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 节
作者:赖赖      更新:2023-03-10 15:52      字数:5009
  动物,人类却已经获得了缔造者的能力。就这样,在缔造了生命之源 51 年之后,人又缔造
  出了生命本身。在跨入公元第三个千年的前夕,人科动物莽撞地闯进了上帝为自己安排的圣
  日,从代表人生尺度的第三个时间单位飞跃到了神圣的第四个时间单位∶千年。
  如果说从农业到工业生产方式,人科动物尚有时空余地在“世”界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大
  显身手的话,那么走到了“千年”之交的他,面对的只是世寿俗界的极限了。无奈大地的定
  量,他只有奋力突破世寿这个时间单位。“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具有像今天在
  发达国家所盛行的那种时间感觉。今天的时间感受与其他时代几无相似之处。”这是因为,
  在二十世纪以前的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处于本身尺度和本身尺度以下的时间单位
  时代。“日、年、世”三个时间单位,一直是他存在的家园。今天,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人
  们正在向千年时间单位冲刺。这是一个超越人科动物本身尺度、人科动物从未尝试过的时间
  单位。“在此过程中,人类已经并正在丧失其一切根基。人类成为在地球上无家可归的人。
  他正在丧失传统的连续性。”传统的“日、年、世”时间单位虽不相同,但 360 万年以来始
  终保持著处于人本身尺度之内的连续性。超越了大自然的禀赋,人类如何还能有家园?“世”
  时间单位是人科动物的阈值,超越这个转折点前后的时间感受当然无相似之处。
  时间感觉的变化是人们体验世界方式蜕变的反映。在原始时代,当别人每“日”劳动均
  有收获的时候,有些氏族凭著对“年”时间单位的信仰,在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即使当天得
  不到报酬,也仍然每天工作。一定是这些对高一级时间单位具有坚定信仰的氏族,率先跨入
  了丰饶祥和的农业文明。同时,在农业时代,虽然天未变,但是那些相信资本投入经过“世”
  时间单位就会增殖的民族,首先占据了掠夺世界的制高点。现在,白日已可随意延续到夜晚,
  每年的衣食住行也不用依赖“天地间的生命本原的融合”,一生一世赚得的丰厚利润再也买
  不回大自然纯洁“神圣的因果关系”
  。那么,经历了“成”
  (创始)“住”
  、 (稳定)“坏”
  、 (毁
  坏)三个时代后,人们在生活真谛空“空”如也的“千年”时代里,一天一天的存在又靠甚
  么来支撑呢?以往,对更高时间单位的信仰是每支文明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在今天这个“去
  魅”的时代呢?
  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卡森
  (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本文选自戴安
  娜·拉维奇编《美国读本》,林本椿等译,北
  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即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动植
  物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考虑到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
  影响相对较小。只有在由本世纪所体现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
  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
  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
  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
  而且存在于生物组织中、而这种恶性循环大都不可逆转。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
  药品是咱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的根本性质一—它的生物的
  根本性质。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锯 90 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
  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路里
  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
  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韧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这些化学药品随
  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
  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曾一度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人所不知的危害。正如阿尔伯持”施威
  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
  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而环境一丝不苟地塑造
  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某些岩石
  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即便在一切生物从中取得能量的日光中,也包含有伤害力的短波射线。
  经过一定的时间——不是过了若干年,而是过了干百年*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因
  为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
  伴随着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而非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
  断地产生。如今幅射不仅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使存在的岩石隐秘的射线、宇宙射线的轰击
  以及太阳紫外线;它更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逼迫生物与之适应的化学物质不再只是
  钙、二氧化硅、铜,以及从岩石上冲刷出来由河流带入海洋的其他矿物质,它们是人类聪明
  才智所合成的创造物,在实验室里配制而成,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
  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时间应以大自然的尺度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暂,它要求的是若干
  世代的时间。但即令这么漫长的时间内可能奇迹般地实现了适应,也将毫无用处,因为从我
