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节
作者:千顷寒      更新:2023-02-27 21:57      字数:4740
  父皇的神灵已经恭立太庙,与朱家祖宗同处一室。他会保佑您恢复健康,平平安安,长命百岁的。”
  章圣皇太后听了无力地说:“好啊!这我就放……放心了……”她说话特别吃力,嘉靖皇帝用手扶着母亲,让她躺下休息。可是蒋太后好像意识到什么,仍然示意要将自己的身体支撑起来。侍女小心翼翼地将她扶靠在垫背上。还没有等皇太后说话,嘉靖皇帝便端起一碗燕窝汤,一匙一匙地喂母亲喝。为了不消耗她的体力,嘉靖皇帝将汤喂完后,又将母亲放平,让她睡下。
  这年十二月,京城的天气特别寒冷,大风挟着风沙肆掠着皇宫。初四这天,出现了少有的奇怪天象。凌晨时刻,冬雷震震,轰隆隆惊煞人。上下翻滚的乌云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天空,那绵软的神趾似乎要踩到天坛之顶。透着百棂窗往外一看,地上一片雪白。嘉靖皇帝不由咕哝一句:“这天像戴孝似的。”说后全身不由一抖。他感到自己的这个想法不吉利,忙招呼德兴道:“德兴,快准备纸钱,朕要烧香。”拜天求神后,他仍放心不下,接着又赶到母亲蒋氏的宫里。
  这一夜蒋氏昏昏沉沉,一直说着胡话,并“熜儿熜儿……”地呼喊着皇帝的小名。宫里的侍从早就想差人请皇帝过来,只是深更半夜怕打扰皇帝,欲等到天亮才差人到乾清宫。
  嘉靖皇帝看见母亲昏迷的样子,走上去跪在床前,成串的泪珠滴答直下。他轻轻摇着母亲道:“母亲,您醒醒……”慢慢地禁不住哭出声来。嘉靖皇帝努力压低声音,避免使旁人听见,但这微弱的声音像神灵一样,使章圣皇太后睁开了眼睛。她一双手在床沿上摸索,皇帝看见了,慌忙将自己的双手握住母亲的腕肘,哭泣着说:“母亲,您好些了吗?母亲,您好些了!”
  章圣皇太后吃力地欠了欠身子,想坐起来。侍女看见,情不自禁地惊叫道:“太后醒了,太后醒了!看,太后还要起来哩。”这一叫,所有来看望的人和侍女都围了过来,趁机向皇太后表示慰问。
  这时,宫外侍从突然喊道:“昭圣皇太后到——”屋里人一惊。大家都知道,虽然同为太后,但昭圣皇太后与章圣皇太后很少来往。在昭圣皇太后眼里,章圣皇太后永远只是个王妃,没有资格当皇太后。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如今,她听说蒋氏皇太后病情危急,不得不放下架子,前来探视。然而,嘉靖皇帝听到喊声,立即吩咐将昭圣皇太后挡在门外,不准她进来。
  昭圣皇太后在雪地里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传她进去,心想是不是章圣皇太后的病情急剧恶化,太危险了,人们才顾不上出来传令?于是,她也顾不上再讲礼节,只身下轿由侍女搀扶着进入宫内。谁知宫女们却上前拦阻说:“奴婢给太后请安,只是章圣皇太后需要静养,不能接受慰问,请太后见谅!”
  章圣皇太后这时显得少有的清醒,她用干枯的手拉着儿子的胳膊,断断续续地说:“熜儿,皇帝,请允许我这样喊你吧。熜儿,今生我以菲躬获配睿宗皇帝,在老家藩邸生活了三十年。幸遇皇帝入承祖宗大统,尊我为皇太后隆名,又悉心照料我十七年。哪料偶尔生出的一个毒疮,却缠扰我三年,牵累皇帝也天天忧虑。每天都有几名大臣来慰问关心,又到处寻医问药,对我关怀无所不至。皇帝如此孝诚,天地神灵屡垂昭鉴。但我自知已福过数盈,宜返造化,已无遗憾。今皇帝疾方少愈,宜上念祖宗大业为重,勿过为哀毁……一应丧仪宜从省矣!”
  章圣皇太后吃力地说完,又用慈祥的眼光看着面前的自己万分钟爱的皇帝儿子,突然手一松,身子下倾,闭上了双眼。
  嘉靖皇帝下意识地拽着母亲喊道:“母亲,母亲,您怎么了?太医,太医,快,太后昏过去了!”
  守候在一旁的御医慌慌张张地上前给蒋太后把脉,他一摸那冰凉的腕肘,身体颤抖不止,强迫自己镇静了一会儿,想找准脉象,但已无济于事。他不得不跪在地上对皇帝道:“皇上,您要节哀,皇太后她……她已经升天了!”
