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圈圈      更新:2023-02-27 21:55      字数:4939
  作者: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刚才这个孩子已经讲得非常具体了。家长,你过去知道他上课是想这个吗?
  家 长:不知道他想什么。因为老师跟我说过,说他上课拿小石头恨不能也玩一堂课。
  作者:所以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对这个问题就缺乏了解。孩子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一定有非常具体的原因。那么我们今天通过谈话,这孩子非常坦率,也很勇敢,也非常诚实。他讲了,主要的就是想足球,想回家怎么踢足球,怎么玩足球,是个非常健康的念头。对这样一个念头完全可以理解。我的孩子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就是足球。在中学的时候还当过足球队长,所以我非常理解这个孩子。那么,我觉得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喜欢这个,而且要支持孩子喜欢这个。使得孩子在这方面的爱好不被太压抑。太压抑的反弹就会在其他时间拼命去想这个。懂我的意思吗?要适当地调整他的学习时间,可是又要适当地满足他的这一爱好,支持他这个爱好。这个分寸一定要掌握好。同意我这个说法吗?
  家 长:同意。
  作者:我还问你一个问题,你现在语文、算术这些课程,学习成绩如何?
  孩 子:中等。
  作者:你有没有把学习成绩再提高一步的想法呢?
  孩 子:有。
  作者:那么,想提高的时候,在听课的时候,你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今天想听进去,注意听还听不懂。有这种情况吗?
  孩 子:有。
  作者:我相信孩子有这种情况。有的时候也不光因为你想足球而不想听;是不是有的时候听课,和自己还听不大懂有关系呢?
  孩 子:是。
  作者:这就面临一个问题了,比如听课,因为不太容易听得懂,有一种畏惧情绪。那边我又特别喜欢足球,就尤其容易转移注意力。所以现在实际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觉得孩子自己已经解决了,是吧?而家长要配合。家长的配合就是对孩子踢足球的爱好要支持、要欣赏,甚至有的时候可以去看孩子踢球。为什么?表示对孩子的欣赏、理解、支持、爱护!是不是这样?要欣赏孩子这个爱好。同时要给孩子讲明,我们从现在开始要解决问题,按照你说的方法来解决。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尽可能在上课时把问题都解决了,课后做作业又快又好,然后又有比较多的时间玩你的足球,好吗?
  孩 子:可以。
  作者:另外呢,如果有什么课听不懂,我可以告诉你,其实只要你努力,你不存在这个问题。你现在注意力不太集中,能维持一个中等的学习水平,说明你学习智力的潜力非常大。你知道吗?如果你注意力完全集中了,你就不是中等水平了,你就不会听不懂。
  孩 子:嗯。
  作者:咱们从现在开始下一个决心,上课集中注意力,那么你就会发现,上课听不懂的问题其实是少数,把听不懂的问题暂时记下来。懂我的意思吧?
  孩 子:嗯。
  作者;你们现在的课程有外语吗?
  孩 子:有。
  作者:有外语吧!有没有这种情况:老师念段外语,让你们听中文是什么,有这种情况吗?
  孩 子:有。
  作者:那么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听外文的时候,老师念的其中有一个单词你听不懂,这个时候你只要记住这个单词不懂就可以了,你得往下听。不能因为这个不懂,光想着这个,后面的都没听见,不可以吧?不可以!结果老师一共讲了20个单词,其中有一个不懂,你就停在这儿老想那个不懂,后边的全没听见,这是不合算的。所以上课时候,如果在某一个地方不懂,放在那里没关系,接着往下听,下了课以后把那个问题再想想,可能就想明白了,好吗?
  孩 子:嗯。
  作者:所以,第一,从现在开始用你的方法来做,上课要注意力集中,把课上好,回家用比较快的速度做完作业,有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你的足球爱好。同时家长欣赏你这个爱好,老师也欣赏你这个爱好。这样好吗?
