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节
作者:蒂帆      更新:2022-07-23 10:02      字数:4985
  众大臣纷纷请战,越说越激昂,似乎已经看到战国覆灭之景。罄冉望着这些身在京中,从不知前线将士疾苦的文臣们,顿时气血翻腾,双眉紧蹙。
  眼前晃过那些倒在身前,仍死死抓着敌人枪柄的兵勇们,晃过边境百姓愁苦的面容,她只觉忍无可忍,不觉间已是冷哼一声。
  “热锅翻饼?哼,怕是这饼难翻吧。”
  她此话一出,殿中顿时死寂,所有人同时回头,目光骤然全集中在了那抹青色身影之上。
  此人是谁?一身布衣,竟敢在朝堂上如此放肆!
  第二卷 第71章
  殿中众臣纷纷出列,请奏出兵战国,燕奚痕微蹙眉宇,这些人心中所想其实他也明白。
  一来,自皇兄登基以来,请吏治,惩贪腐,对官员的管制甚严,尤其是对京城的文官更是逢斜必惩。相反对武将,由于战乱不断,倒是拉拢为主,恩多于威。
  自古文臣就看不起武将,再加上皇兄的偏薄。如此,长久以来,文臣们自是心有不愤,觉得武将付出不多,得到的却比他们多的多。
  此刻他们力持一战,一方面是觉武将深受皇恩,该当为国歃血,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想摆高姿态,让皇兄和武将看看,他们并不是胆小懦弱的文弱书生。
  再来,这些年旌国日益强大,京城歌舞升平,繁华富饶,再加上战国虽多次来攻,但都被挡在边关。以至于这些京都的文臣没有危机感,也不知道边关艰难,自视甚高,认为旌国已经无坚不摧
  反正打战也跟他们无关,此刻请战,又能对皇兄歌功颂德一翻,又能留个忠勇的美名。不管出征后是打胜仗还是败仗,反正和文臣也无多大关系,何乐而不为。
  燕奚痕望向高阶上的皇兄,见他右手微握着龙椅,心知皇兄已经有些动怒。他一拂广袖,正欲出列,却听一个晴朗异常的声音自殿中响起,如珠王,碎裂,声声清澈,令人耳目一新。
  “热锅翻饼?哼,怕是这饼难翻吧。”
  燕奚痕回望,不自觉勾起了唇角。这丫头,平日淡然,遇到在意的人却是一点也沉不住气。例是天生的悲天悯人,心心惦念着边关的百姓和将士们。
  “你是什么人,竟敢在朝堂上如此放肆!”
  “无知小儿,这里岂有你说话的余地!”
  一愣之下,众人见那发出狂妄之语的竟是一名少年,且乃是布衣之身,虽是此人今早和翼王同行,他们也均觉被薄了面子,毕竟文人是最爱面子的,顿时便纷纷指责了起来。
  对于他们的怒目谴责罄冉并不看在眼中,冷冷抿唇,朗声道:“以前听闻旌国文臣武将上下一心,朝风清如朗月,众臣一心为民,易青曾心向往矣。如今得见……却如骂街泼妇,真是让易青开了眼。”
  她虽是说的轻,但是毕竟是有内力之人,顿时便将那些文臣们的怒言全压了下去。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那方才第一个出列的左永禄吕大人更是气得满面惨白,摇晃几下。
  罄冉并不留意自己一句话造成了多大的轰动,只青袍浮动,走向殿中,拂袍跪地,沉声道:“草民易青,拜见皇上。草民出言无状,请皇上降罪。
  众臣又是一愣,此人前后相差也太大了,方才还狂妄不可一世,怎么这下又请起罪来了。不过他这一请罪,则是令他们不能再说什么了,正欲群起攻之的羞愤皆因他的自请服罪憋在了心头,闷得难受。
  “哦?你训是说说看,你何罪之有?”
  高台上传来威严低沉之声,听不出任何情绪,罄冉不慌不忙道:“易青一介布衣,却因心系边关百姓出言无状,令众大人蒙羞,此乃罪之一口易青直言圣听,却因此辱骂朝臣,有碍圣颜,此乃罪之二。请皇上降罪。!”
  朝堂之上,顿时便是又一阵沉默。庶,这棚这算什么认罪,分明就是挑衅!
  半响一声冷笑传来,旌帝收了冷笑,大喝一声:“哼,易青,你这是请罪?!”
  “皇上,这易青狂妄之极,布衣萃民却在此大放厥词,出言不逊,辱骂朝臣,请皇上为我等做主。!”
