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 节
作者:赖赖      更新:2023-03-10 15:52      字数:5017
  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还是在这有限的世界上拼死寻觅长生不死的妙方。
  在我们的寻觅中,虚无主义也应运而生。有限的世界常常使我们很不愉快地联想到自己的境
  遇。我们杀向了周围的万物,吞噬掉了同类和地球财富;在心里,我们甚至告诉自己说,这
  就是我们追求的进步。实际上,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不朽。这好象是我们为了忘却自己的薄命
  痛苦而决计毁掉任何可以提示这个世界的有限本质的残余物。我们的穷折腾只会加快缩短我
  们的寿命,毁掉所有未来的生命物质的有限遗产。同时,由于我们坚信现代技术可为自然宝
  库补充我们所消耗的一切,所以,我们对这种残杀和折磨持无动于衷的态度。
  只有当我们承认世界的有限性时,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地球的珍贵。只有此时,每一事
  件才有特殊意义,生活本身才值得珍惜、保护。伟大的哲学家兼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①曾指出:“如果某种行为不可重复,而且一旦做了就永远不得更改,此时,对行为负责任
  才有意义。”
  我们中有些人愿意承认客观世界有限,但又相信熵的流动将被不断扩张的精神秩序趋向
  所抵消。对这些人来说,生命的形成过程等同于意识的不断增长。在牛顿体系中,人类意识
  被认为在走上坡路,而熵流动却在走下坡路。据信,人类的集体意识最终将发展到完全脱离
  客观水平,并且,在宇宙的变形中克服熵定律。人类意识在穿透客观存在的瀑布之后,便将
  平稳地升入灵魂启蒙的以太世界。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暗自相信在无增长或低熵流通环境里,意识将衰退,其
  发展将受到阻止。他们坚信,意识的成长必须时常受到频繁的身体活动的滋润和培育。根据
  这种推理方法得出的逻辑结论是,世界上的能量流通越大,混乱和浪费越严重,就越能为意
  识的培养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事实根本不是如此。加快物理的流动并不能保证精神上取得更大的发展,恰好相反。超
  然存在产生于平静和对“存在”美的认识而不是产生于混乱和“做”苦功。赫尔曼·黑塞②
  笔下的西达塔曾坐在河边,静听着潺潺流水声,目的是为了能和流水融为一体,并从中受到
  启迪。然而,人类的发展迄今还在顽固地抗拒事物的自然流动。殖民的标志就是要征服、抑
  制。启蒙实际上是“经历”的对象,而我们却继续把启蒙作为“取得”的对象。只要我们还
  在发狂地争取启蒙,我们就会继续抗拒展开过程中的自然节奏,并且离我们的启蒙目标越来
  越远。
  我们也应认识到,我们常常错误地将人类组织客观世界的新思想同意识的高级形式联系
  起来。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其实,在多数历史情况下,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循
  着相反的轨道。人们只有放弃了征服的欲望,开始适应他人为我们所造就的世界,而不是我
  们自己建造的世界,上述两者才有可能开始重新会合。
  我们也错误地把形成过程同向未来某个完美状态进步或进化混为一谈。我们经历一朵玫
  瑰花的形成过程,但并不把它看作在遥远的将来某时变得更加完美的玫瑰花的先导。玫瑰的
  存在就构成了充分的理由。玫瑰的完美在于它的存在。而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近 200
  万年来,人类的体力、脑力都无甚变化。每株玫瑰花仍是玫瑰花,所以,它的本身——主观
  发生,是完美的。人类生活也是如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我们仍然坚信人类的集体意识的逐渐展开将在遥远的未来使人
  大彻大悟的时候,其实,完美状态就一直在我们面前。除非我们认识到这个新发现,而且我
  们每个人不论何时都具有宇宙意识,否则,我们将决不能为我们的行动与我们同周围世界的
  关系担负全部责任。相反,我们将继续为我们的错误和过失辩解,说它们是我们集体形成过
  程不够开化的结果。换句话说,由于我们还未完全觉醒,所以,我们就不能完全负责。
  然而,一旦我们接受了熵定律,我们就不会再逃避我们对我们生活与产生影响的世界上
  发生的一切应负的完全责任。而完全责任又是完全觉醒和精神启蒙的先兆。
  熵定律问答了历史上一切文化都必须回答的中心问题:世界上的人类应有什么样的作
  为?尽管有种普遍的意见认为人们的行为应能保护和加强生命,然而,如何达到这些目的,
  却有无数说法。熵定律最终提供了一个能解百题的答案。保护、加强各种形式的生命需要有
  可得的能量,可得的能量越多,各种可能的生命形式向未来扩展的前景就越妙。但是,第二
  定律告诉我们,世界上可得能源的贮存正由于各种原因而渐渐濒临涸竭。我们中每个人使用
  的能量越多,身后的所有生命的可得能量就越少。这样,道德上的最高要求便是尽量地减少
  能量耗费,这样做,我们便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也说明我们满怀爱意地支持所有生命
  的继续发展。
  所以,当我们谈到普遍的爱的时候,我们指的是那种整体的崇高精神。它承认我们中每
  个人都是总流动的不可分割部分,这种流动本身便是生命的形成过程。
  爱并非象某些人想的那样是与熵相抵触的。熵流动和形成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如果爱和
  熵相抵触,它便将成为形成过程中的一股对抗力量。爱是对展开过程的一种最高支持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爱的最高形式是自我牺牲——为了维持生命本身,不惜委曲求全,甚至在必要
  情况下,牺牲自己的生命。
  爱是一种温柔、微妙的力量,它表达了一种完全自觉的,同普遍一致的节奏(形成过程)
  相结合的感情。通过爱的表示,它承认宇宙中的客观存在受到了某种总的调配,尽管爱也承
  认无从完全理解这里面的奥秘。这既声明信奉宇宙过程的至善至美之处,又完全地、无条件
  地屈服于那种挟带一切客观存在的自然的、有节奏的流动。
  所以,爱便是一种美妙的尝试。由于纯洁的爱象征着那种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守的普遍一
  致的宇宙节奏,所以,毋需加快或阻碍爱的形成过程。
  最后,我们的个人存在永远会停留在展开过程本身的集体灵魂内。如果我们尽量地保
  护住我们有限的遗产,尽量尊重那种支配形成过程的自然节奏,我们就向我们以前、以后的
  生命表达了我们崇高的爱。意识到这双重责任,我们就迈出了从殖民模式转向极点模式的第
  一步。我们是世界的看管者。
  ①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俄国出生的德国物理化学家,以在催化方面
  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译者
  ②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译者
  人类社会的内生危机
  何为
  中国当代学者。本文原载《改革内参》,
  2002(1)。
  大多数农民如果不改变多生多育的落后生育习惯,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安定,以及文明与
  进步的积累,总是作为祭品摆在人口问题这个古老的祭坛上。因为与任何其他的危机相比,
  人口问题才是人类社会一种内生的危机。
