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圈圈      更新:2023-02-27 21:55      字数:4897
  椒āW苤泻芏喾椒ǎ飧鲎直冉夏研矗阒浪嵝矗阕白挪换嵝矗嫡飧鲎衷趺葱茨阆氩黄鹄戳耍盟嵝涯悖赐暌院螅愫芨咝说乜浣彼R酶髦只崾沟煤⒆幼龀鲆恢直硐郑庵直硐质沟媚隳芄欢运凳┬郎秃涂浣保獠拍馨押⒆拥幕砸坏愕愕氐鞫鹄础?br />
  要想一点办法。按照你现在的状态,每天把孩子箍在那儿,强迫他写,只会越搞越糟糕的,要善于设计一些生动的方法。就连我们大人不也经常是搞有奖比赛、有奖问答吗?大人不给奖还不答呢!对孩子最重要的奖赏就是对他的欣赏,对他的夸奖。
  具体方案要由家长设计解决。
  为什么孩子上课时小动作特别多?
  家 长:老师经常对我说,孩子上课时的小动作特别多。
  作者:孩子的小动作多,有时候可能与从小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教育有关。有时候与孩子的性格有关系。有的孩子爱动一些,有的孩子就安静一些。对这个问题也要引导。
  我认识一个小孩,特别好强,调皮,逞能,我有时逗他玩,我说跟你打个赌,你坐在那儿,我数一百下,你肯定要动的,你肯定坚持不下来。他呢,挺好强,就坚持坐着不动。
  孩子有的时候就是通过游戏的方法,通过他的好强向一个方向引导。对于一个很小的孩子要这样,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对于比较大的孩子,也还有一个引导的方式。你通过榜样的方式,通过那些纪律性强、要求严格的人为表率,给他一个形象的教育。
  所谓孩子自在的学习状态,自在的生活状态,并不是说我们家长不教育,而是进行一种更重要、更艺术、看来更困难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求家长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特点因势利导来做。
  在孩子的学习上,要培养他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在道德上,要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在生活中,要培养他安排自己那种能力的兴趣和积极性。
  目前这种硬性塑造还不仅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范上。比如不要干这个!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是简单的规范。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还有更好的引导方法。让孩子这样做,他这样做行为、道德优美,那么,对这样的行为要有欣赏,要有夸奖,要有鼓励,要有榜样。
  这样,孩子不仅在学习上,也包括在道德方面,在行为规范方面的努力进取、自我完善,也就自然会与积极向上的主动性相联系。
  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避免强行塑造,避免捏泥人的教育误区,重视孩子的自在状态。这是教育孩子一个特别高的境界。
  自在是生命的高级状态。不仅是小孩,大人也要处在这种自在状态。任何一个人如果所有的行为,生活、工作、业余的时间都被另外一个力量安排得满满的,自己没有一点主动选择的可能性,会非常痛苦的。
  什么叫自在状态呢?自在状态就表现在,他在生活、工作中有种自愿、自觉、自然的感觉,有主动性。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一个民族要生存,一个人要生存,都离不开所谓的成功。一个民族要成功,要发展,一个人也要成功,也要发展。
  然而,仅有成功的价值判断,还不只是我们的全部出发点。只有成功,这个衡量标准和衡量体系还比较狭隘,还不是很完美。在成功的基础上还要讲自在。
  自在是什么含义呢?
  对一个人或者对一个国家来讲,首先需要成功。这个国家在经济上是建设得不错的。对于一个人,你的事业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你的身心又是比较健康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自在感。一个人首先要工作,在工作岗位要基本上能站住,不是说大家吃饱了饭就什么都不干了,我们这个民族吃饱了以后就什么都不想了,这不是自在的含义。在现代社会讲自在,就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条件。
  一个民族如果只能温饱,那么它在这个世界上也可能很不自在,还可能受欺负。一个人,如果说我只能挣一碗饭吃,也可能不一定自在。
  所以,在现代社会讲自在,具体到一个人无疑与他的工作相联系。对于一个学生无疑与他的学习相联系。一个人一生中总要工作,就像一个孩子总要学习一样。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自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使得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处在一种自在的状态之中。从小确确实实培养起自觉、自愿学习、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非常幸福的。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做事,做得很漂亮,做得很成功;而且整个过程是一种自觉创造,自愿创造,有那种积极、热情、趣味、兴趣、爱好在里头,你从事一种职业,你热爱这个工作,你做得很成功,而且不觉得苦,很幸福,因为有一种兴趣在里头,这叫自在。如果一个人好像很成功,但是他做得不是很愉快,并不是很自觉,只是为了谋生而做,这就很不自在了。
  从小培养孩子自愿、自觉、自然、自如地学习,这是使孩子未来能够自愿、自觉、自然地工作、创造,进入自在人生的最好教育。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是真正地考虑到了孩子的未来,真正尽到了做父母的职责,也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了真正的幸福。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在培养孩子向上的热情上,包括培养孩子在行为、规范、道德、能力各方面的积极性、向上的精神方面,应该引导他产生那种自愿、自觉、自然的状态。
  这是家长特别重要的两个职责。
  真正的朋友式的对话
  作者:家长要建立与孩子之间真正的朋友式的对话。
  多年来,如果我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还能对孩子有一点正确的指导的话,受益于这种和孩子非常平等的对话。
  在这个世界上,人最不容易了解的一个是自己,一个就是家人。人恰恰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比如说孩子不太容易了解。
  为什么?对自己不太了解,是因为一个人经常不问自己,不和自己对话。你今天一直在烦呢,可是你不知道为什么烦,因为你没有问过自己。一问就明白了。我今天为什么脾气这么大呀,对孩子也发火,对爱人也发火,出门对别人也脾气不好。想一想,噢,因为昨天有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心中不愉快。问一下自己才能知道,不问不知道,不问就是无名火。
  有的时候对自己为什么高兴可能也不清楚,怎么今天我情绪这么好?想了想,昨天孩子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一束鲜花。虽然这束鲜花是在街头买的,很便宜,可是因为孩子心里有父母,所以很高兴,一直高兴到今天。就是因为这么一件事,你问一下自己才知道。
  人有的时候并不了解自己,甚至不了解自己为什么生病,不了解自己为什么对某一个人有成见,不了解为什么自己怕某一件事情。人有的时候不了解自己,对孩子也一样。
  首先要找到一种和孩子对话的感觉,真正找到这种感觉。我也是个家长,我的孩子从小爱好很广泛,在高考之前,孩子和我似乎还都不知道他应该报考什么专业。
  这时候,我和他有一次很好的谈话。
  我说,这个问题马上就要确定了,但是,现在你没有一个见解,爸爸也没有。我不能说根据我的看法建议你学什么,这样做家长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家长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去建议孩子考什么。
  我说,孩子,我现在把大学所有系的名字都说一遍,你对这每一个系名做出反应,说出你的感觉,第一感觉。
  我说:你愿意学哲学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历史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医吗?
