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节
作者:寻找山吹      更新:2022-12-23 20:22      字数:5547
  锃亮的栏杆,好看极了。亭子当中有一只白玉圆桌,桌边设有三张石凳,桌
  上放着一只小小的包袱。大禹赶上几步,解开包袱一看,里面有三卷书,书
  上写的是甲骨文,有两个醒目大字:“水尺”。打开头一卷的第一页,上面
  横七竖八都是河道图;第二卷上全是七高八低的山岭图;第三卷上写满了密
  密麻麻的文字,字体弯弯曲曲,百看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大禹正在凝神看书,
  忽然听得“哞哞”一声吼叫,声音刚落,从石亭边的水潭里,窜出一只双角
  怪兽,张着血盆大口,向大禹大吼一声,接着就扑了过来。大禹急慌之中,
  抓起那块美玉,用力朝那怪兽掷去,说也奇怪,那怪物竟一口接住了这块美
  玉,一下子吞了下去。接着怪兽就朝大禹点头摆尾,好象是表示“谢谢!”
  的意思。之后,那怪兽又朝地上一趴,作出个要驮人的架势。大禹胆大,领
  着徒弟都骑到怪兽背上,刚刚坐好,那怪兽就扬起四蹄飞奔起来。
  大禹被那怪兽一直送到了天台山,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把
  《水经》一字一句地解释给大禹听,大禹开了窍,明白了要根治水患,一定
  要疏蓄兼备。所以他不仅造了一个太湖,还劝人们动手挖河。他认为水要引
  导,不导不能入海。苏州的地势低,原本就是一个锅底,为了这个锅底能保
  平安,所以大禹为苏州人出主意,多开“百脚”河道。这样,既利庄稼兴旺,
  又能防旱防涝。人们很信任大禹,大家动手,在如今苏州城的位置上,开挖
  了千百条大大小小的河道。
  据说:大禹取《水经》的林屋洞,就在苏州的洞庭西山。
  杨彦衡 陆如松马汉民搜集整理
  … Page 249…
  三过家门
  [中国'
  大禹和涂山氏在台桑新婚后的第四天,就接受了舜帝给他的使命——出
  发治水。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佳话。
  一过家门是在早晨。大禹走近家门。老远听得他的母亲修己的骂声:“父
  亲治水,丧命在羽山;儿子治水,一去四载。父亲是呆子,儿子是笨蛋!”
  这时,屋里传出小孩子的哭声。
  大禹听到母亲又骂:“三岁哭到老,有爹没法叫!你要哭,跟你老子去
  哭,省得奶奶心烦!”
  接着传来了涂山氏抱哄小孩的声音。
  大禹听见母亲骂得更凶了:“新婚四天,丈夫出行。一去四年,不找不
  寻。名是新媳妇,实是活寡妇!”
  只听得涂山氏长长地叹了口气。
  大禹想进去答话,又怕恼着气狠了的母亲,拉扯进去没个完。治水要紧
  哩!怎能为了家事耽搁了时辰?——于是悄悄地离开了家门。
  二过家门是在中午。头天夜里,大禹想家想得可厉害哩!天不亮就骑马
  动身赶呀赶,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到中午辰光,登上了家侧的小丘。大禹
  勒住了他那匹高头白马,一眼就看见他家那烟囱,冒着乳白的炊烟。大禹心
  想,从这炊烟看,家里是平平安安的。一声悠长的鸡啼,传得老远老远;几
  声小猪的呼噜,也听得清清楚楚。大禹急切的思家心绪平静下来。离乡背井,
  屈指算来,该有六七年啦。
  这时,屋里突然传出了他母亲修己爽朗的笑声,接着是她带着兴奋的声
  音:“孙儿呀,要是你爹回来,他不认识你,怎么办?”
  “不认识,我就打他。”
  “为什么要打呢?”大禹听出是妻子温柔的声音。
  “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认识,不该打吗?”孩子尖着嗓门撒娇的声气。“打
  也是活该!”
  “好孩子,”大禹母亲的声音,“脾气真象你奶奶呀!”
