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圈圈      更新:2022-10-16 11:51      字数:4869
  不指望非核心部分是一个稳定的部分,他是一个动态的、高波动、高风险,也许是高收益,也可能是高亏损的部分。它是一个你投资组合中活跃的、激动人心的部分。如果你对你自己的判断充分的信任,也许在非核心部分,你还可以去追逐一下波段,看看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如果你无法摆脱“净值恐高症”,也许你可以试一试在非核心部分放点高净值的家伙。
  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你可以采用“再平衡”(分散投资和再平衡我的投资观和实践(6) ),这样对你的组合有很好的帮助。
  现在在热抄的“富国天合”所谓“核心+卫星”二次超越其实和这个思想同出一辙。只是富国天合由于政策的原因还不能直接拥有其他基金,最多是一个复制其他基金的重仓股(对这一点,我很不清楚他如何去实时地知道广发公司或者上投公司的重仓股),而咱们自己却没有这个限制,咱们可以真正做到FOF。
  “核心式”资产组合其实并不限制在基金投资上面,其实你所有的投资都可以遵循这种思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你的储蓄、国债、国库券、房子、集资建房、和朋友合伙的公司都是你的投资,他们共同成为你的投资组合。所有这些总盘子中,你也许应该有个稳定的核心。千万不要把他们一个个独立开来,这样就象把一个基金中的个股独立看待一样失去了最终目标。
  22、态度决定一切
  在论坛上呆得越久越深刻理解“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
  毋庸讳言,论坛上的确有不少对基金很有心得的朋友,但也不乏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基友。而且,往往后者的问题更让你不知所措。回答问题是小事,但我真为这些基友们担心。咱们这是在讨论投资,是成千上万的钱,可不是小孩过家家啊。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这句话:“理性才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元素”。什么才是理性?看过我前面20多个帖子的朋友都知道我反对波段操作,支持定投,反对抢购新基金,也不喜欢2号,也不大喜好分红,不怕高净值。。。。我当然不会说喜欢这些或者不喜欢这些的就是“理性或者非理性”,但有一点我想大家都会承认那是非理性的,这就是糊里糊涂买基金。
  林奇把这种称之为“Charmin综合症”。Charmin是美国宝洁公司出的一种卫生纸,几乎在美国任何一个超市里面都可以看见。林奇说,很多人在买宝洁公司股票前花的时间还不如花在挑Charmin卫生纸上的时间多。这就是Charmin综合症。稀里糊涂,懵懵懂懂地就把大把的钞票投入到一个未知的领域,而且还不想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这和闭着眼睛打扑克有什么不一样?
  在咱们这个论坛上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都可以发现,在这里Charmin综合症恐怕并不罕见啊。
  不说那些被银行忽悠的基友,就说那些其实已经知道一些概念,却不想花点时间多做点功课的朋友。总希望得到一个具体的建议,总希望有人帮他做个决定,甚至连论坛里面置顶的帖子都不想多看一眼。不读书不看贴就想发财,门都没有啊。
  老兄,那是你自己的钱啊。多做点功课吧。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投资这点数学恐怕是上初中以前就学过了的,其他的就是概念了。投资不是比IQ,比的是谁更理性。而理性的前提恐怕就是理解,要理解就得花点时间吧。
  说到这里,又想起另外一句巴菲特的话:投资“主要是在于避免做出愚蠢的决策,而不是在于做出几个非凡的英明决策”。翻译成我的话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说到心理上,这是“自制”还是“自信”的问题。定投实际上是一种自制,而波段操作必须自信。在投资上,我宁愿自制,而不是过分自信。
  很喜欢一个故事:如果你给每一个英文字母A…Z相应的分数,A=1,B=2,……Z=26,那么每个单词所有字母得分都可以得到一个总和。知识(Knowledge)得分98,勤奋工作(Hard work)得分99,态度(Attitude)得分才是100。
  23、我在美国买基金(上)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有好讲的东西,大家就当听故事吧。
  第一次接触个人理财其实是被朋友忽悠的。一次朋友约我去他们家玩,本以为是PARTY,结果到他那才知道是家庭理财产品推介会,而且也有点直销的那种味道,发展会员,一层一层等等。
  理财产品就是讲共同基金。我对参加他们的销售网络没有兴趣,但知识到是长了一点,也带了点宣传品回去。后来一个是经不住朋友的诱惑,也是自己对此还是有些兴趣,结果就踏上了“贼船”。转过头来想想,营销方式和国内也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只是我当时接触到的是称之为“家庭理财顾问”的一种职业,其实和买保险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我的第一只基金是PUTNAM公司的一只免税的政府债券基金。因为我当时希望是一个风险很低的基金。这的确是一个很低风险的基金,好像从来没有亏过。(插个趣事:你看美国的股票网站,绿色是涨,红色是跌啊,正好和咱们相反。我看美国的基金,希望天天是绿色啊)。这只从来没有亏过的基金,每个月都定期分红,而且还不用上税。好像很好吧?嘿嘿,年收益4%!美国有些小银行的定期也有这个利率啊。
  就这样保持了两年,突然,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件事情,不对头啊。我是几乎什么风险都没有承担,但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为什么我不稍微承担点风险,去得到点利益呢?
