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3-01-17 10:36      字数:4711
  而波斯人披帛的习惯,则可能是受到希腊化的影响。随着佛教东传,南北朝时期佛教题材的壁画中,已经出现了身披披帛的女供养人。唐代开元以后,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披帛开始出现在每一个追逐时世装的女性肩上。这样说来,一条条披帛,竟然也是国际化的成果了。
  自信开放的大唐女性们奉行服饰上的华丽精巧。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花花草草们也可以一亲芳泽。《旧唐书·舆服志》里这么说: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唐玄宗就曾颁下诏令:宫中二十七世妇和宝林、御女、良人在随侍和参加后宫宴会时,都须身披绣有图案的披帛。而宫女们在端午节时,也要披较为华丽的披帛,称为奉圣巾或续寿巾。
  美丽的大唐女子,站立时披帛自然下垂如潭水静谧,走动时飘逸舒展如风拂杨柳,动静相得益彰。这种附加的服饰,延伸了身体的视觉效果,它的出现不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仅仅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婀娜多姿的外形效果。
  然而这不是魏晋时候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美感。高髻、披帛、半臂、袒领服,少有地线条感和人体美相结合,它所依赖的不是传统的伦理规范,也不是公众社会对女性的戒备心理,那是在偶然性的因素之下,女人们短暂地焕发了审美想像力的产物。
  披帛这种时装,借鉴了当时风行的西域舞伎的舞衣。唐代的女子们从舞台服装中汲取灵感,而日常穿着也可以升华为表演服装。在后来的京戏《天女散花》里,梅兰芳舞动长长的飘带,那一定也是对披帛象征性地极端发挥。
  云想衣裳
  这一季风行超短款外套,便有聪明的设计师略加改良,用毛线织就类似披肩的镂空小外套,套在头上,下垂至胸,边缘点缀一些装饰,一般都是本季的流行色。由今及古,令人一脸幸福地,回想起从前女人们的肩头云蒸霞蔚的灿烂景象来。
  《元史·舆服志一》里说: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绿,黄罗五色,嵌金为之。云肩多以丝缎织锦制作,大多数云肩用4个云纹组成,叫四合如意式,基本上是以五色为正色,其中点缀间色。
  云肩的确实起源实在无法确定,手头看到的倒有五六种说法。有说是汉,有说是隋唐,有说是五代,有说是元,反正这种四垂云形施以彩绣的独特服饰,以它的装饰、形状、符号与它所包裹着的肩膀进行一场词汇学游戏。云淡风清,回旋飘柔,云想衣裳;肩臂前后四周,四合如意;富贵牡丹、多福多寿、连年有鱼,吉祥命题。这些旧时代的情感,或许并不是什么陈腐的观念,而是生而为人的本能期盼。
  云肩的吸引力是如此的显而易见,以至不像对许多服饰意义的解释那么支离破碎。它的首要任务便是为女人们增加额外的风致。清初叶梦得在《阅世编》中记载:大者裁白绫为云样,披及两肩,胸背刺绣花鸟,缀以金珠、宝石、钟铃,令行动有声。行动间叮当作响,有如乐音,那真是非凡的情致!
