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节
作者:浮游云中      更新:2023-02-27 21:56      字数:4722
  牟厍晏侥勘暄≡竦难芯砍晒ǜ妫牟S虻目碧骄霾咛峁┝丝蒲б谰荨?碧叫枰胺缦眨飧龇缦罩档妹埃≈煳傲侄阅虾0弥粗蒙畛痢>纤粒鹗谒凸ㄔ偕⒀罴酌鞯呐ο拢虾N鞑抗镜目蒲腥嗽币捕晕牟S蚬文肯嗫础K巧舷屡〕梢还缮岫ú灰频卦谖牟S蚣绦晏健4蠛F磷『粑幼藕I鲜腿耍E干榷岚蚨讼曜藕I鲜腿耍晖芬幻滓幻椎叵蛳戮蚪也阋幻滓幻椎叵蛏下懵丁W旮说奶咎剿髯藕Q笾牡陌旅兀晖返恼鸩刑藕Q笾牡暮粲ΑU馐且恢种挥泻Q笫腿瞬拍芴枚挠镅裕煳傲忠猿跹俺5拿羧裉搅撕Q笾牡幕赜Α!?br />
  玉石商面对赌石,需要的是独具慧眼;地质家面对海床,需要的是胸有成竹。朱伟林坚信文昌海域有宝藏,他像一团火,点燃了大家的激情,坚定了大伙儿往下继续打井的信心。钻杆每向海洋之心钻一米,就要花费大量的人民币。流进去的是金子,流出来的是水岂不成了千古罪人?胜利和失败往往就在方寸之间,从采集信息到处理解释,从发现目标到确定井位,从开始钻探到测井试油,真好比万里长征路途漫漫。井终于打好了,打了井就要测井试油,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万万没有想到,这口井竟然一天产油八百多方。面对这口有着极大商业价值的油井,他们高兴得心花怒放,一鼓作气又打了一口井,好事成双,朱伟林惊喜地发现新打的井又是一口高产井!沉睡了千年的石油苏醒了,凝聚了万年的精灵咆哮了。海浪翻滚,石油喷涌,当文昌海域的地层向外涌出乌黑油亮的石油时,石油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十年了,太不容易了!朱伟林等科研人员凭着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南海发现了新的产油基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能的源泉,这是生命的放飞,这是梦想的实现。这两口井的钻探成功拉开了文昌油田群的勘探序幕,这是一个投产后年产二百六十万吨石油的新的石油基地,文昌油田是中海油效益最好的油田,一桶油的成本不到两美元。中国海洋石油人在珠三坳陷被外国人抛弃的地方找到了大油田!桌子下终于扎着了芝麻粒,大海捞针实属不易!
  北部湾要是能够像美国的墨西哥湾那样灯火通明该多好
  二○○三年,在中海油卫留成总经理的推荐下,朱伟林凭着自己扎实的学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竞聘,出任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总经理。朱伟林是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在勘探和研究上是把好手,全面搞管理,他能够胜任吗?
  湛江分公司管辖的南海北部大陆架内分布着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和珠江口四个盆地,二○○三年四月十六日,朱伟林到湛江分公司走马上任。上任还不到一个星期就上了北部湾的几个平台搞调研。一天晚上,他在平台上散步。看到远处孤零零的几个平台,不由得感叹道:“北部湾有这么大的面积和资源量,可是却只有这么几口油井,现在我们的油田太少了,要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北部湾能够像美国的墨西哥湾那样灯火通明该多好!”
  他拎着简单的行装挨个在每个平台、每个终端上住宿,和海上石油人聊到夜阑人静,接着又到其他油气田摸底。他甘当小学生,深入到技术部、勘探开发部和生产部听各个盆地的地质情况汇报,不露声色地用两个月的时间作调研,分析公司状况,处心积虑地琢磨油田究竟怎么管理更好,生产究竟怎样才能抓上去?他组织各路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进行了充分论证,对影响分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两个月后,朱伟林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湛江分公司宏伟的发展目标:到二○○八年,油气当量争取达到年产一千五百万方。新增原油年产能四百万方,新增天然气年产能四十四亿方,在保持桶油发现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力争在南海西部海域发现一批油气田,找到一批储量,为湛江分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当时很多人怀疑他,觉得他是放卫星、吹牛皮;还有人替他捏了一把汗,南海西部石油勘探开发从一九五七年就在南海调查油气苗,直到一九八六年才在北部湾生产出了第一桶油。人家四十七年了才搞出七百万立方米的油气,你刚来就要在四年之内翻一番,能行吗?不仅群众怀疑他,就连卫留成也怀疑他。卫留成把朱伟林叫到面前,好你个朱伟林,你说要在四年内翻一番,一跃成为中海油四个分公司中油当量的老二,空口无凭,你得把你的设想说一说!
