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青涩春天      更新:2022-09-26 14:28      字数:4770
  朱慈焕本是崇祯帝的第五个儿子,在五岁的时候就死了。据传说他生前对崇祯道:〃九莲菩萨说:’皇上待外戚太薄,所以将让他的儿子们都死掉。’〃
  这个九莲菩萨就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她曾支持张居正变法。崇祯听了这个小孩子的话后,很惶恐,就封其为〃玄机慈应真君〃。
  这样看来,诸多的朱三太子案频频以朱慈焕为号召,而不是以真的第三子朱慈炯,原因已经很明显了。民间宗教是此类活动的依托,作为〃玄机慈应真君〃的朱慈焕显然具备这种蛊惑力,于是,诸多的人都选择了他。
  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太子很多,但真正让后人记得的的确太少。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历史往往在每个朝代的末期所关注的焦点是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
  朱慈烺能被清初的诸多历史学家所惦记,从这一点来讲,应该算是他的荣幸。对一个死人的惦记往往是活着的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惦记他,从记载中,我们看不到朱慈烺到底有什么治国才能,他也没有机会施展。可事情恰恰就在这里,他的父亲崇祯连他施展的机会都不给,这可能就是他的悲哀所在了。
  太子司马遹:一个难以解释的人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他的父亲不是一个白痴,从正常人的审美观来讲,他就不可能选择贾南风。如果不选择贾南风,司马遹就不会死。另外,如果晋惠帝不是白痴,司马遹以后的所作所为,他肯定要管。司马遹就绝不会在卖肉上浪费时间。
  只能说他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忽然而起,就在他小时候登高楼而观火的那一刻;忽然而落,就在他被人打死在厕所的那一时。
  他小时聪明过人,长大后却糊涂人生。正是因为这样,他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自己的性命。他生命里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宠爱他的爷爷晋武帝司马炎,而最大的不幸就是遇到了一个白痴父亲。在司马炎的眼里,他是一个可以为司马家族创造辉煌的人;而在他父亲和他父亲的大老婆眼里,他只是一个喜欢卖肉的市井小儿。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多之又多,但如果把他小时的故事和长大后的故事放在一起,任何人都会觉得,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差,到现在,我们也不得而知。
  》 》 》 一份荒唐的草稿
  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阴历十二月,按现在的说法,很快就要过年了。某一天,史书没有记载是该月的哪一天,但这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事情。我们只知道一件事,晋太子司马遹在这一天的早晨被皇后贾南风招进了内宫。
  司马遹不得不去,因为贾皇后招他的理由是父亲晋惠帝生病了。父亲生病,儿子必须要进宫问候。所以,那天早晨,司马遹连饭都没有吃,就在贾皇后派来的侍者的跟随下来到了内殿。内殿后堂并没有父亲,只有贾皇后黑着一张本就已是锅底的脸端坐着。司马遹叩头请安,并问父皇病体如何。
  贾皇后说并不打紧,说着就命一名侍婢端了三升酒与一大盘枣子放在太子司马遹面前。
  司马遹虽然没吃早饭,但他可不是个酒鬼,一大早上起来就喝酒。便向上称自己平时从不饮酒。贾后不高兴了。司马遹忙又解释说,早晨未吃东西,空腹喝酒对身体不好,况且喝完酒后,跌跌撞撞的,一旦父皇出来,是失礼之罪。
  贾皇后在堂上喝斥道:〃你怎么这么不孝顺,父母让你饮酒你都不肯,难道酒中有什么恶物吗?〃
  司马遹不敢回答,端给她酒的侍婢也站在他面前逼促。不得已,司马遹只得把三升酒饮尽,只片刻功夫,他就感觉天旋地转。可以直接地说,他喝多了。
