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节
作者:冷夏      更新:2023-08-14 17:06      字数:4780
  林秋来羞愧得脖子都红了,他扭过头去粗声粗气地说:“还有什么然后啊?这不准那不准的,我就不信我自己动手建我们的房子他还不准了!"
  方钰敏凉凉地说:“他不就是吃准了咱们善良嘛!秋来啊,你还不明白啊?人善被人骑啊!”
  林秋来闻言握紧了拳头,好一会他才走过来拉着方钰敏的手:“小敏,咱家的房子我来建吧。只要你不嫌房子建得慢,也不嫌弃我的手工没泥水匠师傅的好。”
  方钰敏眨眨眼睛,自家老公还会建房子啊?这牛棚猪园是他弄的,刚建好用来放黄豆发酵的通风小泥房也是他建的,大概真的会吧?
  “你还会建房子?”方钰敏指着小豆房,问林秋来:“你不会把房子建成那样的吧?”
  “瞧你说的!村里是男人都会的啦,我的手工还不错的。”林秋来有点儿自豪地拍拍胸膛说:“看看咱家的两个耳房结实不?大部分都是我建的,你忘啦?”
  “呵呵,怎么可能?”方钰敏忙讪笑着,马上转移了话题:“如果是你来建,我们之前讨论设计的房子架构就要改变了。我决定了,咱们不建传统型的房子,直接建厂房吧!”
  “厂房?”林秋来不解地看着方钰敏:“厂房是什么?”
  “厂房就是……”方钰敏突然停了下来,林秋来刚回家,不知林狐狸会不会跟着来?她往外面瞧瞧,对林秋来说:“这个,我们回房间再说.”
  林秋来眼睛一亮,忙说:“好好好,回房间回房间!”
  “不许乱想!”方钰敏警觉地瞪着林秋来,这厮,怎么老是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啊。
  林秋来摊手,一脸的无辜:“我没有,是你乱想了吧?”
  方钰敏脸颊微赧,却斥道:“你回什么房间,还没挑水呢。快去快去,孩子们都还没洗澡。”
  “呵呵,男娃子直接到河里洗就好了,我挑水是给你洗澡用的。”
  方钰敏也不反对男孩子应该多点下河,但:“现在太阳都下山了,河水应该凉了吧?要是着凉了有个感冒发热的,在这里真的会要人命的。算了,秋来你辛苦一点,还是挑水回来调温水给他们洗澡吧。”
  “行,不过男娃子你别养得太娇了。”
  “在这还能娇得起来啊?你脑门被门夹了是吧?!”
  “呵呵。”林秋来憨笑着挑起木桶往小河走去,得抓紧时间了,小敏之前还有五个娃子要洗澡呢。
  方钰敏重新画了设计图,新厂房她将划分为一大一小两个部分。大的那块地方钰敏准备用平房代替围墙,中间会有一个大晒场,这就是方钰敏规划的未来的方氏酱油厂;另外那块小的地就准备建成养殖基地了,以后兔子呀鸡呀都集中养在那里了。
  方钰敏不是没想过搬到别的村子,但谁知道那里会不会也有一个像林祝新一样的老狐狸呢?再说了,她家才刚买了地啊。豆豉的发酵需要猛烈的阳光,晒豆豉最好还是在乡下啊,就因为这个,方钰敏才押后去县里买房子。要买,也要等安排妥当,能腾出手来家里厂房两边兼顾才行。
  如果家里要自建新房子,虽然自己和五个孩子都会帮忙,但主要劳动力却只有林秋来一个。为了不浪费时间,方钰敏决定先在那块地周围都种上荆棘。就算房子建得很慢,但荆棘却长得快,到时候再多养两三条狗,别人想偷偷进来也难了。以后她要在里面制酱油了。
  说到酱油,方钰敏已经作好了一切酿制的准备。为了方便自己记载比例,她请阿青帮她做了十来个大小木勺和小木桶。因为这里的量制方式方钰敏不懂,她决定按她知道来的做。没有公制量制工具,方钰敏就自己来做了。
  这个朝代的一斤和现代差不多,方钰敏就以1公斤=1000ml这样来为每个勺子和每个小木桶作刻度。这也方便以后量度时掩人耳目啊。
  另一个头痛问题却是小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本来方钰敏打算好辛苦一年后就到县里买房子,然后小明就在县里上学堂。但现在计划跟不上变化啊,还突然多了四个八岁的孩子。
  方钰敏是做不来自家孩子上学,养子却要留在家里干活这种事的。要上就一起上,回家后一起做功课,温故知新,也有助于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啊。
  “秋来,咱村的孩子们都去哪里上学堂的?”方钰敏收好图纸,问林秋来。
  “邻村的田秀才开了私塾,咱附近三个村子的孩子都上他那去学习的。”
  “离这远吗?田秀才教得怎么样?”
