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1      字数:4746
  可不是么,她一提,朱慕贤也想起来了。老太太还罢,大太太对进香却是非常热衷的,他只要一说,大太太准保会说要一起去……
  第一百九十三章 高中
  又林给朱慕贤的衣裳刚刚做好,正巧也赶到了放榜的那天。大太太这几天熬得实在辛苦,眼睛发红,嘴角冲了泡。这一晚几乎一夜都没睡着,天不亮就打发了人去看榜。其实去得早也没有用,榜还没有贴出来。再说,就算不去榜下守着看,只要中了,报喜的自然会敲锣打鼓来家中报喜。这时候贡院的人手是铁定不够的,还要向府衙借许多差役,甚至里正保长也会充当报子。这可是三年才能轮一回的美差,只要是中了,进士老爷们还能舍不得打发几个喜钱?就算是囊中羞涩的穷举子,只要他中了,自然有同乡、同窗,亲戚故旧乐意替他开这份儿钱。
  朱家的红包鞭炮都已经预备好了,只是没敢拿到明面儿上来。虽然看朱老太爷那种稳当从容的样子,多半人都猜着四少爷会中的——可万一要是不中……左右这些东西都是预备妥当了,到时候现拿出来也不为难。
  又林也十分紧张。
  虽然她劝着朱慕贤要淡泊功名,别把得失看得太重。可是不看重,并不代表就全然不在乎。若是这次不中,那就只能再等三年。三年中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比如家中有丧事须要守孝,又或是生病……谁都说不准。
  她看起来还是十分镇定,给长辈请过安,就回房来。厨房今儿送来的是瘦肉粥,并蒸糕、花卷儿、油炸果子等几样点心,下饭的小菜是肉脯、凉拌菜心、茶香茄条和干丝。这比平常丰盛,其中菜心和茄条都是又林领着人腌制的,朱慕贤一一尝过,笑着说:“味道真是不错,清淡爽口,不象原来大厨房做的,总是口味太重。吃的时候也挺香,可是吃完了总想喝茶。这个吃完了倒是挺舒服。不那么口渴。”
  又林解释说:“因为腌的时间本就不长,又放了些饴糖提鲜,所以吃起来口感是鲜咸的,但不会令人太口渴。不过也有一点儿不足。就是存放拿取时得经心,不然容易变质。”
  她虽然解释得清楚,可是自己的心思却没放在这上头。碗里的粥已经喝完了,还端着碗不放下。
  朱慕贤把她手里的碗拿走放到一旁,笑着说:“我想写几个字,你来帮我研墨吧。”
  又林应了一声,吩咐小英收拾桌子。随朱慕贤进了西屋。
  朱慕贤摊开了纸,又林舀了清水洒在砚上,取了墨条,一点一点的细细研磨。
  她今天穿着件水红的衣裳,要研墨,自然袖子得向上挽一挽,露出一段白皙的手腕。朱慕贤低下头去选了一枝笔,心中却在琢磨。怪不得人们总说红袖添香。这白生生的手,黑黢黢的墨,再衬着这红衣裳。安静而美好。若没有这墨,那红白二色未免轻浮单薄。若没有这红,那黑白二色又沉闷黯淡。若是手腕不够白——红黑黄那也丝毫不美。
  所以这添香研墨须得红袖,且得美女来做才相得益彰。
  这么一分神,一池墨都研好了,朱慕贤却一时想不起要写什么字了。
  又林侧着头看他:“对了,咱们院子到现在还没取名,整天东院东院的喊着也不好听。你得空的时候,想一个名字,让人做个匾挂上。”
  倘若家里只有三间屋子。自然用不着给每间屋都取个名儿。但是朱家院子大,住的人又多,有个名字不但说起来好听,也不容易同别人的居处混淆。
  朱慕贤也想过这件事,只是之前顾不上。
  不过,又林提出来要给现在住的院子起名字。说明她是把这里当了家,从内心里头,是打算在这里长住了。
  朱慕贤本来担心她因为当初二太太做的事情,住在东院并不情愿。东院虽然也齐整,可是比后面朱长安小夫妻住的地方,还是逊了一筹。但是现在看起来,又林真的一点儿都不介怀。
  “好,咱们一起来想个名字。”
  两人一起琢磨,取了七八个,都觉得不中意。其实这些名字也都是好名字,只是总觉得还差一点什么。
  大概全无心事的,还就数傻妞了。她和往常一样,收拾完了屋子,开始收拾院子。先将花池边残叶收拢走,然后提了壶来浇花。
  夫妻俩还没想出一个中意的名字来,老太太打发人来,让他们过去。
  太阳已经升了起来,算着时辰,该放榜了。
  又林还以为老太太叫去有什么要紧的事,结果并没正事,老太太让人开库房理她那些箱子,许多东西年头久了,连她自己都印象模糊。有一套金澄澄的头面,一套错落的码在盒子里头,那凤钗的翅翼轻薄得几乎透明,打开盒盖,一片璎珞叮当清脆作响。虽然看得出来放了很有些年头了,可是那光泽依旧灿烂流辉。
  “瞧瞧,这东西怕不有二十年了吧?”
