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指环王      更新:2022-07-12 16:18      字数:4724
  十九世纪初在米洛岛上发现了 “米洛的维纳斯”的大理石美神雕像,这是一尊罕见的杰作。她是希腊女性人体的完美与和谐的最好范例。维纳斯的乳房仿佛有生命感,似乎在微微颤动。面孔放射着内在的温柔光彩,就象天仙一般俏丽的亮光。
  古希腊阿佛罗狄忒雕像的非凡魅力令人心醉神迷。伯拉克西特列斯的《奈达斯的阿佛罗狄忒》,《美狄奇的维纳斯》,《开伦的阿佛罗狄忒》等是比例最匀称的美女典型。古希腊大师雕塑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美感非常有助于两性关系的高尚化。
  古希腊的阿佛罗狄忒雕像多以由大理石制成。冰冷的大理石尽管反映了人的裸体,但是石头却能让人感到人的温度,并不会引起自然主义的幻觉,不会刺激人的情欲。展现了人体的匀称,激发了人的生命活力,它的形式不会引起直接的性刺激。大理石在雕塑家手中使赤裸裸的,产生性欲影响的肉体变成审美观赏的对象。
  古希腊的阿佛罗狄忒雕像所具有的优美形体,一直是女性自然容貌的一种艺术理想。身体的线条和轮廓犹如一曲和谐的奏鸣曲。古希腊爱情宗教剧中的女神变成了“贞洁、晶莹的美的形象”。女性身体的理想化趋向遏制了男子的情欲。伯拉克西特列斯所雕刻的阿佛罗狄忒的身体“如此美妙绝伦,以致圣地的朝拜者不得不驱散一切罪恶的念头”。
  古希腊爱神的雕像往往描绘她沐浴或浴后的情景。使人联想到她洁净的身体,女性形象的魅力由此得到加强,有助于它的审美观赏。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聪慧地克服了人对裸体的纯肉体和性欲的态度。这种光彩夺人的艺术创造了性关系的最高审美化,是人的意识在观赏裸体时完全排除肉欲的表现。
  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为这一领域的一场新的、真正的革命。完整和谐的人又成为这一时期艺术的基本题材,成为它的表现主题。
  希腊式的纯净和坦率再度成为艺术的特点,尤其是在描绘裸体上。最初是把圣像画中被遮掩起来的手臂和脖颈画出来。随后,裸体的柔和、纤巧的美,在画布和壁画上重新大放异彩。
  第二章两性的美学 (6)
  文艺复兴时期刻划的理想女性形象,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基督教的通常称为圣母,而多神教的称为维纳斯。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是从昔日表情痛苦迷茫、面黄如蜡的贴金圣母转变为的容光焕发、鲜活的世俗女子形象。颈部敞露,脸上挂着不同于前代的微笑。
  辉煌的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达·芬奇和拉斐尔的圣母像是杰作中的佼佼者。她们的面孔栩栩如生,无比秀丽,活灵活现。古希腊的雕塑家所努力表现的是绰约多姿与和谐,努力地寻找着理想的人体美。面孔有一种“寒星”般的冷漠的美,但没有表现情感的内省。
  达·芬奇和拉斐尔的圣母像(《利塔的圣母》、《岩间圣母》、《贝努阿的圣母》、《塞迪阿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则别有情趣。这些女性形象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一种含蓄的迷惑力。她们的面容安详恬静,令人心弛神往。
  文艺复兴时期的维纳斯都是裸体像,是对生命的自然根源、对矫健的人体的审美理想的新追求。
  文艺复兴早期,十五世纪时期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用优美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理想的维纳斯的形象。在《维纳斯的诞生》中,女神从金色海浪的微微荡漾中诞生,在波涛上,有一片金色的贝壳,维纳斯置身其中,赤身露体,脸上洋溢着少女的娇羞。她体现着和谐纯洁的理想。金色的长发随着飒飒的春风飘动,披散在双肩,一直垂到腿上。
  但这幅维纳斯的皮肤仍同圣母像一样苍白,浑身没有力量,面孔带着委婉凄凉的神情,眼神中透露出无所适从的迷茫。这是因为,统治着绘画艺术的基督教禁欲主义传统还没有完全被克服。
  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乔尔乔内、提香、委罗内斯和丁托列托等)创作了很多精彩的油画,从色彩上丰富了对女裸体的描绘。他们彻底抛弃了将人体掩盖起来的衣物。在绘画史上第一次把裸体女子画成静卧姿态,而不是画成通常的直立或侧身而立。但是,这种姿势也并不引起人的情欲,它营造了抒情的气氛,给人以纯审美的享受。
