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      更新:2022-07-28 14:58      字数:5441
  虚也非实 不慢也不快 没有胜又何来败 没有动哪有静
  手中无剑心中无尘 才是我胸怀 随缘而去乘风而来 才是我胸怀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洪家铁线拳中2007…10…12 10:45第二十五式外膀手二
  图解:承上式。将对膀之左拳移至胸前,再一沉静;随将原胸前之右掌往右展开,同时左拳向左方划出,合口发“唔”一声(图1)。
  要旨:右掌左拳同时展开,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亦主练桥手功夫,不言技击拆义。
  其由前势之外膀合桥变为外膀展桥,名外膀手二。
  注释:洪拳十二桥手中之刚桥,固无一定之势;但凡两手展开,沉劲逼力,桥手刚硬者,皆以名之。如此式即是。
  第二十六式柔桥内膀
  图解:承上式。右子午马不变,将外膀手之左拳右掌收回胸前,同时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以气带手回合。随后再转左弓右箭子午马,合口鼻发“唔、唔、唔”三声,同时将左拳右掌徐徐推出(图2)。
  要旨:先收拳掌,再转马徐徐推出。
  实战:此势由外膀手化内膀柔桥,主旨仍在修炼内功。
  大凡柔桥,出手必缓,以逼生内力为要。此式一抽腕指,内功顿生。
  内功厚则技击自强。
  注释:洪家刚桥之出,宜雄猛沉稳;而柔桥之出,则宜缓慢,务必沉逼内力而发。
  第二十七式内膀之二
  图解:承上式。从柔桥内膀手中,转右势子午马,将原拳掌向内一反,两争往外飞出顶去,同时口发“嘀”一声(图3)。
  要旨:拳掌内反接两争飞顶要猛。
  实战:此势专练飞争侧击。实战中,若敌从我两侧来攻,我即可以此飞争撞地。
  注释:洪拳以外膀手为长桥,以内膀手为短桥。合外内膀手之势,则远近并济。
  长桥以拳掌打人,短桥则以争膊撞人。其势虽异,其劲同刚。
  第二十八式订桥
  图解:承上式。马转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拳向上一抽,右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声(图4);紧接着再口发“嗬”一声,原势不变。
  此名订桥。
  要旨:抽拳按掌,左弓右箭,“嗬”声吐气。
  实战:此势练转马与上下变桥,其旨亦在练内功逼力。
  注释:据前辈洪拳名家所言,此订桥又叫“钉桥”。谓抽拳一提,打人如入钉故。与凤眼拳之长手钉人不同。
  第二十九式柔桥
  图解:承上式。扭身向右转正面,成二字拑阳马,同时将原按下之右指掌抽上至胸。接着合口用鼻发出“唔”声,将左拳右掌徐徐向前推出(如图4)。
  要旨:以声催力,徐出左拳右掌。
  实战:此势旨在诱发拳掌内力,不以技击论。
  注释:凡出此柔桥,先立稳二字拑阳马;再微微养息,存意于脐;然后合口转气于鼻,发出“唔”音。同时抽拳反腕,沉争落膀,逼力徐徐而出。
  铁线拳主练内功,故如此手法,谱中多见。
  第三十式遮头
  图解:承上式。左脚前开并扭身右转,成右子午马势;同时左拳顺势抛出,右手变全掌,在转马时向上一抽,盖住头顶,口喝一声“”(图5)。
  要旨:左拳抛出,右掌遮顶,“”一声,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左攻右守,义在护头。但在此其旨仍在练拳、掌、争、膀、马之势与力。
  注释:此势左抛拳,右遮顶,乃洪拳之上路膀手攻防法。
  大凡初练此势,学者一般皆不能领悟“”二音之妙,而时有忽略。须知此二音最为紧要,为逼生内力之法。纵览铁线拳功法,无不以声助气,以气催气。可见声音之发,为洪拳大要。学者当谨记之。
  第三十一式托掌
  图解:承上式。扭身左转,成高桩四平八分马(又叫“立四平”);随之将左拳收至腰中盆骨,右掌抛争向上一托,口出“系”一声(图6)。
  要旨:马成立四平,右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间。
  实战:此式练高势单臂抛争托掌。用于实战,则可打近身之敌。
  注释:洪拳抛争手有双抛争与单抛争之别;此势是单抛争,要留意于高马逼力,腰要插稳,两脚务求生根。
  第三十二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左拳在腰不动;右掌从肩上收至腋下,变四指撑天势,随着口中发出“嗬”声长响,徐徐推出(图7)。
  要旨:逼力于右掌四指;沉争落膀,“嗬”声长呼吐气。
  实战:此势旨在在练撑天指之内功。
  注释:相传此法为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所创。修习日久,则内气外发,出掌如放电。人若触之,手脚立痺。
  第三十三式侧身寸桥
  图解:承上式。拉开右脚并转身左扭,成左弓右箭子午势;此时右脚尖微向内弯,左拳在腰不变。接着右掌向上一托,再一下沉成直桥手标出,同时口喝一声“吃”(图8)。
  要旨:转身成左子午马;右臂侧身标出时,大喝一声“吃”,出声沉雄。
  实战:此侧身寸桥之势,乃练单臂标指之功,专击敌之腰胁软骨。洪家称之为剑手或剑臂手。
  注释:此寸桥剑臂,力随喝出,声势震人,劲力雄猛,充分体现出洪拳之固有特色。
  以往练桥手,常以臂带铁环为法:两臂各带十至十六个铁环,一练则当当声响,十分有趣。今此法渐已失传,殊为可惜。
  第三十四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扭身转右拖左脚,成立势四平八分马;左拳在腰不变,右掌收回提至耳边,再徐徐下运至脐一揸成拳,同时口喝一声:“揸”(图9)。
  此名单制桥。
  要旨:收左脚转高四平马;右掌制手成拳。
