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节
作者:      更新:2022-07-17 17:19      字数:5062
  “是什么,快说。”邹清泉与页子同时来了兴趣。
  “是我的嫂子——雪儿。”
  邹清泉和页子“噢”了一声。
  “我说她怎么对你这么好呢,原来是你的嫂子。”页子叹一声,露出恍然大悟
  的表情。
  “不,这不是主要原因。”
  “什么是主要的呢?”邹清泉的眼光抓住花冲的心灵。
  花冲深吸一口气,庄重地道出他的结论。
  “善良是她本来的秉赋,而不是因人而易的权变。”
  天何苍苍,地何莽莽,第二天,徒步旅行者们渺小的躯体,穿进了一段危险地
  带。
  此地峡长百里,有名樊哙,因西汉开国元勋樊哙曾在此屯兵而得名。宽处百米,
  窄处仅容两人双骑并排。峡内石壁夹岸,剑峰千仞,抬头一线天,俯察多奇草。悬
  泉暗河,猿跃禽鸣,古时的川陕栈道遗址,就沿彼急浪哮的河床蜿蜒而去。
  这里有十大风景点:雄鸡唱天,犀牛望月,二泉飞瀑,百兽聚会……恐怕都是
  古时的乡中秀才或过路举子取的名,才这样富有诗情画意,把贫寒的大山,点染出
  一些人文的灵气。
  三个徒步旅行的大学生遇到的该地第一个政府单位,是鸡唱乡人民政府。这是
  三间矮小的土屋,地板尘沙遍布,高低不平。花冲推开两扇术门,都没有人。连喊
  七、人声,才从另一间屋里闪出一个身影,五十开外,特别的瘦骨嶙峋,一出门,
  便是一阵猛烈的咳嗽,虽是伏天,头上还缠着川人乡间传统的白帕,说是白帕,其
  实只是隐约分辨,上面粘满了口痰鼻涕之类已经干硬了的脏物。
  这就是宣汉县鸡唱乡乡长,姓何。
  何乡长听说是来自远方的大学生,象第一次遭遇外国贵宾,顿时手脚无措。
  “屋里坐,屋里坐。”他说的是纯粹的土语。花冲也要费很大劲才能听懂。
  屋里坐哪里呢?只有一张乌黑油亮的小桌子,一个石凳。尽管花冲们又饥又渴,
  只想躺下来休息一下,但实际上无处安身。他们只好说明来意,望乡长给他们指一
  条穿峡的路线。
  “我带你们一程。”乡长热情地说。
  三人顿感一阵温暖,对面前这个仿佛只有一线生命的人,突然间产生了亲切。
  “这……你的身体……”花冲表示忧虑。
  “莫啥子,我已经这样拖了二十年了。”
  三人行色匆匆,也不多话,在乡长带领下,开始了新的长征。
  映山红朵大如盘,争相怒放,起伏的山峰,被它燃烧成一片火红。
  “何乡长,百里峡真好看哩。”页子说。
  “嘿嘿,嘿嘿。”乡长憨憨地笑。
  走在自己的领地上,且这块领地还大受远方大学生真诚的赞美,何乡长就自信
  多了,他说,这里有张飞洞、观音洞、盘龙洞、相思滩、仙女岩、母子岩、金鸡梁、
  方丈泉、白龙泉、南天门……还有獐、麂、猴、憨鸡、娃娃鸡、阳鱼、娃娃鱼。
  “你们客位从大码头来,”末了他恭维着,“嘿嘿,不晓得见过好多大场合……”
  “你说的那个娃娃鱼,”页子惊叫,“是不是叫起来象细娃儿在哭?”他用了
  一句当地土语。
  何乡长点头,对页子的表情感到莫名其妙。
  “不是说你们过得很恼火吗?”页子看着何乡长烂麻袋一样的衣服,“然而却
  ‘风景这边独好’。”
  “嘿,也没啥恼火,就是莫得吃,莫得穿。前几年,县长还来看了我们,给我
  们修了一截人行路。”
  “为什么不开发旅游区,”页子停住脚步,大声对乡长说,“并利用这些资源
  发展经济?”
  花冲和邹清泉认为页子的话有道理,便附合着,一起给乡长出主意:
  “是嘛,‘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是邹清泉的话。
  “再把旅游搞好,报上都说了,‘旅游好,吃得饱。’”花冲紧接道。
  页子悄悄捅花冲的腰眼:“你这句言子是哪家报纸上发明的?”
  花冲做个鬼脸,亦悄声:“我自己发明,反正是给乡长鼓信心。”
  何乡长却迷惑不解地看着他们,“修路,哪来钱呢?”他小心地问,“县上给
  我们吗?听你们说,要修铁路,游人才进得来,这修铁路,怕要花个几千块钱吧?”
