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孤独半圆      更新:2023-06-19 16:23      字数:4773
  似牢恢赂蓝ㄎ叻帧8章?1岁的李连杰摘取了全国武术比赛少年组的桂冠,之后,又得到了少年组全能第一名。
  接着他又和队友们共同奋斗,又使北京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北京武术队凯旋而归,在这次比赛中,李连杰可谓是功勋卓著。
  回到武术队后,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成为了光芒四射的武术新星。
  李连杰为什么能够得少年组第一名,当时的《武林》杂志是这样分析的:
  李正东武术动作的特点是:速度快、动作准、力度大、弹跳好、节奏明、姿势美。一个套路五六十个动作,他能在80秒钟内一气呵成,招招干净利落,节奏鲜明。他腾空、跳跃的爆发力非常惊人,腾空时持续的时间长,一般的武术参赛者打一个“旋风脚”都感到吃力,他可以连续打上两个,而且动作十分漂亮。能有这般功夫,与他平时在教练的指导下,注重磨练基本功有很大关系。他的技术扎实、全面,刀、枪、棍、剑、拳脚对练都颇具功夫,其中尤以刀、拳最精,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弃武从影 武林霸主成明星(2)
  除此之外,李正东的武术动作还有创新的成分。
  刀术中的“翻腰劈刀”是易学难精的一招。他为了独树一帜,便在劈刀过程中加了个“腕花”,但是,刚开始试验的时候效果并不太理想,给人不稳定的感觉,他就改立转体为横转体,并在转体后又加个“腕花”,这不仅加大了动作幅度,也增加了美感,便“翻腰劈刀”一展新姿,大受观众欢迎。
  1975年全国运动会,年仅12岁的李连杰竟参加成年组比赛,比赛之前,体校的领导说,李连杰这次能拿一个奖牌就算了不起了。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力败群雄,以最好的成绩坐上了全能冠军的宝座,让一帮成年武林高手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此后,他参加了每一届的全国武术比赛,第一次比赛都要荣获全国武术比赛全能冠军。当时的一些武林人士感到与李连杰生在同一个时代,真是人生的不幸。
  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前,李连杰因连续出访表演,双腿膝盖胫骨出隆,后筋错位,一做动作便痛若刀割,但李连杰仍决意参赛,以惊人的拼劲和韧性精神参加比赛,一口气夺得六个项目的5块金牌,再次蝉联全能冠军。他的毅力让同行们流下了感动不已。
  从1974年到1979年,李连杰五次获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这真是打遍天下无故手的一代武林大师。北京市体委授予他特等功,评他为“勇攀高峰的突击手”。顿时,人们惊呼,北京出了个武术天才!
  李连杰屡夺全国武术比赛冠军,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党与政府有许多民间或官方的文化交流活动。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很受外国人的喜欢,政府见李连杰拥有一身精湛的武艺,于是选他去参与文化交流。李连杰17岁以前,频繁地到北美、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巡回表演。
  在美国时候,当时的尼克松总统观看了他的表演,表演结束后,尼克松问他:“你有这么好的功夫,长大后想成为保镖吗?”
  李连杰腼腆地回答说:“我不想去保护一个人,我想保护亿万中国人。”
  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小孩,当你长大后你应成为外交家而不是保镖。”
  现在,李连杰成为了一代巨星,演的功夫电影遍及世界各地,传递着华人的英雄形象,比一些外交家作的工作还要好。
  随着见识的增长与对世界认识的加深,李连杰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开始对这相世界进行质疑,他产生了两个困惑。
  一是母亲与领导的话都是对的吗?平时报纸杂志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在出国之前,李连杰对于母亲与领导的话惟命是从,母亲叫他练好武术,体校的领导勉励他用武术光大中华的传统文化,他就老老实实按着他们的话来做。游历了几十个国家之后,他对对于这一切,他想,自己这样倒底为了什么呢?他们的说法是对的吗?
