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作者:沸点123      更新:2022-07-23 10:01      字数:4751
  年间所写的政治理论文章,和一部分文艺杂著,共约130篇,编成《瞿秋白论文集》,内分八类:中国国民革命的问题;帝国主义与中国;买办阶级之统治;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北京屠杀后国民革命之前途;世界社会革命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问题;赤化漫谈。这是对四年来理论工作的自我回顾。在回顾和总结了过去理论工作的基础上,瞿秋白开始撰写批评陈独秀、彭述之右倾错误的小册子《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全文约七万六千字,然后携往武汉,油印成册,准备提交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
  1927年3月以后,中共中央委员们陆续集中于武汉三镇,留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到3月底只有陈独秀和彭述之了。4月2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易自广州经湖南到达武汉。彭述之、蔡和森也先后到达。从4月4日到20日,在武汉连续召开了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委员和湖北区委的联席会议,先后参加会议的有瞿秋白、谭平山、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罗章龙、毛泽东、陈延年、彭述之、邓中夏以及罗易、维金斯基、鲍罗廷等。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常务委员会,当即选举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为常务委员。决定电催陈独秀速来武汉,并把中央迁往武汉。会议决定成立三个委员会,为第五次代表大会准备文件,并通过了各委员会的主持人:农民土地问题委员会瞿秋白、毛泽东;职工运动委员会李立三;组织委员会张国焘。这时,在上海的陈独秀,居然在蒋介石即将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严峻时刻,于4月5日同从国外返抵上海的汪精卫发表了联合宣言,为蒋介石涂脂抹粉,帮助蒋介石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当陈独秀从上海来到武汉之前,蒋介石已经在4月12日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开刀了。上海屠杀发生后,在一次有罗易、维金斯基和张国焘参加的会谈中,瞿秋白以愤怒的语气,指出中共中央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武汉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积极反蒋,中央却对蒋介石抱有幻想,因而招致“四一二”的严重打击;广东的党组织早已主张土地革命,中央却不赞成,这些都是丧失中央领导威信的严重危机。但是这种危机是被人(指维金斯基)掩盖了,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因而无法知道详情,也压抑了党内的自我批评。这些话主要是针对陈独秀、彭述之而言,也联带指责了维金斯基。在党内,以瞿秋白为代表,一大批同志开始认识到中央领导上的右倾错误,并开始要求改变右倾错误路线的指导。
  4月中旬,陈独秀抵达汉口。下旬,中央召开预备会议,就第五次代表大会日程、报告和会务机构等进行讨论。在讨论党的工作总结时,对中山舰事件、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四一二”事变等重大事件中党的指导方针,发生了争论。陈独秀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并盛气凌人,训斥别人。在素以家长自居的陈独秀看来,党内和他能够并驾齐驱的人,只有李大钊够资格,其余的在中央领导层的人,不过是他的学生、翻译或顾问,根本不放在他眼里。陈独秀的得力助手彭述之,处处维护陈独秀的家长之尊,同时紧紧抓住陈独秀,挟陈以自重。动辄说:“老先生(指陈独秀)的意见同我一般。”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除了陈独秀以外,非他莫属。因此,在党中央领导层中,与右倾错误进行斗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预备会议没有结果,瞿秋白心情很沉重。他预感到问题不易解决,但这一场斗争必须坚持到底。
  我将我对于党的意见,亦许是大家不能和我一致的,完完全全地说出来。我肯定地说:我们的党是有病。凡是有病的人,如果讳疾忌医,非死不可。而我们党的第一种病,便是谄疾忌医。
  斩首是中国皇帝的东方文化,是中国的家常便饭。
  但是我要做一个布尔塞维克,我将服从真正列宁主义的纪律,我可不怕皇帝制度(Bogdyhanism)的斩首。
  我敢说:中国共产党内有派别,有机会主义。
  如果再不明白公开的揭发出来,群众和革命要抛弃我们了。我们不能看党的面子,比革命还重。一切为革命的胜利!①
  ①《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六大以前》,第717—718页。
  这是极其宝贵的,大无畏的,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瞿秋白正是抱着这种精神,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开幕式在武昌第一小学校举行后,第二天便移到汉口的黄陂会馆。在开幕式上,陈独秀担任会议主席。共产国际代表致祝词,徐谦代表国民党中央致祝词,国民党要人谭延辏А⑺锟频扔牖岜硎咀:亍9思柑欤艟酪沧ǔ痰酱蠡岱⒈砹搜菟担艿饺攘业幕队3鱿蠡岬恼酱戆耸耍砦逋蚱咔Ь虐俣嗝吃薄U馐亲越ǖ骋岳匆淮慰涨笆⒋蟮募帷?br />
  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总结过去的工作,讨论革命的发展前途,确定党在最近时期的任务。陈独秀代表中央作了报告。报告回顾了1925年1月党的四大以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说明了党在各个时期的策略。陈独秀在说明中对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所犯的右倾错误,没有进行认真的检讨;对“四一二”政变后中国革命中出现的严重危机,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报告中,陈独秀提出目前的工作应是“扩大农民运动和发展军事行动”,而不是“加深农民革命”。他提出,广州、上海、汉口及其他工业区,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势力强大,革命阶级无力与敌人对抗,因此应先退到西北去。这个意见是与鲍罗廷一致的。报告共分十一部分,讲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关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以及土地、军事、政权、财经等问题,似乎面面俱到,又都没有明确具体可行的答案。在长达五个小时的报告中,陈独秀没有自我批评的诚意,毫无承担责任的决心;整个报告缺乏一种除旧布新、振奋前进的决心和信心,以致使听报告的代表们,都感到不满和压抑。会间休息时,罗亦农走到瞿秋白面前,叹息地说:“糟糕!”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愤慨。瞿秋白默默地抽着烟,沉思着。
  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在每个代表的座位上放着一本小册子——《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扉页上印着副标题:《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国革命史中之孟塞维克主义》。代表们看到这醒目而尖锐的标题,发出了会意的笑声、议论声,会场出现了活跃的气氛。坐在杨之华身边的恽代英,戴着一副白丝边眼镜,一边笑,一边对杨之华说:“这个标题写的好,写的尖锐。问题也提的明确:中国革命么?谁革谁的命?谁能领导革命?如何去争领导权?领导的人怎样?问的实在好!”