  当时,中海油的人把目光都投向了渤海湾,根本没想到湛江庞大的基地队伍究竟怎么安置?浩瀚的南海西部海域究竟如何开采?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卫留成亲自听朱伟林汇报。朱伟林呷了一口绿茶说道:“我们湛江分公司的命运,有一条傻瓜线和一条聪明线,根据油气递减率算出一条曲线叫做傻瓜线,按照这条曲线走,产量会越来越低。油气递减是必然的,但是通过创新思维,动脑筋想办法,油气产量就不会下降这么快。这条曲线就是聪明线,这就需要我们有聪明的头脑和出色的工作。老油田要稳产,新油田要开发,油气并举,才是出路。”
  卫总经理说:“别玩虚的,我不相信你小子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产量翻一番,你能不能具体地说说你这一千五百万究竟从哪儿来?”
  朱伟林胸有成竹地说:“湛江分公司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公司管辖海域面积大,勘探区比渤海湾大多了,正因为勘探程度低,所以勘探前景好。南海西部海域盆地面积23.5万平方公里,勘探海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石油总资源量5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12万亿方。到去年底,仅钻探井222口,找到的油气储量不多,大量的储量有待我们去发现;二是已经发现的一批小油气田有望投入开发。这些小油气田储量少,单个开发没有经济效益,但可考虑联片开发,提高开发效益;三是可以利用现有油气生产设施迅速新建产能。涠洲终端年处理能力270万方,南山终端年处理能力60亿一70亿方,南海奋进号年处理能力300万吨。这些油气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均有较大的富余,我们可以利用富余的油气处理能力,把现有装置周围发现的油气构造迅速开发起来;四是我们有一支能打硬仗的研究队伍和作业管理人员,经过本次流程再造的改革,有促使分公司迅速发展的愿望和信心,工作主动积极性高。四年后石油我要年产达到七百万方,天然气年产八十亿立方米,相当于八百万方石油,油当量加在一起就是一千五百万方。”
  朱伟林整整汇报了两个半钟头,卫留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你们制定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通过你们的努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你们创造性的工作充分体现了我们中海油的执行文化!”
  纵观世界石油发展史,很多地方苦苦勘探却收获不大,但思路一转,便迎来发展高潮。朱伟林认为南海西部海域的勘探也跳不出这条规律。过去的思路,迎来发展高潮,也会出现低潮。但只要我们换个思路,又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储量是基础,南海西部海域经过几十年的勘探,目前掌握得大的、浅层的构造圈闭所剩不多,加上二氧化碳分布规律非常复杂,要找可供开发的油气储量很不容易,因此要靠创新思维发现油气储量。
  一个单位搞不好,并不是那里的人不行,而是那里的领导不行。一个人来到世界上走一遭,在地球上活几十年,一定要给社会留下点什么。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有能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湛江分公司的发展目标,不是一伸手就能拿到,而是要通过助跑,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群雁高飞头雁领,首先要调动领导层的积极性。副总经理谢玉洪走遍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每个海区的地震都亲手做过,潜心研究南海油气资源。作为一个地质家,他格外关注南海西部的勘探开发。朱伟林鼎力支持谢玉洪,放手让他负责湛江分公司的勘探、开发、钻井、外事、科技、学会和标准化工作,负责对外合作勘探开发及其石油合同的管理工作,分管勘探开发部、技术部和钻井部。