  他想了想:这个也先不吧。
  他的回答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这第一句话特别重要,以后再说的感觉都不对了。
  我说:你想学国际金融吗?
  他说:这个  可以考虑。
  我说:法律你想学吗?
  他说:不知道。
  我说:电脑呢?计算机呢?
  他说:这个还可以。
  这样,我一直把问题问下去,让他什么都不想,根本不要考虑家长的态度,也不要考虑社会的态度,也不要考虑哪个好考,哪个不好考。这些都不要考虑,就只谈他的感觉。
  当几十个专业都问完了,我把他所有的回答给他重复了一遍。我说你原话是怎么说的,这个不。那个是犹豫了一下说,不吧。那个说,先不吧。这个说,还可以考虑。这个说,可以。他有不同层次的回答。
  这种回答就是孩子真心对每一个专业兴趣的取向。我们通过这种对话使儿子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倾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最终选择了理想的专业。
  必须这样对话。在对话之前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摆出家长的主观主义,开口是咱们现在谈一谈,爸爸希望你报考某某专业,这个专业前途挺好。对不对?这个专业最能够全面发展你的才能。当然我还尊重你的意见,你谈谈你是什么意见?当家长的已经把你的意见都谈完了,孩子还能有什么意见?
  或者你告诉孩子,现在什么好考,什么难考,各种各样的意见说了一堆,然后你对孩子说,你拿主意吧。他不知道,他没主意啦。
  平常我们对孩子的很多指导都是这样,就是不知道孩子的心声。又比如孩子有一个业余爱好,把很多精力都放在这里,你有一个主观主义,上去说,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不要这样。
  坐下来跟孩子聊天似的,孩子,你怎么现在对这个电子游戏特别上心呢?比如说,这个游戏他特别喜欢,他就会说,这个游戏设计怎么有意思,设计得好。那么,为什么好呢?你就和他谈。要让他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用最愉快的方式、最自由的方式和你谈话。不要一开始就对他有什么强行指导、强行干预,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素质、特点、兴趣、爱好。
  我的孩子从初中到现在,我们之间一直是这样谈话的,我自己遇到的事情,成年人遇到的事情,我都跟他讲。就像两个朋友聊天似的,我讲我周边有什么人和事。关于我的著作,社会上有什么争论,谁支持我、谁批判我,各种人对我的态度我都对孩子讲,像朋友一样对他讲。我的各种经历都告诉他,甚至一般家长认为不便于和孩子讲的一些遭遇,只要他有时间,他有理解力,我都告诉他。
  这种平等对话的感觉家长要找到。实际上中国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没有这种平等的对话,而是那种家长式的问话。
  今天学习怎么样?
  你考了第几?
  分数是多少?
  老师是什么态度?
  这些同学是怎么回事,怎么老找你呀?怎么这个同学老打电话给你?
  你快去做作业吧!
  明天我们去哪儿玩?你想吃什么?
  是一种家长式的谈话态度。平等的对话应当让孩子感到特别愉快,这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进入的。
  新决定的产生要等到它水到渠成
  家 长:孩子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我给她选择的  旅游英语,可是她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我们都不知道是否应该把学习进行下去,也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
  最近孩子经常说,你(指父母)不要管我,我都二十多岁了,可是作为母亲,我非常希望能够帮助和指导孩子,又苦于没有得力的方法。
  作者:我觉得你的孩子这么回答完全正确(我都二十多岁了,不用你管我啦)。据我了解,有百分之好几十的大学生专业是由父母规定的,现在还在埋怨父母。
  过去的事情已经定了,我们讲现在的问题。
  既然你当初给孩子定了一个框框,现在孩子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喜欢。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具体到你的孩子,要根据她现在的学习状况、兴趣和她以后可能走向工作的环境具体分析。现在,我希望你和你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先不要一步到位地作决定,是硬这样学下去不变呢,还是现在就一下变过来?不一定这么一步到位,不急于做出改变和做出肯定。
  因为过去做了一个看来并不是完全妥当的决定,但是这个决定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有一定投入。希望你们现在边这么做着边思索讨论着,边感觉着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一个新决定的产生要等到它水到渠成,否则可能用一个新的错误框框又框住她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一个自然的决定出现。你先要放弃主观主义,和孩子平等商量。不仅要平等商量,还要和周边环境平等商量,因为环境已经对你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