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作者:      更新:2022-11-23 12:10      字数:5147
  '名解'
  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侠溪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侠溪。
  2)胆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五会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经水回流足窍阴穴,极少部分经水气化为天部之气。
  '功能作用'传导水液。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44足窍阴井穴,属金。
  '穴义'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
  '名解'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足窍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足窍阴。
  2)胆经井穴。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其运行为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量少,流入体内后则大量气化又外出体表,气化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凉湿特征,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由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十二 足厥阴肝经穴多气少血
  足厥阴肝经多气少血,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不断地吸热蒸升的变化。
  1大敦井穴,属木。
  '别名'水泉,大训,大顺。
  '穴义'体内肝经的温热水液由本穴外输体表。
  '名解'
  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来自肝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水液,肝经与胆经相似,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由体内外输体表的气血物质亦为风气冷缩后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却源源不断地由体内外输体表,如细小的水泉外涌一般,故名水泉。
  3)大训。大,多也,大也。顺,趋向同一方向也。大顺名意指体内肝经外出体表的水液全部气化后向天部而行。理同大敦名解。大训名意与大顺同。
  4)肝经井穴。井,地陪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肝经相连通,为体内肝经气血的外出之处,故为肝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的外出水液,水液外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水湿滞重所升天部层次也不高,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态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蒸升并循肝经传于行间穴。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行间荥穴,属火。
  '穴义'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名解'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行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行间。
  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经传至太冲穴。
  '功能作用'生风化火。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3太冲俞穴,属土。
  '别名'大冲。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名解'
  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太冲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太冲。大冲名意与太冲同。
  2)肝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功能作用'燥湿生风。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中封经穴,属金。
  '别名'悬泉。
  '穴义'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
  '名解'
  1)中封。中,正中也。封,封堵也。中封名意指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急劲风气,由于本穴位处足背之转折处,急劲风气行至本穴后因经脉通道的弯曲而受挫,急行的风气变得缓行势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中封。
  2)悬泉。悬,吊挂之意。泉,指穴内气血如泉水流淌般源源不断。悬泉名意指肝经水湿之气在此源源不断地流行而过。理同中封名解。
  3)肝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为肝经风气经过之处,气血的运行为动而不居,故为肝经经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强劲者风气,至本穴后风和势缓并化为凉性水湿之气,气血特征与肺金之气同,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势缓的风气,性凉。
  '运行规律'一是扩散于肝经之外,一是循肝经上传三阴交穴。
  '功能作用'息风化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5蠡沟络穴。
  '别名'交仪。
  '穴义'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阳胆经。
  '名解'
  1)蠡沟。蠡,瓠瓢也,此指穴内物质如瓠瓢浮于水中飘浮不定之状。沟,沟渠也,此指穴内物质运行循一定的道路。蠡沟名意指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阳胆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分配而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性温,既无上升之力又无沉降之能,温湿水气在天部层次如漂浮不定之状,但由于其温度及所处的天部层次与胆经相近,因此此温湿水气分别飘行于肝胆二经,故名蠡沟。
  2)交仪。交,给也。仪,礼仪也。交仪名意指肝经由本穴传于胆经的气血物质如仪礼一般,并无太多的具体实物。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无肾经气血的寒湿之性,所以气血物质无肾经气血的实(水湿浓度大),因其无脾经气血的热燥,所以气血物质无脾经气血的能量,气血物质如有名无实一般,因此由本穴交于胆经的气血就如同一种礼仪,故名交仪。
  3)肝经络穴。本穴因有固有渠道与胆经相通,有联络肝胆二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肝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稀少的水湿气体,性温热。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行于中都穴和别走胆经。
  '功能作用'联络肝胆。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6中都郄穴。
  '别名'中郄,太阴,大阴。
  '穴义'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名解'
  1)中都。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中都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
  2)中郄。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只有极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湿,只有极少部分的水气吸热后循肝经上行,气血的外传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名中郄。
  3)太阴。太,极也。阴,寒也。太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寒冷水气。理同中郄名解。大阴名意与太阴同。
  4)肝经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肝经上传膝关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7膝关
  '别名'阴关。
  '穴义'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
  '名解'膝关。膝,指穴在膝部也。关,关卡也。膝关名意指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中都穴传来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无力上行而沉降于下,只有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继续上行,本穴如同关卡一般阻挡滞重水湿的上行,故名膝关。阴关名意与膝关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小部分水气吸热后横向飘行于曲泉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8曲泉合穴,属水。
  '穴义'肝经的水湿云气在此聚集。
  '名解'
  1)曲泉。曲,隐秘也。泉,泉水也。曲泉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膝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大量的水湿如隐藏于天部之中,故名曲泉。
  2)肝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肝经气血的会合之处,故为肝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肝经的水湿之气会合而成,性寒湿润下,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斜向下行阴包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补之。
  9阴包
  '别名'阴胞。
  '穴义'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名解'阴包。阴,水也。包,收也。阴包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包。阴胞名意与阴包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天部水湿化雨冷降,地部水湿则渗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10足五里
  '别名'五里。
  '穴义'肝经的冷降水湿及脾土尘埃在此覆盖五里之广。
  '名解'足,指穴在足部。五里,指本穴气血的作用范围如五里之广。本穴物质为阴廉穴传来的冷降水湿及水湿风气中的脾土尘埃,至本穴后由天部归降地部,覆盖的范围如五里之广,故名足五里。五里名意与足五里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及随风气中吹带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由天冷降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11阴廉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