  他头上已冒出颗颗汗珠,顺着深深的皱纹曲曲折折地流,一阵凶猛的咳嗽,把汗珠
  摔到了脚下的草丛里。
  三个大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是呀,谁拿钱来开发呢?叫乡民们拿吗?可你听
  何乡长的口气,他连几千块钱都没见过,都以为是顶破天的大数字了,都以为可以
  修铁路了,他们这么穷,能投资吗?修铁路,起码几千万、上亿元!
  是呀,山民们只认识土地。土地是他们的命根根!可惜的是,在这一片土地上,
  百木皆生,就是不长庄稼!
  花冲再一次陷入迷惑之中,关于“土地”的大命题,更加深刻地困扰着他、折
  腾着他。
  走了长长一段棕红色石子土路,乡长突然收住脚步,不往前行。花冲们向前一
  望:怪石嵯峨,杂藤封山,涧水奔腾,景色如画,但却无路可走了。
  想不到乡长变戏法似地,羸弱地身体敏捷地跃入涧边一丛红刺藤,半分钟后,
  费力地拖出一条藏匿其中的柳叶舟,大声招呼他们坐上去。
  三人面面相觑。
  “莫啥,我把你们撑过河。”乡长说。
  天啦,这一段,河身极狭,滩险流急,暗礁四伏,两岸馋岩如蓬,低低地笼住
  河面,尖利的石翼,如剑伸出,随时可能把舟行者劈为两半,乡长能撑过去吗?
  再说,这只船,根本无法装下四个人!
  三人正在胆怯,乡长已帮忙解下了他们身上的背包,装在了柳叶船上。他要三
  人坐在背包上,压住身体,不要摇动。
  船一下滩,便如离弦之箭,两边岩壁擦肩而过,脚下滩头,浪花跳跃,抬头望
  去,是青天一线,低头俯瞰,一线青天。三人只觉神思恍惚,眼花缭乱,仿佛一丝
  微弱的生命,吊于发端。河水并不很深。乡长打着篙,神情专注,直视前方,此时
  此刻,他的一举一动都变得刚毅有力,头上的帕子不知何时散开一截,吊在背上随
  风而舞。三人正惊惶之际,一个浪头哗地袭来,小船被淹没在水雾之中,不知过了
  多久,才从迷朦中钻出。那一时刻,关于“死”的命题在三个大学生头脑中倏然闪
  过。弄不好,这次的徒步旅行必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心里,隐约地生出许多
  后怕,一些平日生活中的人与事,电影镜头一样连袂而出,似是在向他们作着最后
  的告别。恍忽间,人心就成了侏儒。
  巨大的波浪在耳畔轰鸣,如响雷不断,冰凉的水沫不时溅上身体,仿佛死神的
  触须在吻舔。水流湍急,眨眼间就把船推出老远。花冲三人不敢看山,不敢看水,
  又不敢闭上眼睛。什么闲情逸志,什么风景这边独好,统统在一瞬间远去,人只有
  保命的欲望,只有求生的祈祷。
  好在这段要命的行程终于过去了,水流转为平缓。
  正在庆幸,一柄手指一样的黑色石峰突然拔河而起,尖削的“指甲”马上就要
  抠住船舷。说时迟那时快,乡长竹蒿猛地一抖,小船奋力向右偏去,乡长跟着左脚
  使力一踏,船身摇晃几下,终于稳住平衡。乡长的脖颈上,暴出根根黑色筋脉,象
  要胀破皮肤。
  妈呀,三个大学生心里一起惊呼,好风景真是好看不好吃呀!
  前面现出平阔迂缓的河面,岸边,隐隐约约呈现出被人踩踏过的痕迹。乡长
  “嗨”地一下将小船拢了岸。“到了。”他说。
  这时,惊惧乍定的大学生一起张大嘴巴,只见,乡长的左肩鲜血淋漓,衣衫破
  露,一大块皮肉不翼而飞,雪白的骨头乍然刺眼。那一定是刚才闪躲“指甲”岩,
  被尖削的石峰砍去的。
  “呵!乡长……”花冲指着他的肩膀,急切间说不出其他话。
  乡长好象这才感到疼痛,用手摸一摸,然后啪地一口唾沫,吐在手掌心,按住
  伤处,使劲抹了几下。
  “莫啥子,莫啥子。”乡长的脸黝黑黝黑,眼角湿润,不知是汗水还是眼泪。
  这就是劳动人民,他们以勇敢和不需要装饰的言语,塑造了自己的伟大。
  三个大学生心中,同时升腾起朝晖般的敬仰。
  出了峡谷,阳光象开水一样从头顶泼下来。何乡长按住胸口,发出一阵骇人的
  咳嗽,咳嗽停息之后,又是好半天的喘息。
  三个大学生不停地给他捶背,在他面前,自己是多么渺小!
