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0      字数:4903
  俸浚运哪棠逃惺裁春米偶钡模俊?br />
  着急的是陆家人。
  陆秀云急着想诳一个冤大头负担她的下半辈子顺便替她养孩子,陆家夫妻俩也未必不想和李家亲上加亲,攀附富贵。
  “陆嫂子请坐。”
  “四奶奶太客气了。”
  昨天两人匆匆见了一面,彼此都没有细打量。秀云的嫂子这会儿心里有事,对四奶奶就看得仔细。
  四奶奶并不十分美貌,瘦瘦的,谈不上有什么丰腴,什么身段。论长相,她可不如自家小姑。看说话作派,陆秀云也显得更温存多情,四奶奶则是一个看起来慈善,其实很精明能干的妇人。
  怎么看,四奶奶都是一个殷实人家的当家主母,而陆秀云……好象却不大上得大台面儿,显得小家子气——天生倒是象个要当妾的。不会持家,不会理财,和夫家、族人的关系一塌胡涂,做事情欠考虑,还拈轻怕重的……可不是个当妾的好料子?
  秀云的嫂子本来就不是太有底气,一打量四奶奶这作派,心里更是发虚。
  “昨天晚上睡得还好?赶了几天路想必大人孩子都累坏了,原该好好歇歇的。听说一早你还去给老太太请安去了?”
  秀云的嫂子说:“表姑母对我们家一向很关照,这次秀云不懂事,冷不丁跑过来,给你们添了好大的麻烦,我原该去和表姑母道谢的。”
  “都不是外人,应当的。就是个要饭的经过门口,我们老太太看了孤苦无依的可怜人,也会伸手帮一把的。”
  秀云的嫂子被这话噎了一下。
  四奶奶肯定心里亮堂的,她再绕圈子也是白搭,不过白白让人笑话。她想起以前听说的李家的事情来,李四爷纳过一个美妾,但是生下孩子就死了,四奶奶家里家外把得很严实。虽然她只来了一天,也看出来这家里的事情都是四奶奶打理操持,李老太太并不问事,李家四爷也只管外头铺子生意的事情。
  秀云的嫂子原来想了一肚子的话,现在却觉得不那么好说了。
  她原来想和四奶奶说,陆秀云很是可怜,年纪轻轻守了寡,还拖着个孩子,实在没什么好出路。要是四奶奶能容下她,那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一来,秀云是李老太太的娘家亲戚,四奶奶等于向婆婆卖了个人情,对她自己的名声也有好处,显得贤惠嘛。二来陆秀云是寡妇之身进门,硬气不起来,肯定不能和四奶奶叫板,以后一定恭敬听话,服侍李四爷和四奶奶。三来……
  现在也甭什么一二三了,四奶奶不是好糊弄的人。
  看她那个样子,对陆秀云的盘算,对自己的来意,那是心知肚明。
  那些骗人的鬼话也不用说了。
  秀云的嫂子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我是有件事儿,想求四奶奶帮帮忙。也不是旁的事,就是我家小姑。徐家那些叔伯翻脸不认人,容不下她们孤儿寡母,她又没一点钱,一寸地傍身,还拖着个孩子,这下半辈子怎么过?我和她哥哥给她瞅了几户人家,都不太中意……四奶奶认识的人多,要是有闲,还请您帮着打听打听,给她找个着落。”
  秀云嫂子这么识相,四奶奶倒是有点儿意外:“哦?”
  秀云嫂子觉得手心黏乎乎的都是汗,两个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她现在这样儿,找个人老实能过日子的就行了。要不然,就寻点事情做。于江这里铺子多,来往的人也多,看有什么小买卖她能做得来的,您要知道,就帮着指点指点。”
  四奶奶把茶盏放下:“你这样说,我不上心也不行了。你们既然都来了,还带着孩子,就多住两天吧。我和我们老太太合计合计,一起拿个主意。”
  秀云的嫂子千恩万谢的出去了,四奶奶松了口气,往后一靠。
  翠香过来替她揉着肩膀,小声说:“这个陆嫂子,倒是个很机灵的人。”
  “男人不争气,女人被逼得不能不机灵。”四奶奶说:“她刚进来的时候倒象是满怀心事,我还以为她没遮没拦的就要把事情捅穿呢。”
  “就是啊,倒是幸好没说穿,要不然老太太脸上可不好看。”
  娘家人不争气,实在打脸。当年的事情虽然没几个人知道,但李老太太一定心里有数。陆秀云生得好,还识字,又是李老太太的娘家亲戚。要是和李光沛成就姻缘,倒是亲上加亲的好事。但是陆秀云觉得李光沛读不成书,没有大出息,这山望着那山高,倒想攀上李光沛的三堂兄。李老太太性子刚强,对陆秀云是失望透顶了。
  而现在陆秀云死了丈夫,拖着孩子,处境十分不堪。她看着李家殷实,还觉得李光沛对她念念不忘,还把自己当二八年华的大姑娘一样,觉得只要她勾勾手指头,李光沛就会满心欢喜的接她进门?
