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作者:竹水冷      更新:2023-02-27 21:47      字数:5236
  “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母亲旋转身子,环视着屋里的三张床,自
  言自语:“往哪儿睡呢? 往哪儿睡呢? 一个个都是大姑娘大小子的了……”
  一张本市晚报,在无数返城待业知青心中唤起了各种各样的幻想。
  姚守义去报考那一天,报考表已经在一个半小时之前发光了,据说发了一千
  五百份。可是,仍有数千名没获得报考表的人不肯离去。他们几乎都是返城待业
  知识青年,他们从三楼走廊东头的招考办公室门前排到长长的走廊西头,顺着楼
  梯排下二楼,再从二楼走廊西头排到东头,排下一楼,排出楼外,围着一幢大楼
  绕了两圈,排向一条甬路,从甬路排向操场……似乎有头无尾。
  招考办的人几次走出来,在走廊里大声宣布:“同志们,同志们,不要再排
  了! 报考表已经发完了呀,你们就是排到今天夜里,排到明天早晨也白排啊! …
  …”
  没一个人走。
  “只招收一百五十名啊! 一百五十名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可是我们印了整整
  一千五百份报考表,不算少了呀! 十比一的录取名额呀,大家散了吧,散了吧!
  ……”
  还是没一个人走。
  男的,女的,年龄都在二十六七岁至三十几岁之间。从他们身上都能一眼便
  看出知青的特征,或者是衣服,或者是裤子,或者是鞋,或者是帽。他们都在以
  耐久的沉默,期待的表情,恳求的目光,希望感动某一位上帝,发给他们一份报
  考表。他们更多的人,其实并无准备,也无自信,和姚守义一样,不过想碰碰自
  己的运气。这是在他们返城之后,社会第一次公开赐给他们每个人的权力和机会,
  谁不想碰碰自己的运气呢? 虽然,在教育界,中学教师们牢骚满腹:工资低、待
  遇低、操心、吃粉笔末子,有时还要受学生们的气,“臭老九”的帽子还未彻底
  摘掉……但作为一种工作,对返城待业知识青年们来说,却是命中的“上上签”
  ! 他们渴望获得一份报考表的情形,使人联想到解放前灾荒年问大户人家施舍的
  粥棚前的万千饥民!
  一九七九,一九八零,这是十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二千多万返城待业知
  识青年的命运和前途堕入彻底渺茫的时期,是整整一代人沦落街头的时期。哪一
  座城市有返城知识青年存在,哪一座城市便笼罩着积怨、愤怒和骚乱不安。
  “即使考上了的,毕业后也只发大专文凭。上学期间,没助学金,没宿舍,
  走读;而且毕业后的分配去向,是条件很差,教学质量很落后的学校……”
  那个“招考办”的四十多岁的、秃顶的男人,一次次从办公室走出来,嗓子
  已经劝说哑了,已经不知道再继续劝说些什么话才好了。他的每一句话都在力图
  表明,这里没有能够被感动一下的上帝,期待下去是愚不可及的毫无意义的。
  而他们,返城待业知识青年们,却固执地、坚决地,苦心孤诣地幻想着今天
  一定要感动谁,感动什么。
  这是两种根本无法相互谅解,相互妥协,相互调和的信念和目的之间的冲突。
  “我对你们讲了几次,讲得明明白白,难道是对牛弹琴吗? ”秃顶男人的涵
  养终于崩溃。
  一双双眼睛向他投射出了敌意的目光。
  “出言谨慎点啊,我们可是还没开始发火呢! ”
  一个声音平淡地说。
  这句话潜在的威胁足以使一位将军打个哆嗦。
  秃顶男人品味出了这句话的分量。
  楼内楼外,两千多名期待者倘若开始发火了,情形会怎样,他那并不迟钝的
