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节
作者:理性的思索      更新:2021-02-17 14:33      字数:4774
  隆W钌僬飧龉婺5谋Χ保K蔚酃褂稳杏杏啵甘臣鄹裰皇巧晕⑸险牵挥幸蛭罅坷投Ρ徽加茫跋炝肆甘成U庵智榭龅某鱿郑饕呛K蔚酃持吻蚬愦螅⒑鲜实拇蠓段Р盖苋菀祝裰莸亩钡厍约澳涎蟾鞔蟮河欤习氲海《群愫恿饔虻扔捎诨肪沉己茫晌酃饕唐妨覆?br />
  凭借现代农业技术,化肥,农业机械,农场工人的生产率很高,这是提供大范围商品粮的基础,而传统封建社会,一个人的粮食生产力有限,只够维持几个人的生存,因此无法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出售。
  然后借助庞大的海上贸易舰队以及陆地上的铁路网,这种商品粮的运输消耗很少,远远不是封建社会漕运的规模可以比较的,每年都有数亿吨以稻米为主的粮食从这些商品粮产区,运往各个人口稠密,粮食不够充裕的地区,比如印度,扶桑,神州本土的北方地区,大大平抑了粮食价格,靠着政府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饥民不再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饥荒的问题,给海宋帝国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虽然民族众多,但仍然成规模反抗逐渐平息不见的根本原因,东方人的忍耐性还是要远强于西方人,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真正愿意作乱的人不多,几乎各个国家的民众都是如此,不管朝鲜,还是扶桑,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底层平民没有那么多的政治诉求,这是传统文化的力量,而他们的上层早就在海宋帝国的征服中被清扫了。
  这1200万的恐怖兵力中,海宋人占据了四分之一,提供了300万人的作战兵力,其中陆军220万,海军以及附属部队80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涨,训练有素,是主要的核心作战兵力。其次,扶桑民众积极参军,为了保护他们当前的温饱生活,以及争取更多利益,获得更多移民的土地,五千万的国民总人口,动员出了200万陆军,12万海军,当然这些军队的动员,训练和组织都是海宋帝国官员处理的,只有少量扶桑人官员参与其中。印度人动员出270万人,当然大多数是工兵和后勤兵,并不是战斗兵种,剩下的各民族和地区中,女真人出动了5万骑兵,是陆军大规模骑兵团的主力,其次还有蒙古人的3万骑兵,东南亚地区也动员出数十万军队,林林总总,帝国统治下各民族都或多或少派出了军队。
  对海宋帝国统治下的各民族而言,这不仅是义务,更是一个现代国家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标志,只有各个民族经过统一对外战争,共同流过血,才对这个国家有真正的认同感,共同对付外来敌人。
  兵力庞大,组成成分复杂,训练组织起来非常费劲,好在经过强制推广汉语和汉话,底层军官还能统一军令。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花费两年时间才将这些不同种族成分,不用语言文化的人训练成为一只近现代化军队,为一个国家作战,已经是效率很高的。在历史上,能够做到将多民族部队团结到一起,还能发挥出强大战斗力的统领极少,将罗马几乎打到濒临崩溃程度的汉尼拔就是其中一个,他手下的军队五花八门,不过就算如此,也无法和当今的海宋帝国军队相比。
  根据最详实的资料统计,这一千两百万庞大军队中,民族成分就多达150个,地区的来源更是天南地北,文化习惯更是截然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发挥战斗力,原则上没有办法使用混编,只能以军团为单位进行单独编制,然后不同地区的军团互相以适当比例分配给各个战区指挥官。
  欧美联盟则组织起了460万军队,这些军队成分复杂丝毫不亚于海宋帝国,调动难度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们主要是以国家为单位出兵的。其中沙皇俄国出兵240万,占去了一半,显然这不是因为它的国家动员机制就比其他国家强,而是他们在工业化发展中最慢,贫民数量更多,征兵更容易。法国其次,出兵30万,普鲁士25万,英国15万,美洲共和国出兵10万,其他像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林林总总凑齐了一百多万军队。
