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节
作者:精灵王      更新:2023-04-15 17:40      字数:4747
  宝商赊购订婚戒指的账单。为了证明真的有个未婚妻,还给尸体搞了两封“情书”。另外又伪造了“马丁”的父亲和家庭律师的信件,所有的信都仔细签署了日期,而且每封信中都证实了其他信中提到的细节。
  这些小骗局全是为了使“马丁”携带的文件具有真实感。文件透露,盟军的确在准备进攻西西里,但只是作为进攻撒丁岛和希腊的掩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伪造的英国总参谋部副参谋长奈将军致艾森豪威尔手下的亚历山大将军的信件。为了使德国人上钩,还进行了其他一些配套的欺骗行动。
  4月30日破晓,英国潜艇“天使”号,将“马丁”少校运到西班牙沿海,给他穿上救生衣,用链子将公文包牢牢地系在他身上,然后放进水中。很快,一位西班牙渔民发现了尸体,把他交给了西班牙舰队。德国在西班牙活动的谍报人员马上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设法检查并翻拍了公文包里的文件,并立即转到了德国总部。德国人进行了认真的鉴定,但是英国人的所有行动和环节都证实了这些文件的真实性。这个时期,正是希特勒全力进行东线战役的时候,他十分担心西线盟军的动作。他感到头疼的是巴尔干,因为这是进入欧洲心脏的传统入侵路线。因此,“肉馅”计划的文件使他相信,在地中海,特别是在巴尔干,德军面临着危险的局面。于是,希特勒派陆军元帅隆美尔到雅典去组织一个集团军,从其他地方调一些精锐部队来到希腊。
  在英国人的这些骗局终于诱使德国人走入歧途后,盟军于1943年7月9日夜在西西里登陆了。
  疑兵之计之例说——杰伊计划
  1943年底,英国人为了配合次年就要进行的大反攻,制订了诈骗敌人的“杰伊”计划,它的目的是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以为盟军将把主要攻势放在巴尔干地区。
  “杰伊”计划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负责指挥这一行动的中心人物是英王陛下的特命全权大使休·蒙哥马利·纳奇布尔——休格森司令阁下。他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德国在土耳其的势力,并设法使土耳其站在同盟国一方。休格森爵士有位贴身侍从叫伊莱萨·巴兹纳,这是一名训练有素的间谍,他很快就发现,英国大使经常把电报和文件带回住所。为了窃取这些机密资料,他悄悄把休爵士用来开红黑色公文箱的钥匙印到一个蜡模上,配了一把钥匙,然后利用大使不在的机会,偷拍了这些文件。他把照片拿到德国公使馆要求出卖。
  德国人对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和其价值的重要性感到十分震惊,立即将其高价买下。德国人给巴兹纳起了个代号叫“西赛罗”,此后又连续作成了多次交易。德国人从这些情报中掌握了盟国整个战略计划,特别是“霸王”反攻计划的底细,因而能够轻易地将它摧毁。之所以没有如此,是由于希特勒的猜疑心造成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情报所致。但是,战后这个事件被揭露后,休爵士和英国方面都因玩忽职守、严重泄露秘密而受到谴责。
  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原来这个事件正是“杰伊”诈骗计划的一个部分,是英国人利用“西赛罗”搞的一个圈套。其实,巴兹纳窃取文件并卖给德国人的行动,一直在英国情报人员的监视和控制之下,他们之所以不阻止他,正是为了利用他来帮助英国实现“杰伊”计划。结果,那些不断输送到德国人手中的情报虽然对他们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帮助英国的方面,其作用却更加重要。
  首先,文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显示了盟国的力量和决心,说明盟军的团结是牢不可破的,这样在德国人面前就展现出必然灭亡的前景,使纳粹德国的领导集团深为恐慌,因此,文件在改变纳粹集团对战争的态度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次,文件还影响了德国的军事决策。虽然它们向希特勒表明,盟国将于1944年从英国进攻欧洲的西北部地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确定盟军不会进攻巴尔干地区。因此,希特勒不仅没有调动欧洲东南部的守卫部队,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兵力,而这正是“杰伊”计划所要达到的目的。
