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节
作者:连过十一人      更新:2022-12-23 20:22      字数:4814
  【注释】
  (1)镬(hu^或):古时称无足的鼎。按现在的说法称大锅。
  (2)鸱(ch9吃)夷:皮革做成的口袋,可以盛酒,也可以装人。橐(tu¥驼):口袋。这里是装的意思。
  (3)恚(hu@惠):愤怒。
  (4)驱:驱赶。
  (5)参见《后汉书·张禹传》。
  (6)丹徒:县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大江:这里指流经丹徒一带的长江。
  (7)钱唐:古县名。秦置钱唐县,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以西灵隐山麓。两汉时为会稽西部都尉所管辖。浙江:钱塘江。
  【译文】
  传书上说: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放在镬里煮,然后用皮口袋装了丢到江里。伍子胥很愤恨,于是搅动江水成为波涛,把人淹死。如今会稽,沿丹徒的长江,钱唐的浙江,都建了伍子胥的庙。大概想安慰他怨恨的心,止住那凶猛的波涛。说吴王杀死伍子胥,把他丢在江里,有这事;但说他怨恨愤怒搅动江水成为波涛,就没有其事。
  【原文】
  16·13屈原怀恨,自投湘江(1),湘江不为涛;申徒狄蹈河而死(2),河水不为涛。世人必曰屈原、申徒狄不能勇猛,力怒不如子胥。夫卫菹子路而汉烹彭越(3),子胥勇猛不过子路、彭越,然二士不能发怒于鼎镬之中,以烹汤菹汁渖漎旁人(4)。子胥亦自先入镬,乃入江(5)。在镬中之时,其神安居(6)?岂怯于镬汤,勇于江水哉?何其怒气前后不相副也!且投于江中,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钱唐浙江,有吴通陵江(7)。或言投于丹徒大江,无涛;欲言投于钱唐浙江,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8)。三江有涛,岂分橐中之体,散置三江中乎?人若恨恚也,仇雠未死(9),子孙遗在,可也。今吴国已灭,夫差无类(10),吴为会稽,立置太守,子胥之神,复何怨苦?为涛不止,欲何求索?吴、越在时,分会稽郡,越治山阴(11),吴都今吴,余暨以南属越(12),钱唐以北属吴。钱唐之江,两国界也。山阴、上虞在越界中(13),子胥入吴之江,为涛当自上吴界中(14),何为入越之地?怨恚吴王,发怒越江,违失道理,无神之验也。且夫水难驱而人易从也。生任筋力,死用精魂。子胥之生,不能从生人营卫其身,自令身死,筋力消绝,精魂飞散,安能为涛?使子胥之类数百千人,乘船渡江,不能越水。一子胥之身,煮汤镬之中,骨肉糜烂,成为羹菹,何能有害也?
  【注释】
  (1)湘江:河名。发源于广西,主流流经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省最大河流。屈原自投汩罗,汩罗系湘江支流。参见王逸《离骚章句》。
  (2)申徒狄:殷末人。根据《庄子·盗跖》和《淮南子·说山训》的记载,他因谏纣王没有被采纳,抱石投河而死。
  (3)卫:指春秋时卫国,菹(&租):把人剁成肉酱。卫菹子路:子路任卫大夫孔悝(ku9亏)
  宰时,在贵族内讧中被杀、后被剁成肉酱。参见《淮南子·精神训》。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人。汉初大将,封梁王。后被告发谋反,为刘邦所杀。烹(p5ng抨):用鼎镬煮人。参见《史记·黥布列传》。
  (4)渖(sh5n审):汁。故疑上文“汁”,系“渖”的旁注误入正文。漎:根据文意,疑摐(ch&ang窗)”字之误。上面“汤”,“汁”、“渖”三字从水,顺手误写。摐:撞,击。渖摐:这里是汤汁溅击的意思。
  (5)根据文章,疑“乃”前夺一“后”字。《艺文类聚》卷九引《论衡》文有“后”字,可证。
  (6)居:语助词,无义。
  (7)吴:吴县,古地名,汉时属会稽郡。在今江苏省苏州市。通陵江:河名。
  (8)山阴江:河名。今浙江省浦阳江下游。上虞河:河名。今浙江曹娥江的支流。
  (9)雠(ch¥u仇):同“仇”。仇雠:仇敌。
