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1      字数:4966
  看来两房之间的关系也真是够糟糕的了,这已经连面子都不顾了。二房这种毫不掩饰的**裸的敌意,又林倒不生气,也没有什么惧怕。既然二房已经摆明态度了,又林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菜别去动了,天热,菜不新鲜,别回来吃坏了肚子。咱们自己带的点心还有,拿出来垫垫肚子吧。〃
  翠玉应了一声,有些气呼呼的把那些菜又装回食盒里去。小英已经取了她们随身的点心盒子来,又林拿了一块糕,对小英说:〃你们几个也都吃点儿,不吃饱了可没力气干活。〃
  白芷暗暗佩服自家姑娘好涵养,连她们都觉得屈辱愤怒的事,姑娘一点儿怒色也没有。一如既往。说起来,白芷从到了李家,还没见又林生过气或是有什么失态,这种大家气度于江镇上那些姑娘可没个比得上她。
  几个人就着茶水吃了点心,然后开始清点行李。又林的行李是当真不少,陆陆续续的运了进来,要一一查看是麻烦些。好在箱子上有锁扣有封笺,看一下锁扣封笺完好,也就算查过了。箱子的数量是有数的,都点过一遍之后,小英来给又林回话,说少了一只装衣裳的籐箱,多了一只木箱。
  又林说:〃箱子上有什么标记吗?〃
  小英说:〃没标记要不我去找一下范妈妈。不是咱们的,应该是太太那儿的箱笼吧?〃
  〃你不认得路,也不认得人,还是先不要去了,箱子先单放在一边不要去动它。咱们那只箱里装的什么?〃
  〃是几件厚衣裳,现在倒是穿不着。〃
  又林点了下头。事情多,出错也难免。箱子上的标记也不算明显,只错一只箱子,也不算错了。
  朱慕贤从外头进来,小英忙屈膝行礼:〃姑爷回来了。〃
  又林迎了上去。朱慕贤一脸倦色。握住了她的手:〃吃过饭没?〃
  〃吃过了,你呢?〃
  朱慕贤摇了摇头。
  到这会儿了还没吃饭?大老爷怎么也没想起来给儿子饭吃?又林有些意外:〃刚才厨房来已经把食盒收去了。不过咱们带着点心,你先垫一垫。书墨呢?让他去厨房说一声,要是方便的话,给你再端份儿晚饭来。〃
  朱慕贤挥挥手:〃不用去端了,吃点点心就行了。〃
  小英又把点心匣子端出来,朱慕贤也就着茶水吃了几块点儿心。一面吃一面问:〃刚才我不在……院子没有收拾好么?怎么东西都搬这儿来了?〃
  按朱慕贤想,即使院子一时还不能住人。箱笼可以先搬过去。而现在屋里堆的都是箱子,要是再往新房搬,那又要费一次事。
  又林看了一眼,小英和翠玉知趣的先退出屋。又林才轻声说:〃刚才母亲和二婶儿争执了下,二婶说,后院儿她已经收拾了给三哥做新房用了,让咱们住东院儿。母亲不太高兴,所以让我们先在客院安置。〃
  朱慕贤手顿了一下,嘴里的点心似乎有些干噎,不好往下咽。又林把茶递给他,朱慕贤喝了一大口,费力的把点心咽下去。
  〃我知道了。〃顿了一下他又说:〃怪不得刚才三哥见我的时候脸色有点怪。八成是为了这事儿,他有些不好意思,又不便说。〃
  朱长安的确是心里不踏实。大太太信上说要给朱慕贤后院的事情,朱长安一开始是不知道的。等他知道,已经晚了。虽然他不赞成二太太的做法,可是二太太在二房那是说一不二,朱长安劝了两次劝不动,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不是他们小夫妻俩的事,而是大太太和二太太斗法。他们做晚辈的实在不好说什么。
  外头小英忽然说:〃哎呀,徐妈妈,这么晚您老怎么过来啦?〃
  朱慕贤忙抹了下嘴站了起来,外头来的果然是徐妈妈,还拎着个红漆食盒,笑吟吟的走了进来。
  〃四少爷,四奶奶。〃
  朱慕贤对祖母身边的人一直敬重,客客气气地说:〃徐妈妈怎么来了?快坐。〃
  〃四少爷不用客气。老太太刚才说,天气热,一路上他都劳累了,让四少爷和少奶奶早早歇着,明天还得认亲哪,还有得累。四奶奶一直是南边儿人,这边厨房做的饭菜可能不合口味,就让小厨房给做了两道点心,还有一道汤,特意让我给送过来。〃
  又林忙说不敢当:〃让祖母挂心了,真是折杀我了。祖母也劳顿了一路,正该好好歇着,还为我们操心,让我们做晚辈的怎么当得起。〃
