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1      字数:4741
  胡妈妈一边剥着花生,一边在心里琢磨。
  以前黄嫂子能在太太面前递话,说自家奶奶不好,可是今非昔比了。那时候自家奶奶是新媳妇儿,刚进门立足未稳,象黄嫂子范妈妈这样老资历的老仆也有那个资格和本事为难她。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奶奶已经生了长子,现在又怀着快要生第二个孩子了。在这家里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当,别说小雁和黄嫂子母女俩,就算再来十个她们这样的捆在一块儿,也不能损伤奶奶分毫了。所以小雁想把黄嫂子弄回来,对桃缘居是影响不大的。
  主要受影响的还是范妈妈。
  她们争夺的就是大太太身边第一心腹的位置。小雁母女联起手来,范妈妈就有些危险了。
  范妈妈也晓得这一点。四少奶奶答应的好处也都给了。自己对四少奶奶的作用也越来越小了。现在这件事儿,想要让胡妈妈点头表示点儿什么,自己就得拿出能打动她的条件来。
  这不是论交情的时候,交情是一回事,可是要让别人出力帮你,光凭交情是不够的。
  “其实,我生病的时候,一直在想陈婆子被处置的那件事儿……少奶奶和太太这边的有些消息。是陈婆子不可能打听到的。老姐姐你就没想过这个吗?”
  胡妈妈的笑容没变:“都过去的事儿了,人都死的死,散的散了。”
  她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
  这件事儿桃缘居一直查着没放松过。范妈妈说的这事儿,胡妈妈也想到过。
  陈婆子毕竟只是个粗使婆子。而且还在后院儿当差。她能到正院、到上房来的机会太少了。很多事情她不可能打听得着。
  当然,那时候于表姑娘还在,可是她头脑简单,性情冲动――她做的事,大部分还是李心莲在后头撺掇的。
  “于姑娘那会儿常来常往的,小雁也没少往前凑着献殷勤。”范妈妈说:“再说,当年在于江的时候,黄嫂子不还差点儿认了那一位当干女儿吗?两个人可没少往来!”
  胡妈妈的眼睛眯了一下。
  这事儿范妈妈不提,胡妈妈还差点儿给漏过去了。
  不错!当时李心莲的确巴结过黄嫂子。说起来。她从小时候就和自家奶奶过不去,奶奶有的,她也想有。明要不到,都能下手偷。都是一族里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有时候就是知道她们姐妹偷了东西,也不能把她们怎么样。而且李心莲从来都不以自己的行动为耻。偷了的首饰还会堂而皇之的戴出来。五爷和五奶奶也根本没为这事儿管教训诫过女儿。这一家子从根子上就歪了。
  后来朱慕贤来了,和自家奶奶也认识了。李心莲就又瞄上了他,几次三番的事情又恰巧坏了她的打算,她就一直怀恨。
  范妈妈看出了胡妈妈的神情变化――虽然很细微,但是仍然可以发现。
  她心里跟自己说了一句,行,事情成了一半儿了。
  她抛出来的东西能打动胡妈妈,大家有共同的敌人。那就行了。就算黄嫂子和小雁跟这事儿牵涉不深,四少爷和四少奶奶也是宁可错杀不会放过。不说以后,就凭黄嫂子以前干的事儿算算旧账,也够她喝一壶的。
  范妈妈满意而归。
  胡妈妈没给她什么确切的答复――那是当然的,她又做不了少爷少奶奶的主,必定是要先回禀再说。可是她的关切和神情。让范妈妈已经吃了一颗定心丸。原来她的心情忐忑,因为黄嫂子马上要回来了,不知道她这几年攒了多少怨气想向自己报仇。
  可是现在范妈妈不怕了。有四少爷四少奶奶在,黄嫂子能算得了什么?小雁又算得了什么?抓着她们的把柄,立时三刻就能让她们母女没好果子吃。就算没抓着把柄,只要少爷和少奶奶心里已经这么想了,认定她们有过错了,一样能处置了她们。
  这做奴婢的,最要紧的就是要找好靠山。小雁和黄嫂子也想得没错,她们认准了大太太,一心的讨好巴结。范妈妈也一样,她在大太太那儿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的。
  但是光这样还不成,在大太太面前地位都差不多的时候,范妈妈的优势就在于她还攀上了四少爷和四奶奶。
  大太太毕竟老了,四少爷和四少奶奶却正年轻呢着。有些事情上头,大太太已经做不了儿子和儿媳妇的主了。再往后,大太太年事更高,这情势更是此消彼长。小雁就算抱死了大太太的大腿,又能风光几年呢?
