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0      字数:4979
  。只是没想到……”
  周榭和又林互望了一眼。
  只是没想到,石琼玉早就有了心上人,就是杨重光。
  细想想并不奇怪。杨重光生得那样俊逸,远远近近的没有哪个同龄少年及得上。而且据说也很有才华,只是一直没有正式的进学,给耽误了而已。石琼玉和他应该算是青梅竹马了,对他的感情也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周榭一面替石琼玉惋惜,一面说:“昨天我叔叔从杭州府捎了些东西回来,胭脂有两盒,我看颜色很好,香味也正,你拿一盒去试试吧。”
  她一面说,一面起身去取了胭脂盒子来。旋开盒盖,果然有一股特别馥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颜色是很正的大红。
  “太艳了,还是你自己留着用吧,我可没地方擦去。”
  “你这丫头,也不小了,自己平时也该好生拾掇打扮一下,出门的时候也不要那么随随便便了,有的是等着相看你的人。”
  周榭拉着又林坐下,取了签棒挑了一点胭脂,替又林点在唇上,又薄薄的匀开。豆蔻年华的少女,唇娇嫩而饱满,象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一着上色,更显得娇艳。又林自己看看镜子,只觉得里头的人看起来十分陌生。那张平时看起来只能说是清秀的脸上,因为这抹胭脂色,忽然带上了一层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妩媚。又林想擦掉,周榭按着她的手:“很好看啊,不要擦。”
  “怪别扭的……”
  “这有什么。”周榭说:“好啦,这盒送你吧,要记得用,能搽嘴唇也能搽脸,可别搁坏了。”
  “知道,我一定记着用。这盒胭脂多少钱?”看盒子也知道不便宜。
  “这个我也不知道,一起捎来了好些东西呢。”
  不用问,肯定都是给周榭采买的嫁妆。
  于江毕竟是小地方,许多大户人家要办嫁娶的大事,都会到杭州府去采办购置。周家又不缺钱,只有周榭一个女儿,必定不会吝啬。女子的嫁妆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是到婆家立身的根本。
  李光沛和四奶奶将来必定也会为了又林这样劳心费力——没有办法,当父母的总是愿意为孩子付出他们所有的一切。而做子女能回报父母的,可能连十分,或是百分之一都不到。
  ——————————————
  想不出标题,只好空着了。
  到家之后感冒了=,= 可能是出去一趟不太适应,也可能是空调吹过头了,头晕乎乎的
  第七十章
  又林进门的时候,刚好七奶奶从她家出来。
  “七婶婶好。”又林有些意外:“七婶婶几时来的?不用过晚饭再走?”
  七奶奶瞅着又林,过了片刻才笑了笑:“来找你母亲说话,家里还有事儿,就不多待了,有空去我们家里玩。”
  “嗯,得空儿了一定去。七婶婶家的点心做的一向好。”
  七奶奶一笑。
  她现在倒象是看开了,不再整天为了子嗣的事情忧心。
  若是她自己不能生,那是她的过错。可是左一个右一个的丫鬟通房没有一个生得出来,总不能是个个人都有毛病吧?
  又林先去见李老太太,刚才从周家出来她去买了核桃糕。李老太太有了些年纪,喜欢吃这些甜糯的省嚼劲儿的点心。但是李老太太平时又很节俭,特意打发人去外面买点心零嘴这种事她是不会做的。
  长辈的事,当晚辈的自然要牢牢记着,时时想着。
  李老太太笑着说她:“又乱花钱,怎么买这么多?”
  “这不是借着您的光,其实我们几个也解解馋么?”又林掰了一块核桃糕,递给玉林。玉林先看了一眼李老太太,见她首肯了,才伸手接过去。德林刚才在写字,墨汁沾在了手上,丫鬟打了水来让他洗过了手,他才去盘子里取糕吃。
  “刚才在门口遇到七婶婶了,她来给您请安的吗?”
