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节
作者:      更新:2022-07-17 17:19      字数:5007
  “常言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家里既然只有两兄弟,你又是老大,自
  然该担待他。他成绩那么好,我的意思是——”
  “是?”
  “让他继续上!”
  儿时的羊主任听到这句话,双膝跪地,凄厉地叫了一声:“嫂嫂……”
  新郎却焦急道:“说得轻巧,拈根灯草。拿啥让他上学呢?你给人家拍手板,
  人家还嫌吵人呢!”
  “不管,”新娘坚定的目光和严厉的语气不容商量,“我说读就读!”
  就这样,羊主任重新持上了花书包。多年以后,当他以优异的成绩最终从四川
  大学数学系毕业之时,嫂子所有的嫁妆早已变卖得一干二净。
  他的哥哥,已在贫苦困厄中死去四年了。
  四川大学本是动员羊主任留校的,但他却坚定不移地要回故土,他要赡养已被
  贫病严重摧老的嫂子,并负担起哺养她五个儿女的重任。
  羊主任在宣汉中学结婚了,结婚后第一件大事,是把嫂子接进县城。但农人的
  双手是闲不惯的,不过一天之后,嫂子就决意要走。是羊主任的忠诚和眼泪留住了
  她,为稳住她的心,学校出面配合,专门设立一个小卖部。于是,校门左侧售货柜
  台后那个满头花白的老妇人,就成了宣汉中学特有的景观。
  多么伟大的嫂子!
  同样多么伟大的小叔子!
  知识与道义,伴随着这两个人和他们身上生发出的传奇故事,与花冲一起在川
  东的这座中学里长大。
  羊主任教数学名贯川东。凡进宣汉中学的学生,都以听过羊主任一堂课作为炫
  耀于人的资本。
  因此,一看见羊主任,花冲就感到异常亲切。
  羊主任自然是不认识他的。
  花冲自我介绍道:“羊主任,我是重庆C学院中文系八五级学生,想到母校实
  习,我一月份写信给你联系过。”
  “噢,你叫花冲?”
  花冲高兴地点头。
  “我已经安排好了,你在高二(3)班实习。”
  说到这里,教务处走进来一个矮小干瘦的男老师,一张猴脸,两眼疲惫,打皱
  的嘴皮,几乎包不住泛黑的牙齿。羊主任忙对花冲说:
  “啊,这是你的指导教师,孙老师。”又转而对干瘦的孙老师说:“这就是花
  冲同学,从我们学校考出去的大学生,到你班上实习。”
  孙老师忙握住花冲的的手,连声说:“欢迎欢迎!”
  他的手冷凉冰冷,象没有温度的蛇,脸上一笑,皮子便折叠起来,眼睛眯成一
  条缝,象在哭。
  花冲大失所望。
  “老孙,你安排一下。”羊主任说。
  “行行。花老师,请跟我来。”
  干瘦孙老师把花冲称“花老师”,花冲感到十分滑稽。花冲跟他出了办公室,
  连招呼也没顾得上跟羊主任打。他们穿过中心操场,向宿舍大楼走去。
  这孙老师以前从未见过,花冲一路上想,不知是从那个农村中学照顾关系新调
  来的。自己带着美好的甚至可称为雄心壮志的心情回母校来实习,没想到母校却这
  样打发我,安排一个毫无师长气质的人作指导教师,他配吗?
  花冲非常沮丧。
  孙老师把花冲带到学生宿舍底楼。这是一幢新建的大楼,西边围墙之外,是一
  幢高耸的商业大厦,大厦五楼是一个歌舞厅,每晚如雾的乐音或嘶声力竭的喊叫要
  弥漫到深夜二、三点,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就寝,并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校方跟大
  厦老板交涉几次,都被不客气地冷脸拒绝。目前,底楼还有一间宿舍空着,只放着
  四架上下铺单人床和一套学生桌凳。
  “花老师,你就住这里。”孙老师一讲话就客气地点头哈腰,“今天你休息,
  明天开始到班上,先听一周课,再上讲台。有啥事随时跟我联系。”
  花冲模糊地了答应了一声。
  “我给你列张课程表。”孙老师从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掏出“长江”牌铱金钢
  笔,又从裤包里掏出一张皱皮巴巴的什么纸,划一阵,交给花冲,又问,“花老师
  实习多长时间?”
  “四十天。”
  “喔,那你可以先听两周课。”
  花冲没有应声,鄙夷地想:就听你讲课?大学教授讲我也不想听哩!