  (10)类:种类。这里是后代意思。
  (11)治:政府所在地。这里是建都的意思。山阴:古县名。因在会稽山之阴(北)而得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12)余暨(j@计):古县名。在今浙江省萧山县西。
  (13)上虞:古县名。在今浙江省上虞县。
  (14)本句意为波涛应当在吴国边界终止,故疑“上”字是“止”字形近而误。
  【译文】
  屈原怀着怨恨,自投湘江,而湘江没有波涛;申徒狄跳河而死,河水也没有波涛。世人一定要说屈原、申徒狄不够勇猛,力量和怒气都不如伍子胥。卫国把子路剁成肉酱,汉高祖把彭越煮成肉汤,伍子胥勇猛不会超过子路和彭越,然而他二人在鼎镬中没有发怒,用煮成的沸汤或肉汁溅击旁边的人。伍子胥也是开始时先放入镬里,后来才被投到江中。在镬中的时候。他的神魂又在什么地方去了呢?难道他在镬里的开水中胆怯,在江水中就勇猛?为什么他的怒气前后不相符合呢!再说投在江中,是哪条江呢?是丹徒的长江,钱唐的浙江,还是吴县的通陵江。有人说丢在丹徒的长江,但长江中却没汹涌的波涛,想说投在钱唐的浙江,可是浙江、山阴江、上虞江都有汹涌的波涛。三条江都有汹涌的波涛,难道是把皮口袋中的尸体分割开,分别丢入三条江中吗?一个人如果怀恨愤怒想报仇,仇敌没有死,或者仇敌的子孙还在,这是可以的。如今吴国已经灭亡,夫差没有后代,吴国已成会稽郡,设置了太守,伍子胥的神魂,还怨恨什么呢?兴起波涛不停止,是想索取什么呢?吴国和越国存在的时候,分占了今天的会稽郡,越国建都在山阴,吴国建都在今天的吴县,余暨县以南属于越国,钱唐县以北属于吴国。钱唐的江面,是两国的界限。山阴县和上虞县在越国的界限以内,伍子胥被丢在吴国的江中,兴起的波涛就应该终止在吴国界内,为什么会进入越国的地方?怀恨愤怒吴王,却在越国的江中发怒,违反了一般的道理,这是伍子胥死后没有神灵的证明。况且水难驱使,人容易驱使。人活着凭的是筋和力,死了靠的是神和魂。伍子胥活着的时候,不能驱使活人营救和保护他自己,自己让自己死去,筋力消灭,神魂飞散,怎么能掀起波涛?即使像伍子胥这样的人有数百千人之多,他们也只能坐船渡江,不会只身越过江水。伍子胥的整个身体,在镬中被开水煮,骨肉被煮得稀烂,成为肉汤,怎么能掀起波涛危害人呢?
  【原文】
  16·14周宣王杀其臣杜伯(1),赵简子杀其臣庄子义(2)。其后杜伯射宣王(3),庄子义害简子(4)。事理似然,犹为虚言。今子胥不能完体,为杜伯、子义之事以报吴王,而驱水往来,岂报仇之义,有知之验哉!俗语不实,成为丹青(5)。丹青之文,贤圣惑焉。夫地之有百川也,犹人之有血脉也。血脉流行,泛扬动静(6),自有节度。百川亦然,其朝夕往来(7),犹人之呼吸气出入也。天地之性,上古有之。经曰(8):“江、汉朝宗于海(9)。”唐、虞之前也,其发海中之时,漾驰而已(10);入三江之中(11),殆小浅狭,水激沸起,故腾为涛。广陵曲江有涛(12),文人赋之(13)。大江浩洋(14),曲江有涛,竟以隘狭也。吴杀其身,为涛广陵,子胥之神,竟无知也。溪谷之深,流者安洋(15),浅多沙石,激扬为濑(16)。夫涛、濑,一也,谓子胥为涛,谁居溪谷为濑者乎?案涛入三江,岸沸踊(17),中央无声。必以子胥为涛,子胥之身聚岸漼也(18)。涛之起也,随月盛衰(19),大小满损不齐同。如子胥为涛,子胥之怒,以月为节也。三江时风,扬疾之波亦溺杀人(20)。子胥之神,复为风也。秦始皇渡湘水,遭风,问湘山何祠(21)。左右对曰:“尧之女(22),舜之妻也(23)。”始皇太怒(24),使刑徒三千人斩湘山之树而履之。夫谓子胥之神为涛,犹谓二女之精为风也。
  【注释】
  (1)周宣王(?~公元前782年):姓姬,名静,一作靖。西周君主,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杜伯:周宣王的大夫,无罪被杀。颜介《冤魂志》引《周春秋》:“周杜国之伯名恒,为宣王大夫。”
  (2)赵简子:本书《订鬼篇》作“燕简公”,可从。燕简公:春秋末燕国君主,公元前504~前493年在位。庄子义:燕简公的大夫,被燕简公所杀。事参见《墨子·明鬼》。
  (3)传说杜伯无罪被杀,阴魂出现,射死了周宣王。
  (4)子:根据上文,疑系“公”之误。庄子义害简公:传说庄子义被杀后,阴魂不散,用棍子把燕简公打死于车下。