  一大臣一听皇帝动了气,忙扑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顿时众大臣跪倒,纷纷附和。
  罄冉又笑,抬头冷声道:“照众位大人这么说,这金殿上例不许平头百姓说话了?”
  “不错,金殿从来都是文武大臣禀奏国之要事之地,商议的都是国家重大要事。是神圣之所,岂容你一介布衣随意插。?!简直是有辱圣听啊!陛下!”
  罄冉淡淡一笑,挑眉道:“这位大人说的好。不过易青有一事不明想清教大人。”
  她声音一顿,见旌帝没有阻止,便再次着向那宽袍儒服的大人,道:”敢问天子执政为的是仵么?”
  那大人面有不屑,冷哼一声,扬手道:“自是为了福泽天下苍生。”
  “哦,既然大人知道是为苍生百姓,为何这金銮殿上却不允百姓说话了?这不是本末例置吗?”
  “你一你一你这是岂有些理。“那大人顿时一愣,被气地伸手指着淡笑的罄冉却说不出反驳之语。
  “我皇圣明,朝臣更是个个亲民爱民,这金銮殿自然是允百姓说话的。可是金銮殿乃是圣上临朝,百官议事的神圣之所。每说一句话都应经过深思熟虑,岂能狂妄乱言。”
  罄冉见方才第一个出列的老大人锐眸看来,沉声说着,她回以一笑,淡声道:“大人所言极是,可易青所说并非未经过深思,相反,乃是发自肺膀。
  “哼,那你倒是说说看,这战为何打不得?这兵为何发不得?”
  一大人冷哼一声,面上已经摆上了看玩笑的得色,显然是看她年纪尚小,不曾将她放在眼中。
  “说得好,朕自会纳言,说得若是不好,易青“…朕可要重重治你的罪。”旌帝冷声道。
  罄冉尚未说话,却是燕奚痕上前一步,对着御台躬身禀道:“皇上,易青腿上有伤,此番虽是冲撞了圣听。但是还请皇上休谅她一心为民,允她起来回话。”
  众大人一听这话,顿时心中咯噔一下,翼王竟是站在少年这边的,看来翼王也是不主张发兵的。翼王的态度通常就是皇上的态度,难道这少年今日之举都是皇上授意的?那么用意何在啊?自己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杞了大错吧。
  “起来吧。”
  罄冉目光温暖望了眼欲迈步过来搀扶她的燕奚痕,对他微微摇头,双手一撑站起身来,朗声道。
  “众位大人言战国新败,士气低迷,而我旌国正应趁此大胜之际一鼓作气永绝后患,这想法也未免太过简单了。想当年先帝以士气之盛,出师西征,却致受困桐城,颠沛钟岭。也是那时战旌两国结下了不世之仇,自那之后两国纷争不断,互有输赢,迄今难有结果。如今战英帝虽非明君,但却志在一统天下,战国朝中更是不乏能征善战之辈。瞥王强悍绞诈,手下雄兵能征惯战,又有高山险峻,地势之利。要想一疏而就,谈何容易?”
  “此话差异,英帝虽志在天下,但是其人残暴荒淫,致使朝中百官附和,朝纲俨然衰败。智王虽是英武,但终非君王,其如今一掌战国军权,难免遭猜忌防范,且其陷入皇位之争,实不足为虑也。”
  “错!敢问大人,若是战国果真不足为虑,为何这些年我边疆屡屡遭到侵扰?!”她见那大人张。无语,又道。
  “此次我旌国确实打了胜仗,可是万未挫到战国锐气之万一,且我军亦伤亡甚重,冒然出兵只能令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何况,百姓所愿乃是和平安定的生活,我旌国之所以能屡屡阻挡战国雄兵,并不是国力比之强盛,兵勇比之勇猛。而在于百姓痛恨战国,因为其毁了他们安定生活,可若是旌国主动挑起战火,百姓是否还能如此万众一心,怕是未必。毕竟,连年征战,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厌恶战争。若是逆民心而行悍然出兵,易青实不认同。
  大殿之上一阵静默,站于左侧的武将们更是面有赞同,望着罄冉的目光多了几分探究和赞许。
  却有一文官仍觉不服,上前一步指着罄冉,冷声道:“我看是你怕了战国人,才如此长别人志气,灭我旌国威风。若是战国那么厉害,此次王爷怎么可能没伤及多少兵勇便轻松拿下战军精锐两万余头颅,更是杀得怒王重伤而归?!若不是我旌国威名在外,那陆元贺又何以舍战国而投我旌国?!”