  “什么?你胡说!”嘉靖皇帝上前就是一脚,将御医踢倒在地。然后又对宫侍喊道,“快,快喊御医来!”
  宫中所有的太医都闻讯赶到蒋氏宫邸,心惊胆战地等在外面。他们听到皇帝的狂喊,颤抖着走进内室,生怕后到一步会被杀头。嘉靖皇帝看见他们呆着不动,又狂喊道:“快将太后救过来,否则,朕要你们的命。”
  这时,被宫中称为神医的老太医许坤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去,轻轻地摸着蒋太后的脉搏,试图能找到一点气息。不一会儿,他站起身,颤巍巍地对皇帝说:“皇上,您节哀吧,皇太后她已经功德圆满了……”
  嘉靖皇帝疯狂道:“你们这些饭桶,无用的东西,只会给朕报丧……”
  还没等皇帝发泄完,所有的太医都跪在地上齐声哀求道:“皇上,您处罚庸才吧……皇上,您不能太过悲伤……”
  嘉靖皇帝突然跪倒在蒋太后身旁,伏地不起,号啕痛哭。夏言、严嵩等一班大臣早已闻讯在太后宫中等待,此时他们纷纷上前劝慰皇帝。嘉靖皇帝哭得天昏地暗,突然间,他又止住哭泣道:“快,快请邵真人来,快请邵真人来!哈哈哈,这一下母亲终于有救了……”
  众大臣商量一番,以为再这样下去,皇帝非出问题不可,应该早早采取对策。夏言令人一边去请邵真人来抚慰皇帝,一边召集文武百官举行大型奉慰礼,欲将皇帝从悲痛中呼唤回来。
  邵元节像往常一样,一身的仙风道骨飘到皇帝面前,嘉靖皇帝看见他,立刻转哀为喜道:“好,真人来了,真人来了,太后有救了!”
  邵元节将早已准备好的灵符拿出来放在太后的额头上,然后用手在自己胸前不停地画着十字架,嘴里“咿里哇啦”念着咒语。摆弄了一会儿便对皇帝说:“皇上,不必悲哀,太后已经超度到天庭了,她比在地宫生活得还好,这是贫道亲眼看见的。”
  嘉靖皇帝看着邵真人,似信非信,但脸上已经少了哀愁,正要说什么时,宫邸外面却传来文武百官齐呼“吾皇万岁,节哀保重!……”的慰礼声。嘉靖皇帝走出内室一看,在宫殿的大门前,厚厚的雪地上,整整齐齐地站着头戴白纱的文武百官,与地上、空中的白雪交相映照,更加显出凄清荒凉。一阵刺骨的寒风扑在他的额上,使他顿时清醒。他看看这些在风雪中侍立的百官,不觉有了上朝的感觉。这时,严嵩到皇帝身边悄悄说了句什么话,嘉靖皇帝点头同意。邵元节就从宫内走出来,带着文武百官,按着道教仪式,为刚刚升天的蒋皇太后做道场。此后,皇帝心里真的有些慰藉了,禁不住说了句“散朝!”
  奉慰礼结束后,嘉靖皇帝基本恢复了惯常的理智,立即颁谕旨,令礼部研究蒋皇太后的谥号等重大问题。
  “母亲生育养育了朕,从小就接受她的教诲,教朕做人的道理,以给朕无微不至的关怀。”嘉靖皇帝在谕旨中对母亲的养育之恩充满着无比的感激之情,他虽然贵为天子,但也不知道对这种骨肉血亲之情该怎么表达才好,反正一有机会他就不会放过。
  一天,礼部尚书严嵩神秘地对嘉靖皇帝禀报说:“微臣听外面人说,皇太后因疖而终,是昭圣皇太后烧香磕头、使用巫术诅咒的结果。”
  嘉靖皇帝一听,想到那天昭圣皇太后踏着白雪来探望母亲的事,不觉疑云重重,恼怒之下就要拿张皇太后问罪。
  张皇太后经过一系列的折腾,身体已如风吹枯草般的虚弱,整天躺在床上很少下地。探视蒋皇太后她是拼了老命才去的,结果又活活受了一通气,回去后一病不起。时任内阁首辅的李时听说皇帝因为听信谣言,又要找张皇太后发难,毅然站出来阻止道:“张皇太后乃一介妇人,早已无涉宫廷纷繁诸事,深居简出,怡养天年,怎么会利用巫术伤害章圣皇太后呢?而且在皇太后病危之时,她不顾自己的身体虚弱踏着寒雪前去探望,因风寒一病不起,并无半句怨言。皇上何必要与她过意不去呢?”