  孩 子:可以。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总想着足球(3)
  作者:第二,上课注意听讲,当有一个问题不懂的时候,不要停在这里,接着往下听,也许回过头来就懂了。最终不懂这个问题下课可以问问老师。可以吗?
  孩 子:可以。
  作者: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你的学习好吗?
  孩 子:嗯。
  作者:希望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对他表示鼓励和支持好吗?(大家使劲鼓掌。)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解决。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想足球,做作业就会有困难。
  家 长:他会做的那些,他也一边做一边玩。
  作者: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了?
  家 长:行。
  作者:好,我希望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了解。同时我希望得到这孩子对家长努力的肯定。好,就这样。(一片掌声之后)挺好!你的孩子挺好!要欣赏他这个爱好,这是一个男孩子特别可爱的爱好。
  家 长:他胆小。
  作者:胆一点都不小。(大家都笑了)挺好的,而且讲话讲得非常清楚。
  家 长:谢谢!
  作者:他还真有种踢足球的素质。你看那眼神,(众笑)像个运动员似的。希望大家都能从一个个案例中找到对孩子实行正确教育的基本思路,要能够进入孩子的思维。
  只有研究孩子,才能当好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如果你的孩子都六年级了,做家长的还不知道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什么,这是家长的失职。是这样吧?那么今天你一下就了解孩子了,是因为他喜欢足球,在想足球,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想法。但是,这个可爱的想法过去由于不太欣赏他,压抑了他,他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反弹。懂我的意思吗?所以家长要了解呀。
  我今天还看到一个家长,他的孩子是个中学生,过去每天上课早去晚归,但是学习成绩还不好,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参加了我们的辅导活动以后,家长和孩子沟通了,孩子告诉家长,每天早上去了以后,和一个女孩子谈话,早恋倾向嘛!而且非常坦率地跟母亲说,你不要反对我谈,也可能她将来就是你的儿媳妇呢!(众笑)很好的孩子!非常坦率的孩子!
  现在家长们稍微聪明一点,孩子就能够前进。我觉得有什么当不好的家长啊?
  我刚才说那孩子和女同学谈话,他们谈的不坏的话,挺好的话对不对?主要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我知道你后来学习有了进步,特别高兴!你妈妈第二次来的时候说,听完第一次讲课以后正好出差,一个礼拜以后回家一看,孩子学习、作业反而比过去进步了。家长不在的情况下进步了,为什么?孩子自己的决心。
  怎样消除与孩子的代沟?(1)
  作者:我们再念一个条子,“我孩子认为,我们与他之间存在很大代沟。那么我们如何解决与他的代沟问题?”(问家长)你的孩子来了吗?
  家 长:来了。
  作者(招呼孩子):你来一下好吗?来,坐在老师这里。(对家长们说)这是他妈妈。(转向孩子)我前一段时间见到你妈妈了,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你非常喜欢影视,是吧?当时你妈妈就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说她认为你搞这个不合适。
  孩 子:是吗?
  作者:那天她讲了,她不愿意支持你搞影视。那天她也讲到你曾经写过一个东西,是吧?对你这个东西呢,没有足够的欣赏。(问孩子)写了什么呀?
  孩 子:一个剧本,是个小品。
  作者:写了一个小品。那么我当时就对你妈妈说,你孩子写了一个东西,你对孩子不但没有很好地欣赏、支持,可能还有点不以为然的看法。我首先要说你的爸爸妈妈是非常好的爸爸妈妈,对孩子非常爱。但是我说,你们想过没有,孩子有一个爱好,这些爱好也许并不一定是以后最重要的职业,但是他今天他写了一个东西,你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欣赏,他不仅在这个爱好上有一种受挫感,他甚至在其他的学习问题上都有可能积极性受伤。这是家长一定要注意的。
  我想让你谈一谈,你认为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吗?
