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1-02-17 15:28      字数:4787
  器,不论挖什么只要几秒钟就成了,不仅如此,挖出来的战壕里面还闪着一层非常漂亮的陶瓷般的光泽。这东西简直太伟大了。
  还有,另一方面——
  啊,你瞧。情况是这样的。二十四辆人员运输车把他们送到这里来了。每一辆车上有自己的司机,有备用司机,有紧急情况备用司机,还有一位修理工人。它有自己的雷达和电气设备修理工,自己的雷达和电气设备修理工的助手。它有四个大炮手,还有一位管内部通讯和与司令部保持联系的通讯联络官。
  是呀,当然,他们必须要有这么多的人员。要没有他们,部队就没法儿前进了。
  但是这些人加在一块儿就已经够二百八十二人了。
  此外还有野战厨房,那一共是四十七个炊事人员,另外还有行政管理处和一个营养研究小组;连部总部有一个军饷团,还有一个宪兵排;至于那个气象组,你要是看到它开始装设战地电传打字机和扇形接收器,并看到它一个接一个往天空放气象气球,你也会感到非常骄傲的;战地医院有八十一个卫生员和看护,九个医官和一个独立的医药行政机构;特种服务组一到那里,就在人员运输车辆停放处的背风地方,忙着安装立体电影的银幕,并已开始为不当值的人员组织一次手球赛;四个随军牧师都带有自己的助手,另外还有为道德文化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和动摇分子预备的智囊顾问团;政府史官带有八个受过训练的文书,他们正拿着磁带录音机勇敢地从一个散兵坑跑到另一个散兵坑,要在这历史形成的过程中记录下历史前进的足迹,也就是说,要在这一仗还没开打之前记录下第一手的印象,另外还有从加拿大、墨西哥、乌拉圭、斯堪的纳维亚联邦和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来的军事观察家和他们的士官和随从:当然还有从《星和条》、《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斯克里普斯一霍华德联合报》、五家有线服务公司、八家电视网、一家民办纪录电影制片公司、一百二十七家别的报社和公共新闻联合公司派来的战地记者。
  当然这是一个经过精简的战斗组织。因此每一位记者只带有一个公共新闻官。
  尽管……
  啊,这样在散兵阵线上就正好只有四十六个持枪的人了。
  在长老会教堂的钟楼上,安迪·格拉米斯哭丧着脸说:“瞧瞧他们,杰克!我实在不知道,也许就让他在彭家角恢复广告宣传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你瞧现在,这可是一场玩命的战争,可是——”
  “等一等,”杰克·太伊安详地说,嘴里一边哼哼着歌曲。
  他们不能看得十分清楚,可是很显然那遭遇战的战线上似乎出现了混乱。从上面传下话来,所有的野战炮的保险都已经关上,连队的全部火力就完全依靠他们那四十六条步枪了。是呀,这也不坏;而且不管怎么说,在这支远征军准备出发的前十天,他们就都已经装备上了E-Z火力跳转卡宾枪。但部队里有些人对这种新武器还不十分熟悉。
  火线上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山姆,”一位上士叫着他旁边散兵坑里的一个士兵说。“山姆,听我说,这个什么卡宾枪我完全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在那个什么蓝光发亮的时候,是不是说那个什么保险已经打开了?”
  “那个什么我也他妈的完全不知道,”山姆回答说,他皱着眉头看着那本彩色的用极为光亮的纸张印成的使用手册,那手册用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名称,叫作《重新获得战斗舒适和安全的五步神眼术》。“你看见上面怎么讲的吗?是这么讲的,‘只要积极采取费尔塞弗动作,神眼就会马上进入行动状态,这样就可以保证伊弗一克林思枪弹的动力发射和抛出,不过一定要和舒肩反坐力垫同时使用。’”
  “你说什么,山姆?”