  胡妈妈送走了范妈妈,心情并不好。
  范妈妈这老货也是够阴的。既然她早想到了这事儿,可是为什么早选一直不说?要不是小雁要把黄嫂子弄回来,威胁到了范妈妈的地位,估计她还是不会说。这人能用,但是绝不可信赖。
  现在这时机也太不巧了,奶奶身子越来越重,眼看就快要足月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临盆。这时候操心费神绝对不行。而且分娩这种事情人多手杂的,最怕人使坏。
  胡妈妈没敢怠慢,立刻就去向朱慕贤回话。
  范妈妈的消息很准,南边儿庄子上的船到了,黄嫂子也跟着船一起到了。一来当然先给大太太请安回事儿,有小雁在一旁帮着腔,黄嫂子说在南边儿这几年如想念主子,那叫一个情真辞切。范妈妈在一旁劝着,看黄嫂子泪都下来了,还给递帕子劝解她,不知道的人还得以为她们交情多好呢。
  这些都是辅垫,重要的话还在后头。
  黄嫂子已经离开京城太久了,现在她回来了,给她个什么活计干呢?她过去不大不小也是厨房的管事媳妇,现在当然不可能再从烧火的粗活儿干起。可是要让她继续管着事儿,那原来管事的人怎么办?一个萝卜一个坑,上一个萝卜可还没打算让位子呢。要是留在这院儿里管事儿,那就更不妥了。大太太现在又不料理家务,铺子也就两间,田地也没多少人。她的衣裳首饰私房这些都有人管着,黄嫂子也插不上手。
  果然看黄嫂子抹了下泪,想提这个话头了,范妈妈就插了句:“太医昨儿还说呢,不让太太多劳神。黄嫂子这赶了一路也辛苦了,正该先去好好歇着洗洗风尘。有话可以慢慢说不急,日子且长着呢。”
  范妈妈这么一说,大太太也觉得有些疲惫。
  当然了,范妈妈早就算了好日子,大太太上半天都没闲着,午觉比平时睡的时候也短,到了这会和当然精神不济了。
  “也是,你先去安顿歇息,回头再过来陪我说说话。”
  大太太发了话,黄嫂子就算不甘心,也不好再赖着不走了。
  大太太还笑着对小雁说:“行啦,我这里也没有什么事儿,你去陪你娘说说话吧,到底几年不见了,去吧。”
  小雁可不放心,谁知道范妈妈会趁这时候再做点儿什么手脚。大太太笑着催她:“去呀去呀,你这几年净服侍我了,也该在你娘面前尽尽心了。”
  范妈妈瞅着她们母女的背景,嘴角露出一丝冷冷的笑意。
  她们母女凑一起,肯定有很多事情想商量。可是甭管她们怎么商量也都是白搭,京城这边儿早就有人预备好了要对付她们。她们不动还好,只要有动作,就肯定会落在别人眼里。
  胡妈妈这边也得着消息了。对她来说,一个小雁不算什么,只是黄嫂子又不一样了。她们母女究竟和李心莲之间的关系有多深?除了已经知道的那些事,会不会还有别的事情是她们不知道的?