  “不算远,走小半个时辰就到了。不过,我不知道田秀才教得怎么样?应该还好吧。大家都是去他那里的。”
  方钰敏叹了一口气:也是啊,就他一家了,根本没其他选择。
  “那学费,呃,是束修,束修怎么收的?”
  “这个我不清楚,明天我去问问。”
  “好。”方钰敏点点头,“还有一件事,就是小阳他们四个孩子,我打算让他们也去上学。这上学需要什么文件吗?例如出生证,啊!秋来,小明的出生证呢?”
  林秋来不解,问:“什么叫出生证啊?”
  方钰敏拧着眉心看着林秋来,她也不知道怎么说?难道再多说一个词‘身份证’吗?她想了想,就说:“就是证明咱们是这林家村的人的文书。”
  “这个啊,没事。村里有孩子出生了,就会到里正家登记的。等到孩子长到十二岁,里正就会安排到县府办理文书的。如果是外来户,像你和娘,就要先得到里正同意,才能办理了落户手续和文书。”
  “那小阳他们呢?”
  “里正已经把他们登在咱家了,等他们十二岁了,就会有自己的文书。”
  “原来这样啊。”方钰敏点头,受教了。这么看来,里正的权利还挺大的。
  两人又轻声谈了好一会,才熄了油灯睡觉。
  如果自己不是为两顿而发愁波奔,方钰敏也不想隐瞒自己制作酱油的方法。但现在连酸辣粉都能为她带来可观收入,她不得不小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了。
  幸好现在全村的人都窝在家里做红薯粉,反而给了方钰敏空间和时间在自家院子里试制酱油了。
  林秋来去问了,束修一年收400文,五个孩子一年的学费就2两了。这个学费方钰敏付得起,她决定由下个月开始,五个孩子都上学去。
  王小阳他们四个听到自己也能和小明一起去上学,激动得都哭了。他们自被林秋来和方钰敏收养后,不但能吃饱穿暖,现在还可以去上学,这叫他们怎么不感动落泪?于是,根本不用人带头,四个孩子再一次下饺子一样给林秋来和方钰敏磕了三个响头。
  自从林秋来带他们去了田秀才那里交了束修后,孩子们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勤快。方钰敏抚额慨叹,孩子的心最是纯真的了,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加倍地回报。
  孩子一上学,用纸量就大了。林秋来也加紧了制草纸,幸好现在是草木茂盛生长的季节,每天林秋来带着五个孩子去割草,老的用来制草纸,嫩的用来喂兔子。
  大家都出去了,方钰敏就留在家里试酿酱油。
  第一次试酿,为免浪费,方钰敏打算只做五小缸酱油。一切的工具都准备好了,方钰敏拿出小本子一边记录一边开始酿制。
  要做出酱油就必须先要制曲,方钰敏把早就挑好的个圆饱满的黄豆洗干净后就用木盆泡一整个晚上,约十二个小时后,就笼屉蒸了两个多时辰,方钰敏记得电视上说过要五个小时的。
  然后把蒸熟的黄豆盛出来,和面粉麦麸混匀。这中间的比例,方钰敏只能根据自己模糊的记忆琢磨了几个比例调匀,仔细做了记录。
  蒸熟的黄豆和小麦混合物就放置于筛箕上铺开,待冷却后就拿去日晒一天,达到半干燥状态,放置竹笼上盖布阴干静置一日。
  之后就把豆米混拌均匀,就搬到林秋来建起专门用来作黄豆发酵的通风小房子里让豆米自然长霉,那就是曲菌了。
  这个阶段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还要小心温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但这里没有温度计啊,方钰敏只能估计。所以她常常会往豆房跑,一时把布巾掀开,一时又盖上,跑得一身汗。
  这样的情形维持了四五天,方钰敏终于见到黄豆表面长出了绿绿绒毛,气味淡香。方钰敏惊喜地仔细观察,又拿出小本子对照,把产生曲块菌丝最多最好的比例重重地圈了起来,以后,她就会用这种比例作为配方了。
  记录完毕,方钰敏就把那些长了菌的豆米拿出去暴晒了。然后按最佳比例继续制曲。而那些比例没那么好的,就作为豆豉了。
