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节
作者:曾氏六合网      更新:2023-07-10 19:07      字数:4874
  “哦,是心晴姑娘,呵,我身上挂的玉佩似乎在掉在这园子里了。”那男子朝她们行了个礼,然后才看了看白文萝和白文轩客气地说道:“这两位应该就是轩哥儿和三姑娘了吧。”
  白文萝朝他淡淡一笑,白文轩则有些好奇地看着他。只见眼前男子一身月白色银丝暗纹团花长袍,身材修长,面容俊俏,举止有礼,笑容清爽。没有虚伪做作的亲切,带着适当的距离,似清风明月般给人一种飘然出尘的感觉。白文轩也不知为什么,第一眼就觉得这个贵公子,不同于这园中的的任何一人。
  白文萝在他脸上扫了一眼,那人的眼神很干净,带着几分纯粹的傲气。应该是个过惯了好日子,但又不屑于谋权算计之人。不是无知单纯的清澈,而是建立在那富贵荣华上的洁净,或者说,是一种依附于强大背景的清高。
  “是的。”心晴赶紧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沈少爷可知那玉佩是什么时候,在哪掉的,没准已经被哪个丫鬟婆子捡到了呢。我一会去跟这园子的管事婆子说一声,若有就让人给送过来,若没有便让大家都帮着找一找。”
  沈逸飞淡淡一笑道:“不用劳师动众的,才掉没多会,应该就在那假山到这边的这条路上。我过去找找,指定还在,其实要别的玉佩掉了也就罢了,只是正巧那玉佩是我祖母留下的。”
  “假山那边吗?我们才从那边走过来呢,没看见什么玉佩啊。对了,姑娘比我们早一点走到假山那,刚刚可有看到丫鬟婆子们经过那里吗?”
  白文萝在心里叹了口气,阻止不及,只得面上不动神色地摇了摇头道:“好像没有,我当时只低着头走路,也没怎么留意周围。”
  沈逸飞这才又把目光移到白文萝身上,看着她问了一句:“三姑娘是什么时候走到那边的?”
  白文萝想了想,眼神无辜地说道:“就刚刚,才刚走过去,文轩就跑过来了,便又走了回来,也就这么路来回的时间吧。”
  沈逸飞面上神色微凝,接着问了一句:“三姑娘刚刚在那边,可有碰上二姑娘?”
  白文萝抬起眼对上他的眼睛,心里迟疑了一下才摇了摇头道:“没有。”
  “是吗,估计是我记错了,没准是落在了清风居,我还是回去找找。”沈逸飞一笑,说着便错开身,越过她们,走开了。
  “奇怪,沈少爷不是要找玉佩吗?怎么倒问起二姑娘来了?”心晴看着沈逸飞离开的背影,有些困惑地自言自语了一句。
  白文萝适时地转开话题,边走边问道:“沈少爷是二房那边的表亲,为什么会住在伯爵府里?”
  “哦,因为沈少爷自小就喜音律,后来听说咱仁和书院里的青梅先生,原是当年宫内的第一琴师,便慕名从京州赶到西凉,说是要拜师学艺。可是青梅先生却不知为什么,不教琴,只教书。沈少爷为了讨得青梅先生的欢心,就求了二老爷让他进了仁和书院。我听说,青梅先生之所以愿意到仁和书院来教书,还是看了老太太的面子。而二太太是沈少爷的姨妈,仁和书院又是当年老太爷办的族学。二太太说,既都进了自家书院,又是亲侄儿,便让沈少爷就在府里住着,据说还顺便去讨讨老太太的欢心,也就。。。。。。“心晴似乎一说起沈逸飞,就有点收不住口,不知不觉就说多了。自己终于意识到的时候,赶忙就闭了嘴,然后有些忐忑地看了白文萝一眼。
  白文萝不在意地笑了一下,并没追问下去,白文轩这会却问道:“那青梅先生不是琴师吗?怎么还能教书呢?”
  “轩哥儿这就有所不知了,那青梅先生当年可是探花郎啊,是入殿觐见过皇上的,被先帝赐了琴书双绝四个字。听老太太说,当年啊。。。。。。”三个人一路朝梨香院走去的路上,只听心晴那温和的声音慢慢道起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传奇,以及那些过往的辉煌。听得白文轩一脸向往,那是他从未听过的故事。一想到那些人竟是自己的祖父曾祖父,心里就一阵激动,不住地追问,然后呢,后来呢。。。。。。
  白文萝面上一直就只是带着淡淡的微笑,静静地听着,没有插一句嘴。只是在看到白文轩面上露出那种向往的神色和眼中现出那种仰慕的眼神时,她才在一旁轻轻地说道:“他们当年像你这般大的时候,也是和你一样,读着同样的书,学着同样的文章诗词。”
  心晴微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领悟到白文萝的话,赶紧在一旁附和着说道:“姑娘说的没错,所以轩哥儿好好用功,以后也会有金榜题名时!
