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开盖有奖      更新:2022-08-16 17:47      字数:4866
  不断地深呼吸,以驱除身上微微的颤抖。
  所以当你看到台上人谈笑风生地主持节目,或记者轻松地报新闻时,要知道,他们在上
  台前,也都有心理压力。因为他们错不得,一错就呈现在千百万人的眼前。而且,你不要认
  为成名的老手比较轻松,实在人的名愈大,包袱愈重。他们是扛着半生的荣誉上台,怎能不
  慎重呢?
  如此说来,以你一个籍籍无名的学生来与他们比,那点压力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甚至应
  该欢迎压力的来到,因为压力往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自己。
  近代科学家,对于进化论有一派新学说,他们发现许多生物不是逐渐进化,而是突变进
  化的,而那突变往往是在环境压力的突变之下产生。
  文艺的伟大作品和新流派,同样往往是在压力下产生的,没有战争的苦闷,恐怕不会产
  生达达主义(Dadaism),也没有毕卡素的“古尔尼卡”(Guermca,1937),更不会有杜甫
  的“兵车行”。甚至孵豆芽的人都发现,愈是压在下面的豆子,长出来的豆芽愈大。
  记得我第一次量西装的时候,裁缝说我的左肩比右肩高,我笑答:“必定是因为我高中
  时都用右肩背书包,所以压低了!”裁缝则说:“你错了!你一定是用左边背,不信你注意
  挑担的人,常扛担子的那一个肩头,即使没有担子在上面,也会比另一肩高些!”厂
  可不是吗!压力虽然不好受,但只会使我们站得更挺、步履更稳,能够在未来承担更大
  的压力,产生更强的斗志。且从身体的内部、心灵的深处,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力量,走向人
  生的凯旋门!
  before我在北京约堂哥去爬山,堂哥居然掏出小日记本,说是要查查自己的运动生理
  周期,才能决定去不去!
  生理的周期
  去年到北京探亲的时候,有一天临时提议去爬山。没想到身为医生的堂哥,居然说先得
  看看他当天的生理周期如何,跟着便掏出一个小日记本翻阅。原来他们采用一套生命节奏的
  理论(Biorhythm),认为人从出生开始,就进入不断的生理周期。有时体能特佳,有时精
  神最好、有时脑力活泼。其间的高潮与低潮递变,所以爬山之前,他要先检查一下当天的情
  况,再决定是不是去。
  我当时笑他迷信,他却正经八百他讲:“人本来就有高潮、有低潮,体能好的时候偏重
  劳动,脑筋清楚的时候偏重思考,才能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
  我们且不论他的那一套道理对不对,至少有一件事是值得取法的,就是:配合着生理状
  况做事情。
  今天一大早,我发现你竟然在打电玩,使我想到说这段故事。我不是要叫你把生辰八字
  寄去给你的堂伯算生理周期,而是希望你最起码要认清自己在一天当中的精神状况。
  你是属于早晨办事效率特高的人,当然应该把最要集中精神和求精确的功课,譬如数
  学、钢琴之类,放在早上做。怎能一起床,先往阴寒的地下室跑,蹲在那里一两个钟头玩电
  脑游戏呢?这就好比电视台用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卡通和烹饪一样。
  电视台知道下午四五点钟,是小孩放学在家等着吃饭的时候,所以播卡通。下午两三点
  钟是主妇家事告一段落时,于是播烹饪。而非晚上七八点钟放映这些节目。为什么你竟不能
  衡量精神状况,来选择工作的重点呢?
  前几年我把“唐诗三百首”的诗句分类,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譬如关于春、秋的诗句
  特多,属于夏季和冬季的句子特少。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因为夏天太热,冬天又太冷,而不
  适合诗人写作。这时候,他们做什么?
  我相信,那些唐代诗人,既会掌握春秋清和的日子创作,必然也知道如何在冬夏遣怀。
  你是否也懂得掌握季节的特性呢?
  最近几年从种菜中,我也学会不少东西。譬如青椒,番茄这些成长期较长的蔬菜,可以
  从早春就在室内培育,等天气暖了,再移出去,目的是为它们早抢一点时间。还有那包心
  菜、大白菜之类耐寒的植物,则在秋天种最后一作,因为他们可以一直长到冬天下霜,所以
  能多利用几天土地。你是否也懂得这种抢时间的道理?