  接着又是一阵笑声。
  大禹寻思:上次过家门,一片骂声,哭声,叹气声,我尚且没有进门;
  这次,家里好端端的,我还进去?
  于是,大禹便绕过家门,向治水的工地奔去。
  三过家门是在傍晚。那是二过家门三、四年后的事。今天因办治水的事,
  离家已不远,大禹就起了回家看看的心意。可是偏偏天不作美,中午辰光,
  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哗哗哗哗的大雨,简直象天河漏了底儿!尽管如此,
  大禹还是忍饥耐饿地赶呀赶,傍晚时,终于望见了家门。大禹可高兴啦:进
  家去歇一歇,看看一别十载的亲人,烘烘衣衫,吃点东西,该有多舒坦多称
  心哪!
  大禹骑马直奔家门,他一眼看到屋檐下有个八、九岁的男孩,正用小锄
  头在疏理屋前的廊檐沟水。那小孩一见来了生人,便扬起头,在大雨声中尖
  着嗓门招呼:“喂,大伯,您见过我爹爹吗?”
  大禹故意问:“你爹爹是谁呀?”
  … Page 250…
  “大禹嘛。大伯,请捎个信给他,叫他回来看看,帮我挖挖廊檐沟。”
  这时,屋里传出大禹母亲的声音:“你这小鬼头,乱嚼你舌头!你爹爹
  治天下的洪水,现在听说正见点成效,你却要他回来挖廊檐沟。”
  接着是大禹妻子的声音:“你奶奶讲得对,叫你爹治平洪水再回家。”
  小孩天真地扬声说:“对,叫我爹治平洪水再回家。”
  大禹一听,心里可高兴啦。他对儿子说:
  “好!我一定把口信捎给大禹!”
  说着,大禹就转身上马,马不停蹄地又上路了。
  大禹治水,一去十三年,跋山涉水,禹迹茫茫。“三过家门而不入”,
  就是这段故事。至今,还传着这样四名话:
  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闻笑声,
  三过家门捎口信,治好洪水转家门!
  钟传今 搜集整理
  … Page 251…
  盛 花 坪
  [中国]
  ①
  当初,商汤治世,玉帝把“雨簿”交给他,让他掌管下雨。啥时候下雨,
  啥地方下雨,下多少,“雨簿”上写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商汤可不象后来的帝王,啥活不干。他是每天起早贪黑操劳,
  忙碌得很。有一次,他一不留心,便把“雨簿”丢失了。从此以后,就再没
  法按“雨簿”下雨了。
  有人为这件事发愁,就问商汤咋办?他便随口回答说:“不要紧。每天
  河水淹十里,露水潮三分。十二年不下雨,还是好收成。”果然,从这以后,
  十二年里,虽说天没有下雨,还是不旱,年年收成也不赖。
  可是,十二年过去了,天上还是一直不下雨。普天下都旱得很厉害。河
  水干了,庄稼也旱死了。老百姓愁得揪心。商汤想起十二年前丢失“雨簿”
  的过失,便请求玉帝说:“玉帝呀!快下雨救救百姓吧,只要能下场透雨,
  我情愿焚身谢罪。”他的话音刚落,天空中马上乌云密布,霹雳闪电,一时
  三刻,普天下落了一场喜雨。
  这时候,玉帝就要商汤还他许下的愿,来惩罚他丢失“雨簿”的过失。
  商汤说:“好吧,我射出去一支箭,箭落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自焚。”
  商汤说完以后,就站在京城朝歌(今河南淇县),用尽平生气力,拉开
  了满月弓,“嗖”的一声,朝天上射出去一箭。这支箭的箭杆象屋梁一样粗,
  它带着银白色箭头,挟着呼呼的风声,象流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这支箭飞
  过了太行山,越过了王屋山,慢慢落了下去,后来,这支箭飞到王屋山北面
  山西阳城县小析山的一座坪台上空时,一头扎在了坪台上。
  商汤把箭射出去以后,一直跟着箭走。箭在天空飞,他在地上赶。他翻