  做她的白日梦。
  四奶奶才不会让这个女人进自己的家门。
  要不是碍着李老太太,早把她打发了。
  她没了丈夫是可怜,可是没哪个女人会因为可怜别的女人,把自己的丈夫分出去让别人共享吧?
  “对了,刚才舅爷打发人送了两担鲜藕和一篓螃蟹来,还有好些别的东西,说是给咱们尝鲜的,您正没空,姑娘就让人收下来了。”
  四奶奶精神一振:“哪位舅爷?”
  “是越秀的二舅爷。”
  四奶奶就笑了。这不同于刚才见客时候的客套的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四奶奶家姐妹兄弟共五个,她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在家做姑娘的时候她就非常能干,和哥哥嫂子们的关系也都要好。其中二哥和她特别合得来。
  “打发谁来的?捎信了没有?”
  “捎的口信儿。”翠香笑眯眯地说:“是报喜的,二舅奶奶有喜啦。”
  “真的?”
  “可不是么,报信儿的人说,已经有四个多月快五个月了,大人孩子都好。本来是打算出一趟门,经过于江的时候来咱们家的。说这一下可不敢出门了。”
  四奶奶喜气洋洋,嫂子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都生得可结实了,人也机灵。可是多子多孙多福气,没谁会嫌自家香火繁盛。
  “还说了别的没有?送东西的人呢?”
  “到老太太那儿去请过安,大姑娘让他们先去吃饭了,一大早的就往这里来,看样子是又累又饿,不过精神都好。”
  “那可不是么,”四奶奶笑着说:“人适喜事精神爽。你看他们一早赶路没吃饭,可是又林舅舅肯定没少散喜钱赏钱给他们,有钱顶着,赶路办事儿都有劲儿。”
  “奶奶说得是。我去看一看,领他们过来吧?”
  “快去快去。”
  又林正看那些送来的东西。二舅舅是个很细心的人,不光送了瓜果时鲜,还有些玩意儿。比如用草筋编的小蟋蟀小兔子,还有漂亮的可以扎键子的山鸡毛,有给弟弟的,也有给她的。去年夏天又林跟四奶奶一起去了二舅舅家,那些天过得别提多轻松舒坦了。舅母只养下两个儿子,没有女儿,特别稀罕她,都快把又林给捧上天了。挖空心思的给她弄好吃的好玩的。两个表兄带她去庄子上玩,摘瓜,捞鱼,打鸟——当然,他们的技术不佳,鱼是没捉到,最后只逮到了两只泥鳅。
  平时舅舅家也隔三岔五的让人捎来东西。有好吃的也没忘了她,有什么好玩的、衣料,舅母也都少不了她这一分。
  她说反正家里头是两个小子,这些衣料什么的他们是穿不上了,给又林正合适。
  听到舅母又有孕了,又林也替她高兴。李老太太有了年纪,最喜欢听到这种消息,一时间家里上上下下都显得喜气洋洋的。
  唯一例外且不和谐的,就是陆家人暂居的小院了。
  ————————————————————
  !
  第三十三章 窝里反
  更新时间: 2012…6…5 3:01:52 字数:3128
  舅舅送来的这些时鲜东西,当然不能全留自家独享。一来东西多,天气热,吃不完又没冰箱搁,十分浪费。再说,李家人多,比如三伯家,七叔家,这些关系特别亲近的,平时有什么东西都会分送,这些更少不了他们的份儿。
  这亲戚再近,也要往来。走动少了,亲兄弟也不亲了。走得多了,没有关系的两家人也会变成关系密切的近邻。要往来自然少不了相互送东西,要不有个词怎么叫礼尚往来呢?
