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节
作者:不落的滑翔翼      更新:2022-07-17 17:20      字数:4784
  如此一来,蜀、魏双方,便必定陷入艰苦的持久战,而双方的国力悬殊,魏国可以支撑长久之战,蜀国却连数月的消耗也支持不了。
  因此蜀、魏之战,从双方的战略态势而言,其实胜负已早决定了,唯一可以转化成败的因素,是战争中的战术运用,用兵智谋,这亦是孔明唯一可以发挥的优势。可惜的是,孔明碰上的是司马懿这一位十分强劲的对手,他的智谋、战术运用优势,便显得十分有限了。
  或许,这便是天机大势的演变,从三分大势向一统之局演化玄力作用,才冒出司马懿这一位强劲的孔明对手吧!
  此时,司马懿统率二十万大军,以老将张郃为先锋,更令其子司马昭随军作战,以吸收战阵经验,一路西进,挺进到距天水郡五十里,即下令大军停驻,不再西行。
  先锋张郃不解,前来帅帐,问司马懿道:“此地西进五十但里,即孔明屯驻的天水郡,都督为甚不一鼓作气,直击天水,若夺回天水郡,则可令我军士气大振也。”
  司马懿一听,即呵呵笑道:“若然如此,则正中孔明之计矣!孔明善于用兵,他怎会不在天水郡大道上设伏,引我军进人,然后发动攻击?蜀军以逸待劳,我军必败无疑呀。”
  张郃吃了一惊,他亦深知孔明用兵如神,司马懿所判断的确切中孔明的意图。他慌道:“如此都督将以何计破敌?”
  司马懿对着军略图,仔细审察一番,才决然说道:“我决以西守南攻之策,以破蜀军。”
  张郃道:“如何西守南攻?”
  司马懿道:“孔明目下屯军天水,必出祈山从西面进攻中原。因此我已令西线守军,坚守湄城、箕谷,不可出战,以免中孔明奸计。此乃西守也。”
  张郃道:“南攻呢?”
  司马懿道:“此地南面百里,即扼守汉中的边关重镇阳平,阳平关东面有一大道,地名叫街亭,乃蜀军的粮草军需的运输线。我若攻取街亭,则蜀军粮道立受致命威胁,孔明便不得不从天水南退,入汉中救援矣!待他退兵时,我再沿途突击,令蜀军首尾不能相顾,我军可获大胜。”
  张郃不由叹服道:“都督用兵,不下于诸葛孔明,必可一击而破蜀军矣。”
  司马懿却肃然说道:“不然,孔明非等闲之辈,将军先锋南攻,一路不可轻进,须传令诸将,循山沿途,先作查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稍有轻忽,必中孔明之计。”
  张郃凛然遵命西去,率五万大军,一路向南面的阳平关街亭大道挺进。
  司马懿率军出关西上的消息,迅速传入孔明的中军天水大营。
  孔明闻报,大吃一惊,向诸将道:“司马懿极善用兵,比之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督军西上,必不作正面抵抗,而南攻我粮草运输咽喉之道街亭!若街亭失守,我军粮道被断,必不战而自溃!须有一得力之将赴街亭镇守,谁敢当此重任?”