  孩 子:我觉得我们之间代沟很大。首先就是那个小品,我写出来以后,她认为我这个小品写得不好。她没有说出来为什么不好。她说出来的那些理由,我总能从文章里面找到东西来反驳她。她不能说服我,不能使我觉得她说得对。
  作者:关于你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还能举个例子吗?
  孩 子:好比说吧,她说我这个房间乱,可是呢,她自己的房间也并不是收拾得很干净。(大家笑了)这一点我就觉得她不能说服我,她说出来的这些事情不能使我觉得我应该向她学习,或者说不能让我服气。我们之间,我总觉得她不好,她也觉得我不好。这种矛盾就越来越激化了。我觉得老有一种互相理解不了的感觉。这一点她觉得很苦恼,我觉得也很苦恼。
  作者:对,孩子也很苦恼,注意到了吗?那么我想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 子:马元。
  作者:你今年多大?
  孩 子:我17岁了。
  作者:现在做什么?
  孩 子:现在上高中。
  作者:按照目前来讲,父母最不理解你的是什么?
  孩 子:最不理解我的是什么……
  作者:你最渴望理解,而他们又不理解的是什么?
  孩 子:我有我的思想,他们不理解我是怎么想的。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摆出一大堆生活的经验来压制我,我很难受哇!
  作者:很难受是吧?
  孩 子:我的一些想法施展不开。我觉得特别……特别,怎么说呢?就好像如来佛手里的那只猴子,就是,……在家庭里边总觉得没有我说话的份,没有地位,特惨。
  作者:特惨。哈哈哈……(大家也笑了)现在从你的角度,你觉得你理解你的父母吗?
  孩 子:……怎么说呢?我觉得我能理解他们一部分。有一部分还是不理解。因为毕竟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作者:嗯。
  孩 子:我的想法跟他们的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呢,还是觉得我自己的想法合理。
  作者:对。
  孩 子:就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有这种……
  作者:冲突。
  孩 子:对,冲突。还有怎么解决这种冲突,是照旧我行我素呢,还是一味地听父母的话,还是父母的话有道理时,以我的方法,但是也注意他的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再去做一件事情,我现在就弄不清楚。
  作者:我还想问一下,目前,父母和你之间这种思想上的隔阂,对你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大吗?
  孩 子:现在我就是,他们说得对的地方,跟我想象的,跟我的意志相符合时候,我就照他们说的去做;我有我自己的认为,我就认为这个对,那我就照我自己的去做。
  怎样消除与孩子的代沟?(2)
  作者:现在,马元,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比如有一个想法,想和人交流的时候,你一般和什么人交流?
  孩 子:和什么人交流?
  作者:是和老师、和同学、和父母,还是和谁呢?一般和谁聊呢?
  孩 子:有时候和同学聊,也有时候找父母聊,但是跟他们聊的失败率很大。
  作者:失败率很大。(大家都笑了)思维方式问题吧?
  孩 子:不过我跟我父亲聊天的时候还有一些共识,我和我母亲就共识不大。
  作者:父母不是都在吗,咱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刚才的描述中,我想有一个事实是不是可以肯定:你父母,特别是你的母亲,特别渴望解决这问题,希望能够和你消除这个代沟。
  孩 子:我也特别希望消除。
  作者:双方都有这样一个愿望,为什么不能够消除这个代沟呢?主要是双方看问题都有自己的角度,是这样吧?
  孩 子:对。
  作者:都有自己的角度,都可能不理解别人的角度。我跟你的父母是一代人,我首先做家长的工作。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应该从我们家长这里来找。有一句我们中国的古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高兴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比如说,你自己不愿意别人限制自己,你就不要过多地限制别人;你自己不愿意别人不理解自己,你就不要不理解别人;你自己不愿意听别人唠叨,你也不要去唠叨别人。对孩子也一样,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你首先不对孩子去强求。你不爱听唠叨,就不要去唠叨孩子;不爱听数落,就不要去数落孩子;你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