  由此可知,“西赛罗”事件是“杰伊”计划的重大胜利,它使希特勒的军事力量被大批牵制在欧洲东南部,从而对大反攻主力的登陆作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疑兵之计之例说——假伞兵迷惑德国人
  1944年,英美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前,准备在圣玛丽埃格利兹进行伞降,企图让空降兵在敌人背后配合沿海的登陆行动。
  为了掩护这次军事行动,盟军在预定伞兵降落地带的两翼,先接连投下几批带有音响装置和实弹射击模拟器的假伞兵。当这些假伞兵接近地面时,即发出同真实战斗一样的音响,诱使德军包围伞降地域。这样连续几次,德军都扑了空,便不禁麻痹大意起来。此时,盟军趁机实施真的空降,大批伞兵降落到地面上,德军还以为又是假伞兵落地,不以为意,也未能迅速作出反应,从而使盟军的空降兵部队毫不费力地站稳了脚跟,成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一支先头突击部队,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战争中,伪装骗敌、故布疑阵、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敌人真伪难分,最终中我之计,这些都是久用不衰的谋略。
  疑兵之计之例说——盟军轰炸皮奈蒙德
  1943年,盟军通过复杂的情报工作,掌握了德国人在欧洲西海岸防卫系统的大量资料,大反攻的准备工作在顺利而又紧张地进行着。但是仍有一种新的威胁制约着盟军最高指挥部的计划和决心,这就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根据从各种渠道得来的情报,盟军相信德国人正在制造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它们可能是无线电制导的火箭或滑翔式炸弹,也可能是某种远射程的大炮。一旦这些武器被部署到大西洋沿岸,不仅能给英国城市带来新的灾难,而且会严重破坏盟军集结在英国南方准备反攻时使用的大批舰艇和物资,并有可能使盟军在大反攻时的登陆行动遭到失败。为了制止德国人的新式武器生产,摧毁研制这些武器的基地,盟军根据所获得的情报,对所有与新式武器有关的地方发动了一次全面攻击,其中对皮奈蒙德岛的轰炸是最有决定性意义、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袭击。
  皮奈蒙德是位于波罗的海的一个小岛,是德军研制新式武器的最重要基地。为了炸毁这个基地,英国轰炸指挥部作了巧妙安排,采用了按左扶右的智谋。以前,英美空军常派快速高.空轰炸机对柏林进行夜间袭击。这些轰炸机叫做“蚊式”飞机,它们在夜间飞行时,总是向北沿同一航线飞向首都,扔几颗炸弹后就飞走了。这些飞机的飞行航线距皮奈蒙德很近,每当空袭警报响起时,在那里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就躲进蔽弹所里去。过了一些时候,皮奈蒙德的警卫松懈下来了,因为这里的德国人认为皮奈蒙德不可能是轰炸目标,他们认定这些空袭是对首都柏林进行大规模破坏性轰炸的前奏。英军轰炸指挥部于是利用这一点开始行事。
  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群先往北沿着空袭柏林的同一航线飞行,为了躲开德国雷达的搜查,在越过北海时,作低空飞行,从雷达荧光屏的水平线下面穿过,然后迅速上升到7000英叹的高空,再进入轰炸航线。而在主力机群飞越北海之前,小股的“蚊式”轰炸机就开始轰击柏林。他们空投目标闪光弹,做出给主力飞机指示目标的样子,以此诱使德国防空部队相信主力机群的攻击目标是柏林。然后,“蚊式”轰炸机又按计划打开诱惑雷达的设备,继续制造假象来困扰敌人,把德国空军主要防卫力量拖在柏林上空。伪装行动进行得相当顺利,德国人真以为盟军只是在袭击柏林,丝毫没料到皮奈蒙德才是皇家空军空袭的真正目标。基地里的德国人也十分大意,毫无警惕。结果,皮奈蒙德简直就成了一个不设防的目标,在皇家空军连续三批机群的轰炸下,迅速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当晚被炸毁的有1593吨烈性炸药和281吨炮弹,共有730名与各种秘密武器生产有关的入被炸死,其中两个科学家还是关键性人物。这次奇袭使希特勒气急败坏,德国空军总参谋长耶舒思纳克为此自杀身亡。