  后勤的统一保障,欧美联盟多年的运作,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军火物资统一向美洲共和国定购,当然也有大量军火生产线从美洲共和国临时引进,就地生产。
  就算如此,操持着各国语言的各国军官,也是对自己的盟友们百般不放心,两年的军事训练和协同演习,才让这些人能够有组织地进行作战。
  第三百八十三章海陆进攻(上)
  中东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海宋帝国在这里有数条铁路干线,并且有几十座顺着铁路沿线而建设起来的城市。
  万胜城就是其中一座,这里汇集了超过五十万的陆军。城中建立的前敌指挥部中,冯夏如正在使用李林刚刚传授给她的水镜之术,给周围这些军方大员们提供任意地区的实时场景。
  这些军方大员大多四五十岁,年富力强,从父亲一代就为海宋帝国效力,他们是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也从父亲一辈的口中知道那场海上大决战的部分真相,对这种法术有所耳闻。
  他们知道那次神奇胜利的关键,就在眼前这个更为神奇的法术之中。这种道术与他们受到的教育并不冲突,穿越众们在看到李林展现的道术后,不得不认为这个世界并非原来那个完全唯物主义的世界,在以科学为基础的教育中,也特别指出,科学还无法解释世界上的许多神秘现象,对待这些已经发现的神秘现象,要在怀疑的基础上承认这些神秘的存在,并且进行探索和利用。
  现在想要弄个究竟肯定没有机会,这个女人看似只有三十来岁,身后跟着的卫队却是最高一级的帝国禁卫军组成的。
  根据事前推演,双方的战略优劣势很清楚,建立在科学推算基础之上,顶多是打平的结果。
  本方想要胜出,就要再次利用这种战场的单向透明。
  而且在陆地作战,这种透明效果会比海上作战起到的作用更强,最简单的一条,海军的后勤物资都是自己携带,靠着舰船的庞大载货量以及海军相对较少的人数,海上作战的特点等,粮食弹药补给一次就足够维持很长时间。
  而陆军就难以做到这一点,由于投入兵力众多,就算囤积了大量物资,一旦后路被断,只要有几次高强烈度的战役,那些弹药就会迅速消耗尽,在缺少弹药补给的情况下,再先进的武器也会成为废铁,士气会狂降。
  这些海宋帝国军人要做到的,就是要利用这种战场单向透明,尽量地转化成绝对优势。
  和海上作战不一样,就算知道对方的存在,想要在海上中途伏击也很难,大海空旷,没有那么多地形利用,容易变成正面决战。当然仍然有优势,以逸待劳在那种战斗中都会占据优势的。
  但如果是陆地上,可以做的文章就太多了,刚刚见识到这一神术的军方大员们在经过几天的惊讶和适应后,已经大大兴奋起来,开始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战略计划,而每个计划在战场信息单向透明下,成功率都大大提高。
  战斗中最重要的一项要素就是信息,在找到能够实地看清楚敌人的每一处兵力布置,乃至他们指挥官举行的军事会议,就算最反对这场战斗的高级军官也不由地认为只要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就可以轻易取得一场大胜,区别只在于时间和损失的大小。
  “从他们的战略部署来看,敌人不想主动进攻,呈现防御姿态,在整个中东地区布置了一百六十万左右的军队,他们主要驻防的地点不是内陆城市,而是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城市,剩下的军队则扼守着亚洲通向欧洲的军事要道。显然他们想尽量在内线作战,借助海军和铁路线的优势与我们对峙。”
  “我们的海军可以凭借实时战场地图在海上派出狼群截击他们的运输舰队,除非他们每次都派出大量主力舰队护航,否则这些港口城市就算有着海路补给,成本也会极其高昂。”
  “最高领导的战略决策已经下来了,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放血,第二步锁喉,第三步致命。为了彻底消耗殆尽对方的战争潜力,我们整体战争策略不是速战速决,而是派出陆军先封锁这些港口城市的陆上通道,迫使他们只剩下海上补给一条路,这时候我们就会派出大量潜艇组成的猎杀舰队对他们的补给舰队进行攻击,如果对方派出护航舰队,我们将根据对方护航舰队的规模,进行针对性的游击战。我们在印度洋海域拥有三个港口作为海军游击作战的军事基地,这些港口中都建立了强大的岸防炮阵地,足以抵御敌方海军的进攻。