  既然把目标放在了小雁和黄嫂子身上,这些天胡妈妈一直没闲着。一面打听黄嫂子和小雁以前的事情,一面调派人手加紧防备。
  第301章
  这一年注定了是个多事之秋。
  进了十月,先是兵部尚书刘至夏病死,他的女儿,贵妃刘氏悲伤过度,也紧跟着病倒。林阁老在大朝会时突然中风——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么短短的半个月里头,不管是朝上,还是后宫,都暗潮涌动,京城里刮的风似乎都变了味儿。钱嫂子进来回事儿的时候说,他们茶庄对面那间酒楼的生意倒是更好了,进的货倒比前几个月还要多。
  当然,天气冷了,有个地方坐坐喝口热茶,再说说话,总比在外头吹冷风强得多。
  但是,也许还有别的原因。京城里的人虽然不敢就皇家的事说三道四,可是不代表他们不热衷于热议和清谈。兵部尚书死了,他的位置得有人递填。林阁老中风了—不知道能不能治得好。要是治不好死了,那朝里只怕从上到下要大洗牌。林阁老一手提拔起来的门生和故旧们比谁都着急。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虽然换的不是天子,可是比换了天子还糟糕。林阁老盘距朝堂呼风唤雨这些年,他底下的这些人大概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大厦倾颓,他们该如何是好。
  朱府倒还是一切如常,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朱老爷子早就相当于是荣养了,挂个礼部尚书的名,活都是下头的人在干。林阁老死也好,活也好,瘫了也好,不会影响他现在的地位。朱大老爷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儿一边缘人物,闲官。朱慕贤呢,不过是刚刚起步,官卑职小,上头的大风刮不着他这样的小草儿,所以朱府内部倒是没怎么受这些风波的影响。
  有人上门来拜见,老爷子大多数是不见的,连贴子都不留。他都这岁数了——说不好听的,比林阁老还大三岁呢,重孙子都有了,还能活几天啊?富贵经过,困苦也捱过,什么都看得开了。那些鼓动着他的人,心里盘算什么他都一清二楚。可是那些有什么意思呢?看看林阁老,这就是前车之鉴。拼了老命,在朝上都中风了,这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老爷子有他的消息渠道,林家虽然瞒得紧,但是林阁老情形不容乐观。他年纪也不轻了,平时又多劳心力,四体不勤,这次就算能保住命,只怕也不能动弹说话了。
  过了这么些年,林阁老这个庞然大物终于被时间和疾病联手击败。老爷子不由得喟叹,林阁老这个人真是了不得,他几乎打败了一切敌手,包括朱老爷子在内。但是他最终还是斗不过天命。
  对于内宅的女人来说,这些事情就更遥远了。她们的话题焦点更多的集中在诸如“贵妃娘娘这一病,只怕难好”,又或者是“林阁老听说过年时还纳了个十七八的妾呢,真是一树梨花压海棠,老来也风流。要是这会儿他两腿一蹬去了,那么年轻的妾也得守寡”之类。
  但是对于又林来说,虽然她现在足不出户,一是身子太重,二是因为天气已经冷了——下过一场雪了都,可是她还是能从朱慕贤的态度里嗅出一点不寻常的意味。
  兵部尚书死了,对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杨重光来说,意义绝对不一样。有刘至夏那么个庞然大物压在头顶,想翻当年的旧案哪有那么容易?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刘至夏一倒,下头的人乱成一片,这时候入手,就要容易得多。
  朱慕贤在这事上,只能两不相帮。石家虽然是大太太的亲戚,可是这件事情上头,石家的确做得不算光彩。不管从情理还是道义上,朱慕贤都没法儿让自己阻拦杨重光为父申冤。他只能两不相帮。
  他这些天也不好受。
  罗三还找过他,问他知道不知道这事。
  罗三是石家女婿,他自然对这事关切。
  朱慕贤只能坦然的表示这件事情上头他只能两不相帮。罗三和他是打小的交情,知道他的为人,也没有再说下去。
  又林自打从朱慕贤口中问出这件事的内情,就有些担心。
  她担心石琼玉。
  这件事情她这么消息闭塞都知道了,石琼玉自小在京里长大,又嫁回京里这么些年,消息远比她要灵通。
  初恋的情人,现在却成了家族的仇人。
  又林直想叹气,这简直象一部莎翁戏啊,活脱脱的罗密欧与茱莉叶嘛。
  朱慕贤可以说两不相帮,但是站在同是女人立场上头,又林当然更同情石琼玉。这件事情错不在她,可是现在最痛苦的人大概就是她了。
  石夫人当时是不是已经预见到了会有今天呢?所以她坚持不许女儿和杨重光往来,不惜把她关着锁着,远远的把她嫁到了京城,也不让他们两人在一起。
  还有,春天回于江奔丧去的时候,石夫人那样苍老憔悴,忧心忡忡。她肯定已经知道了,杨重光恨石家,他一旦出人头地了,必定会报仇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朱慕贤劝她不要过份担心:“这件事的主谋绝对不是石家,就算会受牵连也是有限的。石老爷子早就告老回乡,这件事掀出来,最多……也就是名声扫地,不会对石家有太大的实际损害。”
  又林不会被他三言两句就给哄住。是,就算不追究石老爷子,可是他到老到老背上这么个污名,他又是那么个脾气,会不会就此气死都不好说。再说,石家几个兄弟将来的前程会不会因此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