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尘小春      更新:2023-02-04 17:30      字数:4711
  发兵两个月,雨季到来之前,四路军队同时到了赫图阿拉,那后金就招架不住了。这场战争对后金来说,决定后金兴亡的一战,这是第一个例子,就是这个天时。
  第二个我说说这个地利,就是地合。努尔哈赤打败了杨镐之后,取得萨尔浒大战胜利之后,就往西进军了,就进入到辽河流域了,就打沈阳。沈阳和辽阳是明朝在辽东最坚固的两座城市了。地利可以说对后金不利的,山路对它有利。怎么变不利为有利,怎么变地不合为地合?后金骑兵攻沈阳城,城坚池深,怎么攻啊?努尔哈赤就利用地合,地不合我创造一个条件让地合。就是把明朝沈阳守城的兵队引出城来,叫做引敌出城,城外不就是平原吗?浑河平原!野战争锋,骑兵作战明朝不行,后金军队强,就在城外野战把明朝军队消灭了。再配上里应外合,就把沈阳城打下来了。打下来马上就打辽阳,打辽阳还是这个办法。还是把明朝的军队引诱到城外,利用后金骑兵的优势,同它野战争锋,把明朝主力打败了,再里应外合把辽阳打下来了。本来这个地利对明朝是有利的,我有两座坚城。但是努尔哈赤他变不利为有利:我把你主力引出来,我在平原上用骑兵的优势,我同你冲击。创造一个地合的优势,就连着打下了沈阳和辽阳,两座重镇。辽阳是明朝辽东的首府,后金占了辽阳就表明,明朝在辽东地区统治的崩溃。
  第三是人合,人合我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努尔哈赤率着军队打仗,打到一个城叫翁科洛城。打到这儿努尔哈赤就爬到房子上面,他那会儿军队比较少。对方有个人叫鄂尔果尼,就一箭射中努尔哈赤,那血就往下流。努尔哈赤比较坚强,还继续在这儿弯弓往下射。正在这时候还有一个人对方叫洛科,一箭射到努尔哈赤脖子上了。他往下一拔这个箭的时候,那个箭带反钩,射到静脉了,静脉血流如注。下面就接应他下来,他说不行,要镇定。他拄了那弓从房顶一点一点下来,完了就休克了。回去之后就把伤养好了,就又来打翁科洛城。这个城就打下来了,射他的鄂尔果尼和洛科这俩人就都抓住了。别人就把这俩人捆起来了,放在努尔哈赤面前跪着,说这两个人有大罪呀!对他要处以什么刑啊?叫乱箭穿胸之刑,当时是最残酷的刑法。努尔哈赤说不妥,说两军对垒,他是为他的主人来射我,说这样的勇士太难得了;现在他为他主人来射我,他要是我的人呢?他不就可以为我去杀敌了吗!这样的英雄好汉,死在战场上都可惜呀!你们怎么能让我把他给杀了呢?松绑,把这两个人绑都松了,解开了。两个人都授了官。对待敌人对待已经放下武器的敌人,努尔哈赤表现了一个宽大的胸怀,能够团结。别人一看呢,原来射他的人都可以宽免,都可以授官,那我要是他自己的人,只要做出成绩就更可以做官了,更可以升官了!大家都同心协力地效忠努尔哈赤,在战场上是勇敢杀敌。
  人合呀,我再举第二个例子,就是这个叶赫老女的例子。这个叶赫老女是叶赫布扬古的一个妹妹,可能长得也比较漂亮吧!13岁就许给努尔哈赤了,为了联络建州。但是许完之后不把她嫁出去。一个叶赫老女牵扯到六个部落的事情,六个部落的兴亡。他这布扬古又把他的妹妹许给哈达的贝勒,也是不娶,哈达灭了。又许给辉发的贝勒,没娶,辉发部也被努尔哈赤灭了。乌拉这个布占泰也准备娶这个女人,乌拉又被努尔哈赤灭了。三个部落,第四个蒙古扎鲁特部一个介赛,看上这个女的,就要娶,这个女的是誓死不从,就是不去,当然也不成啊!这样这介赛就要报复。布扬古又把他妹妹又许给另外一个部落,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的一个儿子,叫莽古尔岱。这个事情拖到现在已经是二十年了,建州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呢,那些贝勒就非常气愤!说这个女人许给上,就是许给努尔哈赤了,已经二十年了,现在把她又许给莽古尔岱,对我们来说是奇耻大辱啊!发兵把她夺回来,如果已经出嫁正在路上,那把她抢回来!努尔哈赤说不行,说为了我们一个共同的利益可以打他,为了一个女人打他不好。他这贝勒还不干,说我们怎么能够忍受这种侮辱呢?努尔哈赤说,说这个女的许配给我,我都没有那么生气,你们那么生气干什么?说为这个事情不能打。结果这个叶赫老女就嫁给了蒙古,蒙古莽古尔岱。第二年这老女就死了,33岁出嫁,34岁就死了。所以怎么叫老女呢,33岁才出嫁,当然是老女了。这件事情反映努尔哈赤一个心态,要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心里是要平静,这是人合。