  “王大人可真是高看本王了,这次击败战军,本王可不敢鞠躬。那用八珍阵法力据战军于松月道,和前往苍松密谷说服陆老将军的乃是本王燕云卫小兵易青,本王可不能夺人之功!”燕奚痕笑着道。
  “易青?哈哈,恭喜皇上,喜得良将。一个小兵便能阻战国铁骑之铎芒,我旌国人才辈出,此刻伐战,大业可成啊。”
  那王大人一脸忘形,说着便深深拜侧,待跪下叩首半响不听有声音,他微微抬头只觉殿中气氛甚为奇怪。
  他茫然扭头,迎上身旁一人目光,那人满面痛惜地摇了摇头,目光竟带着怜悯。洋洋得意的王大人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听高阶之上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王大人好见识,朕心甚慰!”
  皇帝的话几乎是咬牙说出,冷酷而满含嘲讽,纵使王大人再一时忘形也知道自己闯了祸,惹怒了皇帝,他顿时汗流浃背。
  “哼,朕万没想到朕的大臣竟都是福言圣听之徒,退朝!”
  旌帝冷声说着,霍然起身,排袖而去。
  第二卷 第72章
  旌帝这一走,大殿上顿时便陷入了沉寂,片刻,百官有拭汗的,有唏嘘的,也有庆幸的,更有斜着目光打量罄冉的。
  罄冉承接着一道道或怨毒,或好奇,或赞赏的目光,神色泰然自若。
  我侧不知易青的嘴也能如此?毒。
  燕奚痕凑近罄冉,微微弯腰笑言着,目光中几分调侃几分宠溺几分激赞
  罄冉分明感到,他一靠近,那些大臣们便纷纷转开了目光,不敢再盯向她。看来燕奚痕虽是终年身在边关,可在京都的影响力、威慑力例是锋毫未观
  我是有燕大哥撑腰,有恃无恐。”罄冉眨巴两下眼睛,转身向殿外走
  燕奚痕一面和大臣们拱手打着招呼,一面跟着她,两人刖出大殿,高全便匆匆自侧廊追了过来,对着燕奚痕一躬身,看向罄冉。
  易公子,陛下在御花园召见,请随奴才来。”
  罄冉神色不变,轻勾唇角,宫中之人果真懂得察言观色,片刿间已从易青变成了易公子。
  我随你一起去见皇兄。”燕奚痕说着就欲迈步。
  高金却走一躬身,笑道:“王爷,太后娘娘和敏公主此刮都在晨明园,奴才过来时太后娘娘吩咐,若是王爷还未回府,就去陪她老人家赏诗,您看
  燕奚痕微微蹙眉,罄冉却笑着道“王爷快去吧,多陪陪太后娘娘,易青先行一步,高公公,烦劳带路。”
  高全忙笑着侧身,对燕奚痕一个躬身,这才转身打前而行。
  御花园中,燕奚侬负手站在凉亭中,尚未换下朝服,头上珠玉幕帘随风轻荡,发出微脆之音。
  高全将罄冉带至凉亭十步处便躬身退下,罄冉一步步走向凉亭,撩袍跪地,扬声道:“草民易青拜见皇上。”
  起吧,你上前来。”旌帝独有的威严声音响起,他并不回头,目光仍旧望着前方一片海棠花海。
  罄冉起身步入凉亭,站于他的身后,亦望向花海。
  凉亭前种着两种裁然不同的海掌,一面乃开得红艳的西府海棠,一面则是冠枝扶柳的垂丝海棠。
  易青觉得朕这两片海棠开得如何?”
  旌帝抬手一挥,回身在石桑边落座,望向罄冉。
  罄冉微微俯身,目光凝向那洁瀚花海,笑道:‘西府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更被文人墨客题咏不绝。易青听闻旌国不少文臣家中都供养此花,誉为国艳。而垂拜海棠,村冠高展,村姿高拨,花梗细长,历来被武将所喜。依易青浅见,西府海棠虽娇媚无双,却少了几分刚折苍劲,垂拜海棠亦然,并非完美。陛下这处海掌花海,交桑两种海棠,雅俗共赏,易青以为甚妙。
  燕奚侬隐在珠帘后的目光微闪,这少年不简单啊。前些年旌国势弱,文武大臣倒是上下一心,可如今朝政渐稳,朝中文武渐生嫌隙。单单拿这海棠一事,他就听闻,武将指骂文臣所养西府海棠徒有其表,较弱不堪,文官则讥讽武将所养垂丝海棠空有花枝,不伦不类,说他们附庸风雅。
  旌帝扬眸盯紧罄冉,淡笑道你侧是什么话都敢言,你今日在朝上一翻话俨然已将满朝文臣尽数得罪,如此锋芒毕露,怕是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