  用李连杰自己的话来说是,“我代表中国到过很多国家表演,看到很多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的环境,所以在我11岁以后的路上,我不大相信大人说的话,起码我不百分之百相信,因为大家告诉我的一定是这样的。可我看到的不一定是这样的。”
  这里有一个很深层的问题,是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别问题,因为当时中国尚未开放,对于欧美的一些文化持反对态度,对外国先进的工业文明持轻视的态度。最典型的是文革中的一句著名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然而,李连杰在欧美拉看到资本主义的一些苗确实不错,他想不通为什么要反对这些苗呢?他们的话是对还是错?
  第二个困惑是成为了全国的武术冠军后,下一步怎么走呢?
  李连杰的这种心理与《卧虎藏龙》中侠女玉娇龙的心理如出一辙,《卧虎藏龙》中有一句台词很好的表现了玉娇龙成为武林高手之后的心理,她说:“我超过了你之后,我就好像走到了一个没有边的世界,我不知道世界的边缘在那里。”
  李连杰成为五届全能武术冠军后也是如此,他回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栏目中说:“在我第五次拿冠军之前,我就想说,不行,这(冠军)不是我一生要追求的东西,因为我已经证明了我五年当中的冠军,我能证明到什么时候,我能证明到10年吗?不可能,20年吗?不可能,你总有老的时候,总有改变的时候。”最后,李连杰说:“我应当改变,应当转行。”
  盛名之下,李连杰深深地为自己以后的出路苦恼,自己要到那里去呢?他又很是茫然。
  正在李连杰苦恼不已的时候,命运给他带来了转机,《少林寺》导演张鑫炎找到了李连杰。
  张鑫炎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他担任导演的《少林寺》却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开创了武侠电影的一个新时代。
  《少林寺》一片的诞生颇费了一番曲折。
  70年代末,在热爱武术的廖承志同志的倡议下,电影界决定筹拍两部反映中华武术精髓的影片《少林寺》与《太极拳》,后因过于突出京剧风格而被叫停。香港的银都公司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好题材,马上接过拍摄权,重新打造这两部电影。银都公司将《少林寺》一片交结张鑫炎导演。
  弃武从影 武林霸主成明星(3)
  电影《少林寺》讲的是:隋朝末年,小虎的父亲被奸臣大将王仁则残酷杀害,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一日,李世民被王仁则兵马围困,觉远等施计解救。王诬之通敌谋反,准备灭掉少林。众僧浴血奋战,昙宗战死。李世民率兵返回,王兵哗变,王仁则被觉远手刃。为继承昙宗遗志,觉远受戒为僧,兼负武林统领。唐大宗谕立僧兵,并立碑表彰众僧义勇。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
  《少林寺》一片是根据少林寺中流传已久的故事——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改编的。
  资金筹好后,张鑫炎带着人马来到河南选景,一连挑选演员,河南没有找到什么武术人才,张鑫炎于是来到山东济南,此时,山东济南正在举办一次武术比赛,全国各路高手云集,张鑫炎在山东挑选中了山东的于海、刘怀良、杜传扬、于承惠、孙建魁、崔志强;湖南的潘清福、陕西的寻峰、浙江的胡坚强、计春华、方平;还有北京的王珏、王群,都是武功高手,冠军人选。
  但是,张鑫炎发现这些人都不适合演主角觉远,觉远是一名2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且是一个很有朝气,很活泼的年轻人。现在的这些人感觉都不对。
  主角一事让导演张鑫炎伤透了脑筋,后来,有助手拿李连杰70年代末在香港表演武术时的画报给他看,张鑫炎马上想起这个小伙子。当时,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各国,在访美经过香港时,中国武术代表团曾在香港的新光剧院向观众表演。李连杰承担主要的表演任务,他的套路多,表演时间长。他扎实的武功根底,灵活的身手,让在座观众赏心悦目。他每表演完一个武术套路都微笑着向观众致谢,那张天真稚气的孩子脸,笑起来特别开朗,很投观众的缘。
  武术团表演完后,张鑫炎还与李连杰的教练吴彬接触过,两人颇为投缘,交流过许多想法。
  张鑫炎马上飞赴北京,在体校,张鑫炎再次见到了武术冠军李连杰,几年不见,李连杰长高长大了,越发清秀而帅气。张鑫炎看后,满心欢喜,吴彬教练传话,让他来试镜。