  李老太太指了一指几上:“瞧。”
  一块用桑皮纸包着的料子,还有装着点心的四喜攒盒。攒盒里是四样干果,桂圆、枣儿,莲子。东西虽然普通,盒子却十分喜气。
  “七婶婶也太客气了,又不是外人,实在不必这样多礼。”
  李老太太只是一笑:“去你母亲那里看看吧,顺便和她说,晚饭调一盘菜心。”
  又林笑着应了一声,一手牵着德林,一手牵着玉林,拖拖拉拉的出了门。这两天的天气倒比前些日子要凉爽,风吹过院墙,树叶子沙沙的响。玉林抬起头看着树梢,忽然伸手指了一下:“姐姐,鸟儿。”
  又林抬起头看,果然树梢那里停着一只鸟儿,并不是常见的麻雀杜鹃之类,羽毛有一种宝石似的光泽。大概是被他们的声音惊动了,那只鸟儿一振翅,就飞进了浓荫深绿丛中,不见了踪影。
  玉林有些怅然地看着鸟儿刚才站立的地方,树枝微微晃动着。虽然是她还是个孩子,可是那一瞬间,她的神情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人,显得那样无奈。
  “走吧姐姐。”
  又林安慰她:“老太太喜欢安静,后面园子里不是养了两对鸟儿吗?吃过饭,我陪你去喂鸟儿。”
  德林抢着说:“我也去,我也要喂鸟儿。”
  又林点头说:“那你等下要好好儿吃饭,不许把菜叶都挑出来,也不能含着饭就摆弄别的东西。”
  德林连连点头。他小脸儿红通通的,这一年他也长了个子,新做的小衫小裤盘扣滚边,看起来象画上的金童一样可爱。又林摸摸他的头,又转头看玉林。
  玉林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小声说:“鸟儿关在笼子里,就不好了。”
  这话说得真不象一个孩子的口吻,仿佛有感而发一样。
  又林想到她整天整天的困在屋子里……也许她也象鸟儿一样,想往着外面的世界。
  “玉林不喜欢它们关在笼子里?那下次跟娘去庙里的时候,咱们把它们放了吧。”
  玉林抿着嘴笑,看着又林,显然很高兴。不知道她高兴是因为去放鸟儿,还是因为可以出门去庙里。
  四奶奶正一边翻着账本一边和胡妈妈说话:“你在外头听说过什么没有?”
  胡妈妈轻声说:“倒是没有听说——不过今年雨水都少,七奶奶娘家那里,听说田地都旱得厉害,今年秋天田里收成怕是好不了。七奶奶陪嫁的庄子田地只怕也歉收。她想约奶奶您一起开铺子,八成是想这边能赚些,填填那边的亏空。”
  四奶奶想了想,微微摇了摇头。
  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七弟妹不是个没成算的人。虽然遇着年景不好,可是七奶奶嫁妆不薄,这一点亏损,她亏得起,伤不了元气。
  而且开古董铺子,可是个烧钱的买卖,一件古董玩器上头就能压成百上千银子,进货售卖的门路也不是一般人摸得准的。一个弄不好,会倾家荡产。
  七奶奶怎么会打起这个主意呢?
  四奶奶手里是有两间铺子的,但都是做些小生意。要么就把房子铺赁出去,虽然赚得少些,可是胜在安稳省心。
  “这两天没事,你且让你侄儿打听打听去,别是谁撺掇着七弟妹想诳她的钱。”
  胡妈妈一口应下。
  四奶奶微微出神。
  七奶奶来,说的可不止想一起入股开铺子这一件事。
  还提起她娘家那里,有年纪和又林差不多的少年。言下之意,都不用去猜。
  只是刚才四奶奶没有接她的话,七奶奶也就识趣的没有再提起。
  一家有女百家求,这挑女婿的事情可不能轻忽。
  正说着话,就听见德林的声音在外头喊:“娘,娘。”
  四奶奶刚才的心事顿时抛开了,笑着应:“听见了,快进来吧。”
  掀起竹帘,又林牵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德林迈进了门坎,就蹬蹬蹬的跑过来扑进了四奶奶怀里头。
  四奶奶让他扑得朝后一靠,笑着搂住他:“今天的字写完啦?哟,你吃什么了?”
  “吃了核桃糕。”德林嘴边儿其实还没没擦干净的点心渣呢:“是姐姐买的。”
  “怪不得一股核桃香呢。”
  四奶奶抬起头来,朝玉林招了招手。
  玉林慢慢走了过去。四奶奶问她:“今天看了什么书?写了多少字?”