  如果大唐的诗人在春秋的好日子不写,而跑去下棋。如果我非要等到母亲节之后才下番
  茄、青椒的种子。又在秋天开始种黄爪。只怕我们的书中不会有那么多优美的唐诗;我们的
  餐桌上,更不可能有那样多自己种的蔬果了吧!你是不是应该也为自己订出个时间表?比别
  人抢早一步、多留一刻,且抓在最恰当的时刻,做最适宜的工作?
  在人生的战场上,是兵不厌诈的。许多在起初保留体力,隐藏实力的人,都是
  后来的赢家。你能说那参加马拉松比赛,先让别人超过,等前面的人体力不足,再以稳健步
  伐赶过的人,是在耍诈吗?
  双向时间
  当你今天下午,得意地把被老师评为“A+++”,还附带一个“好极了
  Excellent!”的读书报告拿给我看时,我只淡淡地一笑:“不错!问题是,你下一次要得
  几个‘十’呢?其实一个‘十’也就够了!”
  相信你对我的回答是非常失望,甚至有几分懊恼的,那么,听听我的道理吧!
  我在你的这个年岁,曾经读过夏丐尊先生的《给青年人的十二盏明灯》,其中有一句
  话,留给我极深刻的印象。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
  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
  你或许要问这跟写读书报告有什么关系?你非但不是读错一本书,反而是读对了一本
  书,用十六个小时研究,写出一份完美的读书报告。
  问题也就在这里了!当你用十几小时读一本书,是不是相对地,那十几个小时也就没能
  照顾其它的功课呢?
  夏丐尊给我的启示不仅是读书,而是对时间的看法。时间不同于物品。后者可以从外面
  获得,前者却不论怎么想办法,你的每一秒钟还是跟别人的每一秒钟一样,是借不来,也留
  不住的。
  换句话说,我们看时间,永远要是“双向”的。什么是“双向”呢?让我举个例子:
  譬如你我二人参加竞选,共有十人投票,当我得四票,你得六票时,你不要得意地认为
  比我多了两票。因为下次选举只要一个原本支持你的人,转而支持我,就变成五与五的平手
  了。这是因为票数固定,不是投给你,就是投给我。那么这一票所造成的影响就是“一边少
  了一票、一边多了一票”的双向差异。
  同样地,时间也是固定的,不是用在这里,就是用在那里。用在这里的时候,往往不能
  用在那里。现在,我请问,当别的同学只用五小时,就完成报告,并获得“A”的时候,他
  们是不是可以用比你多下来的十一小时,做其它的功课,或准备考试?至于你,会不会因为
  过度关注在这一份读书报告,而偏废了其它的科目呢?
  记不记得你在初中时,曾有一次为了作科学报告,弄到深夜,没有精神准备次日的考
  试,第二天又没能提早起床念书,结果不敢去上学?
  这么说来,你的那份科学报告,就算得A+++,又值得吗?今天你的老师可能因为你
  这份读书报告表现好,而让你下次不必写报告?或对比地,因为你好得过分,而给其他同学
  的报告,都评为“B”吗?
  错了!不论你多么超水准,别人只要达到水准,仍然可以获得应有的分数。不论你这次
  表现多么好,下次没有表现,还是会掉下来。人生是一连串的比赛,你在初赛拼命透支跑第
  一,如果复赛跑得差,还是可能被淘汰。如此说来,那前一场的透支,岂非得不偿失?反不
  如先保留些体力,只求进入初赛、复赛,到最后才全力发挥呢!
  有位国内的朋友对我说,当他参加政府办的训练班时,明明很会整理内务,但头几天故
  意不做得十分完美,愈到后来愈加劲,往往获得辅导员的赞赏,而得到很高的分数,因为所
  有的指导者,都最乐于见到日日进步的学员,而非早就不错,后来却难以更好的人。
  实在说,我这位朋友的做法很诈,是不值得模仿的,但你也要知道,在人生的战场上兵
  不厌诈,许多在起初保留体力,隐藏实力的人,都是后来的赢家。你能说那参加马拉松比
  赛,先让别人超过,等前面的人体力不足,再以稳健步伐赶过的人,是在耍诈吗?
