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冬儿      更新:2023-06-28 13:59      字数:3268
  爷,你让我们盼得好苦呀,今天果然到了!〃老人急忙转过身去,拿出一把小头,砸碎身边一块岩石,随即很快地敲去石皮,竟是一块殷红如血、晶莹洁润、玲珑剔透的玛瑙石!老人把它捧到郑成功面前说:〃国姓爷,现在我把它交给您啦!〃原来,几十年来,高山族人民用猎枪和弓箭,打退了荷兰侵略者的多次抢夺,鲜血染红了白玉,尸骨化作了石皮,毛发长成了草木,把满山美玉掩藏起来。现在郑成功来了,他们要把这玉山献给郑成功。
  郑成功说:〃这玉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用高山族同胞的血汗换来的,我们不能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国姓爷,你真是我们山里人的知心人呀!〃他打口哨把其他人叫来,大家围着郑成功欢呼起来。此后,玉山上的高山族人全力拥护郑成功的各项措施,成为高山族人与汉人交往的楷模。
  郑成功还组织部队,为台湾人民进行水利建设。
  保证农业生产的丰收。郑成功不相信龙王送雨的迷信说法,用开渠引水的办法把山里的水引入农田,解决了台湾天旱时缺水的困难。台湾人民更加敬重郑成功了。
  此外,郑成功关心台湾人民的身体健康,组织部队医务人员深入村社,为群众治疗各种疾病。
  郑成功及其带领的军队,尊重台湾人民,热爱台湾人民,帮助台湾人民,与台湾人民建立了鱼水相依的深情厚意,赢得了台湾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郑军在鹿耳门登陆时,〃有几千中国人迎接,用车辆及各种工具帮助军队非常迅速地登陆 〃,郑成功巡视高山族村落时〃南北路土视闻风归附着接踵而至〃,可见台湾人民拥护郑成功的热烈程度。
  4、洪荒留此山川
  郑成功退走台湾,在清廷看来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清廷一直用扣押在手的郑芝龙作为一张王牌,迫使郑成功有所顾忌。郑成功坚持不降,在清廷眼中,郑芝龙便渐渐失去了作用,郑成功退走台湾,清廷更把郑芝龙视为无用之物。郑芝龙的家人向清廷检举郑芝龙在狱中私自与郑成功通信的事,清廷以此为由,杀死郑氏一家11人。
  郑成功起兵之初,有〃大义灭亲〃、〃杀父报国〃的誓言,但毕竟父子亲情,很难割舍。郑成功常常叹息忠孝不能两全,只能以忠为根本。当郑成功听到了郑芝龙的死讯,顿足捶胸,悲痛不已,望北而哭。
  当郑成功在台湾接受荷兰殖民者投降时,永历帝在缅甸被缅人献出,交给吴三桂。第二年,康熙元年三月, 吴三桂将永历帝押回云南, 四月十五日,吴三桂奉清廷之命将永历帝及其太子用弓弦绞杀于云南府。明廷宗室的最后挣扎,至此宣告完结,多少义士反清复明之梦无法再圆了。当郑成功得知这个消息时,虽然不相信这一定是真的,但已感觉到了反清复明斗争的渺茫性。而清廷的〃平海五策〃仍在实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五省沿海地区人民因被迫迁移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郑成功知道了这些后心情更加沉痛。
  这时留守在厦门的世子郑经,与他的四弟的乳母20多岁的陈氏私通,生下一个孩子。郑经谎报是侍妾生的,向郑成功报喜,郑成功见得了孙子,正好这时又打了个胜仗收复南澳,双喜临门,好不高兴。郑成功除了奖赏台湾、金门、厦门各地的文武官员外,对夫人董氏、郑经及陈氏母子也各赏赐金银花。
  郑经的妻子唐氏的祖父明朝尚书唐显悦写信给郑成功揭败此事, 引用儒经〃礼称人母, 乳母同一 〃,质问郑成功 :〃令郎与乳母私通而生子,不闻责备反而赏赐,治家如此,何以治国 ?〃 郑成功见信气得几乎昏死过去,马上派人手持令箭,命郑泰到厦门监斩郑经及陈氏母子三人。对夫人董氏,因治家不严,也命斩首。郑经在一些大将的怂恿下,公开抗命,径自使用郑芝龙的封号,自称〃平国公 〃,拥兵自重,不发一船到台湾。郑成功见儿子和大陆的将领拒命妄为,气得暴跳如雷。
  皇上惨死,父亲被害,儿子拥兵叛父,大陆沿海百姓流离疾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这位钢铁般的英雄,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十几年的征战,落得如今局促在东南的海岛上。郑成功心力交瘁了。
  五月初一,郑成功得了风寒,一下病倒了。开始时,他还强挣扎着起床办公,与文武官员议论国事,以至于大家竟未发现他有病。他还是照常每天登上将台,用望远镜暸望澎湖方向,盼望大陆能有船来。到了五月初八,郑成功照旧登台暸望。回到书室后,他命人取出冠带,端端正正穿好,又命人取出《太祖训》,放在案上,然后恭敬地向《太祖训》行礼。