  徐妈妈笑着把食盒放下,又说:〃少奶奶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一定记得说,可千万别忍着,委屈了自己个儿。〃
  她也没有多待,交待完了话就告辞了。朱慕贤和又林送徐妈妈出了门。
  远远的有人往他们这边儿张望,不过只探了下头,又迅速缩了回去。
  徐妈妈有意提高了声音说:〃少奶奶快回去吧,再不喝汤要凉了,可就不好喝了。〃
  朱慕贤说:〃妈妈慢走。〃
  等关上房门,朱慕贤看着桌上的食盒,慢慢问:〃晚饭你吃的什么?〃
  又林一笑:〃厨房忙得很,难免不周全。我和你一样,也吃的点心。〃
  朱慕贤就明白了。
  老太太绝不会无故打发徐妈妈过来。看来厨房那里是有意怠慢,而祖母已经知道了,才特意让徐妈妈过来送汤送水。
  如果不是这样,只送点东西,何必让徐妈妈亲自来?生怕别人不知道。
  孙辈不止一个,老太太就算疼他,也大可以悄悄的让人送。让徐妈妈亲自来,送东西是其次,主要是表明了老太太的态度。她知道这边被人慢待了,所以来给又林撑一撑腰。
  朱慕贤低声说:〃对不住……才说不让你受委屈,一转眼儿就这样……〃
  又林把手盖在他的手背上:〃这又不是你的错,一个家上上下下这么多人,各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你待我好,我心里知道。可是你不能让旁人也都和你一样。慢慢来吧,以后肯定会好的。〃
  朱慕贤心里更添愧疚。又林这么懂事明理,受了委屈一声不响,现在还要反过来安慰他。
  〃喝汤吧,徐妈妈说,凉了可不好喝了,那可不辜负了祖母的一番心意?〃
  朱慕贤点了点头。
  又林松开他手,把食盒里的点心取出来,说是点心,其他可以算是两个小菜了。一个是蜜蒸火腿,一个是茶酥。汤则是清心滋润的百合莲子汤。可见老太太是真用心了,这两个点心一道汤都是他们小夫妻喜欢的。
  老太太给他们东西的事儿当然没瞒住人本来也没想瞒人。大太太那边肯定知道了。她正窝了一肚子火,又听见这事儿,差点把茶碗给砸了。范妈妈忙从旁劝说,大太太过了半天也没消气,忽然想起来问:〃老爷呢?还和贤儿说话呢?〃
  范妈妈为难了一下,轻声说:〃没有……少爷已经回客院去了,老爷去西边院儿里了。〃
  大太太并没太意外。
  西边院儿里住的是大老爷的妾和通房。
  她从于江这么大老远的回来,于江的事,儿子的事,京里的事,夫妻俩正该现在好好合计合计。二房现在都骑到脖子上来了,可是这个丈夫……他对这些毫不关心,满心里只有风花雪月,只有那些年轻的漂亮的骚蹄子们。儿子如何,妻子如何,他毫不关心。
  有时候大太太气极了,都想拿把刀去把他给捅了。别人的丈夫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什么她的丈夫却从来指望不上!不求他帮忙,大太太只能求他别帮倒忙。
  范妈妈轻声劝她:〃太太也早些歇着吧,明个事儿更多。至于院子的事儿,老爷子老太太心里自然有公道。二房这样明着欺人,还当家里是三年前呢?老爷子现在又要起复,咱们大老爷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的。二房再想嚣张,也得掂量掂量不是?〃
  大太太哼了一声:〃他们只怕是掂量过了才这么干的。老爷子要面子,尤其又在这种时候,传出来家宅不合的话,让人再参一个治家不严,那才好看呢。二房就是看着这个了,才甩出脸不要也这么干。这世上,不要命的也怕不要脸的啊。〃
  又林这一夜倒是睡得很踏实,她太累了。
  而且她也相信一句话,更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出发。
  今天发生了好几件不顺的事情不说了。
  求票求票。
  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英她们就把外头衣裳和裙子解了囫囵睡了一觉。要不是怕压皱衣裳,她们大概就会和衣而卧了。翠玉晚上一直都很警醒,断断续续时睡时醒的,外头打更的声音她都听见了。没到五更天她就醒了,把小英也推醒,几个人简单的梳洗过,小英隔着门帘轻声唤了两声。
  〃少爷,少奶奶,该起身了。〃