  乔尔乔内的安睡的维纳斯表现了一个成年女子完美的裸体。丝丝黯然神伤、悱恻动人的表情流淌在她脸上。提香的维纳斯将隽永俊秀的特点发挥到极至,白皙的皮肤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既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又使人觉得她是一个可触可及的世间女子,妙不可言。她神采非凡,光彩熠熠,楚楚动人,目光温和而内省。她的裸体是娇柔和美的化身。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和维纳斯集中了当时理想的女子形象所有优点,她们丰富了人的审美视觉,体现了人的肉体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禁欲主义的战争,必然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人的作用,有力地回击了基督教教堂圣像画的常规,恢复了人体的名誉,揭示了人体的魅力,人体的内在生命力和美。从宗教画转变为世俗画。因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最高表现是在绘画方面。这是历史必然的体现。古希腊艺术就是利用这种艺术手段,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某种特点,它能够最完满地表现理想的人体美的形状和比例。
  柔和与丰富的色彩最能反映人的感情和内心活动的多样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使人的裸体充满了活力,从而成为提高人的爱情关系的文化修养的有力因素。
  海涅在《佛罗伦萨之夜》中写道,意大利悠久的艺术传统,使女人的美具有特殊的魅力。“对历史学家来说,她们的美貌最有力地证明,美术对意大利人民的外貌和体态的深刻影响。”海涅还曾谈到,“装饰着寺院的那些妩媚诱人的圣母形象深深地印在未婚夫的心坎上,而未婚妻也仿佛是具有了一颗赤热的心,她把它奉献给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圣徒”。
  继文艺复兴时代所完成的美学革命之后,古典主义时期(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前半期)、启蒙运动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以及现实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新的艺术创造层出不穷。
  敢于创新的文艺复兴时代的继承者鲁本斯,敢于向前迈出了卓越的一步,他塑造了肉感十足的、健美的,散发着无穷生命活力的女性形象。
  而伦勃朗的“心理”油画更充分地揭示了人的情感上的内省。他的人物形象被置于柔和而黑暗的背景上,仿佛放射出金色的光芒,这些形象容光照人,洋溢着心灵的温馨。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戈雅的创作具有奔放的幻想、大胆的构图和鲜艳的颜色。他画的形象都以鲜艳绚丽的色调和表现炽烈感情而著称。
  十九世纪上半叶,安格尔堪称描绘女裸体的出色的油画大师。在他的作品《泉》、《浴女》和《宫女》等画中,女性的生理和精神美,通过形体简洁和线条纤美而融合在一起。
  马奈、德加、西斯莱和雷诺阿等画家的创作构成了绘画艺术发展上的一个新阶段。他们勇敢地摒弃、彻底地改革了学院派绘画的古板守旧、拘泥细节和毫无生气的画风。他们画的人体色彩丰富、新鲜美观,就象沐浴在阳光的灿烂中,揭示了人体美的纯洁无瑕。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在绿树成荫下,裸体女子熠熠发光,马奈的《奥林匹亚》、德加舞女的体态婀娜、雷诺阿的女裸体光彩夺目,像春光一般明媚新鲜的颜色,还有暖暖的色调丰富了新的时代的审美观赏。
  雕塑家罗丹刚劲的技巧(《亚当》、《夏娃》、《达那伊得斯》和《吻》等)展示了人的裸体的生机勃勃的美。
  马蒂斯、毕加索以及其他当代画家塑造的优美的女性形象令人折服,他们线条清晰、构图简约凝练,富有含蓄的神韵。造型艺术,由于一大批层出不穷的优秀现代画家和雕塑家而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形式:感情表现力的极大增加、洗练深刻的手法和回味无穷的“潜台词”,都为想象力和高尚的联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舞蹈、音乐和绘画共同创造着爱情所应有的丰满的精神世界,即感情和理智的感受统一协调。托马斯·曼的小说《浮士德博士》中的音乐教师克雷契马尔说,音乐“唤起众多的感情,把各种滋味的享受统一、汇合,直到成为极乐的陶醉”。绘画的绚丽斑斓的色彩本身也具有节奏感,人的精神可以感召这种美妙的旋律。