  (5)丹青:绘画用的朱红色和青色。这里指文字记载。
  (6)泛:浮行。扬:显示。动静:这里是形容脉博一张一弛。
  (7)朝夕:即潮汐,早潮与晚潮。
  (8)经:这里指《尚书·禹贡》。
  (9)汉:指汉水,长江最长支流。源出于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朝宗:诸侯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夏天朝见叫宗。这里是比喻长江、汉水涌向大海,或比喻大海涌向长江和汉水。王充在这里是采用后一种说法。
  (10)漾:这里是水面宽阔的意思。驰:延缓、平缓。
  (11)三江:由于水经的地区不同而名称各异,因此历来关于三江的解释很多。这里可能是指北江、南江、中江,即指长江的中下游。
  (12)广陵:古县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曲江:即北江。流经今江苏省扬州市南的一段长江。古代因水流曲折而得名。
  (13)赋: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这里是作赋的意思。
  (14)洋:水大的样子。
  (15)洋:舒缓的样子。
  (16)濑:(l4i赖):从沙石上急流而过的水。
  (17)根据文意,疑“岸”前夺一“江”字。《黄氏日钞》引文有“江”字,可证。
  (18)漼:根据文意,疑“涯”形近而误。下文有“子胥之身聚岸涯”,可证。
  (19)盛衰:这里指月的圆缺。
  (20)疾:这里是迅猛的意思。扬疾:另一说作“阳侯”。参见《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
  (21)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县西洞庭湖中。祠(c0词):祭祀。
  (22)尧之女:传说尧有二女,一叫娥皇,一叫女英。尧将他们嫁给了舜作妻。
  (23)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24)太:递修本作“大”,可从。
  【译文】
  周宣王杀了他的大臣杜伯,燕简公杀了他的大臣庄子义。后来杜伯的阴魂射死了宣王,庄子义的阴魂打死了简公。事理好像是这样,但仍然是假话。如今伍子胥不能使身体保持完整,像杜伯和庄子义做的那样去报复吴王,而是来回地驱赶着水,那点有报仇的意思,这是有知识的证明吗!社会上流传的不真实的话,变成了历史记载。而记载历史的文章,圣贤看后也会被迷惑。地上有众多的河流,如同人有血脉一样。血在血管中流动,脉搏显得一张一驰,自然而有节奏。众多的河流也一样,它们的早潮和晚潮一来一去,就像人的呼吸出气和进气一样。这些天地的本性,上古的时候也是有的。经书上说:“长江和汉水的潮水都来源于大海,尧、舜以前,它们从大海中出发的时候,水面宽阔、平缓;一流进三江里,大概因为江小,江床浅,江面狭窄,于是水急浪起,所以腾涌成为波涛。广陵的曲江有汹涌的波涛,文人曾作赋描述它。大江浩浩荡荡,而曲江却有波涛,到底是由于它江面狭窄的缘故。伍子胥在吴都被杀身,却在广陵驱水成为波涛,可见他的神灵到底是无知的。溪谷本来很深,水流是平静的,后来流经的地方由于河床浅沙石多,激荡成为急流。看来波涛的形成跟山间急流形成的道理是相同的。要说是伍子胥驱水成为波涛,那么又是谁在溪谷里制造急流呢?考察一下波涛涌进三江,江岸被汹涌波涛拍打,江心却没有涛声。如果一定要认为是伍子胥驱水成为波涛,那么他的尸体就该聚集在岸边。波涛的发生,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变化,其大小也随月亮的圆缺而不一样。如果是伍子胥驱水成为波涛,那么他的怒气也会因月亮的圆缺变化而成为他的节度。三江有时刮风,扬起迅猛的波涛也淹死过人,这样说来伍子胥的神灵,又成为风了。秦始皇过湘水,碰上大风,就问湘山祭祀的是什么神,左右的人回答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秦始皇大怒,于是叫三千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