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0      字数:4884
  。年轻人总是不稳当的,虽然听说你那嫂子在家是个安静的,谁知道和你哥哥合不合得来呢?合不来自然不行,太合得来也不好。你哥哥是个心野的,媳妇要是拴不住他的心,反而鼓动着他闯祸,那可不能成。”
  周榭一下子也转不过来念头,周大*奶拍拍女儿的手:“你将来待婆婆,自然要孝顺恭敬。可是婆婆和娘不一样,你在娘这儿,犯什么错都行,娘都包容,你是娘身上的掉下来的肉啊。到婆婆跟前,可就得万事谨慎了。有什么话,不要都掏给丈夫和婆婆。他们才是亲母子,要是有什么不顺,你让你丈夫是向着他娘,还是向着你?他向着谁都不对。”
  周榭以前听段夫子讲过这些,可是讲得没有亲妈这么详尽这么直白。
  姑娘对出阁总是羞答答的,既期待,又惶恐。可是周大*奶这么一说,周榭的羞怯消褪了大半。
  过日子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柴米油盐。
  娘说得也对,刘家一家人过了多少年日子,冷不丁插了她一个外人进去,并不能指望刘家人立刻对她掏心掏肺亲如一家。
  可是名份上,她成了刘家妇,的的确确又是一家人了。
  嫁人……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谁又能不嫁人呢?
  周榭出了一会儿神,才听见又林说:“……去年做的裙子,腰放一放还能穿,衫子就穿不上了,要不然捉襟见肘的……”
  “那是因为你长高了。”周榭拉着她起来比了一比。可不是么,又林这一年又高了不少。她爹娘都不矮,尤其是四奶奶个子不矮,又林将来也指定不会矮,可能比周榭长得要高呢。
  梅子和荷包送到了,又林要回去,周榭不舍得:“再坐会儿,你回去有什么要紧事?”
  “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看着弟弟妹妹写字。”德林用来练字的贴是孝经,玉林则是女则,烈女传,果然是思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李老太太虽然自己识字不多,可是教起孩子来却是有一手。
  “啊,还有件事,我娘叫了石婆子来。”
  一提石婆子,镇上没人对她不熟的,她也对各家各户都熟,要不然怎么替人牵线搭桥雇人买人?周榭忙说:“这是要紧事,那你快回去吧。”
  石婆子前几天已经来了一回,今天再来,应该是带人来了。按照四奶奶的要求,得是卖倒的死契。要是活契,人心思也活,遇事不会出死力,不会跟主人共进退。可是肯卖死契的,那得是很穷苦的人家,实在没办法了才肯卖死契。
  死契拿的钱多,远非活契可比。但是这一卖,就是一辈子了。
  又林回去的时间掐得正准,石婆子也把人带来了。一辆骡车赶到门前,鱼贯下来了六个姑娘。小英在门口看得正清楚,忙进来和又林说。
  “六个?”又林想,石婆子业务水平真高啊,这么短的时间就凑够六个了?当然,六个不可能全要,总得挑一挑的。四奶奶的预算是最低两个最高四个。
  这几年风调雨顺的,远没到饿殍遍野卖儿鬻女的境地。
  小英全然没意识到这件事与她自身的关系,忙着替又林换衣裳。翠玉这几天却时常出神。她知道,四奶奶这是看不中她和小英,才给大姑娘买人挑人。可是,要真进了新人,会怎么安置她和小英呢?
  最差的,就是嫁到庄子上头随便配个庄户吧?这不是没可能的事。
  翠玉握紧了拳头。
  不成,那绝对不成。
  她从乡下来的,她知道乡下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在李家虽然是做丫鬟,可是在姑娘院子里又有什么粗重活计呢?反而吃得好穿得好,三日就能洗一次头洗一次澡。可要是到了乡下……半月见不着肉味儿,半月洗上不澡,跟着一个粗汉过苦日子,再生一堆孩子一起捱穷——
  不,绝不,她不能过那样的日子
  可是四奶奶一向不是很喜欢她……她该怎么办?
