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公主站记      更新:2022-08-16 19:46      字数:4741
  线等艰深的概念,但是这些剧集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情节简单得让成年人不屑一顾。奥特曼的每一集都只为了清晰地阐述一个主题:善的胜利和恶的消灭。
  正义总能战胜邪恶,男孩子们就是喜欢看简单的战斗场面和旗帜鲜明的结局。对于男孩来说,没有什么比做英雄更让人振奋了。男孩们渴望自己强大,但又意识到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小状态,他们希望得到安慰和激励,希望自己勇敢并被承认,当奥特曼依靠特异功能击败神秘而强大的敌人,男孩们也在做着拯救世界的梦想。至于奥特曼情节的简单重复,正是考虑了这个年龄段男孩的生理特点,重复的阅读(或观看)对孩子有好处,这也是吸引孩子的最佳方式。
  男孩们喜欢奥特曼也有部分是出于集体意识。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男孩喜欢集体生活,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估计自己在所处集体中的地位,更喜欢主宰、控制环境。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尽管他们对信息的感知、处理以及判断都还稚嫩,但他们也已经拥有自己的小圈子,这是属于他们的集体。试想,如果幼儿园里别的小男孩都能将所有奥特曼主角的个人资料倒背如流,而自己却对奥特曼一无所知,那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啊!被排挤出集体的感觉可不好受。
  家长们大可不必为痴迷奥特曼的男孩们担心。你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不是也喜欢铁臂阿童木和花仙子吗?这些卡通形象曾经为热爱幻想的我们营造了一个天真的世界,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奥特曼也一样。
  奥特曼诠释了正义战胜邪恶、团结、勇敢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圆了男孩们的英雄梦想,当这些精神演化为男孩内心的道德的力量,男孩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吗?
  这才是我们要担心的
  如果家长们还是不放心,建议你们把目光转向我们正面对着的文化环境,尤其是成人世界——究竟流行着多少比奥特曼还要恶劣的东西呢?这些才是摆在男孩面前的危机。我们一再重复,社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借助文化的力量把男孩培养成健康的男人,但是也要提防文化可能给男孩带来的伤害。
  在这个问题上,电视作为现代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成为众矢之的。有的社会学家称电视是一种“暴力”,它堂而皇之地向整个社会群体“施暴”。从某种程度讲,这种说法并不过分。美国人做过统计,在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中,平均每小时有9个暴力镜头;在儿童卡通片中,平均每小时有21起暴力事件。琼安·安德森·威金斯在她的《改变看电视的习惯》一书中写道,典型的美国孩子一天大约看6个小时的电视。据她计算,当这个孩子长到14岁时,他或她已经目睹了1万1千起谋杀;高中毕业之前,他或她已经受到35万~64万个广告的冲击。
  不仅仅是电视。当荧屏上动辄拳脚相加、刀光剑影的武侠影视剧大行其道,我们的书店里也有无以数计的文学作品和光碟竞相用精细的暴力情节描写和血腥残杀场面来吸引读者眼球。暴力影视剧、暴力网络游戏、暴力文学作品、暴力卡通漫画……当文化中的暴力成为时尚,充斥我们的生活,这种文化便成为文化暴力。文化暴力对男孩的影响残酷而深远。
  我们一次次看到这样的报道:两名中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于是两人开始互相推搡争执。老师将他们带回办公室进行劝导,两人表示了和解。然而放学后,在三名同学的怂恿下,毛衣被撕破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打在一起。厮打中,毛衣被撕破者手握借来的小刀挥舞捅扎。被扎的同学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中国的校园暴力案中大多采用砖头、菜刀等较为“原始”的武器,而在枪支自由的美国,校园暴力演变为校园枪击案。在这其中,哥伦拜恩中学凶杀案可能是最血腥的一次。在这场发生在1999年的枪击案中,两名学生哈里斯和克莱伯德,携带自动步枪,冲进校园疯狂杀戮,在短短16分钟内,杀死13人,后来在与警察的对峙中自杀身亡。
  男孩的独立意识在逐渐增强,但他们的认识理解能力却相对滞后。他们认识问题片面、直观,而且易冲动,好感情用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喜欢刺激、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显而易见,他们对于文化的抵抗力是薄弱的。然而,文化暴力正在向青少年暗示一种英雄感。这种英雄感正是男孩需要的东西。那些暴力镜头不仅成为男孩犯罪的指南,还误导了他们的发展方向。那些宣扬暴力美学的电影让男孩们以为黑社会老大才是真正的英雄,继而盲目崇拜、仿效,学习他们利用拳头解决问题——如果文化中暴力成为时尚,凭什么让男孩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暴力文化只是我们阐述的一个方面。当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发现有些东西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有人说,真理根本不存在:无所谓对与错,善或恶。这样的理论让我们恐慌,但是它却在某个范围内大行其道。美国的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将这归结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能与矛盾和平相处,他们一方面提倡“保持上帝的美丽漂亮的环境”,同时又宣称“婴儿还算不上是人,可以在最初的几小时或几天内把他们杀死而不受惩罚”。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观点必须合乎理性,也不给予任何解释。
  是的,男孩们面临机遇,也面对陷阱。父母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想想该如何减弱甚至消除不良文化对男孩的影响。男孩的爱好、经验、价值观念和所受的教育,都将在此受到考验。
  男子汉是怎样炼成的?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儿子苦恼。儿子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无奈之下,父亲去拜访一位拳师,请他帮助训练儿子,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把孩子留在我这里吧”,拳师说,“半年以后来接他,我保证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父亲放心地走了。半年以后,他如约来找拳师,拳师便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来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
  与男孩对打的是一名专业的拳击运动员。运动员一出手,男孩便应声倒地。但是男孩很快就从地上爬起来,再次接受挑战。然而运动员的力量太强大了,男孩又被击倒在地……如此反复了很多次之后,拳师问父亲:
  “你觉得你的儿子算不算男子汉?”