  头脑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
  他立刻换了一副笑脸,用道歉的语调说:“大家别生气,大家千万别生气,
  我刚才那句话用词不当,实在错误,非常的错误,我向大家赔礼,赔礼……”一
  边说,一边连连鞠躬。
  他不是将军,所以那句话在他身上起到的效果,也就大大超过一个哆嗦。
  在他的腰又一次躬下去又一次直起来时,一个小伙子走到他跟前,挺礼貌地
  问:“我们原谅您了,您是招考办负责人? ”
  “多谢,多谢,不是,不是……”
  “那么您就进办公室去喝杯茶,抽根烟好了。”
  “我不会抽烟……”
  “太遗憾了! 抽根烟在这种时候绝对必要,您看我不是正在抽吗? ”
  小伙子向他举起了夹着半截烟的那只手。
  差不多所有的小伙子都在吸烟,走廊里烟雾弥漫。
  这种烟雾在镇定着比他缺乏涵养的众多人的情绪。
  更浓的烟雾从楼梯像一片制造舞台效果的冷气似的弥漫上来。
  二楼和一楼的期待者们,所期待的已经不仅仅是报考表,同时也在期待着三
  楼发生点什么事。
  楼外,甬路上和聚集在操场上的期待者们,也正期待着楼内发生点什么事。
  似乎哪怕发生点什么事,他们今天也不算白来了。
  那个小伙子,从兜里掏出半盒烟,慷慨地塞到秃顶男人手里,一边向办公室
  推他,一边诱导地说:“不会抽,学吧! 第一口有点呛,第二口有点迷糊,三口
  四口之后,你就不会再打算出来劝我们了! ……不过,麻烦您把负责人请出来…
  …”
  “这……”
  秃顶男人,就如此这般地被推进了办公室。
  并没有谁觉得好笑。
  待业是一种特殊的训练,它能僵化人面部的笑肌,使人变得严肃。
  几分钟后,一位剪短发的,五十余岁的微胖的女人从办公室走了出来。
  她不是待业者,可脸上的表情比待业知青们更严肃。这倒并不能说明别的,
  只说明她不乐意露面。
  他们看到了这一点,也理解。
  “我就是负责人。”她从容不迫地说,双手叠放在衣服最下边一颗钮扣的位
  置,声音很亮,一位善于应付局面的女人。
  “我想,我们刚才那位同志,已经向你们讲明白了,我没必要重复他的话。
  作为我个人,很同情你们,我要对你们说的,只有这句话。”
  还是刚才那个小伙子走上前去,依然用那么一种非常之礼貌的口吻问:“亲
  爱的大婶,对您的同情,我们表示十二万分的、最最由衷的、最最真诚的感激。”
  “亲爱的大婶”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请问,印了一千五百份报考表是不是? ”
  “是的。”
  “那为什么只发了半数多,就告诉我们全发完了呢? ”
  “你有什么根据? ”
  小伙子指了一下自己的衣袖:“我是八百二十七号,却没得到报考表。”
  他衣袖上果然用白粉笔写着“827 ”。
  他转身指着另一个人的衣袖:“看,八百二十八……”
  依次指下去:“八百二十九、八百三十、八百……”
  这个情况分明是她完全没有料到的。她默默思忖着应该怎样回答才有利于自
  己,也有利于既成事实。
  12
  “你家里大概没有知青吧? ”一个姑娘挑衅地发问。
  她用目光寻找说这句话的人,寻找到了那姑娘,沉着地回答:
  “有。我的独生女儿。”
  她们彼此盯视着。
  “你女儿显然早就得到一张报考表了吧? ”
  “我女儿在北大荒被荒火烧死了……”为了向他们证明她不是在扯谎,她随
  即补充道:“我女儿是三师十四团二十八连的,叫郝秀娟……”
  沉默。
  一阵长久的沉默。
  投射到她身上的,种种不信任的、不满的、敌对的目光,渐渐发生了质的变
  化。
  姑娘讷讷地说:“请原谅。”
  “没什么。”她将脸转向了大家:“你们还有什么要求我回答的问题吗? ”
  他们又能要求这个女人,这位母亲回答什么呢?