  “我说他妈的什么我什么也不懂,”山姆说,把那手册抛进了他前面的无人地带。
  可是他马上感到后悔,立即爬出去又把它捡了回来,因为里边印的那些说明似乎只是为另外一些人用的,那和呆在彭家角四周烂泥地里的人完全无关,但是那说明书里的指示图却完全是用几乎全光着屁股的女明星的照片拼成的——因为生产武器的地下工厂同时也生产这种武器使用说明书。很显然他们必须这样做,而且他们这说明书也印得很好;指示图越是复杂,他们用的照片就越多。关于车辆的指示图那就简直叫人没法儿看了。
  几分钟之后:“他们似乎呆在那里什么也没干,”安迪·格拉米斯含含糊糊地说,仍然站在高塔上观望着。
  “是的,他们什么也没干,安迪。那么,我们也不能永远就在这里坐下去。走,咱们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安迪·格拉米斯实在不愿意走,可是杰克·太伊的意见又不大好驳回,所以他们爬下钟楼上的旋转铁梯,把彭家角的一共十四个志愿兵叫到一块儿,沿大街走去,一直走过了那个垒球场。
  二十六辆人员运输车的电子仪表自动活动起来,炮塔上的一○五毫米大炮也转过头来向那些独立志愿军瞄准。
  四十六个步枪手,嘴里骂骂咧咧的,试图让他们的阿克一A。C蓝线瞄准带越过地平线蓝色真景段在他们的封闭式雷达屏幕上显现出来。
  那个康梅恩少校,发疯一样地叫喊着,在他的副官的眼前晃动着一个文件。“这是他妈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他问道,因为一个军人总归是一个军人,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在敌人正向我们开过来的时候,我不能把我的人从火线上撤下来!”
  “是军部的命令,长官,”那副官不动声色地说。他曾在哈佛军事法律系得到军事法典的博士学位,他知道什么人的命令对什么人具有什么样的力量。“轮换计划当然不是我的主意,长官。你为什么不和五角大楼联系一下?”
  “可是,莱弗茨,你这个笨蛋,我没法儿和五角大楼联系!那些什么记者们已经把所有的电讯通道全给挤满了!你现在却要我把前线的每一个士兵都撤下来,让他们到休息营地去休息三个礼拜——”
  “不,长官,”那副官改正他的话,指着命令上的一行说。“只是二十天,长官,包括来回路上的时间。可是你最好马上照着执行吧,长官,我看只能这样。这命令上写着‘急件’的字样。”
  啊,康梅恩少校可不是个傻瓜。不管他们事后会怎么说。他曾经研究过冯·波勒斯在斯大林格勒的悲惨下场,也研究过李是如何托天之福才从葛底斯堡逃出来的,他也知道一个进入敌人地区的远征军,如果遇到了麻烦,会发生什么可怕的情况。甚至一支很大的远征军也一样。而你得知道,他现在的这支远征军是很小的。
  他知道一旦你失去了一切依据,那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你的敌人;纳粹第六军团死于寒冷和痢疾的人比被俄国人杀死的还要多;”李撤退时颠簸的车辆使伤病人员所遭受的损失比米德的大炮还要大。所以他只能按照他不得不如此的办法去做。
  “下令撤退!”他大叫着说。“我们得马上撤回到仓房里去。”
  撤退回去重新整编;这有什么不好?可是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
  运兵的车辆往后退,象一支船队似的来一个大迂回。这些车队的司机过去所受的训练就是这样的。可是有一辆运兵车和特别服务处的电影银幕裹在一块儿了,由于撞上了另一辆车,另外又有三辆车发现自已被野战医院到处堆放的预构件挡住了出路。还有五辆车本来正担任额外的任务,用他们的后轴在带动几台发电机,在整整十五分钟里无法开行,因而也就被圈在中间了。
  最后的情况是,二十六辆车中只有四辆可以马上开出去。但很显然那是不够的,所以这简直不是什么撤退;这简直是一次灾难。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康梅恩少校在一片混乱中思索着,脸上淌着英雄的眼泪,“可是我多么希望我没有想方设法使自己由上尉变成少校!”
  就这样,杰克·太伊接受了康梅恩的投降。杰克·太伊的神态丝毫没有吃惊的样于。可是对于独立志愿军中其它的人我就不能这样说了。
  “不要这样,少校,你可以留着你的宝剑,”杰克·太伊温和地说,“其它所有的军官也可以保留他们的精确乎射无跳力随身武器。”
  “谢谢你,先生,”少校哭泣着说,踉踉跄跄走进连部总部还一直没停在修建着的军官俱乐部里去。
  杰克·太伊带着一种特殊的沉思着的神情看着他的背影。
  拉发吉手里挥舞着一根三十英寸长的胡桃木手杖——这是他当时能够找到的唯一的武器了——喃喃地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现在我猜他们大概不会再来招惹我们了!”