  第四就是己合,我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己合。这个古勒山之战,是九部联军,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加上蒙古,加上锡伯,卦尔察,一共九部三万军队,打这个建州。当时建州军队也就一万人左右。过了浑河之后,晚上这个军队支灶做饭,灶火像天上星星一样。探骑回报之后脸色都变了,因为这是关系到建州生死存亡。努尔哈赤得到这个报告已经是晚上了,他就睡了,而且打着呼噜就睡着了。他的妻子富察氏把他推醒了,说敌兵压境了,你怎么还睡觉啊?你是方寸乱了,你还是害怕了?努尔哈赤说我方寸乱了,我害怕了我能睡着吗?说那你为什么睡觉啊?不赶紧着部署啊?他说我听说这九部联军要打我,始终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老是惦记这事。现在知道他们已经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说完以后又睡着了,呼呼又睡着了。第二天天亮之后起来统率军队祭了堂子,同九部联军作战,先诱敌深入。叶赫贝勒布斋为首骑着马,额亦都率了一百个骑兵追,一边败一边打,往后退。努尔哈赤事先把树都砍了,就留着树桩子。布斋是急着要取胜,打着马往前跑,树桩子把马绊倒了,布斋就从马上摔下来。建州一个兵士叫武谈,一个箭步就骑到布斋身上就把布斋杀了。他弟弟是那林布禄,看着哥哥被杀了,他是贝勒领兵的,放声大哭,一下就晕倒了。蒙古贝勒一看不行,调马就跑。后来建州把布斋的尸体一刀劈成两半,一半还叶赫,那半留着。从此建州跟叶赫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这个事情后来我们不说了,就说明努尔哈赤在大兵压境的时候,晚上照常睡觉打呼噜,第二天胸有成竹地指挥千军万马作战,这个心态实在是难能可贵。保持一个沉着的平衡的心态,理智来处理这些事情,这个己合很重要,保持一个心态的平衡。
  这个有人不是这样的,你像皇太极就不行。皇太极他那人就脾气急躁,52岁就死了。顺治就更不行了,顺治是性格很怪戾的。一个妃子死了以后,哭得死去活来,一会儿要削发,一会儿要出去当和尚,24岁就死了。
  明朝也是这样,明朝和努尔哈赤同时的,一个是万历皇帝吧。努尔哈赤比万历大4岁,努尔哈赤起兵那年万历21岁,他25岁。万历皇帝大家知道,脾气暴躁,贪财贪色,荒淫无度,58岁死了。万历的儿子就是泰昌帝39岁即位,一个月,即位一个月,吃红药丸死了,历史上红丸案,也不能算作己合。万历的孙子天启16岁做皇帝,那天启就更荒唐了:魏忠贤当道,还有客氏,就更荒唐了,自戕自己,自戕自身,活了23就死了。和努尔哈赤同时代的明朝这三个皇帝,祖孙三个皇帝都不能做到己合就都死了。
  努尔哈赤活了68岁,皇太极如果多活十年,他52岁死的,他活到62岁,他第二年多尔衮跟顺治就进关了,那么坐在紫禁城金銮殿上就不是顺治了,就是皇太极了!是不是啊?所以清初叫做三祖一宗——努尔哈赤叫太祖,皇太极不够祖是宗,顺治是祖,世祖,康熙是圣祖。顺治为什么是祖呢?因为他迁都燕京统一中原,他是祖。那康熙呢?《清史稿·圣祖本记》最后评论曰,康熙是“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所以康熙是祖,圣祖。皇太极不能做到处理己合,没有到北京金銮殿上坐上,也没闹个祖,就闹个宗就结束了。
  所以努尔哈赤这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当时活到68岁不容易,还能够亲自指挥军队到战场打仗,跟他心态有关系。心态平衡,心胸开阔,有一个比较好的身体。所以努尔哈赤是做到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最后那一仗,是天不合,地不合,人不合,己不合,所以宁远之战失败了,最后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我觉得我今天跟大家一块探讨清太祖努尔哈赤,我觉得就在这四合,天合、人合、地合、己合,这应当说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做一点启迪吧。我愿意把这个结论介绍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共享这四合。
  清十二帝疑案(二)皇太极
  内容简介:
  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大清皇朝定鼎燕京,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主讲人围绕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和谋略的三个方面,展现清太宗皇太极,在登极后的数年里,先后纠正了先父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完善了后金的政府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他确定统一华夏的宏伟目标,为大清建国史上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他命令军队建造当时最先进,最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多兵种的军队。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军事史上,一项重大的军制改革。