  李连杰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些不相信,他忐忑不安的来到试镜的地方。表演了一套武术动作,镜头前的李连杰,举手投足都显示出明星的气质,张鑫炎马上拍板让他来演主角。
  1980年5月,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武侠巨片《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了。整部影片投资120万元,这个数目在现在只能算作是小成本投资,但是,在那时却是巨制,当时一个人的工资一月才十几块钱,一斤猪肉才5毛钱。
  进入剧组之后,李连杰与一班武术队员每天拿一元钱的拍摄津贴,起早贪黑地拍戏,每天一元就是李连杰第一部影片的片酬,这与现在一天几十万的片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虽然工资低,但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李连杰非常认真、刻苦,凡是不会的动作,他争分夺秒地学;凡是需要反复的动作,他做得一次比一次认真。
  那一段时间,李连杰随着电影场景的转换,转战大江南北,夏至雄伟秀丽的嵩山,少林寺中的塔林;秋赴萧瑟的芦苇沟,黄叶满地的大树林;冬战浑浊苦涩的黄河水,荒无人烟的大沙滩,这些自然景观,不但使影片中的打斗场面显得自然逼真,惊心动魄,还让观众们领略了我国古老文化和大好山河。
  “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这是影片中觉远和尚常说的口头禅,强调韧性与刻苦。这种精神,李连杰在拍片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次练习对打中,对方失手,一枪刺来擦破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别人吓慌了,他却若无其事,叫随队医生缝了几针后,又参加拍摄练习。80年的冬天,《少林寺》剧组移师黄河两岸,李连杰拍在黄河水中与敌人作战的场面中,正值寒流来袭,河面上刮起阵阵北风,冷得人瑟瑟发抖,李连杰与于承惠拍对打的场面,导演要求表现出夏天的感觉,夏天作战肯定汗水泠泠,为了达到这种感觉,剧务浇了一盆冷水到他们两人身上,弄得一身透湿,然后开拍。当时,李连杰与于承惠也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由于运动,两人不仅感觉不到冷,反而冒出的热气把衣服都蒸干了,剧务见状,又浇完一盆水湿身后,两人又打起来,烘干后,又浇湿……如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地一共拍了四天。
  李连杰回忆当时之所以如此时说:“我当时觉得自己戏多任务重,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影片的进程,所以再苦再累,也不要求休息。”剧组的人对他的敬业精神十分佩服,称他为“拼命三郎”。
  影片拍完后,李连杰不凡的身手在这部片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练长枪,他曲步行走,突然拔地腾空弓步扎枪,然后落地接枪;比刀法,他鱼跃龙门,刀走偏锋,刀法闪烁着逼人的光芒。这些高难动作他一气呵成,给人以大气磅薄,干净利落的感觉。
  影片公映后,导演张鑫炎对李连杰的评价相当高。说:“他(李连杰)除了形象好,身手了得,还给人清新、纯洁的感觉。一般的武夫大都鲁莽,带江湖气,而他武艺高强,却无粗俗之举;仗义行事,又无江湖之气;勇敢坚毅,并无凶刁之貌。他气质纯朴,英武逼人,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赳赳武夫,而是艺高胆大的帅哥。所以,李连杰以功夫真、演技好、气质纯深得观众的喜爱。”
  弃武从影 武林霸主成明星(4)
  《少林寺》的拍摄一反旧武打片的花架式表演与镜头技巧的卖弄,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功夫,影片放映后在国内掀起一股强劲的武功热和李连杰热。李连杰成为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他们纷纷来到少林寺拜师学艺,走上了武术道路。李连杰的成功也让许多青少年做起了功夫明星梦,当时的报纸刊登了许多青少年不上学,偷偷溜出家门,上嵩山学武的新闻。
  因为《少林寺》一片的热播,少林寺也从一个清静之地变成一个门庭若市的地方,来参观、游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