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节
作者:      更新:2022-11-23 12:10      字数:5153
  自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因其性湿热,既不能循任脉上行又不能循任脉下行,唯有输向与此气血同性的心经天部层次,本穴气血的变化特点是来多少送多少,故名巨送。
  3)心之募穴。理同巨送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水气,亦即是血。
  '运行规律'由本穴外输心经所在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募集心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或留针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5鸠尾任脉络穴。
  '别名'尾翳,骭,神府,骬,尾,骭鹘,骬骬,臆前。
  '穴义'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
  '名解'
  1)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
  2)尾翳。尾,余也。翳,羽毛做的华盖也。尾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浮游之气。理同鸠尾名解。
  3)骭。,胸前骨也。骭,小腿骨或肋骨。骭名意指任脉天部层次的络脉之气在此为收引冷降的变化。本穴物质为任脉的络脉之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变化为收引冷降,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征,故名骭。
  4)神府。神,与鬼相对,指天部之气也。府,府宅也。神府名意指任脉的天部之气在此聚集。理同鸠尾名解。
  5)骬。,胸前骨也。骬,
  6)尾。尾,余也。,黄色分泌物也,脾土尘埃也。尾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中亦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7)骭鹘。骭,小腿骨也。鹘,鸟科动物,隼类,似山鹤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鹘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青黑色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冷降之性。骭鹘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为散热冷降的变化。理同鸠尾名解。
  8)骬骬。
  9)臆前。臆,胸也。前,前面也。臆前名意指本穴位于胸前,无它意。
  10)任脉络穴。本穴物质为任脉天部的浮游之气聚集而成,本穴有联络任脉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任脉络穴。
  (鸠尾别名中有二个未作解释,原因是查不到词意的出处,待查到字意后再补充上去。)'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浮游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下行中庭穴。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6中庭
  '穴义'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层次。
  '名解'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中庭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中庭。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任脉传于膻中穴。
  '功能作用'聚集任脉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7膻中气会,心包募。
  '别名'元儿,胸堂,上气海,元见。
  '穴义'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
  '名解'
  1)膻中。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故名膻中。
  2)元儿。元,首也,气也。儿,气之子也,水也。元儿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中含有一定水湿,非为干燥之气。
  3)胸堂。胸堂名意指本穴位于胸部也,无它意。
  4)上气海。上气海,此与任脉下部气海穴相对而言,指本穴为任脉的生气之海。
  5)元见。元,首也,气也。见,明显也。元见名意指穴内的吸热胀散之气显而易见。
  6)气会。本穴物质为胸堂上部的气态物汇集而成,故为人之气会。
  7)心包募。募,募集也。本穴物质为胸部之气聚集而成,在本穴吸热后外行于心包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送之地,故为心包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热燥之气。
  '运行规律'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热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募集心包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8玉堂
  '别名'玉英。
  '穴义'任脉气血在此化为天部的凉性水气。
  '名解'
  1)玉堂。玉,金之属也,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天部之气。堂,厅堂也。玉堂名意指本穴聚集的为任脉天部的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膻中穴热胀上行的热燥之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冷缩而为凉性水气,且为聚集穴内,故名玉堂。
  2)玉英。玉,金之属也,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天部之气。英,精华也。玉英名意指穴内之气为水湿较少的辛燥之气。本穴物质为膻中穴传来的热燥之气,至本穴后所处为天之上部,热燥之气扩散后水湿较少,其性辛燥,故名玉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任脉上传紫宫穴。
  '功能作用'散热化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9紫宫
  '穴义'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
  '名解'紫,色也,由红和蓝二种颜色合成,此指穴内的天部之气既有一定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水湿。宫,宫殿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覆盖的范围较大。紫宫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玉堂穴传来的阳性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降而为天之中部的温湿水气,其水湿云气所覆盖的范围较大,故名紫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任脉传于华盖穴。
  '功能作用'散热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0华盖
  '穴义'任脉气血在此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