  南海勘探开发虽然潜力很大,但也面临不少难题:莺琼盆地的高温超压钻井工程问题。北部湾油气区断块构造的破碎问题,产量递减快。储量不足的问题……谢玉洪最头疼的问题恰恰是朱伟林最擅长的问题,朱伟林用一个地质家的眼光高瞻远瞩,站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出谋划策,在管理上理顺关系。油气藏在海洋之心,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不是拿着铁锹到海里去挖,而是靠钻井到海洋深处探寻。以前湛江分公司是生产人员管油田,油田的事由生产总监定盘子。朱伟林觉得地下有没有油,有多少油,只有油藏人员最清楚。他拍板让油藏人员管理油田,因为他们会根据地下油气的蕴藏量决定怎么开采,保证油田的长久命运。
  朱伟林的这个决定是很英明的,生产和油藏之间就好比内科外科,二者只是专业不同,无所谓谁高谁低。生产人员好比内科医生,油藏人员好比外科医生,而开采油田好比做外科手术,生产人员不懂得地下油藏情况,让他们决定产量就好比让内科医生做外科手术,肯定是赶鸭子上架。而让油藏人员管理油田就好比让外科医生做外科手术,那是人家吃到心里的活计,自然手到擒来。朱伟林的这一招儿给湛江分公司带来了战略上的转折,现在是油藏人员决定公司的产量,所有的开发井和探井最后都要由谢玉洪拍板定。
  开采石油天然气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突出某一个部门,一个公司运行得好是由于各个链条都运行得好,不能有一个链条闹别扭。每个专业都有每个专业的特点,油藏、地质和钻井都要放弃本位主义,不能自以为是,应当协调共事。大伙儿觉得朱伟林让油藏人员管理钻井的决策很英明,在他手下干事心气很顺。于是便甩开膀子大干苦干。真正的智慧蕴藏在群众中,朱伟林鼓励员工用创新思维做好地质研究,以最好的研究成果吸引勘探工作量,掀起油气勘探高潮。湛江分公司召开了多次油气勘探头脑风暴会,研究如何使文昌油田稳定年产二百万方石油。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众说纷纭,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朱伟林刚到湛江分公司时,大伙儿上班来下班走,日子过得很悠闲,年产油当量700万方。自从他走马上任提出四年内年产油当量翻一番之后,悠闲的生活节奏被打破了。人们都在琢磨:朱总要这么多储量,圈闭究竟在哪里,储量究竟又在哪里?怎样才能说服上级同意在我们这里打井?
  南海是中国海域最宽的海,也是最年轻的海,早期由一系列的湖泊组成。当时的南海是一个开放性的淡水古湖泊,面积大,油气储量也大,仅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层就有十七公里,被称为中国海域的第二个聚宝盆。现在开发的七个海上油气田围绕着海南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其中北部湾有三个油田,文昌海域有两个油田,莺歌海有一个气田,三亚以南有一个气田。这是湛江分公司油气田的第一梯队。
  王振峰是山东海洋学院地质系七七级本科毕业生,专业知识很扎实。可由于性格耿直,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一直没有被重用。朱伟林上任后,大胆提拔王振峰为技术部经理。王振峰感激朱伟林的知遇之恩,带领总地质师李绪深、总地球物理师陈志宏、油藏总师劳业春、开发总师姜平等人整天泡在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做储量研究,绞尽脑汁琢磨究竟怎么合理开发,能不能打加密井把产量提高上去?众人拾柴火焰高,二○○三年下半年打的四口井都获得成功,一扫多年沉闷的勘探局面。由于技术部办公室双休日半夜三更总是灯火辉煌,人们开玩笑说你们是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不保证休息。主动轮带动了从动轮,王振峰觉得朱伟林来湛江分公司的这两年,是他干得最舒心的两年,也是勘探开发硕果累累的两年。二○○四年年初,湛江分公司向国家储委申报了九个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4300多万方,一次申报油气田储量个数在中海油总部创造了纪录。
  三年前北部湾盆地年产只有一百五十万方石油,朱伟林一上任就召集总地质师、地球物理总师和北部湾盆地项目经理开会,给北部湾提出了二○○八年年产四百万方石油的定额。北部湾的油气蕴藏确有潜力,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量就要翻一番,难度太大了。朱伟林把老婆孩子扔在北京,在湛江过起了单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