  嘉靖皇帝听了李时的劝告,觉得言之有理,放弃了问罪张皇太后的想法,却又将邵元节传至宫中,令他在天神口中探听探听,太后之死是不是有小人作祟。
  邵元节领了圣旨,欲到地坛去与神灵对话。嘉靖皇帝说还是到天坛吧,那儿与天神最近。邵元节只得听从皇帝的指挥,专门去天坛询问天神。邵元节为了使嘉靖皇帝更加相信,命人在天坛搭了十八层云梯。他站在高高的云梯上,一会儿跪下磕头,一会儿手舞足蹈,仿佛正在与天神共舞似的。突然,一阵狂风向云梯袭来,那云梯噼噼啪啪顷刻腰断散架。在场的人都惊呼“邵真人,邵真人……”但一个人影也看不见。“邵真人一定是飞到天上去了。”人们纷纷议论着,仍然找不到他的人影。邵元节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供祈祷用的十八层云梯是紧靠着祈年殿向上搭建的,当云梯被狂风吹垮时,邵元节凭着几十年潜心苦练的轻功,一个跳跃,稳稳地站到祈年殿坛顶,然后又从背面轻身如燕地飞身下殿,一个人悄悄回到宫里去了。
  早已有人将邵元节拜天出险的消息报告给皇帝,嘉靖皇帝立刻在乾清宫为邵真人烧香祭祀,乞求他平安归来。香火点点,烟雾缭绕,皇帝的几个贴身侍臣正在跟着他一起念经,邵元节突然回来了。
  嘉靖皇帝道:“真人身体毫发未损,是天神在保佑啊!朕刚才听到神说真人不会有事,没想到你就回来了。”
  邵元节完好无损地归来,更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嘉靖皇帝羡慕得连正经事也忘了,只想到如果自己能修炼到真人那样的功夫,在危险关头化险为夷,也就心满意足了。还是邵元节不受惊吓干扰,不等皇帝询问,便对嘉靖皇帝道:“皇上放心,天神已经昭示,皇太后功高德满,上庭让她得道成仙,那些小人怎么能用诅咒伤害到这位德高望重的仙人呢?”
  嘉靖皇帝似乎并不满意,道:“哦,哦,朕这就放心了,朕这就放心了。”又想想自己手中并没有昭圣皇太后弄鬼使恶的证据,对张皇太后的惩罚只好作罢。
  蒋皇太后在北京去世,给嘉靖皇帝出了个难题:该葬到何处好呢?要知道,嘉靖皇帝的父亲、蒋皇太后的丈夫是在藩地当王爷时逝世的,就葬在其封地湖广安陆州境内的松林山上。因当时仅仅是亲王身份,所以他的陵墓要比皇帝的小得多。而如今死的是一个皇太后,国母的国母,显然是应该葬在大明的皇帝陵的,而且在蒋太后健在时,曾数次随皇帝到天寿山拜谒帝陵,也在大峪山确定并修建了自己的陵墓。如果将她葬在北京大峪山,那一生相爱的皇父皇母在阴间不是要两地分居了?这是嘉靖皇帝万万不能容忍的。
  实际上,在这之前,嘉靖皇帝围绕自己的父母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在大礼仪争论之后,他抓住胜利的时机,将兴献王尊称为兴献皇帝,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嘉靖四年将其父亲的陵墓在名称上升格,命名为显陵,与北京的皇帝陵园平起平坐。嘉靖皇帝又想到父陵的所在地只是一处山丘,山名又土气,没有万寿山响亮,出于孝道的考虑,于嘉靖十年将显陵所在地的松林山封为纯德山。嘉靖皇帝的这些努力,更加彰显了他的拳拳孝德之心,朝廷官员深悟其意。这年八月,湖广归川南逻口巡检徐霞鉴于安陆是当今皇帝的出生之地,以为如果还按原来的建制已经不适应了,于是,他上疏,请求在安陆州建立京师。嘉靖皇帝将此事交予礼部决断。礼部一班人在查阅大量的典籍后,认为“京师之建立典礼无据,太祖发迹于濠州,改州为府。较之安陆事体相同,宜升为府治,以隆根本。”
  嘉靖皇帝一看,认为这是个好主意,遂下旨将安陆州改为府,并亲自定名为承天府,府治所在县命为钟祥县。为了“以隆根本”,还将原属荆州的荆门州以及当阳、潜江二县,原属沔阳州的景陵县一起划归承天府管辖。虽然如此,但现在仍面临着两难选择!嘉靖皇帝一百个不愿意让母亲的灵柩远离北京,葬于千里之外的老家;但又一千个不愿意让父母两老分开,这是大大的不孝啊!
  嘉靖皇帝思前想后,动了将父陵北迁的念头。他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既使父母团聚,又能使自己时时拜谒双亲。于是,皇帝对礼部谕旨道:
  朕皇考献皇帝显陵在湖广承天府,粤自皇考升遐之日,位外藩服,朕在幼冲,知识何有,实多怡悔。矧山川浅薄,风气不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