  他站立不稳,就倒在了地上,在蒙眬中,他似乎看到了贾皇后外甥贾谧的身影。一想到此人,司马遹既恨又怕。早在一年前,在贾皇后的安排下,他娶了大臣王衍的小女儿,而贾谧娶了王衍的长女。本来,各娶各的老婆,两个人之间并不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可有一天,司马遹发现同是王衍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小女儿的相貌就比贾谧娶的大女儿差很多。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到后来更是愤愤不平,溢于言表。贾谧到东宫去参见他,他一听到贾谧来,就派人请他进来,然后自己跑到后庭与手下人玩游戏。
  贾谧自然不是什么好人,他仗着自己权倾朝野的舅妈贾皇后,对司马遹给自己的态度很不满意,就经常怀着怨恨入宫见姨妈,说太子曾对人表示,他要废掉贾后,并杀掉贾氏一族。贾皇后本来就心忌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储君,又闻得外甥的胡说八道,大怒,经常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对太子表示各种各样的不满,据史载,此后,〃朝野咸知贾后有废太子意〃。
  司马遹自然也听到了这种传闻,所以,当他看到那个自己讨厌的人时,酒忽然就醒了一半。一个宫女持笔砚纸墨,把一张写满字的纸放在他左边,另一张白纸放在右边,宫女把笔塞到他指间。贾皇后在上面命令道:〃把它抄写来。〃
  醉迷之间,司马遹看着有字的纸,又看着那张白纸。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酒虽然醒了一半,可这一半都用在听贾皇后的命令了,根本就没有拿来思考。听到贾皇后的命令,他就开始抖手抄录。抄了好久,也没有抄完。贾皇后急,让人抢过来,把剩下的补上了。观看了一遍,就立刻派人将纸送给晋惠帝验看。而太子司马遹已如一摊烂泥,瘫软在殿下。贾后一面命人把太子架回东宫,一面去晋惠帝处,希望他能马上做出决断,把太子废黜。
  晋惠帝正在看那张写着歪歪扭扭的字的纸,只见上面写道: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皇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太子母)共约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指盟誓),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太子之子)为王,蒋(蒋氏,太子侧妃)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与〃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同)。
  如果略懂古文,就会发现这张纸上的句子七颠八倒,并且思路混乱,不知所云。晋惠帝虽然懂古文,但他是个白痴,很可能他的第一感觉是:太子的字怎么变得这么差了。
  贾皇后在一旁催促他必须要把这个不孝子废黜,晋惠帝只好说,这个,我不懂啊。贾皇后又不好直接把太子废黜了,因为外面还有很多支持太子的大臣们。那么,把这些人叫来,让他们看到太子写的字,他们日后也就无话可说了。
  在贾皇后的建议下,惠帝升殿,召众大臣议此事。大臣们集合完毕,贾皇后就命太监手持太子平日手书和他早上抄写的手书,遍示众人。对古文了如指掌的众大臣们阅览完毕,都不敢说一句话。贾皇后很得意,说:〃此乃司马遹所书写,毋庸置疑,当赐之以死。〃
  但大臣张华却站出来,力保太子无辜。这位博学的大臣从书写的病句和对太子的了解上与贾皇后反复争议,他这一争,又有许多大臣认为此书的确是假的。两方各不相让,一直争到晚上,也没有结果。
  张华本以为第二天还会有辩论,但第二天,忽然听到了贾皇后上表请废太子为庶人的消息,张华慌忙要去宫中求见那个白痴皇帝,可贾皇后派出的人已经持诏书到了东宫,宣告太子司马遹被废为庶人,把他及其三个幼小的儿子皆软禁于金墉城,并下诏杀掉太子生母谢妃以及太子侧妃。那明显是一份荒唐透顶的草稿,起草这份草稿的人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他想不到自己的一份草稿会毁了一位睿智非凡的太子,几年后,这份草稿的惯性又毁了整个西晋王朝。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春节刚过,贾皇后又威逼东宫太监自首,说太子联络人想造反。于是,太子又被送到洛阳之外的许昌宫,在那里,他将被囚禁到不知何年何月。贾皇后命人把太子押送许昌的同时,明诏东宫官属不能相送。可当司马遹出宫时,太子舍人王敦与太子洗马江统等几个人却在路旁涕泪交加,拜送太子。在囚车里面的司马遹当时不知是何感想,因为有那么多人为他做了那么多事,却在贾皇后的淫威下无济于事。
