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1      字数:4919
  又林整天关在屋子里,感觉与门外的世界都要脱节了,玉林的消息都比她灵通。李心莲姐妹俩的去向还是玉林告诉她的。
  “她们现在住哪儿?”
  “还住原来姑姑的老房子里头。”玉林说:“他们自己家的的房子空着很久了,里面能抵债的东西听说都给拉走变卖了,空荡荡的,两个姑娘家住那儿不合适。”
  但是姑母已经去世,她们住在那老房子里头就合适吗?也没个长辈看顾,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果五老爷和五奶奶以前不是那样神憎鬼厌,如果李心莲姐妹俩不是声名在外,一族里谁家就缺这两个小姑娘的
  又林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心她们。
  四奶奶突然发现自己有这么多事情还没来及教会女儿。婆家门第越高,这媳妇儿就更加难当。更别说又林将来头上是两重婆婆,不但有朱大太太,还有朱老太太。而且朱家现在还没有分家,京城的宅子里住着三房。而且朱慕贤上头还有兄嫂,下头还有弟弟妹妹——虽然是庶出的,可是这只代表关系更复杂。
  算一算,朱家是四代同堂,大小主子加起来二十口人了,又林嫁进去当媳妇儿,这上上下下的关系轻易可搞不定。
  整个夏天忙忙碌碌的,李老太太也没有出去再避暑,而又林压根儿没感觉到暑热难耐,似乎就是那么一晃眼,盛开的花朵又纷纷谢幕,遮天匝地的浓密绿荫被西风吹得渐渐泛黄。
  中秋的时候,又林帮着四奶奶料理节礼的事儿。这些事儿以前她也帮着四奶奶做,但是以前是又林给四奶奶打下手,现在是四奶奶把主要的事情都交到又林手里,自己只从旁指点一下。
  刚上手又林有些慌乱,但是渐渐就镇定下来了,一桩桩处理的井井有条。本家亲戚送什么。远一些的亲戚又送些什么,邻里之间当然也不能耽误。至于李光沛那边,也把一些应酬往来礼节拿来让又林学习。
  在自己家出什么岔子都不要紧,有父母教导着。有他们兜着护着。要是等到了婆家再出错儿,谁能这样体贴理解她?
  又林有个做笔记的好记惯,她自己做了本表格,把各家往来的亲戚填入其中,下面的空格一格一格的是历年送了什么礼,对方又回送了什么。后头还有小的空格里,就把新增添的成员加上。
  比如舅舅家里头。三表哥名字后头现在又加上了已经变成表嫂的周榭,大舅舅家又添了个孙子,也不能忘了他的那一份儿。
  真是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又林晚上把册子再拿出来翻开,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过到了四奶奶那个地步,也就用不着什么册子笔记了,所有的亲戚故旧关系全在脑子里,烂熟于胸。哪家近哪家疏哪家厚哪家薄那是张口就来不带打梗的,那才是合格的主母。
  又林深深觉得自己还需要学习。
  各家的节礼都差不多齐备了,不过——
  又林的册子翻到了某一页。就停顿下来。
  这上头是陆家的几门亲戚,其中来往多的就是陆延宗。
  但是今年和往年相比,差别很大。往年的格子里写的满满的,全是各色丰富的礼物。可是今年只有可怜巴巴的四色应节的礼物,就是那种很远很远的亲戚家充充面子以示还没断绝关系才会送的那样。
  表叔这人真是挺现实的。婚事不成,入股不成,马上就人走茶凉,连多敷衍一下都不肯。
  又林本来已经躺下了,又坐了起来,打开抽屉找东西。
  小英听见动静进屋来。拿了件衣裳替又林披上。
  “姑娘,找什么?”
  又林已经找到了,近来因为四奶奶给她备嫁妆打首饰,把东西放得有些乱。
  小英一看就明白了。
  “看看祖母睡没睡。”
  小英应了一声出去,过了片刻又进来了:“老太太那屋灯还亮着。”
  又林起身穿衣:“我去一趟。”
  小英服侍她穿好衣裳,又去提了盏灯笼。
  已经入秋的天气。纵然白天还燥热,晚上却已经夜凉如水。月光洒了一地,的确象是落了一地的银青色薄霜。
  李老太太还没睡下,看着又林这样晚才过来,也没有十分意外。
  “怎么还不睡?”
