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节
作者:赖赖      更新:2023-03-10 15:52      字数:4908
  着一些重要资源的主要部分。这是当前许多困扰我们的经济问题的一个总的根源。不过,今
  年的改革有比较快的进展。现在我要说:
  “我们正在过大关。
  ”十五大以来,我国在理论和政
  策上都有重大突破。现在关键是贯彻落实。在当前的改革中,我们不但要解决计划经济中形
  成的制度问题,还要解决过去 20 年放权让利过程中形成的制度问题。不能拖,越拖越被动,
  必须横下心,厉行根本性的改革。目前在经济改革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四个:
  其一,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调整所有制结构。为此,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有
  进有退的改组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
  其二,尽快解决私营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性待遇,正制约着其健康
  发展。比如说,现在民营企业可以自营出口了,但其门槛比国营要高好几倍,这不符合十五
  大的精神。给民营企业以平等待遇并不是一种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至少
  100 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所要求的长期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
  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应取决于这种经济成分本身的竞争力和对国力增强、人民
  生活提高所作的贡献。
  其三,市场经济的支持性系统亟待建立。现在金融系统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与市场经济
  的要求相去甚远。市场经济不是面对面,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必须依靠信用。因此信用
  问题生死攸关,而现在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以致失信现象极其严重。
  其四,要确立公正透明的游戏规则,要确立法治。要使老百姓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
  并使他们有足够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让官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律行使自
  己的职权,并受到法律的监督。
  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法治国家,将是新世纪改革的重点任务。只有
  加快推进以上述四方面的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才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我国富裕、民主、
  文明的伟大目标。
  市场不能干什么
  丁宁宁
  (1930… )中国当代学者。本文原载《求是》,1988(2)。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合理界限是什么?在哪些领域不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所谓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
  来说,就是以市场为中心环节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改革以来,
  我们在经济领域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长期禁锢在计划指令下的企业
  重新充满了活力,整个国民经济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任何事物存在的合理性都
  是有条件的。改革的深化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合理界限是什么?
  在哪些领域不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我们在理论上有必要对上述问题
  做出明确的答复,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早日得以建立。
  一
  一般说来,在一些需要有特殊价值判断准则的领域不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因为在这些领
  域内,特殊的价值判断准则往往高于经济准则,或者二者之间难以进行比较,所以不能根据
  经济准则来简单地进行价值判断,否则就会对社会造成危害。这类具有特殊价值判断准则的
  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基础科学研究、政府的行政司法部门包括工商、税务等以及公共
  安全机构主要是军队和警察等。在这些领域中,职业竞争所依据的不是经济准则,或主要不
  是经济准则。其职能单位也需要进行经济核算,但对于它们来说,经济核算可以说是一种外
  部的约束条件,而不是一种自发的内在要求。它们的效益评判准则往往同经济准则是矛盾的,
  以至于其中某些领域被称作“负效益”领域。然而,这些特殊领域的存在,却是社会经济领
  域高效益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经济学上称它们是“外部经济”,就是说,它们的效益体现
  为其他领域的受益,体现为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在维护市场竞争的机会均等,在保持社会
  的安定和文明水准方面,这些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所有这些观点,在西方福利经
  济学和现代社会学著作中都有详尽的论述,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我们的许多同志
  却没有注意到这些领域的特殊性,以为不管什么问题,只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就能得到圆满
  的解决。这是一种思想方法简单化的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
  况,重新审视一下现代西方文明留给我们的遗产,弄清市场不能干什么,在理论上十分必要。
  二
  目前,不少中小学纷纷办起各种补习学校、工厂、旅店、饭馆,甚至有少数教师课间出
  售食品、饮料、文具和书刊。一些同志认为,这是自力更生、改革开放、解决教育经费不足、
  提高教师收入的新路子。笔者认为,这是政府失职情况下的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我们不能
  因此而责备教师,但长此以往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校办工厂,学生半工半读,50年代早已有之。除了解决少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使
  其能够安心学习外,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校办企业既然是企业,当然要进行经济核算,盈利用来支持教育事业
  也无可厚非,但它的主要目的不应当是赚钱,尤其不能靠学生劳动来赚钱。否则就违反了国
  家禁止童工的法律。我们也不反对中等职业学校办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盈利企业,但其主要
  目的还应当是培养人才。现在一些校办企业,事实上并不要学生参加劳动,而是雇用一部分
  社会闲散人员,或者由本校教职员业余经营。这类校办企业性质已经改变,本身与教学没有
  什么联系,只是在校办名义下享受减免税待遇,用企业盈利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来解决教
  师生活困难问题。
  问题的实质在于,能不能用此类办法办好教育事业?在教师由于工资标准太低,要靠第
  二职业或社会施舍才能维持生计的情况下,还有谁愿意来当教师呢?一种职业的收入不足以
  维持起码的职业尊严,怎么能够要求人们去尊敬这种职业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
  一种必须投入全部身心精力才能干好的崇高职业。如果国家不尽快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任凭学校去自谋生路,那么任何行政上的管、卡、压措施都无法长期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所有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号召都会变成无法实现的空话。
  各国历史经验证明,教育事业是不可能依靠市场机制自行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代以
  后,公学渐渐取代了私学。这是全球性的趋势。苏联和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再次证明,
  要想赶上世界工业文明前进的步伐,就必须由政府来大力普及国民教育。教育本身不可能赚
  钱,但教育投资却是所有政府投资中效益最高的。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教育的外部经济
  效益最大。如果政府放弃对普及教育的财政支持,听任经济规律自发地起作用,那么不仅落
  后地区和贫困阶层的儿童和青少年会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而且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科
  学研究也要受到影响。这样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三
  我国是10亿人口的大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疗卫生费用由政府财政全部包
  下来是不可能的。30多年来,财政包下来的实际上只是城市人口中的一部分。与8亿农民
  缺医少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部分干部、工人公费医疗大锅饭造成的严重浪费。因此,对原
  有的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医疗机构的经济核算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医院本身
  能不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医院要不要去追求经济效益?