  恢复了正常的何乡长感激地看着他们。
  从远远的山梁,渺渺茫茫之间,传来凄婉苍凉的山歌:
  上坡下坎呵 我脚杆软啦呵哟喂
  你怀身大肚喂 怪谁也个舍……
  “我回去了,”乡长说,“沿这条茅草路,你们一直走就行了。”
  三人不知说什么好。
  邹清泉从公费里掏出十元钱递给乡长,说这远远不够,只是因为带得不多,唯
  表心意而已。
  乡长如触到芒刺:“你贱看我呢!贱看我呢!”他的手不停地往后缩。
  “老人家,你收下吧,”花冲动情地说,“称斤盐打瓶煤油。我也是本县人,
  晓得你们的苦情。你为我们帮了大忙,还受了那么重的伤,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你。”话及此,他几乎要掉泪。
  “收下这点心意吧,老人家。”页子和邹清泉一齐劝。
  出乎他们意料,何乡长突然一屁股蹲下去,嚎啕大哭起来。哭过一阵,抓起一
  把野花,递给花冲。
  “这叫金花,”他说,“是汉朝大将樊哙的女人跳岩摔死之后,变成的,你们
  留着,记住有我们这个穷地方,就行了。钱我不能收,娃娃们,你们路还长呢。”
  说罢,纵身一跃,带着伤,带着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带着山里人古风犹存
  的纯朴,已然上了船。
  邹清泉快速从背包里摸出一袋压缩饼干,一脚踏过去,偷偷地放到了船尾。
  乡长当然不能从原路返回,他只有顺江而下。要回到自己的家,不知要绕多大
  的圈子,要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呢。
  一直到柳叶舟被青山遮挡,他们才疲惫不堪地坐在原地,一个个心事重重,不
  一会,就歪七竖八地沉入梦乡。
  一觉醒来,已是两个小时以后,太阳西斜,倦鸟归林。他们又起身赶路,心里,
  还在挂念着形容畏琐、但人格高大的何乡长。
  为什么越是穷困之地,风景往往越是优美,甚至穷到极至。风景也就美到极至。
  为什么人世的不幸往往都与环境的华美形成反差,是不是老天爷有意如此安排,
  让艰难的生活衬托得自然更美,让更美的自然更衬托出人世的不幸?
  最美好的人生与最美好的自然交相辉映的生活,这个世界上存不存在呢?
  有吧?但是何处寻觅芳踪呢?
  三个大学生在这一刻,成了灵魂出窍的哲人。
  走了一程,在云的深处,又传出带着野味的山歌,若断若续,时隐时显,歌词
  听不太清楚,但分明是个姑娘。
  青布帕儿也丈二三哟喂
  我跟哥儿也换着拴罗哟
  今天与你也换着拴腰带
  明天与你嘛换个心肝哟……
  两天后,他们进入了四川与陕西接壤的南江县境内,山势更陡,泉水更清,他
  们看到了山深处的名贵的大理石开采场,山民们用原始的工具、肌肉的蛮力,硬是
  把那些美丽非凡的石头从云雾深处弄了出来。
  在下两河与上两河,站在绵延的山顶向下观看,只见湍急的山涧两岸,蠕动着
  一群一群的灰色人蚁,一打听,才是川、陕两地的上万淘金大军,他们站在没膝的
  深水里,弯腰屈背,把生命中最闪光的岁月,全都注入在挖砂、洗砂的单调冗长的
  劳作中。他们在不懈地奋斗,对走过他们身边的任何人,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只那一双双眼睛里,闪射着攫取的光芒。
  中午时分,三个大学生蓬头垢面地深入了大巴山腹地,山深林密,虫鸣聒噪。
  只见白云飘忽,不见一毫人影。林子里,千年腐殖物层层堆积,化为脚下富有弹性
  的泥土。一股原始森林里才有的特殊气息,腥臊中湿杂清新,扑入人的鼻腔。
  突然间,就看见前面一个山腰处冒出一缕黑烟,烈日高悬天空,黑烟顷刻之间
  变粗变逍,鼻子里也闯进了呛人的烤焦味。
  森林起火了!
  没有多想,三人一起向出事地点赶去。令人惊讶的是,绝了人烟的原始森林中,
  却突然冒出十多个男女老少,像从地下钻出来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