  白文轩怔了怔,眼中还是难掩激动向往之情,不过面上已经渐渐平静了下来,换上一种坚定的神色。白文萝轻轻一笑,人生,只要有了期盼,就不会缺少斗志。她这个懵懂的弟弟啊,终会有长大的那一天。
  晚上,白文萝沐浴完毕后,正在房里晾着头发,沉香就带着如意进来了。
  ”姑娘还未睡下吧。“如意一脸笑着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个紫檀木匣子和一个暗花红绸包裹。
  “没有,姐姐请坐。”白文萝站起身,拉着如意在桌子边坐了下来。
  “这是老太太让我带来给姑娘的,虽说姑娘不用这些俗物也照样比别人出挑。但总归是在这府里,又是个姑娘家,平日里多少也带些花儿粉儿,瞧着鲜亮点,老太太面上也好看,省得让人背地里嚼舌头,说是克扣了姑娘的脂粉钱。”如意一边说着,一边把那紫檀木匣子打开。只见里面摆放着四支大小不一的头钗;三支精细新颖的宫花;一对镶东珠的金手镯;一块碧玉翡翠。瞧着这些东西,在那烛光的照映下,着实金翠辉煌,好不耀眼。
  第十二章 老太太的心思
  如意把那匣子打开的时候,候在一旁的沉香,虽然以前在老太太房里也没少见过这些东西,但是这会咋一看,眼中还是有些放光。她悄悄看了白文萝一眼,却发现姑娘无论是面上还是眼里,竟一点情绪变化都没有,还是像刚刚那般淡淡笑着,就似那些都入不了她的眼一样。
  如意也看了白文萝一眼,接着又把包裹打开说道:“还有,这里是一件白狐狸皮鹤氅和一件猩猩毡的羽毛缎斗篷瞎,也是老太太让我带给姑娘的,眼下还是秋天,用不上,让姑娘先放着。府里每位姑娘都有几件,老太太说了,待过些日子,让人寻得好的再给姑娘送来。至于衣服,因为之前不知道姑娘的尺寸,怕是提前做了大小不合适。明儿大太太会让裁缝过来,给姑娘量好尺寸后,把四季的衣服都一块做上。”
  “让老太太费心了,我明儿过去谢谢老太太,也辛苦姐姐这晚了还跑来一趟。”白文萝只看了那些东西几眼,然后便移开眼光,笑着对如意说道。
  “姑娘客气,那我就不打扰姑娘休息了,老太太那边还等着我回去服侍呢。”如意说着就站起身。
  “好,姐姐慢走,哦,等一下。”白文萝跟着站起来的时候,似想起什么,说着就走到梳妆台那,拉出小屉子,从里面拿出一个绿色的小荷包递给如意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姐姐若不嫌弃的话就拿去玩儿的吧。”
  “这我哪敢收姑娘的东西!”如意赶忙要推回去。
  “就是我平日里自己做的,不值得什么,沉香她们我也都给了一个,就是个意思罢了。”白文萝说着就放到她手中。
  “那我就厚脸收下了,谢姑娘赏。”如意笑了一下,就接过那个荷包,赞了一下做工,然后便收起来了。直到出了梨香院后,她才又把那荷包给拿出来,刚刚接过来的时候就捏到里面放了东西,这会一看,原是一锭差不多有二两的银子。这点银子她自然不会放在眼里,但是不可否认,姑娘给她塞了这个荷包的时候,她的心理确实觉得有些舒服,没有人不喜欢被人看重的。
  如意把荷包重新放好后,一路走一路在心里琢磨着。三姑娘还真让人看不透,昨晚刚进来的时候,李嬷嬷就带着瑞哥儿过去挑衅,却反而被三姑娘泼了一身水,然后几句话就让李嬷嬷道不出苦水;今儿早上,大太太分明是想让三姑娘出丑,而且老太太当时又是默许的态度。然而却还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回想起三姑娘当时的行为举止及神态气度,怕是府里那二位姑娘都比不上;再刚刚,一个从穷家小户出来的小姑娘,就算之前的教养再怎么好,一下子看到那么多金玉珠宝,锦衣华服摆在眼前,却连眉毛都不见动一下!
