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津夏      更新:2022-10-03 20:12      字数:4938
  “它可是费城以北的第3大屠宰场啊!您能谈谈您的观感吗?”     “我说过了,我没见到。”
  他写了几个字后又问道:“对于本市的那个一团糟的市议会,您有什么看法?”
  “关于这事,我什么也没听到过。”
  “您不觉得那些市参议员都是骗子吗?”
  “我对他们一点儿也不了解。”
  “不了解?”他说,“不过,难道您不觉得他们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人吗?”
  “当然,他们通常都会欺上瞒下,”我同意了他的这一看法,“事实往往证明他们是一群痞子。”
  “哦,您说他们是一群痞子?太妙了,简直是妙极了!”他一下子来劲了,“本报特别欢迎刊登类似这样的言论。您想想,通常的演讲都没啥意思,哪有您刚才讲得那样有劲?!……‘一群痞子’,嘿,真是太妙啦!您是不是说他们通过修建屠宰场大赚了一票?”
  “这个嘛,我恐怕无可奉告。”
  “不过,”他几乎是哀求,“您一定认为他们会干出这样的事吧?”
  “不,不,我真的无可奉告。”
  “那好吧,”他有点悻悻然地说,“我可以忽略这一点,哦,谢谢您接受采访。晚安!”
  第2天一早,在我离开这座城市前,我在报上读到他写的报道。标题是十分显眼的黑体字——
  参议员们是一群痞子
  ——著名演说家谈
  基督教科学
  以下是他的报道:
  昨天有一著名演说家莅临本市,作了一次有关基督教科学的演讲。众多市民到场聆听了他那别具一格的演讲。他说我们当今生活在一个无线电时代,并指出市参议员们是一群痞子。他详细描绘了结构解剖的过程,并断定所谓结构其实正是无线电的放射结果。他对本市新建的屠宰场倍加赞扬,称其为他所见过的最为壮观的屠宰场。为此他没有对屠宰场修建过程中的贪污问题发表意见。他的演讲吸引了所有的听众,博得了阵阵喝彩……
  瞧瞧!他就是这样写的。同他们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不过我才不会为此而气愤呢!每天早晨,我们不就是希望在报上读到这类玩意儿吗?
  
  Number : 9141
  Title :第八棵馒头柳
  Author :刘心武
  Issue : 总第 174期
  Provenance :有家可归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馒头柳的树冠又大又绿,从楼上俯看下去并不像馒头而像帐篷。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然后便被一座治安岗亭遮住视线。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这天她习惯性地去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
  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堵着一块鹅卵石。
  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忽儿暗自取笑自己,一忽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
  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
  
