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4 节
作者:悟来悟去      更新:2021-02-17 14:26      字数:4950
  保?1月上甸到达安东、沈阳地区。
  此外,第1师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率所部7500人,先渡海到冀东,又从陆路进军,于11月21日进入锦州以西地区:
  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领的第3师和警备第3旅共30000人,至12月初到达辽阳、鞍山地区;罗荣桓率山东军区机关直属部队约4000人,从海路到辽东,于11月到达沈阳地区。
  上述山东八路军部队,总计兵力约6万人,在1945年的东北大进军的10万部队中约占60%。由此可见,山东军区是挺进东北的主要力量,由其构成了东北**军队的基础。此外,新四军3师3万余众,在进军东北部队中也占有30%左右的比重,其实力不可等闲视之。
  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于9月23日接到中央军委命令该师主力开赴东北的电报,即刻部署部队北进。先头部队第10旅由第3师副师长刘震率领先行出发。随后,黄克诚和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率第7、第8旅、独立旅和3个团,总共3。5万人,9月28日从苏北淮阴出发,经山东、河北承德,出冷口,部队有3。2万人于★月25日到达锦州附近的江家屯地区。
  必须指出的是,进军东北是**全党全军的整体行动,…七刀为了东北,一切部署、调动、作战也是为了东北,因此派往东北的部队来自全国备大战略区及其延安总部。其中,陕甘晋绥边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黄永胜率领该旅第1团和教导第1旅第1团共3350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000人和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和政委邱创成率领的炮校1069人,也奉命于9月初分批奔赴东北,经晋北、察热地区,于11月12日到达辽宁的阜新、沈阳地区。一些原执行“向南发展‘”任务兼程南下的八路军部队也掉头向北进发了。如著名的第359旅自1944年王震率部分人马组成南下支队深入湘赣边界地区后,其余部3300余人于1944年6月在刘转连、晏福生率领下,组成南下第二支队,另有原陕甘、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旅长文年生率领的警一旅,两部合计6300余人也风尘仆仆向南疾进,计划与王震会合。
  9月中旬,当刘、晏、文所部行进至河南林县时,突然收到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要他们掉头北上去东北。并指示放下重武器,轻装北进。9月中旬,刘、晏部3300人从河南林县出发,向东北挺进,10月底到达本溪、抚顺地区。1O月下旬,文年生部3000人到达锦州地区。
  晋察冀军区派往东北的部队有11个团和两个支队,共1。04万人。除冀热辽军区的第11、第12、第13、第16、第18、第46团和2个支队先期出关进入东北地区外,沙克率领的冀中第31团,周仁杰率领的冀中第62团、第71团,也于10月到达东北地区。李运昌到达沈阳后,又调冀东第15团到沈阳,担任东北局警卫任务。
  派往东北的部队,还有吕正操率领的晋绥军区第32团600人,早在10月中旬到达沈阳:邓克明率领晋冀鲁豫军区之第24团1500人,经冀中北进,于10月下旬到达沈阳以西地区:周桓率领的太岳支队600人,也按照**中央的要求,于10月到达东北地区。
  备解放区调往东北的主力部队,都克服了时间紧迫,路途遥远,时近寒冬,衣单被薄,水土不服,医药匮乏,供给不足等种种艰难困苦,胜利到达东北指定地区,总计达10。8万人。
  除此之外,**中央原决定派遣陈赓和叶飞纵队以及中央党校、延安大学去东北,最后定于12月2日才改变计划不去东北的。
  各部队出发前,部队普遍进行北上动员,抓紧时间进行了形势和任务教育。克服了部队中程度不同地产生“革命到头”要过太平日子的思想。有些则对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有的还存在地域观念,不愿离开老区,不愿远离家乡。这些观念是部队北上执行战略任务的严重思想障碍。对此,各部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山东军区所部、新四军3师在闯关东中边组织干部学习动员,边紧急收拢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将部队收拢归建,从而确保了北上行动。
  晋冀鲁豫军区、晋绥军区和陕甘宁边区的北上东进部队,在指战员们的思想感情上,对远征也一时转不过弯来。通过教育,部队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延安炮校师生绝大多数没有到过东北,他们是消除了东北冬天“一擦鼻涕鼻子就掉了,一搓耳朵耳朵就掉了,甚至连小便还要用小棍往下敲”等顾虑后上路的。
  新四军3师在远征中,不畏严寒、饥饿和极度疲惫,在部队严重减员、气候水土不服的条件下赶赴指定位置。山东、苏北等地方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主力部队战略转移给予了大力支持。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等领导,在率部北进前,对当地党政军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充实加强了地方的各级组织领导,调整了部分领导骨干,扩充部队,留下一批武器,加强了坚持原地斗争部队的战斗力。
  在主力北进的同时,**中央还派遣大批干部随军队进入东北,开辟这一总根据地。
  冀热辽军区部队向东北进军时,从地方抽调地委书记、行署主任以下的25个团架子的1000多名干部随军进入东北。9月二日,由张秀山率干部800余人,从延安出发,后到晋西与林枫干部团汇合,组成1500人的干部团,在武装部队护送下,于10月上甸到达东北地区。9月17日,**中央又决定抽调4p多名干部分批开往东北指定地区。随南下二支队行动的延安五干队、九干队2000多名干部,也在中途奉**中央之命,随军进入东北。山东军区组成30个团架子的6000名干部,分批从海路和陆路随部队进入东北。
  按照中央军委1945年10月8日指示,原拟回山东的华中干部3000人,作为20个团架子的干部配备从华中地区转赴东北。晋冀鲁豫军区组织25个团架子1000名干部,按**中央指示,集中一批走一批,由武装部队掩护,分期到达东北。
  在**中央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从备解放区调来的军事、政治、技术和地方干部共2万多人按照**中央实行分散的方针分赴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广大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地方武装。