  在福利经济学中,医院被称为“负效益”机构。所谓“负效益”就是说,医院自身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目标是矛盾的。无论由谁出资来办医院,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成本是很高的。
  不管病人多或少,医护人员的工资,房屋设备的折旧,水、电、气,辅助材料和备用药品的
  费用总要支出。而医院惟一正当的收入来源只能是病人交纳的纯粹诊疗、处置费。在收费标
  准确定的情况下,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看病人数成正比。从经济角度看,看病的人越多,医院
  收入越多,经济效益越高。从社会角度看,则看病的人越少,说明国民健康状况越好,所体
  现的社会福利越大。医院不能为了增加收入去人为地制造病人,否则就是对社会的犯罪。所
  以说,医院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够去追求经济效益。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医院可以不讲经济核算,可以不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多年以
  来医院吃财政大锅饭的结果,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许多漏洞,给不法分子滥用公费医疗制度
  提供了可乘之机,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药品和器材。医院挂号费、出诊费、手术费、治疗费标
  准订得过低,远不足以弥补实际成本。随着人口的增加,公费医疗范围的扩大,财政的负担
  越来越重,不得不进行改革。应当向群众讲清楚,医院不是生产单位,因设备运转、材料药
  品消耗产生的费用,自己没有消化能力,国家承担不了的,只能由患者或向患者承诺医疗保
  险的社会机构承担,是多少就得交多少。医院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
  务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过,对于目前一些医院实行的财务层层包干,各科室奖金自理的办法,笔者认为值得
  商榷。实行经济核算,严格预算管理不等于财务层层包干。从理论上讲,医院是无法实行财
  务包干的。因为人们得不得病,得什么病以及得病人数多少都不是医院本身可以左右的。层
  层包干,奖金自理,说穿了就是要医院各科室自己去设法解决医护人员工资低的难题,让医
  护人员直接从病人身上“创造”经济效益。这是违反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做法。医生和病人
  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病痛和死亡面前,病人没有和医护人员讨价还价的能力。医护人员给
  患者治病时,不应有任何其他个人的考虑,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必须遵守的人道主义原则。如
  果医生一边看病,一边盘算如何从病人身上多赚些钱,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
  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最有条件搞活的,只要放手让它们去干,
  克服知识界的清高孤傲,不怕知识分子富不起来。这种观点难免有些失之偏颇。我们的大学
  和科研机构统统由国家包下来,造成机构臃肿、管理涣散、人浮于事是事实。但不加区别地
  要求它们到市场竞争中去学会游泳,去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去自己解决知识分子待遇问题,
  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我们教职员工与大学生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较低的。其中授课教员与其他职工的比
  例更是低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和我们目前的人事制度、就业政策有很大关系。学校办社会、
  吃喝拉撒睡,样样都由学校包下来。国家每年的高等教育经费,不知道有多少是真正用在教
  育上的。但是要改革,而国家的人事制度和就业政策不做大的调整,只靠大学自己的力量实
  际上推不动。不是所有的大学学科都能直接为生产服务。要求基础课、人文学科、基础理论
  学科去创收,无非是像中小学教师一样去业余兼课。那就难免发生与中小学同样的问题。即
  使是与实际经济工作联系密切的工程、经济、法律等学科,也有一个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
  研关系的问题。为了知识更新,大学教师边教学边从事科研工作是必要的,但如果科研的额
  外收入高于正常工资,还有谁来认真搞教学呢?把课堂变成完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讲坛,那
  就难免重犯1958年的错误。
  科学研究本身是分层次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应用研究三个层次。
  在国外,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都是以企业、财团为主,政府资助为辅。但基础研究一般
  都是以政府出资为主。我国的科研机构过去的问题是:层次重叠、分工不清;各自隶属于不
  同的行政系统,条块分割,互相封锁;再加上政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