  又去PUTNAM公司的网站看。PUTNAM是美国一家有80年历史的投资公司,光各种基金就有上百种(美国好像一共有上万种共同基金)。那时候才开始认真接触基金。不瞒您说,你想你第一次接触基金的时候,那些名词都够你受的,那还是中文的。我得去看英文的说明啊!那可知道什么叫丈二和尚了。可是为了赚钱,就有动力啊。
  第一件事情是要搞清楚有没有任何隐藏的费用,然后就是怎么买,怎么卖。因为我不想通过那些中介了(其实中介也不从我这里拿钱,我只是不想让他们干预我独立的思考),所以全部得靠自己。慢慢搞清楚了,就开始选择基金。美国好像很少有混合式基金的,要么是股票,要么是债券,但分类特别细。有根据企业规模的,有根据行业的,有根据地域的。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资产组合,就选收益最高的基金。结果选了一只能源基金,实际上是石油类的,包括美孚、壳牌等等公司的股票,两只国际基金(一个大盘股,一个中盘股)。其实好多东西都是我后来才搞明白的,这三只基金都是风险最大的基金品种,所谓的热门基金。我到的确花了很多时间,但实在是知识、能力有限啊。
  持有石油基金的时候特别有意思。也许石油涨价只影响到你汽车的油费,对我可是大大的不同。世界油价和我的基金净值有密切的关系。结果我得去关心中东的政治局势;得关心中国的经济形式,因为中国是世界原油最大的进口国;我还得关心美国南部的飓风,因为得克萨斯是美国的石油基地;还要关心美国冬季会不会是暖冬,因为如果冬天暖,取暖用的油就会少等等等等。哎,当那种世界顶级公司的股东也不好过啊!