  海军将充分发挥狼群战术,在主力舰数量落后的情况下,不断针对敌方海军的弱点进行放血。我们表面上是动员了大量陆军,一则迷惑对方,二则让对方将大量物资投入到陆军,无法对海军进行大规模的增加舰船,最后的决战还是在海上,只有海军的决战才足够致命,欧美联盟的核心就在于海军,只要解决掉他们的海军,就意味着我们占据了战略主动权和绝对优势,美洲共和国无法对欧洲大陆提供军火物资和粮食输入的情况下,一群欧洲国家只能在我们帝国陆军的铁蹄下颤抖。”
  ……
  冯夏如只能听懂这些高层将领关于一些战略级别的商议,涉及到底层调配细节就不明白了,只是按照对方的要求,不停地转换影像内容。
  她也知道帝国上层定下这个策略的背景,第一次海上决战虽然获胜,但正面海战两次失败,最后的胜利还是主要靠陆军获得的,长期以来海军都抬不起头来,这点被许多致力于海军的穿越众耿耿于怀,尤其是当时的海军舰队司令何明宇,更是坚决要求这次决战中必须要在海面上击败敌人,挽回海军的尊严。
  后来的扩张中,一直没有机会与欧美海军进行海上主力舰队的决战,而且欧美由于海军传统,仍然发展地比他们更快,这五十多年发展下来,使用内燃机动力,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主力战列舰也只有14艘,而对方的数量已经35艘,这种差距随着双方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大,对方的科技发展变得更快,主力战舰的许多技术装备都比对方落后一到两代,让直接海上决战变得不可能,只能通过战场的单向透明,通过不断袭扰,削弱对方的海军实力。
  海军战舰打沉一艘重新补充起来就要一年以上,更不用说熟练的水兵,远不是步兵补充起来那么容易,而大炮和枪支的补充起来就容易许多,在有着强大近代工业技术的美洲共和国看来,只是下多少订单的问题。
  海军不能获胜,就不能真正击败美洲共和国,欧洲列国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看来是列强,但在庞大的海宋帝国面前,只能颤抖,没有美洲共和国的支撑,凭借他们现在的工业基础,将要发生的陆地战争烈度,只够维持六个月的军火消耗。
  更何况其他欧洲国家的造船技术远远不能和美洲共和国相比,虽然欧美联盟看似稳固,但对于造船技术的传授,显然北美穿越众还是大量保留,毕竟美洲共和国单独处于一个大陆,海军的强大是保证整个国家本土不被入侵的必要。欧洲各国的主力战舰主要是向北美各大造船厂下订单,击败了美洲共和国这种背景下,陆军虽然要处于配角,不过数十年来南征北战,已经为帝国打下广阔疆土,立下赫赫战功的他们,已经建立了“海宋帝国陆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并不十分看重这次战争的荣耀,而海军一直以来没有真正像样的胜迹,只是欺负一些其他国家相对于他们只能算的上内河水师的战船。
  ……
  达曼港口。这是原本历史上沙特阿拉伯的一个重要港口。
  这个时空中,也被欧美联盟重要开发,城市周围有大量的农牧业,出产大量牛奶和牛肉,而且还有大片丰富的油田,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有着初步的石油冶炼工业体系,这也是欧美联军坚守这座城市的重要原因,本地的农业产出可以解决大量的后勤支出,而燃油的库存可以解决部分军事需要。
  这个港口距离欧洲的直线距离不远,陆地上有一条铁路通向土耳其。
  而且港口开发完善,可以停泊此时世界上最大的十万吨级别以上油轮,方便做为海军基地的存在。
  凭借海军优势,最初和海宋帝国签订的海上势力范围约定,很快就被后来建立的美洲共和国突破,他们再次把海军触角伸向了印度洋。但对于东太平洋,尤其是南洋地区,他们不敢踏足,第一只拥有现代舰炮和雷达的海上远征军,从某种意义上不比此时的主力战列舰差,但仍然莫名其妙的全军覆没,而且是被不可思议地困在了港口,被海宋帝国陆军的火炮部队击败的。
  这次战役失败的原因,米国穿越众自然进行了长久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是海宋帝国提前得到了远征舰队的最后补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