  杰克·太伊什么话也没有说。
  “你不这样认为吗,杰克?他们现在不是再也不敢到这里来了吗?”
  杰克·太伊温和地望着他,似乎准备回答他的问题,可是忽然又转向查理·弗林克。“查理,听我说。你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藏着一支手枪?”
  “是的,太伊先生。还有一支零点二二毫米的枪。要我去把它们拿来吗?”
  “啊,是的,我想是这样。”杰克·太伊看着那个青年人跑开了。他用手挡着自己的眼睛。然后他说:“安迪,请英我们办一点事。让那位少校给我们派一位知道去五角大楼的路的战俘司机来。”
  几分钟之后,查理拿着那支手枪和那支零点二二毫米的枪回来了;至于以后的事,那自然属于历史的范围了。
  海底城谜案
  正在海底军官学校学习海底地震的准尉吉姆·伊甸赶到司令部,见到伯父的朋友、也是他的上司、火山学和地震学专家泰锋中校。
  “我带来了一些东西,请你不要难过,吉姆。”泰锋中校边说边把皮包里的东西一一摆在桌上:一枚镶着珍珠的指环,一只不锈钢外壳的精密手表,零散的钞票和一个破旧的信封。
  伊甸一看就知道那全是他伯父的东西,那封信正是他不久前写给伯父的。
  “伯父出了什么事?这些东西是在哪里找到的?”伊甸尽量镇定地问,但心里却排山倒海般地翻腾起来。伊甸父母早亡,慈爱的伯父是他唯一的亲人。泰锋中校告诉他,两个星期前,印度洋海底突然发生了地震。他坐上潜水车——专门用于探测海底地震的装置——飞快地赶到地震发生的地点。
  那里也停着一辆潜水车,一半已被泥土和岩石埋住,车门裂开一个口子,一部分外壳也熔化了,车内唯一能找到的就是现在伊甸看到的那些东西。
  “伯父不会死的,一定不会。”伊甸准尉坚定地说。
  “我也祈求斯图亚特·伊甸平安。”泰锋中校长叹一声,目光转向窗外变幻莫测的海面。他犹豫了片刻,终于透露出此番召来伊甸的目的,“这次发生的印度洋海底地震,不能不让人怀疑是有人在秘密试验人工地震。而你伯父目前正在喀拉喀托海底城致力于海底矿区的开发和海底农场的建造,他去印度洋做什么呢?”
  “你是说,我伯父”伊甸惊讶不已,他简直难以想象,自己的伯父会是制造人工地震的罪魁祸首。吉姆·伊甸的伯父斯图亚特·伊如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探险家和发明家,他发明了理想物质薄膜,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5000米深的海沟里,建造了喀拉喀托海底城。
  “伊甸准尉,现在司令部决定调你去喀拉喀托海底城工作,并协助我调查这件事情。”泰锋中校说。“啪”,伊甸准尉敬了一个军礼,接过调令,他发誓要把这件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为伯父恢复名誉。
  喷气式飞机器稳地降落在飘浮在海面上的机场上,吉姆·伊甸走下飞机,登上直达海底城的电梯。海底城是个半球体,城市划分为8个区域。一旦地震造成海水入侵,各区的闸门会自动关闭。电梯到达海底城后,伊甸又踏上环城自动传送带,直奔伯父的住所。一路上,车来人往十分热闹,远处的海底农场草木茂盛、牛羊成群。
  他来到第七区88号,走进大门,登上楼梯,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写着“伊甸企业”的金属门前,推门走了进去。
  “噢,吉姆,你怎么来了?”基特安·巴古,这位斯图亚特的忠实助手正在打字,一看到吉姆,立刻把打了一半的文件藏起来。
  “我伯父呢?”伊甸问道。他发现房间里多了一个铁制的大保险柜,靠墙立着,样子很笨重。
  “我们在印度洋海底碰到地震,潜水车坏了,只好躲在维持生命的装置中,60小时以后,才被收到紧急求救信号的潜水艇救回。这次事故使伊甸先生的身体受到损伤,他正在卧室休息呢。”
  这时,卧室的门开了,有人喊了一声:“吉姆!”他回头一看,正是伯父斯图亚特·伊甸。亲人重逢的喜悦暂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