  第六十三章 挑人
  石婆子的口碑好,可不是吹出来的牛皮。她办事的确麻利牢靠,而且由于她也是本镇人,在自己本乡本土可不好搞些什么花样,这名声一坏可不好立足了。而且,正因为她是本乡人,所以本地高门小户各家情形都心里有数,四奶奶说一声要人,她立刻心领神会,知道这要的丫鬟是为了什么事预备的。
  李家大姑娘过个一两年也该说亲事了,为会儿买人,不用说也是为了她而准备的。
  一知道主旨,后头的事情就好办了。首先是年纪,然后这出身,脾性,都不能随便糊弄,不然石婆子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
  弄来的六个小姑娘里头,三个是她精心挑的,一个是那家人托给石婆子的,还有两个,倒真是弄来凑数的。粗笨,长得也拿不出手。这要带了当陪嫁,纯是打脸。
  这些姑娘都是收拾得齐齐整整才过来的,石婆子做惯了这些事,先每人都给她们寻了一身干净青布衣裳换了,头发、手脸都弄得清清爽爽的,才一起带了过来。又千叮万嘱过,不能乱说话,要守本份,要规矩。
  四奶奶挨个看过,心里大致有了数。
  “都多大年纪了?家是哪里的?”
  最左边的姑娘先说:“姓白,属马的,今年十四,是乌石村人。”
  四奶奶点了下头,乌石村离于江镇不近,是有名的穷地方,这姑娘生得黄瘦,象是一直吃不饱饭的样子。其他几个也都差不了太多。虽然脸是认真洗过了,可是那种象是抹了一层黄土一样的菜色是洗不掉的。
  “去找姑娘,让她过来看看。”
  翠香应了一声去了。又林正好从周家回来,她进了四奶奶的院子,那几个小姑娘站在门外面,一个个有点缩肩低头。
  石婆子见过又林,因此笑呵呵的地招呼一声:“姑娘来啦。”
  又林也回了句:“石大娘好。”
  石婆子忙招呼那六个小姑娘:“快给姑娘问好。”
  六个小姑娘前后不一的扑通扑通跪下来,给又林磕头。
  又林强忍着挪开脚步的冲动,心里并不太好受。
  但是她又不能回避。
  这时代的主仆关系不能小看。主子手里能掌握下人的手死荣辱,可是下人也反过来也对主家的影响至深。忠仆难寻,能干的忠仆更难寻,人都会为自己打算,遇事当然要先保全自己,看到利益也会想着先给自己划一块——不,这不是什么卑劣,这是人的天性。很多时候,主仆相处往往十几、几十年,比任何亲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都要多。下人替主人跑腿办事传话,打理财物,照管孩子……也可以说,主家的性命其实也掌握在这些下人的手中。
  如此重要的关系,又林当然明白自己该睁大眼睛,好好挑一挑。
  不出意外,今天这几个姑娘里头,会有人留下来服侍她,跟着她出嫁,今后大把大把的年华,她们都要一起度过,唇齿相依。对内宅的主妇来说,身边的这些人,比丈夫、比婆家任何人都来得更亲密,她们会日夜陪伴在她身边。
  所以合不合眼缘,可不可靠,实在是太重要了,绝不能随便。
  又林走到四奶奶身边,四奶奶拍拍女儿的手。
  刚才女儿的不自在她当然看在眼里。
  不要紧,都得打这一遭过来,小姑娘心软没经过事,都这样。以后经得多见得多了,就不会象现在这样。
  “去周家了?”
  “是啊,给周姐姐送了些梅子,还有几个荷包。”
  “你们也不用这么难舍难离的,左右她又没嫁到别家去,以后咱们是亲戚了,关系只有更近的。你想见她也方便。”
  “嗯,我知道,可是到底不象现在一样,隔着墙,一抬腿就到了。”
  四奶奶笑了。
  石婆子嘴很巧,插了一句:“听说奶奶您府上和周家结了亲了?真是恭喜恭喜,周姑娘可是咱于江镇上远近有名的好姑娘,又大方又端庄,您那侄儿也是个有出息的,这可是天作良缘啊。”
  好话吉利话谁都爱听,四奶奶笑着点头。
  她们说话的时候那几个小姑娘的反应也各不一样,有的就老老实实的跪着,有的见没人理会,就站起来了。可是站起来后发现一起来的人还跪着,犹豫了一下又跪了下去。
  四奶奶晾够了她们,才说:“给你挑几个人使。咱们家庄子上头年纪差不多的也有,你先挑着,合意当然好,不合意,再从庄子上挑几个。”
  四奶奶这话说的——要是自家庄子上有年纪合适的,就不会要从外头买啦。这个又林心里当然明白,但是石婆子在这上头的消息就不至于如此灵通了,心里有点儿急。
  这六个姑娘里,有一半是她先垫了身价银给那家父母了,这要是出不了手,难不成再给退回家去?那不是砸她自己的招牌么?
