温者生,脉沉涩而四肢寒者死,数者
  亦死,为其形损故也。
  x痰喘x
  风痰上逆而喘者,千缗汤或导痰汤。痰喘者,先降气,气降则痰自清,四磨汤、定肺汤。
  千缗汤
  半夏(七个,泡,每个切四片) 皂荚(一寸,炙,去皮弦) 甘草(炙,一寸)
  一方合导痰汤服;一方加雄黄。
  上,作一剂,水二盏,生姜一片,煎至八分,温服。
  导痰汤(方见痰证条。)
  定肺汤
  治上气喘急。
  紫菀 五味子 橘红 甘草(炙) 苏子(炒)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炒) 半夏(制) 枳壳
  (炒) 紫苏叶(各等分)
  上,用生姜五片,水二盏,煎一盏服。
  喘甚加葶苈,痰多加栝蒌仁。
  四磨汤
  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
  人参 槟榔 沉香 乌药(各一钱,浓磨汁)
  上,取水七分,煎一、二沸,温服。
  x气喘x
  气上逆而喘,苏子降气汤。气实,因服补药而喘者,三拗汤。上气而喘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