  “想起件事儿来,睡不着。”
  又林把那个小盒子递给李老太太。
  李老太太打开看了一眼,很中肯的说:“这不是咱们这儿的东西,应该是外番来的,多半是海商们带来的,这个便宜不了,等运到了北边儿,到了京城,上千两都买不来。”
  这个又林也知道。
  “这是前次陆家表哥来的时候硬是送给我,我本来想还他,可是后来……”一直没有还的机会。
  李老太太表情平和,但是这会儿她越平静,又林反倒觉得不安。
  “你这孩子……”李老太太把盒子盖上:“这样的东西如何能收下?便是一时还不出去,也该早和我或是和你娘说才是。”
  又林垂下头:“我知道错了。”
  李老太太叹了口气,拉起孙女儿的手:“你也别怪祖母对你严厉,你已经不小了,这东西又不是寻常东西。倘若有一日翻出来,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平时做得多好都没用,女人在这个事情上头一定不能犯错。”
  又林点头说:“祖母教诲,我一定牢牢记住。”
  “你一向是个稳重懂事的,这件事你就不用再想了。你这两天帮你娘料理节礼的事?都学着什么了?”
  “事情多得很,那么多平时从来不走动的亲戚,这会儿都得一一的顾着,着实不轻松。”
  “是啊,倘若大家都穷,那马虎一些也没人说什么。可是你阔了,旁人还穷着,你就不能马虎,不然失礼于人,他们得说是你瞧不起穷亲戚,一来二去,纵然没多大妨碍,可是毕竟是得罪了人。他们平时也不登门,口口声声说高攀不上,怕人家以为他们想攀附富贵。可是他们越是这么说,咱还越得客客气气的。”
  又林安静的听着李老太太说话。翠芝刚才见又林这么晚过来,必定是有话要说,已经很识趣的退到外头去了。这会儿瞅着时辰不早了,翠芝借着送水的空儿,委婉的说:“老太太,姑娘,时辰也不早了。有话不妨明天再说吧,这眼见都三更了。”
  “都这会儿了?人老了,一说起话来就总絮叨。又林你也回去吧,脚下留点儿神,别绊着了。”
  又林撒娇说:“我不走了,今晚上我跟祖母一块儿睡。”
  李老太太呵呵笑:“才说你稳重,你就撒上娇了。快回去吧,要不然明天你弟弟妹妹都该笑话你这个当姐姐的了。”
  又林也笑笑。
  这件事和祖母说开了,她也放下一桩心事,回去的时候连脚步都更轻快了。
  小英提着灯笼跟着,轻声说:“姑娘当心,这里有块石板松了,明天让人来收拾一下。”
  又林站住了脚,墙外河水哗哗的流淌着,长街深巷间偶尔传来两声犬吠。
  就恍惚了这么一下,又林回过神来。
  虽然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久,偶尔还会有这种感觉。突然间不知道自己身处什么时代,站在什么地方。
  中秋节是团圆节,家家都是关起门来过节的,李家当然也是一样。
  这次过节与从前一样,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又林在家里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了。到明年这个时候,她已经出嫁,成了朱家人了。想再这么和自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一起分享月饼瓜果,也没机会了。哪怕朱家现在与李家只有一墙之隔,那毕竟也是两家并非一家。而且朱慕贤如果离开于江去京城,又林势必也跟着离开,那时候千里迢迢,山高水远,想再见一面都难。
  李光沛想到这些,难免有些伤感。
  但是德林他们却没想那么多,孩子总是盼着过节。过节代表着学里可以放几天假,可以尽情的玩。通儿更小,只知道成亲是喜事,吹吹打打,看新娘,抢鞭炮,拜天地。他还不明白姐姐出嫁后就再难见面了,那可不是短暂的分离。
  菜肴精美而丰盛,光是月饼就有八种馅儿,四甜四咸的。李老太太吃了半块云腿的月饼,有了年纪不敢再多吃这种油腻的东西。通儿还小,四奶奶也不肯教他多吃。蒸好的螃蟹送了上来,还有烫热的酒。自然,一旁还备有水待洗手时用,水盆上飘着菊花和菊叶。