  们的各个实验室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投入实际使用。这数字令人震惊,而且它的
  深层含义不易为人门所领会——每年有五百种新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
  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在这些化学药品中,有许多被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自 40 年代中期以来,逾二百种
  基本比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他现代行话称为“害虫”的
  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订着数干冲不同的商标出售。
  这些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一—这些化
  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
  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人们使用
  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
  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
  刑”,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
  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便逐
  步升级,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远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
  昆虫已演化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
  的药剂.接着又发明—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
  “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它源于尼安德持人时期的
  生物学和哲学,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
  都发端于那石器时代的科学。如此原始的科学竞已用最现代、最可伯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
  是我们的一大灾祸。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消费者并不是无辜的
  佚名
  本文选自梁从诫、梁晓燕主编《为无告的大自
  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我正在看一本有意思的书,叫做《技术与环境》。这不是一本哲学著作,而是一批硬科
  学家的文集,讲为什么技术进步离不开认真的环境保护,而且还必须对后者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本书认为,和一般的看法相反,工业并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罪人,消费所带来的污染物一
  点也不比生产所带来的少。对于这一点,我从来就是深信不疑的。消费者并不是无辜的。至
  少在像美国这样的消费文化中,消费者无止境的欲望和需求正是经济的原动力。 因此,每
  一个人,只要在消费,在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中,就少不了他/她的一份。正因为这样,
  我每天都觉得自己被淹没、被窒息在如此一种氛围中,它不仅不能正视现代生活中的这个事
  实,而且,更恶劣的是,即使它承认了这个事实,也总是带着一种不屑的态度,特别是在哲
  学领域里。那些搞传统分析哲学的人总是用嘲讽和轻蔑的态度对待实用伦理学,而以哲学不
  食人间烟火为荣。当然,研究人的心性、语言和形而上学是有趣的。但我们怎么能对人类的
  疾苦漠不关心呢?
  人们怎么能假装认为世上一切都平安无事,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从形而上的层面上去理
  解现实和存在呢?
  我并不反对别人去研究形而上学或别的学问,但我的确受不了有些人――特别是哲学学
  生――对实用哲学的轻视。好像背离了哲学论辩中传统的含混晦涩,而敢于接触外面真实世
  界的人,就不是,或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或者这种研究就干脆算不上真正的哲学。
  然而这就是目前我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实。 我对我的某些同事所表现出的冷漠极其失望。
  我认识到,虽然我们都对这个被称为“哲学”的东西感兴趣,但彼此却极少共同之处。我知
  道自己的根基并且会抓住它不放。 我总要想办法使自己保持现状并持之以恒。 这就是说,
  我书念得越多、越成熟,就越要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 我是大地母亲的女儿,是我为之感
  到自豪的文化的女儿。
  我不会,也拒绝使自己成为这样一种教育体系的最终产品,这种教育体系就是为了要使
  一个人的‘自我’(ego)膨胀,使之有各种理由来征服别人、征服自然。……
  只有我感到悲伤
  ……不管我到哪儿,我都看见那么多的东西。那么多吃的、那么多的纸制品、那么多的
  长明灯、那么多的汽车,等等,什么东西都是那么多。我的心在痛,我完全、彻底地厌恶我
  所见到的这一切。每一只塞满了一次性塑料匙子、叉子、杯子以及各式各样一次性用具的垃
  圾袋,也许就相当于一个非洲家庭全年所消耗的能!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测,问题在于人们视
  “有用的”变成“无用的”为天经地义。
  每天我走过那些咖啡馆,都看见人们在里面惬意地吃着他们的汉堡包、喝着他们的汽水,
  悠闲地聊着天。他们对自己所占有的一切十分满意。吃完后,他们习惯地擦擦嘴、站起来,
  走向垃圾箱,心不在焉地把自己的托盘——上面是那些塑料杯啊、塑料餐具啊、餐巾纸啊什
  么的,也许还有剩下的食物——往里一倒。此时此刻,在我心里浮现的却是世界上那些为了
  能弄到得以活命的一点热量而苦苦挣扎的人们。他们唯恐失去自己仅有的几件食具,小心翼
  翼地保护和照料着他们所拥有的每一件用品,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用途和使用寿命;他们
  执意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浪费是一种罪恶,而勤俭是美德;他们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直接
  参与生产自己的用具。
  我的心在痛,而我感到那样地无助、无力和孤独。街上到处扔着可能被匮乏者视为有用
  和值钱的东西。塑料杯随风飞舞,为它们可悲的命运而泣。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仅仅是为了
  给一个人的不相干的五分钟提供一点方便,然后就被扔掉了。没有人同情它们、关心它们和
  尊重它们。
  被浪费的食物完全可以用来养活那些饥饿的人们——那些每当有一次吃的机会都会被
  当成对生命的一次可悲的庆祝的人们,而“吃”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任何社会与心理功
  能,而仅仅剩下了为了维持一个活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