  云肩的妙处,正是所谓烘云托月,单是云肩,如论如何也是单调呆板的,必得披在一个袅娜的女子肩头,必得和其他服饰相配,有意识的美丽着装和诗意联系在一起,带来浑然一体的视觉上的舒适感。
  《水浒传》第八十八回里有一段文字,专道云肩映衬下的整体观看效果:
  ……簇拥着一员女将,金凤钗对插青丝,红抹额乱铺珠翠,云肩巧衬锦裙,绣袄深笼银甲。小小花靴金镫稳,翩翩翠袖玉鞭轻。使一口七星宝剑,骑一匹银骝白马。乃是辽国天寿公主答里孛。
  凤冠霞帔做夫人
  几个世纪以来,厮磨于贵妇香肩的愉快想象,在清朝末期褪化为藏污纳垢的实际用途。江南的女子流行梳低垂至肩的发髻,那时候,没有飘柔,女人们自信不起来,发油沾了衣服,既不雅,又不好打理,于是顺手便将云肩从超现实主义拉入了现实主义。
  云肩的轻,却衬托出另外一种服饰的重来。那便是霞帔。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有虹裳霞帔步摇冠这样的诗句。由披帛发展而来的霞帔,用锦缎制作,上面有绣花,两端做成三角形,下端垂金玉坠子。不要小看这样一件服饰,它千年来承担着女性一生中的最大愿望。
  一切都是从霞帔成为礼服开始的。宋代以来,霞帔是朝廷命妇的礼服,随品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明代洪武四年更有严格的规定:一品衣金绣文霞帔,二品衣金绣云肩大杂花霞帔,三品衣金绣大杂花霞帔,四品衣绣小杂花霞帔,五品衣销金大杂花霞帔,六品、七品衣销金小杂花霞帔,八品、九品衣大红素罗霞帔。每条霞帔长5尺7寸,宽3寸2分。清代霞帔演变为阔如背心,下施彩色流苏,是诰命夫人的专用服饰。
  凤冠霞帔做夫人,正是从前女子们的人生理想。清代一支鼓子曲《黛玉焚诗》里,林黛玉悲悲切切唱道:念了书便生无穷的魔障,识了字就惹动万种情根,倒不如一字不识庸庸女,她偏能凤冠霞帔做夫人。细思想,还是不读书的好。这肯定是作曲的人代林黛玉反省,林妹妹要是这么样,喜欢《红楼梦》的人要哭出几缸眼泪来了。但唱曲的人和听曲的人,都认为林妹妹只会或只能这么想。才艺虽然不算是嫁得一位好老公的核心竞争力,却是投资,没有回报就是浪费。读书识字,女红刺绣,琴棋书画,这些技艺,如果无助于找到一位好老公,凤冠霞帔风风光光做夫人,便都一文不值。
  在通向广阔天地之门被关闭之后,即使是黄粱一梦,又怎能不做?!今天不也有干的好不如嫁的好这样的说法吗?
  对抗性游戏
  昆曲《烂柯山》里,沦落之后的崔氏,梦见朱买臣高中之后,皇役前来报喜,送来霞帔凤冠,接她回去当夫人,正在载歌载舞高兴之际,后夫张木匠持利刃追了上来,吓醒之后,才发觉是痴梦一场。这个陶醉在夫人梦里的女人最后疯狂而死。
  霞帔这种服饰,最能表达男女两性之间的富有戏剧性的对抗。崔氏一心要凤冠霞帔,富贵荣华,可惜朱买臣苦读20年还是白衣,因此下堂求去。她刚转身,朱买臣不仅高中还放了太守,接着上演了一出马前泼水的千古悲剧。然而今时看来,只是可惜崔氏耐心差了一点点,离成功就差一步之遥,怪只怪她运气太差。
  今天我们自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嘲笑这种恨嫁女儿心:
  姑娘房内正吃茶,忽听门外吹喇叭,轻移莲步把绣房出,溜到门前看看它。又只见灯笼火把花花轿,原来是邻舍的妹妹嫁人家。姑娘此刻把春心动,十指尖尖好难抓。自思量,怨爹妈。奴诺大年纪,少一个他。又记得东家女、西家娃,她们年纪比奴小,去年已经嫁人家。
  清代的流行歌曲专辑《白雪遗音》里,收录了很多类似的曲子。大把压抑的青春,无数掩埋掉的热情,女人们只好挥洒在嫁个什么样的男人这一件事上,难道还不许她们展示一下才艺彼此竞争一番?也不是没有反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宝钏寒窑苦守18年,薛平贵是从虫变成了龙,可惜还得在代战公主石榴裙下讨生活。
  朱买臣可以羞辱没有远见的崔氏,薛平贵可以18年杳无音信回来后还要试妻,但他们本身何尝不是拜倒在霞帔所代表的权位之下。他们把霞帔的梦想塞给女人,自己也被它俘虏。
  然而做夫人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女人,只能前半生沉浸在凤冠霞帔做夫人的梦里,后半生寄托在母以子贵的念想里。故而,制定礼仪的道德家们仁慈地留了一个余地。民间女子一生有两次机会可以穿戴凤冠霞帔,一是生时出嫁,一是死后入殓,被称为假借。
  拦腰一带
  某市提出要把该城建成东方伊甸园,大家开玩笑说,这样的话,应该在火车站、汽车站和飞机场的入口派驻大队人马,为每一位入境人士提供一片树叶子,因为伊甸园里大家都这样穿嘛。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忧郁派诗人屈原老师证明了这个想法的可操作性。不玩笑的话是,我们老祖宗最早的衣服大概就是植物叶子。也许就是用植物纤维搓制一条绳子,系在腰间,别个长树枝小石斧什么的,或者捡到一只撞到树干上的笨兔子,也可以掖在腰间。