  她明明什么也不能给予他们。
  那个小伙子,内疚地说:“我刚才对您的称呼,有点,有点……”
  他忽然从双手上扯下线手套,将一双手举给她看:“我认识您女儿,我们在
  一个连队……”
  一双被火烧伤过留下了难看的疤痕的手。
  她看了他那双手一眼,宽容地回答:“不必解释,我都理解。”
  这时,办公室的门开了,那个秃顶的男人又走了出来,拿着几张报考表,觉
  得自己功比天高似的大声说:“我从废纸堆里又寻找到了这几张,现在我来分发
  ……”
  无数只手伸向那几张报考表。
  他的话尚未说完,已手中空空。
  许多人互相争抢,走廊里顿时大乱。
  更多的人抢到的是半张,或者是一角,一条……
  二楼和一楼的期待者们,以为三楼终于又开始发报考表了。
  既然三楼先行混乱起来,他们还遵守的什么秩序呢? 于是他们洪峰似的从楼
  梯涨上了三楼,于是这整幢大楼仿佛顷刻颤动起来。
  混乱之声传到楼外,使楼外的期待者们,一个个如同进攻冬宫的阿芙乐尔巡
  洋舰的英勇水兵,一往无前地直朝楼内冲去……
  混乱两小时后才平息,归功于三卡车武装警察。没有发生正面冲突,当这所
  大学的校园里重新恢复了宁静之后,只不过在那幢楼的外墙上留下了一条用报纸
  写的标语——还我报考表!
  它被警察中队长不以为然地撕掉了。
  他对几个部下说:“完事了,我们可以撤了。”
  然而他想错了。
  他太不了解返城待业知青们了。
  他们认为自己有理由要求获得的东西,而最终竞没获得,并且受到了驱赶,
  他们绝不甘罢休。
  何况他们认为自己有理由要求获得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岂止一张纸! 那张
  纸不过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他们失去的一切。他们总是要以某一种形式向社会表
  示出他们的索还心理的。不是在今天,便是在明天。返城后,他们还从未像这一
  天这么人数众多地聚集在一起过。这是情绪的聚集。
  遗憾的是,警察中队长的头脑里并没有产生这个绝非无关紧要的念头……
  第八章
  1
  “今天下午,返城待业知青们在师范学院聚集闹事,你们市委领导们听说了
  没有? ”
  在姚玉慧家中,吃晚饭的时候,她的母亲向她的父亲这样问道。
  “唔? ……”父亲端着饭碗一怔,立刻追问:“多少人? ”
  “两千多人。”母亲一边回答,一边夹了一筷子豆芽拌在饭里。
  父亲缓缓放下了碗,又问:“知道为什么吗? ”
  “什么也不因为,就是要闹点事儿呗! ”母亲说着,又夹了一些豆芽拌在饭
  里,细嚼慢咽。
  父亲额头上现出了三道深深的皱纹。
  弟弟和妹妹不在家,晚饭桌上缺少了许多话题。三个人从一开始端起饭碗就
  各自埋头吃饭,没交谈什么。也许母亲仅仅是因为不习惯这种饭桌上的沉默,才
  随口引起了一个话题。
  显然,这个话题给父亲带来的并不是轻松愉快。
  母亲看了父亲一眼,奇怪地问:“你怎么不吃了? 菜不对口味? 我吃着这豆
  芽阿姨炒得不错! ”
  父亲仿佛没听见母亲的话,额头上的皱纹更加深了。
  姚玉慧觉得很有必要对母亲的话加以纠正,说:“爸爸,妈妈刚才讲的不符
  合事实。不是他们想要闹点事,实在是事出有因。”
  母亲吃完了那碗饭,正欲盛汤,刚伸手去拿瓷勺,听她这么说,将手缩回来
  了,瞧着她问:“因为你也是返城知青,就要替他们辩护吗? ”
  父亲对母亲作了一个阻止的手势,然后注视着她,期待她接着说下去。
  她知道自己再说什么,定会使母亲更加不高兴。
  但她还是想说。
  于是她说:“印了一千五百张报考表,结果只发了半数多一点,其余的不知
  发到何处去了。返城待业知青们对此提出质疑……”
  “这有什么可提出质疑的? ”母亲打断她的话,与她进行辩论似的说:“招
  考对象,包括返城知青,但不限于返城知青! 以什么形式发,发给哪些符合年龄
  条件的人不一样? 再说,就是一千五百张报考表全部都发给了你们返城知青,不
  还是只录取一百五十名吗? 能解决二十多万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吗? ……”
  姚玉慧不愿同母亲展开辩论,不做声了。冷静想一想,她觉得母亲的话并非
  完全没有道理。一百五十对于二十多万说来,无疑是个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