  “我走了,花老师,你好好休息。”
  看着孙老师离去的背影,花冲站着发了很久的呆。真有点后悔,不该一时感情
  冲动申请回母校实习,这山旯旮里,孤单单的,没有了集体实习同学之间海阔天空
  的交谈,更没有三五成群星期日集体出游的乐趣。尤其让人不能容忍的是:随随便
  便一个糟孙老师也来作了他的老师!
  铁格窗外是苍茫的天色,低低的雨云扣在头顶上。如此景色,心情更加黯淡。
  他临窗逃了个下铺,收拾好之后,便抬脚出门。
  时间不过是下午四点,想到街上走走,顺便到新华书店买几本书,打发以后四
  十个无聊的日子。
  经过校门,不由伫了脚,他对小卖部里那个神情呆滞的老妇人充满了崇敬和怜
  悯的复杂情感,迟疑片刻,便走了进去,轻声说:
  “请拿包烟。”
  老妇人仿佛一直沉浸在遥远的过去,听到声音,脸上有了吃惊的表情:“啥烟?”
  “攀枝花。”花冲很久没抽烟了,现在也不想抽。所以要买,只是为了表达一
  点心意。
  老妇人把烟递给了他。她的手背象古老的树干,盘根错节,皮粗筋绽。
  付钱的时候,花冲突然冒出一句:“我是羊老师的学生。”
  老妇人慢慢笑了,笑容里充满母亲般的自豪。
  花冲一阵感动。
  出校门向左拐,窄窄的一条街,却有小镇风情,一些安份守纪的小商小贩,开
  起小吃店,或是卖些日用物品,价格都很合理,免去了讨价还价的烦恼。其中一位
  五十余岁的老头儿,面前放一个背篓,背篓上放一个筛子,筛子里装四、五种报纸,
  也不叫卖,只是眨巴着眼,望着宁静详和的街巷。花冲读高中时他就在这里。进入
  高三,学习十分紧张,花冲却没有疲劳的感觉,每天午饭后,都到老人这儿买一份
  《雨花报》,到教室读完之手,便躺在课桌上小憩。百忙之中的这份闲适,成为他
  高中生活最美好的回忆。
  再往前走,穿过一条小巷子,就是一块平整的大坝,位置在城东,名字却叫西
  门操坝。当年,花冲的父亲花天狗,曾在这里斗争过土豪劣绅。花冲上体育课,也
  在这里操练,常常是一两个班的学生,排成纵队,从街上跑步穿过。阳光温暖地照
  着,街道两旁的居民和商贩,面带微笑欣赏他们整齐的步伐和“仆仆仆仆”的脚步
  声。体育老师要是高兴,就扬声喊道:“一、二、三——四!”百余学生便齐声呐
  喊,雄壮的口令让小城充满虎虎生气。现在,西门操坝成了武警和民兵训练的地方,
  也成了过年过节民众聚集之处。坝子下面,是汤汤洲河,岸边,是一带宽敞的草滩,
  当年,花冲常在黄昏来这里读书。
  在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地段漫游,抬回一段段美好的记忆。然后,寻到位于小城
  中央的新华书店,买一本流浪文豪艾芜的《南行记》,从容地回到学校。
  黄昏点点滴滴,雨一般笼罩了小城。
  他的心情却好多了。
  高二(3)班在教学大楼的二楼。第二天的第一节,就是孙老师的语言课。花冲
  提前三分钟去,孙老师已站在门口等他。
  “花老师,这是给你的课本、教参和备课本。”
  花冲接了书和本子,随他走进教室。五十三个学生早已规规矩矩地坐着,孙老
  师大概已向他们打过招呼。
  “同学们,”孙老师让花冲与他并肩站在一起,向全班同学介绍说,“这是到
  我们班上实习的花老师,大家欢迎!”
  教室里响起爆竹般的掌声,有些学生交头接耳,有些窃窃私笑,“嘿嘿,花—
  —老师,嘿嘿……”
  花冲感到浑身不自在,也机械地拍着双手。
  掌声停下来,孙老师继续介绍:“花老师也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以优异成绩
  考入了重庆一所著名大学。上大学之后,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相反,更加勤
  勉。现在,花老师已是闻名全国的诗人了!”
  花冲非常吃惊,孙老师怎么知道我写诗?同时也觉得肉麻,自己不过是在校园
  诗坛上有些名气,哪里就敢称闻名全国了呢?