  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对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和**中央党政机关进行如此规模的大调动,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十余万军队和干部,由南向北在数千里战线上移动着。这种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南防御”是公开进行的,从浙东、苏南、皖南和皖中解放区向苏北及皖东后撤:而原在苏北和皖东的主力则迅速向山东开进。二是“向北发展”也就是向山东和东北运动的**武装力量则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迅速向东北进军的。这二者在当时为的是什么呢?都是为了保卫抗战成果,建立一定的能与蒋介石集团相抗衡的实力,以争取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实现国内和平,使战后的中国不再为战争所困扰,能够走上一条和平发展的民主之路。
  重庆最高级别的谈判,没有驱散神州大地上空的内战阴云。而这一战争的主因是蒋介石一面与**握手言和,一面却向他的部下发出抢占由**同日本人浴血苦战并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那一部分国土及其战略要地。
  1945年9月20日,正当国共两党在重庆的和谈陷于僵局之时,蒋介石向国民党备战区司令长官发出了一份绝密电报。电文日: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的这份电报,再清楚不过地表答了其对待和平谈判的真实意图。对于蒋介石来说,与**在重庆言和,只是一种手法,以此稳住和拖住**,以争取时间调兵受降,抢占全国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取得军事上有利地位,以武力压垮或打垮**,迫使**在和谈桌上屈服。
  然而,蒋介石要取得军事上有利地位,并非一招一势就能解决的。尽管蒋介石日夜不停地向华中、华北调运军队,但毕竟千里迢迢,困难重重。幸亏有美国的全力支援,调动了巨大的海空军现代化运输工具和美国海空军部队为其运兵,否则在重庆谈判桌上将进一步失去“分量”,更加难以压服**。
  随着蒋介石一声令下,从8月中旬起,他的百万大军便由海陆空三条交通线,杀气腾腾地涌向华北、华中地区在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下,其下辖7个军,以主力进占同蒲铁路沿线,一部进入**领导的以长治为中心的晋东南解放区,即上党地区。
  由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指挥的6个军,在夺取归绥,集宁等城市后,遂沿平绥铁路东进,兵锋直指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
  胡宗南这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抗战八年中没有什么建树,下山摘桃子动作却很快。其一下出动了8个军,以主力东出潼关,沿陇海铁路东进,一部北渡黄河,沿同蒲路进至临汾以北地区,拟通过石太线,东出娘子关,进占石家庄等地。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也在蒋介石驱使下,指挥3个军,沿平汉铁路北上,计划与胡宗南部共同占领平津等地区。
  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则调3个军进占商丘、徐州,准备继续北上,打通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殷。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出动两个军,企图占领浦口,蚌埠,并计划与徐州的蒋军打通联系。
  此外,第五、第七、第九战区的刘峙、余汉谋、薛岳等头目,也奉命分别进攻位于中原和湘粤边境的新四军第5师和由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
  在美国的援助下,国民党军下山摘桃子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加快。
  美国空军从9月5日至10月15日,运送国民党3个军到达京、沪、平、津。即:新六军由湖南芷江运至南京;第94军由广西柳州运至上海,复运天津;第92军由汉口运至北平。
  美国海军自10月中旬起开始为蒋军海运部队,先后进入各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蒋介石全面进军的公开理由是受降和收复被日本侵占多年的失地。然而,实际上华北、华中的日伪军及日伪占领区的城市和交通线早就处在**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的包围和控制之中。如果蒋介石下一道命令,同意日伪军就地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那么人民抗日武装可以极为迅速地完成大部分地区的受降任务。但是,蒋介石却没有民主意识,国民党政权也缺乏开放民主的自我启动能力,蒋介石绝对不会让任何威熟了的“桃子”落人为抗战浴血了八年的**手中,他不但要束缚住人民军队的手脚,而且还有更长远的打算。他要乘受降之机,侵占更多的解放区,摘取更多的人民抗战“桃子”,最终将**挤垮、压垮或者不惜得罪了世人,将**打垮。
  但是,已经同蒋介石较量了18年之久的中国**人也并非是蒋介石的囊中之物,**中央和**等**领袖不但对其和平攻势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其武力进攻也有相当的警惕。
  还在8月11日,**中央便作出了(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该决定指出:苏联参战后,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战胜利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猛烈的。…….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烈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有犹豫。……..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其数量与规模,依情况决定。
  8月13日,**在延安发表的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演说中指出:“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7**这个讲话为**领导人民军队反抗蒋介石抢夺人民胜利成果、坚决保卫人民抗战果实指明了方向。
  在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收复失地”中,阎锡山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他试图重做山西土皇帝的美梦,而山西大部分地区已成为**领导的解放区,成为人民抗战的果实,为此他调兵遣将企图摘取山西这颗“桃子”。
  阎锡山于8月中旬开始命令其部下19军军长史泽波乘八路军主力一时未能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