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曾氏六合网      更新:2022-12-23 20:30      字数:5179
  … 页面 65…
  文天祥写这首词时,抗元斗争已经失败,他自己也成了敌人的俘虏,但
  词中却洋溢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藐视强敌的豪情壮志。在艺术表现上,
  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
  前人诗歌的意境。
  上片的大意是说: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
  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
  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
  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
  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
  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有意帮助周瑜成功一
  般。可是南宋军队凭借长江天险却未能抵挡住元军,又仿佛老天不肯帮忙似
  的。“水天空阔”写长江水面宽阔,本来正是阻挡敌人的有利条件。“不借”,
  不肯帮助。“英物”,英雄人物,这里指抗元将士。
  “蜀鸟吴花残照里”到“此恨凭谁雪”,写这次途经金陵时所见。“蜀
  鸟”指子规,也就是杜鹃鸟,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死后变化成的,啼声凄厉。
  “吴花”指吴地的花草,三国时金陵是吴的国都。“残照”指夕阳的照射。
  “铜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意思是赤壁之战要不是东南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曹操的军队早就打
  过了长江,把乔家两姊妹 (孙策和周瑜的妻子)掳去关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铜
  雀台里了。杜牧的诗只是一种假设。但南宋灭亡时宫中嫔妃'pínfēi'确实遭
  到元军掳掠,所以文天祥用“铜雀春情”来指这件史实。“金人秋泪”,汉
  武帝曾在长安的宫中用铜铸造了一个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汉亡以后魏
  明帝曾派人到长安去搬取这个铜人,据说铜人不愿离开故土,竟流下眼泪来。
  这里借指南宋灭亡后珍贵文物被元军劫掠一空。总之,文天祥这次经过金陵,
  满眼都是金人破坏后的残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满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
  自己已经被俘,很难再重整旗鼓,这仇恨和耻辱要靠谁才能洗刷掉呵!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古人传说好的宝剑,有精气上通
  于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空认奇杰”,白白地认我为英雄。这
  两句是说自己所佩的宝剑倒是把好剑,剑气上冲斗牛,可惜自己已经落入敌
  手,辜负了这口把自己当作英杰的好剑。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大意
  是说,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
  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
  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
  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
  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那信江海余生”以下三句,是记一二七六年他从镇江摆脱元兵监视,
  经海路南逃的事。“那信”,哪里想到。“属”,托付。“江海余生,南行
  万里”,是说他那次先逃到通州 (今江苏南通市),然后乘小船 (扁舟)出
  海继续南行。“余生”等于说幸存的生命。“鸥盟”原指与海鸥交朋友,这
  里借指抗元战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东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
  思。“涛生云灭”指战局的风云变幻。这两句说明他之所以南行万里是为了
  寻找战友共举抗元大业。“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睨'nì'柱
  … 页面 66…
  吞嬴”用蔺'lìn'相如的故事。战国时代,秦王提出用十五个城池换取赵国的
  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璧到秦国,看到秦王没有用十五城来换璧
  的诚意,就拿着和氏璧怒发冲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说:如要夺璧,宁可
  将璧在柱子上击碎!秦王不敢强夺。“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
  “嬴'yíng',秦王的姓。“吞嬴”是说蔺相如怒气冲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
  “回旗走懿”,是用三国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死于军中,司马懿领军
  来追,蜀军突然回师 (回旗),竟把司马懿吓退。“走”在这里作“使……
  逃跑”讲。天文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
  决不放过敌人。“千古冲冠发”,是讲千百年前,蔺相如怒发冲冠警告秦王
  的事。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意思是说上面讲的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他被
  拘留在金陵的驿馆,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这个无法入眠的人。“无寐
  'mèi'”,不能入睡。秦淮河,是流经金陵的一条河。这两句表明,现实虽然
  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懊恨西风催世换,更随我,
  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只有南来无数雁,
  和明月,宿芦花。
  邓剡'yǎn',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曾参
  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
  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古之作。