  》 》 》 司马遹之死
  司马遹到许昌不久,就发现了一件事。他发现囚禁他的人都怀着异样的眼神看他,就好像是想吃了他一样。司马遹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之中,他害怕有人给他下毒,就自己煮饭吃。这样生活过了没有多久,就被贾皇后改变了。
  事情还得要从他出京城开始,他被废以后,朝中大臣们都愤怒异常。这些人之所以愤怒,并不全是替司马遹喊冤,而是因为贾南风居然飞扬跋扈到这个地步,居然敢诬陷太子又废黜。
  大臣们虽然都异常地愤怒,但没有一个大臣有所行动。或许在这些人看来,太子被废是因为他不小心,贾南风废太子虽然天理不容,但关自己屁事。以后无论是谁做皇帝肯定都轮不到自己。我们知道,魏晋时期流行空谈与风骨,权力斗争在士大夫眼里是肮脏透顶的勾当。愤怒是一回事,而安常保位是另一回事。
  但毕竟有人不是士大夫,毕竟有人肯为太子司马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曾经在太子东宫做过侍卫官的左卫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以及殿中中郎士猗等下级军官聚集在一处商议,准备废掉贾后,复司马遹太子之位。
  但是,如我们所知道的,下级军官的正气虽然有,但智慧却少得可怜。况且,他们本身都是下级军官,自己能调动的军队也少得可怜。他们并不想搞什么兵变,只不过是想把司马遹接回来。在这些人看来,司马遹还是一个很称职的太子的。这几个人商量了好久,先想到的是在朝堂上力保太子的大臣张华。可有人马上反对,认为此人只是嘴上功夫可以,若叫他参加实际行动,他肯定吓得尿裤子。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与他谋事?几个人在想了许多人选后就想到了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而且,认为此人是最佳人选。因为他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他手握重兵;第二,此人做事一向风风火火,志气虽大,但才华疏浅。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怂恿。
  他们三个人确定此人后,又犯了难,因为凭他们现在的级别根本就无法与司马伦见面。有人就想到了司马伦身边的小诸葛孙秀,司马伦对此人可谓是言听计从。而孙秀此人又是贪妒之辈,但有好处的事情,他必做无疑。
  常从督许超通过关系找到了孙秀,先说以厉害:〃如今朝廷上下谁都知道贾皇后凶妒无道,与贾谧等人诬废太子。如今太子被废,国无嫡嗣,社稷将危,多位大臣都准备起事。我想,孙公您与赵王和贾氏一族关系都不错。现在就有人说您和赵王参与了废太子一事,哎,先不要着急,至于您二位到底参与没有,谁也不知道,可人言可畏啊。一旦有人趁机起事,废黜贾氏,秋后算账,祸必相及。到时候不知道孙公您如何是好啊!〃
  孙秀转着眼珠,脸色有点差,〃那么,依您之见,我该如何是好?〃
  许超不紧不慢地回道:〃争取主动。〃
  孙秀明白了,此人是来鼓动自己和赵王起兵的。他并没有答复许超,而是跑到赵王府,把情况告知了司马伦,劝他暗中准备起事。司马伦觉得,完全可以。孙秀把消息透露给了许超,许超大喜,与宫中值勤的张林和张衡等人相约,准备伺机行事。
  读史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贾皇后死在乱刀之下,太子司马遹重返都城,不会过太久,就会成为皇帝,领导着西晋这艘大船向前方驶去。
  可是,变数往往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当一切准备就绪,宫廷各个下级军官磨刀霍霍准备向贾皇后开刀时,孙秀再次找到了赵王司马伦。
  两个人的谈话决定了司马遹的生死,这是一次孙秀体现他奸诈的谈话。他对司马伦说:〃太子聪明刚猛,如果他再入东宫,由于没有了贾氏,他肯定不会再受制于他人。您一向是贾后之党,天下人都知道,即使能废掉贾后拥太子复位,肯定也买不到什么好。〃
  司马伦不明白自己为太子做事,为什么会落不到什么好。
  孙秀又继续解释道:〃太子的聪明,您还不知道。况且,他被贾氏压了这么多年。情绪一旦迸发出来,他会认为您是逼于民望不得已行之,以举事来免于罪祸。因此,太子得势后,肯定会对您下手,您也免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武夫司马伦一听,就火了,〃依你这样讲,我把他迎回来做他的太子,还落不到好,甚至还会被他杀了。那我还杀贾氏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