  所以有个笑话,说过年时有人提了两包点心去走亲戚,点心包纸让他不小心弄了块油在上面。这包点心被大家拎来拎去,从姑姑家跑到舅舅家之类的,遍游一周之后,居然又被送回到了这人自己的手里头了。
  虽然是个笑话,但是也可以说明,这时候礼是多么重要,缺了礼数是万万不行的。
  这些又林以前都不明白,这辈子从头一点一点学起。要做事,先做人。这应酬来往就是一门大学问,一辈子都在研究,一辈子都和它打交道。
  不但要分送这些东西,还要给舅舅家打点回礼,尤其是舅母有身孕了,送什么东西过去可得好好斟酌,有些犯忌讳的自然不能送,而且要挑点儿有吉祥寓意的才应景。
  四奶奶看女儿扳着手指头算着要送这家送那家的,抿着嘴笑。
  女儿大了总得打发出门,一般人家总觉得女儿得娇养。四奶奶却觉得,趁着现在还有机会,把能教给她的全都给她,省得将来嫁出去了象她姑姑那样,后悔就晚了。
  “都分派好了?”
  又林想了想:“好了。”
  “都有谁家的?”
  又林一家一家的数,除了关系亲近的三伯、七叔,一墙之隔的周家,还有三家是平时来往较多的。
  四奶奶点头说:“不错。想得很周到。不过你没给石家姑娘备上一份?”
  “石家?”
  “总不能白吃了人家的茶,你也得回礼啊。”四奶奶说:“正好这么脆的藕,新鲜的瓜菜,平时咱们都不大见,石家从北边来,想必也鲜少尝到。你也打点一份儿送过去吧。”
  又林应了一声:“好。”
  把事情都安排好,四奶奶招手让又林到她身边坐下,替她整了整发绳:“后天是吉日,你就正式给段夫子行礼拜师吧,以后要好好的学。”
  正说着话,外头有人说:“奶奶,周家大奶奶来了。”
  四奶奶有些意外:“怎么这会儿过来了?”她看看衣裳,倒是不用换:“快请她进来。”
  周家大奶奶笑眯眯地进了屋,四奶奶迎了上去:“你今天怎么得空过来了?快坐,翠香,去沏茶来。”
  “别,我又不是什么外客,刚在家吃了茶过来的,你就别再麻烦了。”
  两人都坐下之后,又林也给周家大奶奶问安。周家大奶奶笑着问:“你这两天怎么也没到我们家去?你周姐姐还念叨你呢。”
  “我也想去呢,上次我过去您非得留我吃饭,那道醋椒做得特别好吃。”
  大凡长辈,都喜欢能吃的孩子,能吃是福气,是康健的象征。又林这么一夸,周伯母更高兴了:“那你回来跟我一起去,我让人给你单做醋椒吃。”
  说笑几句,又林很有眼色的出去了,周家大奶奶也不绕圈子,单刀直入地问:“听说你家里请了个女先生?”
  四奶奶一笑:“你消息真灵通,这人才刚请到家,还没正经的开始教呢。”
  周家大奶奶说:“我可听说了,这位女先生在杭州府都很有名气的,听说还教过前任知府的千金呢,是个有真材实料的,一般人轻易请不到。咱们这样好,你都没事先和我说一声。”
  “你知道,我又不大识字,这是我们家他七婶给请来的,全是仗着她的面子——大约是没出嫁之前她们认识。”
  “唉,我也想给我们家闺女找个先生学一学呢。你也知道,我们家老爷子和石家老太爷当年认识,所以他们迁了回来,到我们家来过。那京城来的姑娘,作派,谈吐,待人接物,硬是和咱们这小地方的不一样。听说她们在京城有的念过闺学,有的请过人在家教导。这将来要议亲事说起来也是脸上贴金的好事儿啊。”
  四奶奶已经明白周大奶奶的来意了。
  果然周大奶奶说:“你瞧,你不声不响的,倒一下子就把人请到家里来了。那段先生好说话吗?我们家闺女和你家又林也要好,平时就跟亲姐妹似的,能不能跟那先生说说,让榭儿也跟着一起学学?反正一个是教,两个也是教啊。她们姐俩儿还能作个伴儿,学着也不闷。”
  四奶奶有些踌躇,倒不是她小气,主要是不晓得那段夫子肯不肯。
  周大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