  疑兵之计之例说——英军疑兵计德军乱部署
  阿拉曼战役开始后,英军在德军东面防线上发动了猛烈的炮火轰击,同时在地中海沿岸靠近德军前线的地方也采取了行动。这时,指挥德军战斗的施图姆将军正为弄不清英军的主攻方向而焦虑不安,海岸巡逻部队的报告更加使他吃惊。报告说,英国军舰在强大的轰炸机群支援下,正在轰击德军第九十轻步兵师的地段。猛烈的英军炮火已向德军阵地开火,鱼雷快艇在沿岸驶来驶去,散着烟幕。从烟幕中传来了似乎是大规模两栖进攻的声音:如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和气味、锚链的格格声、扩音器里的叫喊声等等,还有一连串的照明弹照亮了的海滩。接到报告后,施图姆立即行动,他命令轰炸机和战斗机马上起飞;指令第九十轻步兵师的后备团开往一个地区,去迎击好像要在德军前线后边企图登陆的英军。大炮和坦克不停地向海面射击。但是,当烟幕消散以后,只见仅有几个木筏在海中漂动。原来这是一次佯攻。英国人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新式武器,即用声音和味觉欺骗了德国人。格格的声音是由鱼雷快艇带到海滩附近的扩音器放大的录音;照明弹是对空自动发射的;发动机的气味来自木筏上的罐子。这样,施图姆就上了当,把一部分最精良的重要部队调出了主要战场,减弱了德军在英军主攻方向上的防御力量。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利用各种声音掩饰自己的行动,欺骗敌人,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使敌措手不及,是精明的指挥员不可忽视的谋略之一。以声掩蔽的事例在现代战争中不胜枚举,以扩音设备模仿坦克的轰鸣,以鞭炮声充当机枪声等等,都出于此。在未来战争中,侦察手段大大提高,声测技术也有长足进步,这给“以声掩蔽”之术的运用带来了困难,要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创造“以声掩蔽”的新方法。
  疑兵之计之例说——故泄真情美军仁川登陆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朝鲜人民军进展十分顺利。1950年9月,美军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企图在朝鲜人民军后侧的仁川登陆,切断主要补给线,迫使人民军两面受敌。
  在登陆之前,美军通过记者,故意暴露将从仁川登陆的计划,并加紧对仁川的火力侦察。这些明显的举动反而使人民军参谋部认为,要在仁川登陆实际上是一烟幕弹,美军不会在仁川登陆,因而没有加强仁川的防务,致使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
  故意吐露真情,是利用敌人的逆反心理,使敌人以真为假,造成判断上的错误,从而使敌方中计,达到己方战役的突然性。这也是中外谋略家常用的计策。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两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吴虽已占领荆州,但形势是很严峻的,因为关羽现在力量尚强,荆州是其老巢,他的复夺之志正盛,双方一旦交手,结果实难预料。这时东吴大将吕蒙显示了他杰出的战略才能,他运用瓦解军心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关羽之军,并最终俘虏了关羽,从而使东吴在荆州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吕蒙占领荆州后,立刻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并且城中各级官吏,原封不动留任。他又将关羽家属专门保护起来,优厚供养。吕蒙的军令的确是严格无情的。他的一位同乡士卒因为拿了百姓的箬笠盖铠甲,被抓获,吕蒙说:“你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你既违反,当按军法。”当即推下斩首,自此三军震动,东吴兵士再也不敢骚扰百姓。过了几天,吕蒙又传下号令;凡随关羽出征的将士之家,按月供给粮米,有患病者,派医治疗。结果“军属”们对东吴感激涕零,个个安居不动。
  再说关羽,一路之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