  '名解'华,华丽也。盖,护盖也。华盖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紫宫穴传来的天部水气,至本穴后,此气进一步散热吸湿而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此气如同人体的卫外护盖一般,故名华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任脉下行璇玑穴。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1璇玑
  '穴义'任脉气血在此小部分吸热蒸升。。
  '名解'璇玑,魁星名,为北斗七星的北斗二,此指任脉的水湿在此吸热后仅有小部分循任脉蒸升,蒸升之气如天空星点般细校'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量极少。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任脉上传天突穴。
  '功能作用'生发清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2天突阴维任脉之会。
  '别名'玉户,天瞿。
  '穴义'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
  '名解'
  1)天突。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天突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故名天突。
  2)玉户。玉,金之属也,肺性之气也。户,出入的通道也。玉户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性水气。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温性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固有特性,故名玉户。
  3)天瞿。天,头面天部也。瞿,古代的戟属兵器,既能横打又能直刺,此指穴内气血为向外的冲突之状。天矍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上冲头面的天部。理同天突名解。
  4)阴维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其势单力弱,穴外天部的阴维脉水湿因而汇入穴内,故本穴为阴维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循任脉上传廉泉穴。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3廉泉阴维任脉之会。
  '别名'本池,舌本,结本。
  '穴义'任脉气血在此冷缩而降。
  '名解'
  1)廉泉。廉,廉洁、收廉之意。泉,水也。廉泉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冷缩而降。本穴物质为天突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廉泉。
  2)本池。本,根本也。池,储液之器也。本池名意指本穴为任脉水湿的收聚之地。理同廉泉名解。
  3)舌本。舌,至柔之物也。本根本也。知本名意指本穴聚集的天部水湿为任脉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位处头面的天部,而任脉气血为至柔之性,其所能上行头面的天部,是在外界之热的作用下方能至此,如无外界之热助则任脉气血就无法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因此,任脉气血能上至头面任脉就有接续之源,故本穴名为舌本。结本名意与舌本同。
  4)阴维任脉之会。任脉气血在此位处天之下部,天之上部的气血为空虚之状,阴维脉的气血随之而入,故本穴为阴维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进一步冷降后下行承浆穴。
  '功能作用'收引阴液。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承浆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天池,鬼市,悬浆,羕浆。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名解'
  1)承浆。承,承受也。浆,水与土的混和物也。承浆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胃经地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以及任脉廉泉穴冷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地部经水的承托之地,故名承浆。
  2)天池。天,本穴们于天部也。池,储水之器也。天池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地部水液。理同承浆名解。悬浆名意与天池同,悬指本穴经水位于天部,处于不稳定状态。
  3)鬼市。鬼,与天相对,指地部经水也。市,集市也。鬼市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的集散之地。理同承浆名解。
  4)羕浆。羕,通漾,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的荡漾之水。浆,水与土的混和物也。羕浆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理同天池名解。
  5)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既有任脉的冷降水液又有胃的下行经水,故为足阳明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任脉回流体内。
  '功能作用'连通体表体内。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十四,督脉
  1长强督脉别络。
  '别名'橛骨,穷骨,气之阴郄,龟尾,尾翠,骨骶,尾骶。
  '穴义'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长强。长,长久也。强,强盛也。长强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长强。
  2)橛骨。橛,船尾底骨也,亦称龙骨,特点是强度大,此指穴内气血为强劲之状。骨,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之气。橛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强劲饱满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3)穷骨。穷,尽也。骨,水也。穷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输气血全部是天部之气,无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性高温高压,外出体表后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地部经水如穷尽之状,故名穷骨。
  4)气之阴郄。气之阴,气化之气的水湿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为由孔隙中输出的细小水液。本穴位于尾骨端下,督脉的外输气血在体内为液态之水,出体表后才化为天部之气,督脉的外输之液细小,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名气之阴郄。
  5)龟尾。龟尾,乌龟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尾巴既细又长,此指穴内气血为强盛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6)尾翠。尾,尾巴也。翠,青绿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尾翠名意指督脉的外输气血具有肝木的生发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
  7)骨骶。骨,水也。骶,骶骨也。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质为水湿之气,位处骶骨之端。尾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