  此时,帐下一员将领应声而出,道:“未将愿往。”此人正是参军马谡。他是孔明好友马良之弟,自幼熟读兵书,孔明对他极为信任。
  但孔明此时却不太放心,因街亭对蜀军太重要,关乎全军的粮道咽喉命脉,绝对大意不得。孔明肃然道:“街亭乃我军粮之道,咽喉命脉,万不容有失!你虽然深通谋略,但当地既无城廓,又无险阻可守,要保住十分困难,只恐你力有不逮也。”
  马谡傲然说道:“我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区区街亭,还保守不住吗。”
  孔明未及答话,赵子龙曾与司马懿有数面之会,他出言告诫马谡道:“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又是魏国名将,马参军不可轻敌。”
  马谡高叫道:“休道司马懿、张郃,即便曹睿亲至,有何足俱!若有闪失,愿以我人头作抵。”
  孔明肃然道:“马参军!军中无戏言哪。”
  马谡慨然道:“我愿立生死军令状,以明我志。”
  孔明无奈答应了。马谡毫不犹豫,即写下军令状,呈给孔明,表示以生命保住街亭。
  孔明见马谡意志甚坚,若不用他,恐不利于兵将效力之心,便无奈下令道:“马参军既已立下军令状,万勿视作儿戏,须知军法不容情也!我调二万五千兵马,再派一员大将作你副手,前去街亭镇守。”
  孔明又令王平道:“我素知你平生谨慎,故派你相助马参军镇守街亭。但凡下寨,必当要道,以防敌军迂回偷袭,又须侦悉地物地形,才定进止。切记!切记!若保街亭不失,则为北伐中原第一功也。”
  马谡、王平二人,领令率二万五千大军,南下阳平关,防守街亭去了。
  孔明仍不太放心,又令魏延、高翔两将,率五千兵马,分驻街亭东面、侧翼,必要时以作救应。魏延、高翔二将,亦领令率军去了。孔明这才稍微心安,即又令赵子龙、萧侯仪二将道:“如今魏军由司马懿统率,我进军路线,不得不作更动矣!你二人各率一军出箕谷,以作疑兵;但遇魏军,能战则战,目的乃迷惑其军心足矣。我亲自统率中军,出斜谷直取湄城,若得湄地,则汉室旧都长安可破也。”
  赵子龙、萧侯仪各率五千兵马,突出箕谷,向北挺进,迷惑魏军。孔明则令姜维为先锋,出斜谷直插湄城。
  另一面,马谡、王平二人,统率二万五千大军,一路南进,很湄便赶到阳平街亭要冲之地。
  马谡登高视察地势,他向王平笑道:“丞相今回大多疑了!我看如此荒僻山地,魏军怎敢来攻呢?”
  王平心性谨慎,忙道:“虽然如此,但亦不可大意,宜于要冲道口,扎下营垒,作长久保守之计。”
  马谡不以为然,道:“大道之中岂能扎寨?此山便位于道旁,四面壁立,山上树木极多,此乃天赐之险要地也!我军可在此山屯驻。”
  王平忙道:“马参军不可!我以为若干交通要道,筑营垒以守,敌军便有十万,亦难逾越。若驻军山上,魏军突临,四面包围,孤山岂能久守?”
  马谡大笑道:“此乃妇人之见!兵书有道,占据高处,俯视低处,势如破竹,若魏军敢来,我令他片甲不回。”
  王平道:“我随丞相多年,用兵扎寨之法,丞相悉心教导。
  我以为此山乃绝地也,万一魏军断我军取水之道,我军将不战自溃。”
  马谡不悦道:“你莫胡说八道!知否孙子兵法有云:置诸死地而后生?若魏军断我军水道,我军将士必拼死战斗,以一当百,魏军必败!我熟读兵书,连丞相亦时常向我询问大计,你不过一介武夫,敢妄议我破敌之法吗?”
  王平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道:“马参军若坚持山上驻扎、我亦无法。不过,请参军分出一半兵力,由我率领,在此山西面扎一营寨,以成犄角之势,便于接应。”
  马谡不以为然,正欲一口拒绝。
  就在此时,山下奔上一群当地百姓,说山北面魏军大队兵马,已奔驰而来。
  马谡却又有点心慌,便对王平道:“你既不听我将令,我拨五千兵马于你,到别处扎寨。但我破了魏军,在丞相面前,你可莫与我争功。”
  王平也不理会,率领五千兵马,便紧急下山,到西面扎寨去了。王平扎好营寨,便立刻派人去向孔明汇报马谡在山上扎营防守之事。
  此时,司马懿统率的大军,尚在街亭的百里之外。司马懿深知孔明的厉害。也不敢轻进,派其子司马昭亲去探路,再作打算。
  司马昭很快赶回,向司马懿道:“父帅,街亭果然有蜀军把守。”
  司马懿一听,不由叹了口气,道:“我早知孔明用兵如神,他怎会忽视如此咽喉命脉之地呢?我自愧不如孔明也!”
  司马昭笑道:“父帅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依儿之见,要攻取街亭亦不难。”
  司马懿道:“街亭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人莫敌,你怎敢发此妄论?”