  同样体力的选手,同样实力的棋士,可能由于他们分配体能和时间的差异,而见出高
  下。在实力相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这事先的计划岂不是致胜的关键吗?
  曾有人问孔子说:“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回答:“那么你又用什么来报德?所以以德报怨就可以了,然后才能以德报德!”
  今天你如果问我“用全部时间写一份读书报告拿A+++如何?”
  我要回答:“那么你又用什么时间做其它的功课呢?所以拿个儿或A+就成了,然后你
  才能用剩下的时间去研习别的科目!”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答话,表现的精神却是相同的:Reasomable!适度的!合理的!
  唯有当你有合理的计划之后,才可能获得合理的结果
  对于你在各科需要平均发展的现阶段,我提出以上的意见!
  有一位患忧郁症的朋友对我说,当他不得不打电话给某人时,却又往往希望某
  人不在,他是既不得不面对问题,却又不敢面对问题。他整天躺在床上,用棉被蒙着头,缩
  成一团。
  迎向战斗
  今天早上你起得很早,却迟迟不见走出房门,直到我过去察看,才知道你居然坐在床边
  发愣。
  遇到紧急的情况,却愣个半天,是你的老毛病,我一直记得两年前,当你母亲半夜急
  病,我把你叫醒之后,你也是站着发呆,直到救护车开到门口,才略略地清醒。
  最近我与你同学的家长谈到这个问题,她居然也有同感,并说从多年的观察中发现,十
  几岁的大孩子常是用这种方法来放松自己。她说现代社会和学校的压力太大了,孩子受不
  了,不得不用这种让脑海空白的方法,使自己能获得暂时的松弛。
  我同意她的观点,但认为更好的说法应该是:当一个过去处处都由父母安排的孩子,逐
  渐得完全面对他自己的世界时,往往就会有这种表现。实在讲;那是逃避,所幸他们在暂时
  的逃避之后,多半能再站起来,面对眼前的问题。
  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不断地逃避,或总是以这种发愣的方式面对问题,等着别人解决,
  或让事情自然过去,装作与自己无关,会怎么样呢?我可以告诉你,这种人很多!甚至成年
  人,已经进入社会相当时间的人,也可能有这样的表现————那就是沮丧和忧郁症。
  有一位患优郁症的朋友对我说,当他不得不打电话给某人时,却又往往希望某人不在,
  他是既不得不面对问题,却又不敢面对问题,他整天躺在床上,用棉被蒙着头,缩作一团。
  那棉被是什么?
  是鸵鸟用来藏头的沙土!也是婴儿母亲的怀抱!
  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总会躲进母亲的怀抱。在我们成年之后,虽然知道母亲并不能再为
  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却在心底仍然存留着那种逃避和找寻安慰的想法。因为它是最原始的
  反应;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也是最有效的。
  就因此,成年人还总是叫“我的妈啊!”许多长得高头大马的青年,甚至花了发的中年
  人,也可能躲在母亲怀里痛哭。。
  问题是,母亲不在,怎么办?
  他便用棉被蒙起头来,或是躲在角落里发愣!
  所以当我发现你有发楞的习惯时,一个想法是:那很自然!”嚎个年轻人,在成长的过
  程中,都会这样,是为他下一刻的战斗积存力量。另一个想法则是:这是很重要的时刻,我
  必须教他如何减少逃避的想法,立即进入现实,因为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是不等人的。
  记得你小时候玩耍时,常说play opossum吗?意思是装死,因为鼬(Opossum)这种小
  动物,遇到强敌时就会装死。
  相信你也看过许多昆虫,在被人抓到之后,会立刻仰面翻倒,一动也不动。
  你更必然读过两个人遇到狗熊的寓言故事,逃不掉的人躺在地上装死,而没有被狗熊攻
  击。
  你觉得这些装死的行为是不是很聪明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不但不聪明,而且是
  最危险的,因为它们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