  徐妈妈在一边说:“可不是么,我记得,整整二十六年喽。”
  又林十分惊讶:“那可比我年纪还大呢。”
  老太太笑了:“可不是。瞧那时候的作工,这一套头面,不算金子,光说这手工,可比金子贵多了。现在的那些匠人,越来越浮躁了。吹牛一个赛一个强,一动真格儿的全不行了。那天见一套首饰,把金子全敲成小薄片儿再粘一起,乍一看金彩辉煌颤颤巍巍的,仔细一瞧,粗糙得很。就会想这些投机取巧的把戏,不肯下苦功琢磨手艺。”她顺手把盒子递给又林:“给你戴吧。”
  又林吓了一跳:“这可不成……太贵重了。”
  老太太一笑:“这有什么不成的?我这年纪是戴不了喽,瞧我这头上哪还有几根头发,根本撑不起来它。”
  “那也不成啊。这样好的东西,应该先给大嫂。她生儿育女,又持家辛苦,得这么套头面才合适。我是什么也没做过,无功不受禄哪。”
  老太太笑着说:“你就放心吧。你嫂子进门的时候,我也给了她一套呢,这套本来就是预备好了给贤哥儿的媳妇的。咱们家虽然不比从前,可是我这儿还是存了些旧东西,人人都有份儿。”
  话说到这份儿上,又林也不好再推辞。朱慕贤也说:“祖母给的,你就收着。”
  又林接过了这个盒子,又向老太太行礼道谢。小英帮她抱着这套首饰,心说这套首饰可真了不得,整个于江没见哪个太太夫人头上能戴这样考究的东西,京城到底是京城。
  外头忽然吵嚷起来,老太太抬头朝外看,大管事匆匆忙忙打外头进来,一脸喜色,在门口一撩袍襟跪了下来:“恭喜老太太!恭喜太太!恭喜四少爷!大喜,大喜啊!”
  老太太心知必是中了,不过她悬了这么些天的心,这会儿心一定,倒淡然了。大太太却急得不行,忙问:“可是中了?”
  大管事显然是一路小跑来的,他年纪也不轻了,跑这么段路实在不轻松,气喘吁吁的说:“回,回老太太,太太的话,我亲自带人去看的榜,真真的,咱们四少爷中了!”
  大太太身子晃了晃,范妈妈和又林赶紧一左一右的扶住她。
  大太太眼中含泪,双手合什,嘴里喃喃的念叨:“菩萨保佑,祖宗保佑。”
  老太太没大太太这么激动,可也是满面喜色:“中了第几名啊?”
  “一甲第七名!”大管事与有荣焉,脸兴奋得通红,仿佛是他考中了一样!