  司马昭微笑道:“父师,儿亲眼所见,要冲道上,并无蜀军驻守,反而大军皆屯驻于道旁的孤山之上,破之不难呀。”
  司马懿一听,不由大喜道:“若蜀军当真驻扎山上,乃天助我破敌碍…但亦切勿粗心大意,我当亲往街亭视察。”
  司马懿不辞劳苦,换了便服,率一百亲兵,亲自深入街亭,实地视察。
  他抵达街亭时,已是月上中大时分,但见月色如水,山野大地一片银白。
  第十七章 空城幻术
  司马懿四周巡视一番,只见山上蜀军营寨木立,布局亦甚有章法;山下大道却空元一人,十分宁静。司马懿不由一阵欣喜。他也不再久留,立刻赶返军营去了。
  马谡在山上亦不敢松懈,亲自巡视审察。他居高临下,发现山下有百余魏军,似乎是前来探路的样子,很快便向北面退走了。
  马谡不由傲然大笑,向身边的亲兵道:“魏军探子回去报知司马懿,正合我意!他若敢率大军到来,我于山上一挥令旗,大军杀下,魏军必溃逃如丧家之犬也。”
  亲兵奉迎道:“马参军用兵神妙,足可与丞相并驾齐驱也。”
  马谡更感得意,大笑不止。
  司马懿当晚深夜,驰返军营,立刻便召集诸将前来帅帐,部署向街亭进军,他对诸将说:“孔明派去守街亭之将,乃马良之弟马谡,此人夸夸其谈,空论兵法,并无实战经验,徒具虚名!孔明一生英明,只怕被此人败坏了。”
  说罢,司马懿即毫不犹豫,发出军令。他命令张郃为先锋,首先率军插入马谡与王平相连的通道,堵住王平接应的去路,命令申耽、申仪率一万大军,潜上山腰,断绝山上蜀军取水之道。
  第二天一早,张郃率兵直插到马谡的山背,堵住王平出来接应的通道。申耽、申仪二将,亦早已潜上蜀军驻扎的孤山,阻断了水道。
  司马懿自己亲率大军,一拥而进,将孤山四面围住,却并没立刻进攻。
  马谡在山上观察,但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蔽日,布阵十分严整。蜀军兵将见了,人人心惊。马谡欲趁魏军立脚未定,向山下冲击。不料他连挥令旗,蜀军怯于山下魏军势大,准也不敢往下冲。
  马谡大怒,斩了两名带兵偏将,蜀军勉强向山下冲去,冲到山脚,见魏军严阵以待,毫不动摇,蜀军惊骇,又退回山上去了。
  马谡这才开始惊觉,因军处绝地,又面对雄壮敌军,他在山上扎营,犹如将先机送给敌人了。他已知大势不妙,但此时他已无法可施,只好下令严守山上,以待王平军前来救应。
  王平见魏军已抢占要道,又将孤山上的马谡军四面围困,他虽知败局已定,但仍拼死率军前来救应。不料中途便被插入的张郃军截住,双方激战起来。王平只得五千兵马,又立脚未定,难抵魏军的三万先锋大军,只好退回山背后。
  魏军从早上一直围到晚上,山上水道被断,蜀军兵将无水做饭,又饥又渴,军心大乱。到半夜时分,山南的蜀军打开营门,下山向魏军投降。
  司马懿又命人在山上四处放火,山上林木茂盛,烈火熊熊。蜀军四处奔逃,鬼哭神号。马谡在此生死关头,却心慌意乱,驱赶残兵败将,从山的西面突围逃命去了。而山的西面是司马懿故意下令留下的一个逃命缺口,否则马谡的残兵插翅难逃。
  司马懿迅速攻占了街亭要道,直接压逼街亭后面入汉口的关口阳平关。蜀军的咽喉命脉,已被司马懿紧紧地扼住了。
  但司马懿不冒进,他下令在街亭布下重防,准备迎接蜀军的反击。因此魏延、高翔两将,虽然依孔明的部署,率军反击街亭,亦被严阵以待的魏军击退了。至此,街亭之战已成定局,蜀军因部署失当,己遭惨败。
  事后,司马昭问司马懿,为甚故意留下西面缺口,放马谡的败兵逃脱?
  司马懿笑道:“我料马谡熟读兵书,必知兵书上有置诸死地而后生的论述。因此马谡虽然明知水道易被我断,仍在山上驻扎,意在藉此激励兵将死战。但马谡却忘记了,水断并非死地,蜀兵尚有投降的一条活路呢!!……我所以留下了西山的缺口,正是不欲令蜀军自知死地,而与我军激战也。”*
  司马昭叹道:“马谡对兵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父帅却能将兵法融汇贯通、举一反三,更能反其道而行之,虽孔明在此,亦必败无疑。”
  司马懿却肃然说道:“不然!马谡怎又与孔明相比?街亭之败,乃马谡部署失当,未战已失先机。若孔明在此,必于要冲屯驻重兵,筑起营垒,则我军插翅难逾越也!日后与孔明正面交锋对垒,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司马昭初历战阵,心中有点不以为然,暗道:就凭孔明竟用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