  “上午魏妈妈教了一会儿针线,下午写了五页纸。”
  四奶奶点了点头:“魏妈**针线在咱们家可以说是头挑了,你要好好的用心学。”
  玉林低头说:“我记住了。”
  虽然四奶奶对玉林不象对德林一样又抱又亲的,可是现在这态度也比从前的漠视好多了。
  +++++++
  还是想不出标题来……
  第七十一章 吃斋
  去庙里,其实是李家每年都会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李老太太去庙里吃斋,听讲经。四奶奶因为怀孕,生子,倒是有两三年都没去过了。又林倒是每回都陪着李老太太一块儿去。李光沛呢?他事情多,难能在山上清闲两日,有时候就只能望山兴叹,把老母老婆女儿送去,自己孤单单的回家来。过几日,再抽出空子来去接她们回来。
  庙里单僻了院子招待香客,夏天镇上暑热难当,所以不少人都会到山上来小住消暑。有的人家甚至一住一个夏天,直到金风吹起,树叶转黄的时候才打道回府。
  庙里的斋饭烧得相当有水平,当然,全素的,连点儿荤油都没有。但是一样让人吃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又林很喜欢其中几样,素烧茄子、煎豆腐,还有一道清汤面。这些东西大概和尚们天天都在吃,但能烧到这么好吃,可见十足本事。清汤面里有笋丝、青豆、面条筋道,汤也香得很。
  又林说:“可惜咱们家厨子不会做这素面。”
  李老太太笑着说:“天天吃就不稀罕了。这面就算好吃,让你连吃十天半个月,包你想肉味想得受不了。再说,人家这做面的手艺可是招徕香客的法宝,自然不会随便让别人知道了。”
  这倒是。山上的庙又不光这一间,凭什么让香客们选择这一处而不是别处?一是地方幽静,二就是这素斋有名了。
  李老太太说得很对,素斋偶尔吃吃,尝个鲜,清清肠。要真是一年到头天天的青菜豆腐,又林觉得自己会想肉想得眼放绿光的。事实上她现在就开始馋肉了。偏偏山上实在没什么肉吃,又林只能用偷偷带来的肉脯肉干解解馋,或者看到素鸡素火腿什么的时候安慰自己——瞧,这不是有鸡有火腿么?只要忽略前面那个素字就行了。
  李老太太听经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过了没两天,她还有了伴儿。李家的邻居,朱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也上山来避暑了。朱老太太比李老太太年纪还要大着将近十岁,但一个是养尊处优,一个却是早年守寡,两人看起来年纪相差并不算大。一说起旧时的事情来,什么旧戏台、胭脂井,落马桥,凑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真是相见恨晚。
  德林也找到了乐子,抓鸟逗鱼的没一时安生。这里比李家要宽敞,早上起来,山里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雾霭就在身边浮动,伸出手去,可以抓到满满一把的潮意。
  寺院后面有很大一片竹林,德林忽然伸手指:“兔子”
  兔子的动作很快,又林只看见一抹灰影,兔子已经窜进了竹林里头。
  德林摸爬滚打的,把自己整出一身汗,也没揪着半根兔子毛。
  俗话说狡兔三窟,虽然兔子是在这儿没影的,但只怕早就从别的洞口跑了。
  白芷捂着嘴笑:“少爷这样,到明年也抓不着啊。”
  又林好奇地问她:“你知道怎么抓?”
  “知道啊。”白芷说:“以前跟同村的孩子一起去抓过兔子,先找着其他洞口,用杂草堵起来,再用烟熏,用网兜和筐子罩在兔子窝的洞口,等它们自己受不了窜出来,一抓一个准。然后就在外头烧了吃。”
  “好吃吗?”
  白芷笑着说:“先前不会,外头都给烧得半焦了里面还生的。后来就知道窍门儿了,有个小姐妹还从家里偷偷带盐出来,起先她家里没发现,后来盐罐都给拿空了,她家里人觉得不对——为这事儿她还挨了一顿打呢。”
  盐可是金贵东西,一家有多少盐那是绝对有数的。有的人家会把鸡蛋、腊肉和盐这些东西都放在高处或是藏起来,以防老鼠、野猫,还有馋此的孩子去偷吃。
  德林的注意力只放在了一个吃字上:“吃兔子?姐姐,等咱们捉到了兔子,也生火烧来吃吗?”
  又林失笑:“不成,这可是在寺院,怎么能杀生吃肉呢?”
  德林对素斋的新鲜劲儿也过去了,在家里的时候哪顿也没少了他鱼肉禽蛋的,上山来什么都好,就是吃不着肉。
  虽然不能吃肉让德林很受打击,但他很快重新振作,又孜孜不倦的去寻找兔子窝了。玉林十分乖巧地在一旁看着,又林问她:“你不去和他一起玩?”
  玉林摇了摇头:“头发会乱的。”
  这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