  无论如何,也得让这李家姑娘多留下一个两个的。
  四奶奶精明,她女儿未必就是。
  石婆子真是舌灿莲花,把几个姑娘挨个儿都夸了一遍。比如哪个能吃苦肯干,家里头有四五个弟弟妹妹都照顾得妥当,又懂事。说哪个手巧,扎得的花儿活灵活现什么的。让她这么一说,这些姑娘真是个个难得,个个能干。
  可是又林又不是真的十岁小姑娘,她说什么就信什么。
  她自己会看。
  家里头丫鬟很多,会照顾人的什么样儿,手艺好的那手又该什么样儿,她心里都有数。石婆子说得热络,她只是抿着嘴,似笑非笑。
  石婆子眼见自己的劝说起不到什么效果,讪讪的闭上了嘴。
  虽然年纪差不多,这领来的六个姑娘里头还有比李家姑娘年纪大两三岁的,可是这乡下姑娘就是乡下姑娘,和人家李姑娘就是不能比。瞧瞧站最后头那个,居然半张着嘴,傻呆呆盯着李姑娘看。这……这傻妞
  石婆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个丫头,就叫傻妞。打小不知道是生病烧坏了脑子,还是先天心智不足,反正一直傻乎乎的,家里人也很犯愁,又笨又傻,特别木讷,家里又这样穷,肯定不好找婆家。这才托了石婆子,要是能卖给大户人家,哪怕做个粗使的丫鬟呢,也比留在家里继续拖累全家人要强多了。石婆子本来不想收的,要不是托她的那人和她亲家相熟,她才不会答应。这么个傻丫头,实在太不好出手了偏又能吃石婆子实在找不出什么话来夸她的好,刚才只好说她照顾弟弟妹妹在行,其实带来的六个人里头,石婆子对她最不抱希望。
  李家四奶奶是个精明人,指定不会看上这傻妞的。石婆子想的只是,好歹她是把人带出来一趟了,只是主家看不上,回去之后也有句话说,不是她不帮忙,是这姑娘确实不成。
  六个姑娘里有一个皮肤较白皙的,神情也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其他人忐忑不安,又畏缩胆怯。那一个也低着头,但是她手拢在一起放在腰间,背挺得很直,微垂头的安静姿态和其他人明显是不一样的。
  又林问她:“你叫什么?”
  那姑娘抬起头来很快地看了她一眼,细声细气地说:“姜竺。美女姜,三竺三茅钟晓暮的竺。”
  “你读过书?”
  姜竺依旧细声细气,不紧不慢地说:“先父在时,曾教我认了几个字。”
  又林点了下头。再往后看。还好,眼前这几个总算都是平头正脸的,没有歪瓜裂枣。人嘛,都是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的,换了衣裳打扮打扮,应该不比家里现在的丫鬟差。甚至这个姜竺,大概比翠玉生得还好呢,打扮起来完全是清秀佳人一个。
  又林一个个都问过,又和四奶奶低声说了几句话,四奶奶就明白了,吩咐石婆子,留下其中两个。一个就是那个姓白的小姑娘,一个是石婆子说针线做得好的那一个。石婆子十分失望。她本来对姜姑娘寄予厚望的,生得好,识字,又知进退,可没想到人家看不上她。
  不说她,就是姜姑娘自己也是十分愕然。她本以为一起来的六个人里,倘若人家只挑中一个,那也必定是挑中她。
  四奶奶也没把石婆子一竿子打死,还是给了她希望:“这事儿,不用办得这么急。过了中秋,你手头要是有人,就再领来给我看看。”
  石婆子马上明白过来,人家这是挑货呢,嫌她诚意不够,希望她再接再励,下次拿出更好的资源来。
  说实话,石婆子这次的确是有点儿急了,手上的这几个人,连她自己都不太看得中。
  四奶奶这么精明的人,当然会端一端身份,晾一晾她。
  石婆子还是得赔着笑应下来,并且保证下次一定更好。
  只是姜姑娘没被挑中,石婆子想,莫不是李家姑娘嫌她的长相?有的小姐是不喜欢丫鬟生得太出挑的。
  当然,李家挑不中,石婆子也不愁。以姜竺的长相,李家不要,有的是地方要。
  事情已经尘埃落定,被挑中的留下,没挑中的原车回去。
  结果石婆子带人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