  第二章两性的美学 (7)
  爱的纤纤妙语
  从审美的意义上来说,文学作品对提高两性关系的文化素养起了最为普遍的作用。不同的人对这种 “语言魔力”艺术的态度,是截然对立的。柏拉图把诗人驱逐出自己的理想国,因为这些人激起人们的欲念,妨碍了人的理智。而亚里士多德却揭示了这门语言艺术同人的道德、审美之间深刻而有机的联系。
  黑格尔指出,诗歌使人的心灵在乏累的理性思考后感到轻松。诗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能。诗歌的任务“不仅在于摆脱感情,更是在感情之中去解放精神”,从而使“欲望的盲目统治”变成“清除了一切情绪的对象的偶然因素”,而返回到“获得满足的自我意识”。
  别林斯基写道,诗歌是人的“最高理想”,“它是精微的以太,细腻的提炼,生活的结晶”,“惆怅的甜蜜和对无以名状的美的渴求。”它是“陶醉、颤栗、休憩……感情的激动和倾泻,爱情的饱满,满足的喜悦”,“对一个国度的热烈、痛苦、迷惘的追求和不住地召唤”、“世界生命脉搏的跳动,它的血、它的火、它的光”。诗歌和散文为爱情的情感和审美内容带来高度的丰富性。这种影响的实际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是优美的形象语言艺术,它犹如动人的旋律。正是这种儒雅的气氛“陶冶”着人的心灵。奥维德在《爱情学》中谈到,爱情需要“甜言蜜语的滋养”,“诗歌会促使女子更迅速地投入男子的怀抱中”。艺术语言的魔力就是使恋人的心理接触具有细密的形式和潇洒的流淌。
  在各种艺术中,诗歌和散文无疑最能给审美想象以最广阔的天地。其语言的多义性、隐喻性以及唤起出人意料的种种联想的能力在这方面有重要作用。诗歌的譬喻性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瑰丽的世界。文字的丰富,语言的妙用,恰如其分的比较,表现着人的精神对更宽广的自由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使人的意识更加丰富多彩,高于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帮助它以形象来体现崇高的幻想和理想美。
  文学把人的最纯洁的精神冲动加以突出,使爱情变得无法言语的高尚和崇高。这里不妨摘引法国诗人布瓦洛在《诗艺》中的两句话:
  描写崇高和纯洁的爱情的人,不会使人血液沸腾。
  当然,语言能表达纤细的爱情美,也能表达情欲的庸俗。真正动人心弦的譬喻和寓意的艺术同淫秽作品和色情描写有天壤之别。
  丰富的语言从各个方面描绘男女各自的美,描绘各种各样的爱情场面。
  爱情体验客观的多样性,在文学作品的一定体裁差异中得到体现。抒情诗、戏剧、小说、等,都各以其独具一格的手法反映复杂的性爱。
  悲剧的结局虽然是不幸的,但积极的情感得到深化和颂扬。结果往往是,爱情的魅力更大了。对更好的理解爱情,对它在人的审美和道德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有了深化的理解。喜剧的嬉笑怒骂也同样肯定爱情的道德审美本质,它以自己活泼优美的形式启发着人们。它消除爱情中的虚伪、误会和愚蠢,从而提高人们相互关系中的文化素养。
  令人陶醉的歌
  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诗歌就同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具有了全新的表现方式。在原始社会中,它往往带有色情的性质。不过,情歌有时也“类似文明民族的诗歌作品”,歌颂温柔的感情。这都表达了原始人直接、毫不保留的坦率。
  古印度所谓吠陀时期(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一千年)的文献——吠陀和奥义书中男子表现为公牛,女人表现为母牛。这样,人的性功能的意味就十分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奥义书还可以看到比较精细的譬喻,直接地说明了这一点。神赐予受孕的欢愉。这种欢愉宛如“火光”,在火光中神送来了种子,从而人诞生了。
  吠陀和奥义书以多神教的坦率从个人和宇宙体味的角度美化交配的魔力,认为爱情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此。男子召唤女子“与他共享恩爱”。性行为被奉为多神教徒的神圣行为!男子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