  “我简直无地自容。”父亲失望地回答,“没想到半年过去了,他还是这么不经打。”
  拳师却意味深长地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却没有看到双方实际力量的悬殊。你的儿子不畏强势,一次次倒下去又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英雄并不只在童话中出现。世界上永远存在相对的强势和弱势。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就是令人尊敬的男子汉品质。很难给男子汉品质下一个定义。我们所描绘的只是一些观点(在前文“父亲应该传授给儿子的气质和品格”部分我们已经涉及)。对此,詹姆士•;杜布森博士的总结非常精彩:“作为父母,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儿子们从‘不成熟的、反复无常的少年转变成诚实而有爱心的男人,他们尊重父母、尊重婚姻、信守承诺,是果断有力的领袖、优秀的劳动者、保持着健康的男性气质’。”
  我们希望眼前的“奥特曼”男孩将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个男子汉不一定拯救世界、捍卫和平、从起火的房子里救出小孩,或者把抢钱的强盗赶跑。但是他每周回家看望父母,对工作克尽职守,与妻子相亲相爱,是孩子佩服的好爸爸。他承担自己的责任,也快乐地享受生活。下面是我们愿意着重强调的品质:
  仗义执侠,保护弱小 放学了,罗伯特和好朋友杰克一起回家。刚走出校门不久,就看到一帮孩子在打架。“我们也去看看吧。”杰克建议。
  “不。 ”罗伯特摇头说,“打架是不好的行为,我们还是回家吧。”
  “你真是胆小鬼。”杰克嘲笑罗伯特。旁边的孩子也跟着起哄,可是罗伯特并没有当回事。
  过了几天,孩子们去小河边玩耍,一个不小心,杰克掉进了水里。
  “救命!”杰克不会游泳,他慌了神,拼命地在水里挣扎。
  孩子们吓坏了,大家有的跟着喊 “救命”,有的躲得远远的,没有一点主意,就是会游泳的孩子也不敢下水帮助杰克。眼看杰克一点点下沉,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时,罗伯特从这路过,他看到这一幕,毫不迟疑地脱下衣服跳进河里,在关键时刻把杰克拉上了岸。
  孩子们再也不嘲笑罗伯特是“胆小鬼”了。罗伯特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小英雄。
  尊重女性 关于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对于成人来说,我们都有自己的关于两性的观点——可能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也可能与众不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建立怎样的看法。
  特别对于父亲来说,如果你提起女性总是带有贬低的口吻,如果你喜欢仅仅把女性当作一个目标来讨论,那么你的儿子也很可能会照着你的路走,甚至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成年人都知道,这种思想将影响到男孩与异性的交往,更严重的是,它不可能为男孩带来美满的婚姻。
  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有一个圣彼得堡的男孩,他个子很小,发育迟缓,经常受到高个子同学的欺负。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男孩开始练习拳击,可还是经常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就在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弱的时候,父亲建议他去学日本柔道,这一招很快收到了成效,过去迷信于一味用拳头说话却又屡屡碰壁的他,也因此开窍了——原来“讲道理”一样可以赢得他人的敬佩。柔道改变了男孩的性格,让他重塑了英雄梦,也教会了他永不服输和尊重对手与伙伴的精神。后来,这个叫普京的男孩成为了俄罗斯总统。
  世界上没有不尿床的孩子,英雄也不例外。男孩只有不断从各种途径吸取精神食粮,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深刻,才可以使自身变得更博大,更有力量,并且能够完全掌控自己,而不受他人摆布。
  强健身体,增加体能 运动保证了男孩的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使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注意力集中、直觉敏锐。对于迫切想成为男子汉的男孩来说,运动是他们克服生理和心理困难的过程,他们将从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增强信心、强化意志。
  如果不够身强力壮,男孩怎么能成为 “奥特曼”英雄呢?
  赢的教育
  他为什么不愿上班?
  19岁的李明中专毕业了,可是他不愿意去上班,甚至不愿意出家门。他非常自卑,害怕见陌生人,脾气古怪、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并以自杀相威胁。李明的父母为此苦恼不已——“要是有人让他工作,我给老板工资也行啊。”李明的妈妈如是说。
  李明曾经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这个样子呢?李明的爸爸解释说:
  “在他上初二时,班级评选班干部,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当选,结果老师没选他,反而选了比他差的同学。这件事对他打击特别大,他放学回来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躲到了屋里。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我们,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当时由于工作忙,我们谁也没搭理他。”
  从这以后,李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寡言,对所有的事都提不起兴趣,不爱上学,也不喜欢参加班级和课外活动。甚至在街上看见同学和老师他都会立刻绕着走。
  “如果当初我们能认真听他说,好好开导开导他,他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了。”爸爸懊悔地说。
  然而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毕业后,李明勉强考上了一所中专。父母为了锻炼李明的性格,让他与同学接触、交往,就坚持让他住集体宿舍。可是仅仅住了几天,李明就嚷着要回家。父母不同意,他就跑到网吧里打了一宿游戏,躲着寝室里的同学。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李明接回家。
  中专毕业后,李明的性格更孤僻了,毕业两个月,他没迈出家门一步,有一次妈妈好不容易说服他,让他到公共浴池洗澡,可是他刚走到楼下,就突然跑回家躲起来,怎么也不肯出去,说不愿意洗澡见陌生人。
  “他天天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