  《太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撰写的一部书,书中为子孙后代规定了许多禁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的是大明皇朝长治久安,万年永固。如今大明江山已落入清人之争,复明路程极其渺茫,面对《祖训》,郑成功真是百感交集。
  他坐在胡床上,让人上酒,他翻开《太祖训》逐章阅读,读一章就喝一杯酒。读到第三章时,郑成功长叹一声:〃自从国家飘零以来,我枕戈泣血17年了。现在即将离开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啊,天啊,为何忠臣如此难当 ?〃郑成功知道自己就要离开人世了,他把别人送给他的药抛在地上,顿足抚肩,大呼而逝,死的时候双手捂着脸。
  这一年是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五月初八。
  郑成功死时双手覆面,表现出其感到无颜去见九泉下明朝先祖的心情。
  一代将星殒落了。郑成功一生短短39年,从一个年轻士子成长为一代名将。他本来可能在和平环境中成为一名文士,或以文采名扬四海,或以政绩显赫官场,也或者碌碌无为而老死牖下。而时代将他呼唤了出来,使他成为叱咤风云的将军。
  他自觉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企图力挽狂澜,扶起倾颓的明朝大厦。他以超人的胆略,非凡的才干创造出了辉煌的事业。但这辉煌如同长天中的一道闪电,转瞬即逝了。郑成功南北转战17年,但他的事业却似乎刚刚开始,然而却嗄然而止了。
  郑成功可以取得一个个局部的胜利,但整体的失败几乎是在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朝的天数已尽,气数已绝,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这大势是众多因素决定的,它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偶然的因素。
  历史大势造就了郑成功这样一代英雄,又注定他的必然失败。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留下了壮丽的故事、不屈的气节让我们去品味、感叹,他用自己的崇高品格树立了一个人间楷模。
  郑成功逝世后,郑经继承父业苦心经营,但内讧不断,清廷又不断进逼。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郑经被迫放弃厦门,退至台湾。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正月,郑经死于台湾,其长子郑克爽监国,但不久被郑克爽发动宫廷政变,郑克爽继延平郡王位。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六月十四日,清靖海将军施琅率兵攻打台湾。台湾战败,郑克爽下令剃发降清。八月十五日,施琅进至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明朝尾声的最后一个音符至此终止了。
  郑成功及其子孙与清军作战数十年,但清廷对郑成功等人的人格却极为敬重。康熙三十九年,清圣祖下诏说〃郑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他敕令遣官护送郑成功及其子郑经两柩回福建归葬南安,建祠祭祀,并拨给守墓人户。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因牡丹社之事赴台,与台湾进士杨士芸等上疏清廷请求为郑成功在台湾建祠,并列于祀典。清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追谥郑成功为〃忠节〃,在台湾建祠。
  沈葆桢亲自为祠堂正殿撰写对联: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在延平郡王祠里还有这样两首楹联,一是台湾巡抚唐景崧写的:
  由秀才封王,拄挣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另一是台湾巡抚刘铭传写的:
  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臣,创基业在山穷水尽;
  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业,享俎豆于舜日尧天。
  郑成功短短一生的壮举,激励着后人,留名于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