  皇太极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能取得上述文治、武功的显赫功绩?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谋略。谋略是皇太极事业成败的关键,为了笼络蒙古,他在盛京沈阳册封“五宫”,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通过联姻,进行笼络,结成满蒙联盟,共同对付明朝。由此可见他的良苦用心和精细谋略。
  皇太极最高明的谋略是巧设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他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箭一炮,使崇祯皇帝“自毁长城”,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为顺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皇位继承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皇太极精心谋划了十五年,最后终于继承了皇位。但是,他的功过是非却让后人众说纷纭。
  本期主讲老师从人性的角度,为我们分析,足智多谋的皇太极文治、武功和谋略的过人之处。走出戏说的迷雾,聆听历史真正的声音。
  (全文)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当中的第八个儿子,他八岁丧母,二十岁带兵打仗,二十四岁他父亲努尔哈赤登极称汗,三十五岁他父亲死了,他继承大位。皇太极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皇太极这个人很了不起,我举一个例子,明朝清朝进行了一场大战,就是松锦大战。皇太极因为有病他坐镇沈阳,当松锦前线的军报到达盛京沈阳的时候,他带病上马,要赶赴前线,这会儿他鼻子流血不止,他在马上一个手托着碗,接着流的血,另一只手挥鞭策马南进。从沈阳到松山大约有五百里地,皇太极是一边接着血一边赶路,昼夜兼程,赶到松山,到了松山马不停蹄就勘察地形了解敌情,进行部署,运筹帷幄,取得了胜利。所以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和谋略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宝库里面一份很珍贵的财产。
  有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玉玺,从汉朝一直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的时候,就把玉玺带到大漠,后来丢了,丢了大约有二百年。有一天,一个牧羊的人,看到他那个羊,三天没有吃草,羊蹄子总刨着地,这牧羊人很奇怪,怎么回事?他就挖这块地方,挖出一块玉玺,就是这块玉玺,他把它献给了林丹汗,就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林丹汗死之后把玉玺留给他的苏泰太后和他的儿子额哲,苏泰太后和她的儿子额哲归顺清朝的时候,就把这个玉玺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得了玉玺以后非常之高兴,他说我得到了“千年之瑞”,祥瑞的瑞。皇太极改满洲族名的第二年,就改国号了,由大金改名为大清,为什么叫清?史学界是争论不已。这里面有一个传说故事,就说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了一匹马逃难,这匹马是青色的马,因为后面追兵追得很急,努尔哈赤骑着马昼夜逃跑,结果把这个大青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对着大青马就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我的国号就叫‘大清’”。当然这个清是谐音了,这个是个传说的故事,大家不必当真,但是满洲的这个族名为什么叫满洲?有的说是人名,有的说是地名,有的说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