  词的上片写景。傍晚,刚下过一场雨,晚霞映得水面分外明亮。潮水退
  下去了,岸边留下层层沙痕。风吹落叶,带来寒意,而这寒意透过窗纱侵入
  室内,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在西风的催逼之下,季节已由夏入秋。同时,也使
  主人怜惜这些飘零的秋叶,将与自己一样沦落天涯。“懊恨”,是懊恼可恨
  的意思。“催世换”的“世”,在这里双关时世,借季节的变换来暗示朝代
  的更替。“天涯”,比喻极遥远的地方。“落天涯”就是流落、飘泊于天涯
  的意思。这时南宋灭亡了,广大人民处于异族的压迫之下,不少人流离失所,
  无家可归,所以,风吹落叶的情景,就格外容易使人联想起汉民族的不幸遭
  遇。邓剡用“懊恨”一词,表明了他对催换季节的西风(隐喻灭亡宋朝的元
  人)的不满和愤恨。
  如果说上片是在写景中隐含着亡国之痛,那么,下片就是更直截了当地
  写这种哀痛的感情了。
  “寂寞古豪华”以下四句,是剪裁和改写了唐人刘禹锡的有名诗篇:“朱
  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
  雀桥、乌衣巷都是金陵城里的地名,是晋代大贵族王家、谢家世代聚居的地
  方。随着王朝的变迁,这些原先声势显赫的大族,相继败亡。寄居在这里的
  燕子年年飞来寻找原地筑巢,可是房子的主人早已不再是王、谢大族,而是
  寻常百姓了。邓剡写这首词时,正在南宋亡后的金陵,所以很自然地借用这
  首唐诗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在残破凄凉的金陵城
  … 页面 67…
  下,古代的豪华景象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惨淡的夕阳,照着乌衣巷口。南宋
  灭亡后侥幸活下来的人,谈论着时代的又一次更替,慨叹又有多少人家破人
  亡,竟使年年飞来的燕子,找不到栖身之处了。
  词的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秋季来临,燕子都
  飞走了,只剩下南来的无数大雁,在明月的辉映下,露宿在芦花之中。这幅
  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会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
  艺术效果。
  柳 梢 青
  春 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
  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 (一二三二——一二九七),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
  安市)人,是南宋末年的重要爱国词人。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曾在对
  策中痛斥过宰相贾似道。一二七六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从此他便隐
  居,直到逝世。当时一部分南宋宗室、官员和军队通过海路逃到南方,继续
  进行抗元斗争,刘辰翁内心很向往他们。这首 《柳梢春》正表现了他的这种
  心情。
  这首词的题目叫《春感》。本来,春天总是叫人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
  香的。可是,对于刚刚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大灾难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有欣
  赏春天景致的心情的。
  蒙古族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享受,便向南宋大举进攻,疯狂
  掠夺和压迫南方的各族人民。元军占领临安后,给杭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这座繁华的南宋都城,突然变成了元军逞凶纵欲的乐园。词人看到此情
  此景,真是悲愤交集,内心充满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这首词的上片,正是表
  现了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铁马蒙毡”以下三句说:南宋灭亡了,临安已
  变成蒙古统治者的天下,元军的铁骑到处横冲直撞、为所欲为。看到的是一
  片残破的景象,听到的是遍地哭泣之声。甚至,连那往日为人们照明的花灯,
  似乎也在流着痛苦的泪水。阳光明媚的春天并没有能够使人们精神愉快。春
  天呵!你不该又进入这座遭到浩劫而布满愁容的城市。这样的词句简直是作
  者泪水的结晶,可以看出,词人的痛苦心情,是非常沉重的。“铁骑”,指
  元军强大的骑兵。“蒙毡”,为了保暖,在战马身上披盖着的毡毯。“银花”,
  花灯。“愁城”,指沦陷的临安城。
  听惯了本地音乐、看惯了本地戏剧的人,不大习惯欣赏外地的音乐和戏
  剧,这也是常有的事。可是,作者厌恶蒙古族的音乐和戏剧却不仅仅是出于
  不习惯,他是出于对故国的热爱和对元军的仇恨。“笛里番腔”三句说:笛
  子吹奏蒙古族的曲调,街头上演出的蒙古族的杂戏、鼓吹,这些乌七八糟的
  东西,哪里象是歌声呢?“番腔”,原指少数民族的腔调。这里指蒙古人的
  唱腔。
  作者耻于同蒙古统治者合作,不愿意出来做官,宁愿孤独地过着隐居的
  生活,清白地度过晚年,因此,他更加思念为拯救国家而继续进行抗元斗争
  … 页面 68…
  的人们。词的下片就是作者这种思想的自我写照。“那堪独坐青灯”以下三
  句,是作者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的名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三句是说:我多么思念故国
  呵!往日在临安高台上赏月的情景,永远使我难以忘怀。现在每天夜慕拉下
  的时候,我怎能忍受得了独自一人坐在青灯下的这种痛苦折磨呢?“那堪”,
  哪里忍受得了。“青灯”,发出青幽光亮的灯。“高台”,可以登上去赏月
  的平台。“辇下风光”以下三句,作者又进一步写了他对京都这座美丽城市
  的留恋,自己将要长期在山中过着孤独隐居生活的苦闷,以及对从海路逃往
  南方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人们的关怀和向往。“辇'niǎn'下”,这里指京师
  (临安)。可以想见,在这里包含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首小词的感情色彩很浓,所有的词句都浸透着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故
  国的深切怀念。
  清 平 乐
  平原放马
  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茸茸春草天涯,
  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原籍西秦 (今甘肃省),但从小
  生长在首都临安(今杭州市),宋亡后,到处飘泊浪游。他的作品大多是即
  景抒情,寄寓着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由于他是贵公子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