  后来的腰带还有别东西这个功能。古代中国,被称作赛里丝,也就是丝国的意思。早在黄帝的时代,他的老婆嫘祖就会养蚕宝宝吐丝织布。古代习惯穿宽松的衣服,可是又没有衣扣,于是就用丝绦系腰。人天生又爱臭美,丝带在束腰之余,余下的部分就起装饰作用。一头垂下的,就叫大带或绅带,大臣们上朝的时候,常用来插笏;笏,就是今天的记事本,不过那是豪华版的,都是玉、象牙制的,再不济也是竹子制作的。后来竟引申为汉语里一个专门词汇:绅士,用来指那些乡邑贵族或官吏。后来受游牧民族的影响,又出现了皮质的革带。
  魏晋时候,流行服饰是所谓的褒衣博带。男人们穿着宽大的长袍,袖子宽及地面,腰间系着长而宽的丝带。据鲁迅的考证,那是因为名人们服用五石散,行散之际,衣服太紧会擦伤皮肤,一般的人跟风,衣服也宽大起来了。
  唐宋时候,干脆就把个人身份写在腰带上。腰带上镶饰的銙,不同质地代表不同身份和官职。在宋代,玉銙,只有天子和太子可以用,四品以上用金,五品、六品用银镀金。
  然而腰带于女人们,却是别一种用途。古代的舞伎们,水袖长裙,大带束腰,婀娜多姿,穿梭于夜宴士夫之中。楚王好细腰,腰带也大展宏图——宫女们用宽带子拼死了勒,终于勒出了纤腰一握,虽然触目惊心,但总比如今某些美女节食饿死人道得多。
  裙带关系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大诗人杜甫这首皮里春秋的《丽人行》,写的是中国历史上搞裙带关系最有名的杨国忠一家,他们家不仅权势赫赫骄贵暴殄,堂兄妹间还当众搂搂抱抱,大搞儿童不宜,搞到皇帝老子床上。这算是搞裙带关系最成功的案例了,怪不得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生儿育女的主流意识形态: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裙带这个词语:比喻跟妻女姐妹等有关的(含讽刺意)。裙带关系,最初就是指靠自己妻子或其他女性亲属的关系而获得官职。后来,大家索性把因血亲、姻亲和密友关系而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以及带头大哥对跟班小弟——效忠者、追随者——给予特别的庇护、提拔和奖赏,都叫做裙带关系。
  裙带这个词儿,算是给糟蹋了。从前女性穿裙子,常常会配上裙带。比如汉代女子,很喜欢穿裙子。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轻如燕,她穿着南越进贡的云英紫裙,翩翩起舞,飘然若仙,把皇帝迷得七荤八素,后宫纷纷仿效,号称留仙裙。而在东汉,姑娘们最钟意的定情礼物是绢织的有三条花边的白色绸裙。女子们穿裙子时,把裙带束缚在裙腰之上,披挂在裙子外面。这样,裙带就不仅仅用来系住裙子,还起到了很强的装饰效果。因为裙带上往往绣上繁丽的纹饰。上端绣上云纹,下面彩带飘飘,绣着八仙、牡丹和其他一些民间故事、戏曲小说里的人物。彩带的末端还会吊饰上三五璎珞,鲜艳活泼,感觉就像饭后甜点,那么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不是由于审美上的疲倦,也不是因为时代变化,完全是因为一个词社会学意义方面的扩展,造成了一种精美服饰的衰落,叫人说什么好呢,只能痛骂一声——浅薄的窃取,聊表惋惜!
  围裙的前世今生
  我小时候,狂爱读书认字。比如像黼黻这样的字,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查字典,看它们怎么发音。当然动机非常之不纯洁。我,我并不是像传说中饿狼扑向一堆肥肉那样地,扑向知识;不过是小孩子的虚荣:为了在同学面前显摆自己认字多。一秒钟的虚荣,造就了一个识字还不算少的人。所以我至今不能认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这类的俗语,正像托尔斯泰老师所言,没有虚荣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
  虚荣心让我认识了黼(fǔ)黻(fú)这两个字,但一直都搞不清它们是什么意思。这次总算搞明白一件事,其实它们就是一件围裙嘛。只不过这件围裙,是穿在贵族身上的。黼,是指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黻,是指青黑相间的亞形花纹。《说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