  持有国际股票就得关注从拉丁美洲到北朝鲜的形势。拉美股市这两年是世界上最火爆的地区,而北朝鲜的局势直接影响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大股市。那时,我要看的大盘从纽约到伦敦,再到德国,再到日本。真真感觉到俺们是世界公民。
  24、我在美国买基金(下)
  你们都可以想象单买行业基金和国际基金显然是风险很大的。好在起起伏伏,最后倒是没有亏钱。但意识到这种风险,就开始更多的学习基金的东西。上的最多的就是美国的晨星网站。里面的“投资教室”(http://www。morningstar。/Cover/Classroom。html)上面的四部教材(股票、债券、基金和投资组合),172个独立文章,800多道习题,全部让我翻了几遍,后来还让我全部从网站上抠出来,打印装订,成了我的投资宝典。
  经过学习,显然就得改变策略啊。首先,我和PUTNAM公司拜拜了,虽然是80年的公司,可他的基金大部分都是3星,2星。理论上,是可以哪个公司的基金都买点,但从操作方便和品牌效应的考虑,最后我基本上是投靠了先锋公司(VANGUARD)。先锋公司和富达公司(Fidelty)是美国的两大基金巨头公司(林奇就是富达的一个基金经理)。
  现在我的基金组合就基本上是个合理的组合。我的核心是由三只美国市场基金组成,一个是中盘平衡基金,一个是大盘成长基金,一个大盘价值基金;另外拥有25%的国际基金,包括12%的新兴市场基金(如拉美、俄国、东亚等等);还有一支卫生健康业基金。
  晨星在美国也很权威,他们不但给每个基金甚至股票分等级、评论等等,我还特喜欢他的X…ray(X射线)功能。你把你的基金组合输入进去,包括你投入的资金,他会根据现在的净值和每个基金的持股情况,归算出你大盘成长股、大盘平衡、大盘价值、中盘、小盘各占多少比例。还有美国股票占多少,国际股票占多少,甚至每只股票占的比例(因为会交叉持股)。这样你对你整个基金组合的总体情况就非常清楚了。
  咱们现在可是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的股东,从微软到IBM,从辉瑞药厂到通用汽车,从波音到沃尔马,俺们都有股份。当然还是世界上其他公司啊,什么丰田、沃尔沃啊。嘿嘿。
  今年的总体收益和我预想的差不多,也就是10%多点吧。我组合的起伏显然比中国基金组合的起伏要小得多,偶然能到1%,一般都是0。5%的日起伏。但今年从5月份开始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有10%吧,现在已经回升了不少。这次主要是由于连续提高利率造成的,现在利率基本稳定下来,股市也就回升。
  我现在可好,白天看中国的大盘,晚上9点半以后就可以看纽约的大盘。早上起来再看看美国基金的涨跌,然后上班。呵呵,刺激啊。
  咱们现在可是真希望世界和平,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啊。
  25、我的买入策略
  首先我必须明确地说:这只是我的买入卖出策略,不是你的,而且丝毫没有任何意思把我的策略推销给你。你看这篇文章,就当是知道有人怎么做而已,千万没有任何建议和指导的意思。
  不到20天里,已经写了20多个帖子。关于这个题目,一直没有敢动手。朋友们可以看出,我的帖子一般都是比较宽泛的,不大涉及到特别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基金或者具体的手法。我不会去预测大盘,也不会给朋友具体推荐你该买什么或者不该买什么。我更希望咱们自己都独立思考,真正“我的基金我作主”。从另一个方面,我也是在逃避谴责。投资这种事情关系重大,我可担当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啊。
  但买入卖出策略涉及到太具体的问题了。我必须要一再强调这只是我的策略,是我在现在情况下的策略,是我有了较多盈余的情况下的策略。你的事情,还得你自己作主啊。
  先说买入策略。
  对基金的选择,我已经在很多帖子里讲了,不再重复。
  我喜欢定投,原因不再去说。我现在就在定投。定投在两个基金上,一个是易策,一个是易积。之所以在两个基金上,完全是为了把这两笔钱分开。一个是为了给女儿,一个是为了自己养老,都是目标15…20年。易方达最近批评的声音很多,我到不是很介意,一来我是定投,净值涨不上去也没有什么,正好多买点份额。二来,对半年以下的业绩,我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于定投,我的观点很明确:非常喜欢。涨了,满足了短期利益,跌了,满足长期利益。呵呵。
  我是把每个月的部分结余用来定投的。偶然发点横财又决定放在基金里面时,我会进行一次性的投资,或者说在很短的时间范围内快速投资。我不会把这些钱分到每个月的定投里面。我喜欢纪律性,不喜欢做波段,也不会预测市场。我崇尚自制而不是自信,崇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我的策略是“不求最低,只求平均”。如果资金量小,我会随时投入,钱到就投,不管大盘。择日不如撞日。如果量稍微大点,我会做个一个月内的定投,每星期投二次,从而得到一个一个月的平均效应。
  之所以这样做,我有几个认识:1,股市大部分时候是上涨的,(这也是看历史数据,美国股市70%的时候是上涨的),所以越早投入越好。2,中国的股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