  这本小册子,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愿,反对机会主义的呼声。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前途、动力、领导权、统一战线等根本问题,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彭述之以及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彭述之否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客观存在,以此作为放弃争夺革命领导权的依据。他说:“无产阶级客观上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①,既是“天然”的领导者,自然不用去力争领导权。瞿秋白指出:中国民族工业资产阶级来源于“商业资产阶级的投资;工业地主土豪阶级的经过商业化而渗入工业,甚至于买办阶级的部分的工业化;再则,有各种各式的资产阶级加入工业之中当小股东。”“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发展,也和他在经济上发展的阶段是相应的。经济上他从商业渐进于工业;政治上从革命渐落于妥协。”“中国无产阶级政治斗争——革命的民权独裁制以及他们的经济斗争罢工运动,足以领导一般平民群众,这对于资产阶级是多么可怕呵!所以他们急急乎要保存并抓住革命的领袖权,于是乎他们‘左倾’了。尤其是五卅运动初起,上海的资产阶级积极起来,便修改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对外条件;不久戴季陶主义便出世,国民党内形成新右派。新右派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是很显然的;他们努力想取得学生群众,想取得革命方面的军事势力,于是广州的‘三月二十日’便发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在戴季陶主义以前便已经有了:从排满主义,军阀立宪主义,国货主义,商人政府主义,一直到戴季陶主义,虽然经过许多流变,然而终归是民族改良主义,终归是和民族革命主义对抗的,终归是反对彻底的民权主义的,自然更是反对阶级斗争而力避国际主义的。”当然,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是不同的。但是,必须看到民族资产阶级对于革命营垒的危险性。瞿秋白指出:“民族资产阶级的可怕,不在于他的‘绝对反革命’(中国现状之下既有带民族性的资产阶级,事实上还不绝对的反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可怕,却在于他带着自己的民族改良主义来参加革命。……他的口号在某种条件之下,譬如无产阶级政党事实上不去努力争取小资产阶级群众等类的条件之下,有时很可以领导着小资产阶级。”
  ①《六大以前》,第691页。
  民族资产阶级何以要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呢?瞿秋白指出:“他要争得这领袖权,以造成他和帝国主义及地主阶级妥协之资格”;民族资产阶级幻想“和帝国主义协商改良中国的国际地位,造成形式上的独立国家”,而实际上,中国必将“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上的附庸”。根据当前的形势,瞿秋白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种前途:第一,资产阶级取得领导权,使革命毁于一旦,人民仍旧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第二,无产阶级取得领导权,使革命得到胜利,并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
  “第一个前途是否可能的呢?我们实际上早已答复了这个问题:如果无产阶级政党没有正确的布尔塞维克的战术,这是可能的”。事实上,由于下述两种情况的出现,这种可能性已经急剧增加。一是外部帝国主义的压力和诱惑,“因为帝国主义受革命的怒潮打击时,往往要找做扑灭革命的第二工具(官僚买办阶级是第一工具,但是有时‘太白了’,太显露了)”。二是内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机关中机会主义的妥协政策,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并非“天然”就有,而是要在斗争中努力夺取。瞿秋白辛辣地写道:“彭述之虽然一口咬定没有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于似有实无的鬼,实际上却去和这个鬼联合,以备反抗他所认为是买办阶级的新右派。如此说来,资产阶级是有的,不过是‘鬼’而不是人,他的力量很小,不妨和他联合。这真是彭述之的有鬼论!可是和‘鬼’联合,其势便会失去‘人’的联盟——小资产阶级和农民。”
  “总之,彭述之虽然口头上高叫‘革命领导权天然是工人阶级的’,实际上却是双手拱送领导权于资产阶级”。
  当时,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当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认为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应当联合的唯一民主力量,而抛弃农民、小资产阶级,甚至抛弃工人群众。瞿秋白指出: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我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妥协动摇进行斗争,揭露国民党右派的面目,已使小资产阶级部分地脱离他们的影响。但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似乎被革命吓坏了,重新又去负荆请罪;于是实际上形成这样一种景象(如柳亚子所说):我们将小资产阶级从大资产阶级手里夺出来之后,放在地下不管了。仿佛是两个奶娘争夺一个小孩子,新奶娘夺到了又不管,反去和旧奶娘讲和了。难怪小资产阶级之中,一部分消沉下去,一部分仍旧回到大资产阶级怀里。这客观上是出卖革命的策略。”瞿秋白列举了1923年至1927年间,党内领导层右倾错误事实十七例。“将这些事实一一胪列起来,自己看一看,真正要出一身冷汗!”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掌握革命武装。
  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对农民问题给以极大的重视。他指出,陈独秀、彭述之等“抑制农村阶级斗争”,错误地“规定农民武装‘不可超出自卫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