  但孙老师的话把那些不很规矩的学生给镇住了,不再交头接耳,更不敢窃笑,
  一双双稚嫩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新老师的崇敬。
  “大家以后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疑难,可问我,也可问花老师。”孙老师说完,
  小声对花冲道:“那是你的位置。”
  花冲的位置在最后一排。他就了座,孙老师开始上课了。
  他讲的是朱自清先生的《绿》。先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自己“范读”
  一遍,目的是纠正学生的字音和语调。天啦,他的范读,让花冲费了很大的劲克制,
  才没笑出声。蹩脚的普通话使人浑身冒鸡皮疙瘩,沙哑的音质如他干瘦的脸,全没
  有文章里浓浓的情感和水汁。
  读了书,孙老师又让学生快速阅读“预习提示”,三分钟之后,抽学生口述要
  点,并把本课“学习重点”板书出来。这些工作做完,一堂课就去了一半。接下来,
  才进入分析课文的阶段。花冲等待他的高见,没想到孙老师又让学生默读课文,划
  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十余分钟之后,抽学生回答,不对的地方,加
  以纠正。然后下课铃响,这堂课就算完了;
  一篇优美缠绵得让人心颤的散文,完全被他糟蹋了。
  孙老师把花冲叫到高二年级办公室。除孙老师外,里面各科老师都是三十岁左
  右的年轻人,花冲一个也不认识。老师们都面带微笑望着花冲,花冲想给他们打招
  呼,不知怎样称呼,也便罢了。孙老师拉过一张藤椅,让花冲坐在他的对面,谦卑
  地说;
  “花老师,你给我的课提点意见吧。我们的知识老化了,需要灌输新鲜血液呢!”
  花冲想了半天,说:“我觉得没把课文分析透。”
  办公室的人都拿异样的眼光看花冲。
  孙老师僵持地笑着,干枯的猴脸拉得更长:“花老师,还有啥?大胆地提。”
  “其他——也没啥。”
  “唔,唔”孙老师模糊地应着,然后说:“你以后想教哪个单元?我给你留着。”
  花冲把课本哗哗地翻过去,说:“就讲诗歌单元吧。”
  “好好,你是诗人,应该讲诗歌。这些天,你就抽空好好备课。”
  花冲心里更加瞧不起孙老师,也更觉得回故乡实习的无聊。在大学,他是一个
  知名人物,喧哗太过,就时时回忆起高中生活的单纯和美好。这种回忆浸润着他的
  感情。可以说,正是为了寻找那份特殊的感情才回到母校。然而,这里的一切都显
  得如此苍白,那孔滋润他情感的泉水已经干涸。
  高二(3)班的每一堂语文课,他都要到教室去听,虽然干瘪的孙老师依然采用
  老套路,讲解得那么肤浅,他还是要去。不管怎样,孙老师有给你打实习分数的权
  利。
  花冲奇怪的是,班上的五十三个学生好象都很听孙老师的话,叫他们干啥就干
  啥。而且,孙老师每讲完一篇课文,他们都好象心领神会,懂了许多新知识似的,
  时不时地,还把课文上的词语用到生活中来,对孙老师的某些蹩脚笑话,也是津津
  乐道。
  毕竟是些无知的中学生,花冲暗忖,况且,这批娃娃比我们当年差多了。他隐
  约地盼望着自己早日登上讲台,让孙老师和他的学生,一个个都长长见识!
  他很少与班上学生接触,有些爱好文学的学生想接近他,见他一幅孤傲的样子,
  便嗫嗫地退避三舍。
  每到傍晚,花冲就挟着《南行记》散步去西门操坝下面的草滩,把书搁在身旁
  干净的石子上,看对岸的山头衔去半边落日,静穆的针叶阔叶林带在落日中发出金
  色的光辉。洲河的上游,正在修一座名叫江口的水电站,已进入二期工程,使这里
  水流落差增大。昔日宁静的一条飘带,而今也发出了浑厚的吼声,这吼声不断地进
  入耳鼓,又辇车一样流向远方。
  这种景致,在他心里升华出一种崇高的情感。他带着纯净的心情,思念他的朋
  友们。这时候,就有幽远的箫声在另一片草滩上响起,穿越万水千山,站立到他的
  面前;就有愈来愈成熟博大的诗歌,从翘翘的胡须里长出,溶铸成报刊上沉甸甸的
  铅字;就有一个靓丽柔婉的身影,与晚霞一起变幻着色彩,款款地进入他的视线。
  有一天,正这么遐思迩想,一转眼,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