  德林既得陇,复望蜀,吃着螃蟹,还觊觎李光沛面前摆的酒。平时李光沛都不许,他想着今天过节,让他喝一小口也不打紧,结果被四奶奶眼刀一横,马上咳嗽一声,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喝什么酒,万一背不出书来,先生肯定要罚你。”
  又林在一旁偷笑。
  李老太太有了年纪,是第一个退席的,玉林也跟着走了。通儿熬不了夜,早打起盹了。又林喝了两杯酒,当然两杯酒喝不醉她,只是身上暖融融的,脚下也有些轻飘飘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喜事
  八月里桂子飘香,百果成熟,是个好季节。好吃的东西特别多,一茬接一茬的,李老太太指着说庄子上送来的各种水果颜色鲜亮好看——确实好看。金灿灿的橘子,红通通的苹果,犹带青意的黄梨。送果子来的人就是又林屋里头翠玉的兄嫂。他兄嫂也很会讨好,果子都放在藤编的筐里,但是不是象别人那样一样果子装一筐,而是间杂着装的,各种颜色互相映衬着格外鲜艳。筐子旁边还用红绸带子系着胖胖的吉祥如意结,不说吃,光看着都是一种享受。
  李老太太当即就说,先摆屋里头看着吧,再说果香还好闻,熏熏屋子——只是可惜终究要吃了,不能长看着。
  又林抽了空给李老太太画了张百果图,用色十分之大胆,与之前的山水写意淡彩画相比,这画颜色浓艳有些象油画了。让人裱了一下,第三天就挂到了李老太太屋里。把李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四奶奶颇有几分吃味,又林要安抚爹娘,也给画了一张。画法一样,只是构图和造型不同。德林看了心痒,也讨,玉林看了羡慕,水汪汪的眼睛对着姐姐直放秋波。
  这就是家大业大的坏处——瞧现代,一般人家住个三室一厅什么的,客厅挂张画大家都能瞧见,犯不着一个房间挂一张,浪费。可是现在大家各有各的院子,给谁不给谁都不好。
  又林心一软,明年这会儿,她可就不在家里了。就是想给他们画,那也没机会了。于是再铺纸调彩,一人一张,还多画了一张给周榭捎去。
  画送去了。还从东潭舅舅家捎了个好消息回来,周榭已经有孕两个多月了啦!把二舅母给乐得,恨不得把儿媳妇给供起来。一步路也不让她走,连喝个水都把杯子递到嘴边儿去,手指头也不让她动。
  周榭可真……嗯,很争气。四月里出嫁,到现在就怀上两个多月了——书昭表哥真是讲究效率啊!二舅母还夸又林那画来得巧,真是个报喜的好礼物,一收到画。那边就诊出来有孩子了。再说百果图,百果结子,多好的意头。
  四奶奶高兴之余,又忍不住想叹气。
  周榭这种当年出嫁就有喜的儿媳妇,哪个婆婆能不喜欢?周大奶奶似乎当年也是嫁进了门就有喜的。生的就是周富辉。周榭果然很象她娘,是个多子多福的命。
  可是自家女儿……要是象了自己,那可能就不大顺当了。
  这事儿可不象别的事儿。要是别的什么本事,还能严令女儿一定要好好学习,务必学到手学到家。可是这是人家天生的本钱,学也学不来。
  四奶奶也不是没请过郎中给女儿调养身体,可是如果郎中这么有用,那因无子悲剧的女人也不会这么多了。郎中只能起个调养的作用,不可能把一棵山枣子树改造成大苹果树。立马让你丰收增产的。
  同时二舅舅家还有一桩喜事,二舅舅的闺女,又林的四表姐要出嫁了,男方也很殷实,婚礼操办得隆重,二舅母捎信儿来让四奶奶也过去。
  四奶奶是出嫁的姑奶奶。侄女儿出嫁,当然是要去的。又林也很想去。一来,四表姐出了嫁,以后难得见面。二来,又林也想见见周榭。
  四奶奶明白女儿的心事,虽然说定了婚不大方便出门,但这是去舅舅家,没大碍。以后又林嫁了人,再想去舅舅家也难了。这么一合计,四奶奶就去和李老太太说这事,李老太太也痛快地点了头。
  又林十分高兴,小英也是一样。又林少出门,她也跟着整天憋在屋子里。这回能出个门,自然高兴。她在屋里走来走去的收拾东西,又林看着她忙活,忍不住好笑:“就去两三天,用不着带这么多衣裳,也穿不过来啊。”
  “姑娘可不是小孩子了,也不能太不讲究。”小英把四奶奶搬出来:“这是奶奶吩咐的,让多收拾多带点。”
  果然,一说是四奶奶的意思,又林就不反驳了。小英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