  实战:此势为下截手法,乃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实战中敌若一拳打我中部,我即可以此势制之。
  注释:在洪拳中,制桥分双制桥与单制桥两种。前第十九式是双制桥,此则为单制桥。凡下截手法,通称制桥。
  第三十五式分金桥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手抽上胸前,交加成中金剪手;接着合口发“唔”一声,双拳一逼向左右两旁斜劈而出(图10)。
  要旨:先口出“唔”声,再逼力发拳分劈左右,然后“嗬”声吐气三次。高桩四平马不变。
  实战:此势由制桥变十字手,从十字手变分金拳,旨在练拳势之变化,并不拘于具体拆招。
  注释:铁线拳古谱将第二十二至第三十五式作为一段,分左右两边演练。即先从右扇面子午马练起,至第三十五式止;然后左右转换,从左扇面子午马练起,至第四十九式止。请看以下图示。
  第三十六式扇面子午(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脚前开一步,左转身成左子午马,同时双拳从背后抽至胸前交加一截,成中金剪十字手;随之合口闭气,鼻发“唔”一声(图11)。
  要旨:与第二十二式相同。
  实战:此势用于拦截左方来拳,又名左金剪。
  注释:从此式开始,为左势拳马之练习。
  第三十式七开弓射雕(左势)
  图解:承上式。口发“”一声长响,两拳随声一劈拉开,左右与肩平;身略倾斜,目视右拳,马成子午(图12)。
  要旨:与第二十三式相同。
  实战:参见第二十三式。
  注释:略。
  第三十八式外膀手(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拳不变,左拳变一指掌;然后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左手一指掌随声悠然转向胸前,掌心向外(图13)。
  要旨:左掌转至胸前后,目视右拳。
  实战:参见第二十四式。
  注释:略。
  第三十九式外膀手二(左势)
  图解:承上式。将对膀之右拳移至胸前,再一沉争;随将原胸前左掌往左展开,右拳同时向右划出,合口发“唔”一声(图14)。
  要旨:左掌右拳同时展开,目视右拳。
  实战:参见第二十五式。
  注释:略。
  第四十式柔桥内膀(左势)
  图解:承上式。左子午马不变,将外膀手之左掌右拳收回胸前,同时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以气带手回合。随后再转右弓左箭子午马,合口鼻发“唔、唔、唔”三声,同时将左掌右拳徐徐推出(图15)。
  要旨:参见第二十六式。
  实战:与第二十六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一式内膀之二(左势)
  图解:承上式。从柔桥内膀手中,转回左子午马势,随之拳常向内一反,两争往外飞顶出去,同时口发“嘀”一声(图16)。
  要旨:参见第二十七式。
  实战:与第二十七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二式订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马转右弓左箭子午势,同时右拳向上一抽,左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声(图17);接着再口发“嗬”一声,原势不变。
  要旨:参见第二十八式。
  实战:与第二十八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三式柔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向左转正面,成二字拑阳马;同时将原按下之左指掌抽上至胸,合口鼻发“唔”一声,将右拳左掌徐徐向前推出(图18)。
  要旨:以声催力,徐出右拳左掌。
  实战:参见第二十九式。
  注释:略。
  第四十四式遮头(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脚前开并扭身左转,成左子午马势;同时右拳顺势抛出,左手变全掌,在转马时向上一抽,盖住头顶;口喝一声“”(图19)。
  要旨:右拳抛出,左掌遮头,“”一声,目视右拳。
  实战:此势右攻左守,旨在护头;但在此为主练拳、掌、争、膀、马之势与力。
  注释:参见第三十式。
  第四十五式托掌(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右转,成高桩四平八分马;随之将右拳收至腰中盆骨,左掌抛争一托,口出“咝”一声(图20)。
  要旨:马成立四平,左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间。
  实战:参见第三十一式。
  注释:略。
  第四十六式定金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拳在腰不动;左掌从肩上收至腋下,变四指撑天势,随着口中发出“嗬”声长响,徐徐推出(图21)。
  要旨:逼力于左掌四指,沉争落膀,“嗬”声长呼吐气。
  实战:参见第三十二式。
  注释:略。
  第四十七式侧身寸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拉开左脚并转身右扭,成右弓左箭子午势;此时左脚尖微向内弯,右拳在腰不变。接着左掌向上一托再下一沉,成直桥手标出,同时口喝一声“吃”(图22)。
  要旨:转身成右子午马;左手标出时,大喝一声“吃”,出声沉雄。
  实战:参见第三十三式。
  注释:略。
  第四十八式制桥(左势)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