  经过两到三天的日晒,去除多除的水份之后,紧接着就是撒盐和黄豆混和,使之均匀。
  这时食盐的比例就最关键了,用多少盐才最合适?方钰敏看过的美食节目中,有些说是黄豆的一半;有些却说是17~20%。方钰敏决定都各做两缸,另一缸她就随意做,就放30%吧。
  食盐分三次撒放到豆豉上,搅拌均匀后曝晒,这样豆豉就不会酸化了。连续曝晒一星期后,就可以将曝晒好的豆豉倒入酱缸内,加入特别让林秋来挑回来的山泉水,然后铺上一层纱布,以免苍蝇、昆虫等跑进去。再在上面放了一顶顶大宝编的专门给酱缸用的竹帽子。
  方钰敏一边做一边记录,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淌到了下巴,然后掉到泥土里。这还没完呢,之后的工作就是每天要按上午、下午翻搅酱缸内豆豉各一次。
  如果太阳猛烈,豆豉腌晒一个月即可开缸取用,不过方钰敏觉得一个月不够香醇,最起码要三个月以上才能取出蒸制,因为那时豆豉已转化成氨基酸,味道甜香。
  她还记得那个美食节目,那个老太太很自豪地说她家的都是腌晒最起码一年以上的呢,一小支竟然卖200块钱还经常供不应求。不过她家的酱油的确是很鲜美香醇啊。在现代已经很少商家像她那样用良心去制作酱油了,也难怪卖那么贵也被抢购一空了。
  林家村现在家家户户都很忙,没谁会大白天去串门八卦,远离村子的林秋来和方钰敏的家竟是一片平静。
  林秋来每天都去山脚那边挑泥回来自己作泥坯磗。方钰敏却觉得用泥坯磗建房子不够牢固,但如果买青磗却又太贵。
  现代的混凝土是怎么制成的?方钰敏托着下巴冥思苦想,中国到处都是大兴土木工程的,那些混凝土不就是沙子和水泥混合的吗?但这里又没有水泥,不知用石灰和泥行不行呢?
  第五十五章
  在五个孩子上学之前,方钰敏终于赶好了五套衣服和五个书包.
  方钰敏估计老秀才毕竟是读书人,可能对学生在衣着方面比较严格,之前她和小红一起做的古今合壁的短袖和短裤虽然又凉快又方便,但实在不适合穿着去上学。开学第一天,方钰敏还是想儿子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给田秀才留个好印象。
  衣服是按这里衣服款式剪裁做的,用天蓝色的棉布,领口滚了白边,这样看上去就更精神了。同色的还有五块方巾用来包叉烧包的。
  书包就是借用了现化的背包计设改造而成的,方钰敏用最便宜又耐磨的麻布做包面,又把林秋来的旧衣服没补丁的部分剪了作为里子。虽然手工有待改进,但看上去也是有模有样了。
  方钰敏一拿出来,五个孩子见了都拿着自己的书包爱不释手,左一句谢谢,右一句真漂亮,把方钰敏哄得开怀大笑。
  林秋来也加紧了造纸进程。方钰敏让他试着在原料中加了石灰来泡洗,看造出来的纸会不会白一点?果然石灰是个好东西,一张张的草纸不但变白了还细软了。
  方钰敏带着几个孩子一有空就裁纸,整整齐齐的十张一迭十张一迭地放好。以后孩子们上学用的,家里用的都是这些了。当然了,方钰敏用的卫生纸林秋来还是另外特别造给她的。
  小阳和小柱还要忙着做草鞋,三个小的也跟他们学做。自从收养了四个小孩,家里七口人,每人脚上的草鞋都是小阳和小柱做的。
  方钰敏是不会编草鞋的,她也没兴趣学。以前方小莲有空就做鞋底,家里有不少的存货,方钰敏只要剪块布做鞋面,和鞋底用麻线缝合起来就是一对布鞋了,也算方便。
  她对于纳鞋底更没兴趣了,一块布一块布地粘,慢慢地加厚,这得粘多少块布啊?还要放油纸防水呢,真的好麻烦!如果市集上有鞋卖,方钰敏已经打算花钱买了,她的时间不能浪费在这事上面。至于草鞋,家里有人会就行,不必事事她都去鞠躬尽瘁。
  小明他们上学前夕,林秋来和方钰敏就把五个孩子都集合到里屋坐下。方钰敏示意表面是一家之主的林秋来讲话。
  林秋来也配合地对孩子们说:“明天你们就要去田秀才那上学了,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