  屋里头又林的声音应了一声,说:〃进来吧。〃
  小英端着水进去,打起帘子。又林已经坐了起来,一手拢着头发,一手在系扣子。朱慕贤也醒了,一手搭在被子上,还没有起身的意思。他看着又林仰起脸来,把头发往后拨。身上的内衫单薄,美好的身形在薄衫里隐约可见。
  又林可不知道他满脑子里都浮现的什么样的香艳想象。
  就算比别人多活一世,她从前也压根儿没机会好好了解男人是什么样的。看他枕着手臂微微出神,以为他在担忧今天的认亲不顺利,伸手推了他一下:〃快起来吧,别误了时辰。〃
  整个客院里头人人都忙碌着,今天认亲不光是有二房三房的长辈,还有许多平辈的姑嫂妯娌,还有晚辈朱慕贤的哥哥可是已经有两个娃儿了。这什么人送什么样的东西得一份一份儿的分好。
  两人先过去大太太那儿。大太太也已经收拾停当了,打发人去西边小院儿里请大老爷。
  夫妻间的事儿,关起门来吵也不要紧。可是今天不是寻常日子,为了儿子的体面。大太太和大老爷也得在人前表现得恩爱和睦一些。
  二房在这上头就比他们要强,别管他们关起门来什么样儿的,当着人的时候二老爷和二太太马氏从来都是站在一边儿的。
  大太太自己再要强有什么用?丈夫以前做着官的时候,老爷子罩着。下头人捧着,年轻时候的少爷脾气一直养到老也没改变。他不会体贴妻子,甚至也不看重儿子孙。他满心里只有他自己
  丈夫指望不上。只能指望儿子。
  看着朱慕贤和他媳妇进门的时候,大太太心里还是高兴了一下。儿子眼见着要有出息了,她后半辈子也有指靠了。
  两人先给大太太请了安,大太太问他们晚上睡得怎么样,用了早饭没有。说话的功夫又有人来请安。
  朱慕贤的哥嫂来了。
  昨天人多,虽然都打了照面,可是没说上话。朱慕贤的兄长朱正铭比朱慕贤反而要矮一些。相差约摸两寸。兄弟俩眉眼看起来相似,不过朱正铭已经有些发福了。
  嫂子钟氏身量倒不矮,浓眉毛,鹅蛋脸,一脸是笑。她和又林相互见礼。钟氏的目光带着几分探究和估量,又林却十分坦然。
  她和这位嫂子应该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应该可以和平共处。
  钟氏没见过又林,只听说是于江镇上的商户人家,对这个弟媳妇先存了三分轻视有这种想法的不独她一个人。京城的人都是这样,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见识眼界都不是其他地方的人能比得上的。说话行事都一股小家子气,说出话来蠢得可笑,对钱财又看得特别重。
  之前钟氏的娘来看望外孙。就曾经提醒过她。要是不好好儿应对,眼见着上一辈大房二房间的争端又要在他们这一辈也依样画葫芦了。钟氏深以为然,瞧瞧现在二房那个混不吝的无赖劲头儿,不就是因为二太太撺掇挑拨着,一心盯着这份儿家业吗?
  就为了这个,这些年家里家无宁日。她生怕二房在贪婪之余生出什么歹毒心思,儿子都不敢让二房的人靠近前。
  现在看着这个弟媳妇一举一动,倒是很有大家风范
  钟氏想,到底是老太太看中的,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再说,听说这位弟媳李氏嫁妆丰厚。昨天抬进来的那些箱笼可不是她的全部嫁妆,但是已经十足可观。
  钟氏虽然有一丝酸意自己家中兄弟姐妹不少,母亲就算想多给她陪送些,也是有心无力,还得顾忌着嫂子们。自己娘家门第当然压过弟媳一头,可是要论起嫁妆,弟媳李氏可胜过她不是一筹。
  钟氏的目光落在又林的鬓发间,又林还算是新妇,打扮上自然要精心一些。发间那朵珠花是李光沛特意让人在苏州请有名的匠人制的,浑圆无瑕的明珠被金丝串就,行动间珠子颤巍巍的动,那种氤氲的珠光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
  又林本来不想戴这个出来,是早上梳妆时朱慕贤一眼挑中了这个,亲手替她簪上的。
  大太太倒是没在意她们妯娌间相处得怎么样。看乳娘抱着孙子、孙女,脸上的笑就象落在水面上的油,一下子就泛了开来。
  〃你们也是,大人早起就算了,孩子才这么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