  其实也难怪他高兴。这年头当下人的荣辱都是跟着主子,主子有地位,当下人的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一屋子人有哭的有笑的有念佛的,独独考中的本人十分镇定,这个结果大概他早已经预料到,所以脸上只漾起一个浅浅的笑容。又林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刚才大太太听了好消息站不稳,其实她是没站起来,不然只怕和大太太一样。
  就算她平时素来沉稳,可是也有句话叫做关心则乱。
  老太太乐呵呵的说:“赏,都赏,全府加发两个月月钱。快让人把鞭炮红包拿出来预备着,只怕报子们也就要到了。”
  大太太忙应着:“对对,该赏,都赏。”
  大管事朝朱慕贤又行了个礼:“四少爷,打今儿起您可就是举人老爷喽。”
  老太太笑着说:“可不是么,”对又林说:“你可是举人娘子了,正好,趁高兴,把这套头面戴起来。”
  又林只觉得很不真实——朱慕贤这一得中,她觉得满屋子人看她的目光都和从前不一样了——丈夫有前程,做妻子的也跟着沾光。
  果然,说话的功夫,外头人又来报,说报喜的到门前了。外头动静确定不小,锣鼓喧天,在内院都能听得见。
  钟氏脸上一片喜色,忙着张罗放赏。她心里怎么想,那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朱长安的媳妇韩氏就年轻多了,心里藏不住事儿,她不住眼的打量又林——那是一种又妒又羡的目光。
  老太太满屋里瞅过来,微微笑着靠在那儿,满屋人的表情她都看得清清楚楚……
  第一百九十四章
  这边大太太说着,给几家亲戚报喜去,老太太说:“这就打发几个稳妥人去吧——不过这会儿想必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可不是,几家亲戚虽然不是很亲近,可是同在京中,彼此间走动也多,朱慕贤这回下场,几家都关注着,这会儿该知道的肯定都知道。
  大太太说:“老太太说得是,可是他们关心,咱们更不能失了礼数。”
  二太太马氏满脸笑容:“可不是,尤其是贤哥儿媳妇她娘家远,这可得打发人把好消息告诉他们去。”
  大太太张氏和马氏妯娌不合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因为上当不是一回两回,二太太只要一开口,大太太就认为她必然没安好心。
  就算二太太这话没什么旁的意思,大太太也猜疑开了。通知亲戚,自然是各家都要通知到,马氏为什么单单把李家拿出来说?
  刚定下这门亲事的时候马氏就没少拿这个事说嘴对她冷嘲热讽,现在这么一提,大太太更觉得她是别有居心,讽刺又林出身低。
  这会儿大家都在兴头上,大太太也绝不想在儿子中举的好日子和二太太治气,只当做没听见,也没有应声。
  且不说二太太话里是不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事儿归根究底,还是大太太心里有芥蒂。她觉得儿子十全十美,当时若不是仓促间定下这门亲事,现在儿子中了举,来年怎么说一个进士也是稳稳到手的,说不定还能做榜眼、做状元。倘若到这个时候再定亲。那什么名门淑女娶不着?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谁能想到老爷子还能咸鱼翻身呢?
  虽然儿子高中大太太顺心遂意,可是二太太插这一句话,还是让她心里不畅快。
  朱慕贤回去换了衣裳出门。中了举事情极多,得去见几位同年,少不得再去拜会座师房师。衣裳是早就备下的。虽然朱慕贤不爱张扬,可是这中了举,打扮自然和过去不同了。他自己就算不在意这些,可是一众同年之中,旁人都正春风得意,要显摆一下身份的不同,他也不好太与众不同了。旁人不说他性子淡泊。倒会说他本来出身就不凡,不屑与一众同年为伍。
  又林帮他系好了腰带,又将装满散钱和碎银的荷包交给小英递出去给书墨。不管什么时候,应酬都少得花钱。现在中了举,少不得赏人、喝酒。身上不带钱是万万不成的。
  自从两人成亲,到了京城之后,朱慕贤的月例当然都是交到又林手里。说实在的,大家子里的主子没几个靠月例过日子的。那几个钱够干什么用的?虽然说吃穿是公中的,可是额外买一点东西,赏一下人,人情往来送点儿礼,就捉襟见肘了。朱慕贤从前是没关心过自己有多少月例的,可是在书院读了两年书。他也不是过去那不知油盐贵贱的少爷脾气了。自己月例多少,一个月又花用多少,他心里有数。
  说白了,他挣的没有花得多,中间亏的部分当然是妻子给垫补的。
  “晚上可能会晚些回来。”
  又林点头说:“知道了,少喝些酒。家里说不定会来客人。要是应酬不那么要紧,还是早些回来的好。”
  “我知道了。”
  又林送他到门口,又嘱咐书墨:“好生跟着。”
  书墨脆脆的应了一声,又看了一眼小英,才跟着朱慕贤去了。
  这一眼又林可注意到了。
  她转过头来看小英,小英却懵然没什么感觉,一边扶着又林往回走,一边问:“今天家里有喜事,厨房又要忙活了。早上嘱咐她们炖的汤不知道预备上没有。要不我先去问一声,要是现在炖上,晚上少爷回来喝时正到火候。”
  看来她还没开窍哪。
  一般来说,小姐们的陪嫁丫头,要么做了男主人的通房,要么就配给了身边得力的人。书墨人机灵,在朱慕贤面前又得脸,将来少不得混个管事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