  如果是本性里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之人,倒也说得过去。可是那样的人,应该是对这府里纷杂的人情世故不屑一顾的。可是,刚刚却又知道适当地给自己封赏,并且话还说得那么婉转好听,让人一点负担都没有。要这些都是装出来的话,那也太让人叹服了。
  一路这般琢磨着,不知不觉就到了荣寿园。进了老太太的房间,只见王嬷嬷正坐在小凳上陪着老太太说话。两人看她进来后,就停了下来。如意向王嬷嬷问了声好,然后便把刚刚在梨香院的事一五一十道了出来,还拿出白文萝给的那个荷包递给老太太看。
  “哦,这三丫头的手还手挺巧的,你瞧瞧,这做工,怕是赶上府里的绣娘了。”老太太接过荷包,细看了两眼,又递给王嬷嬷看。
  “老太太说的没错,三姑娘确实是心灵手巧。”王嬷嬷接过来也看了两眼,赞了一句,就递了回去。
  “嗯,既然给你,你就收着吧。这会不用服侍,你去外面守着。”老太太把荷包还给如意后,就对她吩咐了一句,如意便应了声退了出去。
  屋里没了别人后,王嬷嬷才对老太太说道:“老太太是觉得三姑娘不错了。”
  “今儿早上你不也在,都瞧见了吧。”老太太说着,忽然觉得有些凉,就在榻上挪了挪身子,王嬷嬷赶紧起身把旁边的羊毛毯子拿过来,仔细给她盖在腿上,然后说道:“老太太可要保重身子,这府里上上下下都指着您呢。”
  “到底是老了,越来越受不住凉。”老太太拍了拍自个的腿,叹了一声,然后才接着说道:“好了,你坐回去吧,我今儿心里堵得慌,就想找你陪我聊聊,说说那几个孩子。”
  “府里的公子和姑娘都是顶好的,老太太何必太操这个心,儿孙自有儿孙福。”王嬷嬷坐了回去,开口安慰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心事,还跟我说这些客套话干什么。”老太太摆了摆手。
  王嬷嬷便道了一声是,然后等着老太太说下去。
  “原先听如意说的时候,我还不怎么放在心上。直到今儿早上,瞧着那丫头后,不瞒你说,倒真是对了我的眼,只是可惜了。。。。。。”老太太说到最后,特意把可惜那两字拉得很长。
  “老太太是可惜她不是太太生的?”
  “哼,太太生的又怎么了,你忘了,老太爷可不也是庶出。”老太太冷哼一声,带着一丝淡淡的不屑。
  “呵呵。。。。。。这哪会忘,当年陪小姐过来的时候,老太爷还未继承爵位呢。那会是东院为大,小姐没少觉得委屈,后来才知道老爷和太太终是没选错人。”王嬷嬷笑了一下,提起当年,连称呼也跟着变了。
  “是啊,可惜,他走得早,留下这一大家子给我,却没留个好儿孙。外头的人说起白府,只会说祖上如何如何,有谁会说眼下如何如何?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听王嬷嬷提起以前,老太太的脸色不由得柔和了下去,神情里头带着几分骄傲,只是说着不禁又摇了摇头。
  “公子们到底年纪都还小,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谁能说个准。而且这府里的恩典是上面给的,这尊贵是世世代代传下去的。”
  “你说得太简单了,当年先帝是看在书香世家,名门之秀这八个字上,才给了这份恩典。可是如今你看看,这府里还有谁能撑得起这八个字!一个一个就只有点小聪明,哪个上得了大台面!要真是只这般就算了,安安稳稳过个百年富贵,到时我一闭眼,爱怎么样,也就随他们去。可如今我眼都没闭呢,这家里眼见就要乱套了!”老太太越说越气,眼见胸口一起一伏的,王嬷嬷赶紧起身把茶拿到她跟前,伺候她喝了一口才劝说道:“小心身子中,别气坏了。今儿的事,不过是个丫鬟罢了,说起来哪大户人家没点这样的事情,过些日子也就淡了,谁还敢跑到外面乱嚼舌头。”
  “那孩子,自小被纵坏了,我也发现得太晚,再瞧如今这样。。。。。。那两位也是看明了这一点,心里都算盘着呢!所以我才急巴巴要把外头那两孩子接进来,原是想冲缓一下,却没想那两孩子都不错,特别是三丫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