  山过河,走一路问一路,打听这支箭落下的地方。老百姓都说不知道。商汤
  好容易追到阳城地面,才发现小析山上的那座坪台。只见上面绿树成林,他
  射的箭,正好落在坪台中间。
  商汤来到坪台上,砍伐很多树木,架好以后,点着火,对天祷告一阵,
  就躺在树枝上开始自焚。
  坪上的大火越烧越旺。这时候,天空中忽然飞来了数不清的鸟儿,它们
  边飞边叫,都不忍心大火把商汤烧死,就一齐噙来山涧的泉水,赶来灭火。
  百鸟中就数乌鸦蠢笨,噙不到水,竟噙来油浇在大火上。火见了油,烧得更
  厉害。商汤见了,就对乌鸦说:“你不干好事,罚你每年五黄六月喝不到水。”
  不久,商汤就死了。
  现在,乌鸦每到夏天干得张着嘴直喘气,也喝不进嘴里水,喝一点水,
  就从嘴下巴的小洞里漏走了。据说,就是因为乌鸦这次没干好事的原故。
  商汤自焚以后,老百姓心里常常思念他,就在山坪上修了座商汤王庙,
  有人叫也“圣王庙”。庙修好那天,坪上忽然开满了各色各样美丽的鲜花。
  蜂来蝶往,好不热闹。后来,有人把坪上的花移走,可是,这鲜花一下坪台
  就死了。老百姓都说:这坪上的鲜花,都是专为商汤开的。后来,老百姓就
  把这座山坪叫做“盛花坪”。
  ① 商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商朝的建立者。
  … Page 252…
  胡凤琴 陈志海搜集 张振犁整理
  … Page 253…
  樊妃三劝楚庄王
  [中国'
  一劝
  ①
  年轻的楚庄王继承王位后,当上了楚国的国君。可是庄王从继承王位那
  天起,就没有管理过国家大事,外族人侵扰楚国的边境他不管,国内连年发
  生灾荒他不问,每天不是出游打猎,就是饮酒作乐。看到这种情景,满朝的
  文武群臣都十分焦急,但谁也不敢劝谏一句,因为庄王有令,劝谏者斩。
  樊妃对庄王只顾寻欢作乐,长年不理朝政也深为优虑,几次想规劝,总
  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一天早晨,庄王正准备出游打猎,因为连日来在宫饮酒作乐有些腻烦
  了,想换一换口味。樊妃见庄王准备出猎,便立即上前对庄王说:
  “我有几句话要禀大王。”
  庄王一边往身上穿护甲一边说:
  “等我回来再说吧,怎么样?”
  樊妃见庄王连自己说几句话都不肯听,心里很委屈,鼻子一酸就哭了起
  来:
  “看来大王是有意疏远我,不知我什么时候得罪了大王!”
  庄王很喜爱樊妃,因为樊妃不仅生得美貌,而且十分贤德,王公贵族和
  满朝文武也都很尊敬她。庄王见樊妃真的哭了,马上脱掉护甲,向樊妃说:
  “爱妃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说一天我也不嫌多。”
  说完哈哈笑了起来,引逗得樊妃也破涕为笑了。她揩掉泪痕,对庄王说:
  “大王这些天一直不和我在一起,一定是我对大王服侍不周,所以大王
  才冷落我。今天我备了一点薄酒,要向大王谢罪呢!”
  庄王一听心里格外高兴,连忙说:
  “你不要多心。今天难得你一片心意,别说一天,就是喝上三天我也高
  兴。”
  樊妃马上拜谢庄王,并立即传出话去,大王要在后宫饮酒三天。
  前面两天樊妃在酒席宴上刚要开口劝谏,庄王就假意喝醉了酒,樊妃只
  好作罢。第三天,樊妃和庄王入席以后,她替庄王斟满杯中的酒,对庄王说:
  “我知道我的话大王不愿意听,今天我不再劝了,我弹一支曲子给大王
  助助酒兴吧。”
  樊妃操起琴来,边弹边唱,曲调是那样的凄凉,唱词是那样的哀婉,樊
  妃泪流满面。庄王看着樊妃的泪眼,听着这感人的歌声,心里明白不该辜负
  爱妃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