  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就会认识到人口问题确实是中国社会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 “另
  许多
  类”的群体,他们认为这个国家“不正当”,到处充斥着腐败与犯罪,而罪恶的总根源则是
  人口太多,常规方式无法控制,需以杀人方式控制人口,以便活着的人能够过好生活。这种
  辩护的危险在于其似是而非,很容易诱使素质低下的人相信并跟随。说这种信念错误,是因
  为在人类社会任何人都不拥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说它“似是”,是因为中国人口确实太
  多,很多问题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只要我们这个民族有大多数人不改变落后陈腐的生育习惯,我们最后必将受到大自然非
  常严厉的报复。在人口问题这个古老的祭坛上面,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安定,以及文明和进步
  的积累,总是作为祭品摆在那里。
  民工潮:劳动力过剩的直接体现
  在消弭人口压力方面,政府以及一些能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的专家不可谓不努力。在很
  长一段时期内,针对中国庞大的剩余劳动力的主体——农村人口,政府和理论界方面提出的
  对策——也是中国在当前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中惟一可以采取的积极决策——主要是依靠城
  市的现代经济部门和乡镇企业来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这就是绵延了将近 10 年、席卷全
  国、有惊涛拍岸之势的“民工潮”。
  但是在中国目前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下,城市现代经济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非常有
  限,乡镇企业在这方面已尽了最大努力,但这方面工作十分艰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
  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其人数并不因经济的扩张而有所减少。有数字为证:从 80 年代改革之
  初到现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达到 2 亿,几乎呈无限供给趋势。天文数字般的庞大人口,不
  管怎样,都必将成为社会危机的潜伏点。
  环境污染:人口生存压力的源头
  人口压力造成的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从 1996 年 6 月 5 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全国
  环境公报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过大,经济增长较快,加之技术与管理水平
  较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特别严重。与 1994 年相比,城市的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相当多的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随着乡镇工业的迅猛
  发展,农村的环境污染呈急剧蔓延之势。据初步调查,全国 2/3 的河流和 1000 多万公顷农
  田被污染。仅 1995 年一年,全国发生工业污染事故 1963 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 1022 起,
  废气污染事故 732 起,固体废物污染事故 70 起,噪声污染事故 40 起。在上述污染事故中,
  特大事故 56 起,重大事故 84 起。在保护环境的长远利益和快速脱贫二者之间,不少农村选
  择了后者,对环境开始了掠夺性的使用。以淮河流域为例,该河流全长 1000 公里,流经河
  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两岸农村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不少用石灰法、碱法和亚铵法
  制浆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小型造纸厂。就是这条河流,每年要接纳废水和生活污水 23
  亿吨,按国家地面水环境标准,干支流总长约 3000 公里的河段,已丧失使用功能。环保专
  家警告,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5 年以后,这条河将不再有任何用处。淮河儿女们终于受到
  了自己短视所造成的惩罚:从 1995 年 9 月份以来,由于降水稀少,大量工业废水滞留于淮
  河,饱受污染的淮河水质迅速恶化,居住在淮河流域两岸的人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在一些
  乡镇造纸厂的周围,农田颗粒无收。数百公里的颍河,早已变成黑水河,两岸的农村耕牛大
  量死亡,不少人被硫化氢臭气熏瞎了眼睛,还有不少人患胃溃疡致死。贵州西部地区为了脱
  贫,用最原始的土法炼矿,从赫章到威宁的 76 公里的路上,就有 6000 多个炼铅锌的炉子,
  直接威胁到不远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法炼焦、炼硫的结果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炼炉四周一片赤黄,基岩裸露,土都随着雨水流走,只剩下惨白的石头和腐烂的树根,像原
  子弹爆炸后的遗迹。另一个结果是产生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代价“脱贫”的事,不独在贵州发
  生,全国各地都有。据统计,由于大气污染,农村地区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呼吸道疾病,
  1995 年的残疾人与正常人比例为 169。38/10 万,占死亡总数的 26。38%;农村恶性肿瘤的
  死亡比例逐年上升,由 1991 年的 101/10 万上升到 1995 年的 111。43/10 万,占死亡总数
  的比例上升到 17。25%,成为农村居民第二位的死因。农民生育过多使自己陷入了这样一个
  经济“怪圈”: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为了快速“脱贫”又对环境掠夺性使用,最后使自己
  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可以预知,照这样发展下去,21 世纪之中,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
  巨大的环境压力,而不是别的任何问题。
  城镇化:在人口重负下步履维艰
  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障碍是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因为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绝大多
  数城市人口有相当大的约束力,而且已有不少城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