  Number : 9142
  Title :你向下一代灌输什么价值观
  Author :佚名
  Issue : 总第 17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你向下一代灌输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跨世纪”已成为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但是人们让他们的孩子“怎样面对下一个世纪”和“面对怎样的下一个世纪”呢?换句话说,我们希望造就具有什么样品质的下一代呢?在对全球各国进行调查比较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某些引人注目的地区差异。
  讲究礼貌
  这是在各国人民中最受重视的品质,这也许使我们有理由去期待一个更加“彬彬有礼的新世纪”。比利时、西班牙、希腊、委内瑞拉、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日本、印度、菲律宾和沙特阿拉伯均有超过6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究礼貌特别重要。
  日本父母把教导孩子不要惹人生厌作为首要任务,因而礼貌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待客之道。
  只有略多于50%的中国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究礼貌是重要的,这正好是世界的平均水平,似乎与中国人久感自负的“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点不太相称。
  责任感
  责任感是第二个为全球人民所重视的品质。泰国人对责任感的重视程度居全球之冠,泰国的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泰国的父母们觉得他们的孩子特别缺乏这方面的品质。西方国家如荷兰、瑞典等在这方面也表现突出。智利人则相信孩子将来的成功取决于责任感与勤奋努力的统一。
  但这一价值观在中国香港、印度、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内地似乎不那么被重视。重视责任感的中国人很少,只有30%多一点,处在世界各国垫底的位置。这也许表明,经济发展并未带来相应的道德观念的进步,发展机会的获得更多地靠智巧和计谋,而非受益于诚实和守信。中国人常常会把“老实人吃亏”当作人生哲理,他们往往也这样有意无意地教育或影响孩子。
  容忍和尊重别人
  斯堪的那维亚人对此项的重视程度很高,瑞典人愿意被人看作是自由人——和别人在互相尊重的气氛中工作。挪威人也不像很多欧洲国家的人那么咄咄逼人。
  注重忍让的中国人现在好像有了很大改变,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认为这一价值观是重要的。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似乎使中国人越来越爱发脾气和斤斤计较了。
  注重学识
  在这一点上全球各国差异最大,与亚太地区、拉美和前苏联地区比较,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对注重学识这一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要低得多。
  在德国,对注重学识的重视程度排在价值观的最末一位。由于有良好的教育制度,德国人认为学识的培养应由学校负责,而不由父母承担。
  而在中国,父母非常重视让孩子明白知识的作用,你会在很多地方的书店看到“知识就是力量”这条来自西方科学家著作中的标语。这一方面是由于受过较好的教育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学识的人在中国受尊重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
  与他人沟通
  关于这一点的差异也很大。在那些聚集多种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国家中,沟通成为必要。瑞士有3至4种语言和两种主要宗教,如果没有沟通,正常的社会生活都难以想象。
  泰国人最不重视沟通。泰国的研究人员解释说,一般的泰国人认为,沟通是自己学习的,而不必由父母来教导。中国的父母似乎也不重视教给孩子交往之道。事实上,中国人不是不重视沟通,而是有分别地与人打交道,爸爸妈妈经常让孩子不要和“坏人”混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独立
  全球平均只有23%的人重视这一品质,中国人中52%的人认为它最重要,居全球第一。这似乎有些异乎寻常,因为在历史上,独立是最不为中国文化所鼓励的一种品质。而在今天的中国,许多“大款”的成功恰恰是独立且敢于闯荡的结果。父母们开始意识到,让孩子富有独立性是增强他们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有趣的是,大部分欧洲国家、南美国家,甚至美国的父母对孩子独立性的鼓励,都远远不如中国人和德国人。事实上,在美国出现某种趋向,鼓励重视社会合作和相互支持。
  敬业精神
  最重视敬业精神的人来自前苏联国家,敬业精神是这些国家学校中的一个重要的强制教育内容。
  法国人也格外重视敬业精神,据说,这是为什么法国比许多其他西欧国家更能吸引外国企业的重要原因。
  而在英国、瑞典、日本,重视敬业精神的人不到10%,中国则与印度一样只有20%多。中国人的敬业意识还不是那么浓,事实上许多中国父母更关心孩子自身的眼前利益——收入多少,境遇好坏。有的时候,他们甚至鼓励孩子在工作中耍一点小聪明,沾单位的便宜。据中国《新世纪》杂志报道,一项对2000名中国国有企业工人的调查表明,20%的人有程度不同的消极怠工现象;43%的人表示未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在北京,1995年年初因名演员“罢演”而引起的风波,使敬业精神的讨论公开化了。中国公众对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作风抱怨甚多。
  
  Number : 9143
  Title :制造第一
  Author :周怡
  Issue : 总第 147期
  Provenance :金三角
  Date :1995。5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小鹅与人,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 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在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追随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里,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家都知道,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用“前摄抑制”和“首因效应”等概念来表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的这种特征。于是,我们发现,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且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是秦始皇;
  第一个美国总统是华盛顿;
  第一个使用活字印刷术的是中国人毕;
  第一个发明电话的是美国人贝尔;
  第一个驾驶飞机横越北大西洋的是林德伯格;
  第一个在月球漫步的是阿姆斯特朗;
  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
  我们能够举出的第一还有许许多多,但是,让我们认真地想一想,谁是第二呢?你可能能够再接着举出10个某一方面的第一,却不太容易举出一个第二。看来,人类也确实和那只小鹅一样,承认第一,但却无视第二。
  如果你感到上面那些第一都离你远了点,那么不妨审视一下你自己的生活:你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天,记得你的第一位老师,记得你到单位来报到遇见的第一位同事,记得你第一次拿到的工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