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当当当当      更新:2022-06-15 12:32      字数:4812
  楦蟹矫婧苌俣〔欢ā>裰蚀硪恢志笄抗讨础⒋直┣亢岷吞某Φ奶氐恪T诟梦壬系梅指叩娜送豢闯勺晕抑行牡摹⒐セ餍缘摹⒗淇岬摹⑷狈ν榈摹⒊宥模运瞬还匦牡模彝ǔ2还匦谋鹑说娜ɡ透@坏头终咴虮硐治氯帷⑸聘械忍氐恪?br />
  二、 与其他特质论者的不同之处
  1。他的工作集中于型,而不是特质,强调人格结构的层次性质。
  2。人格的研究不是必须在特质水平。许多美国心理学家偏重特质水平,如社会性、冲动性。以型来研究优点更多:
  (1)特质不是各自独立的,各特质间有较高的相关,因此不易作系统的描述和准确的探讨,型则无此问题。
  (2)前人在特质水平的研究,虽然方法相同,也常常遇到不能重复的问题,而从型的概念所做的实验和测验大都可以重复。
  三、 人格的发展
  艾森克认为人是生物社会性的动物。人具有有特殊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倾向,但这些倾向(或特质)能在社会要求下有某中程度的改变。因此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才产生行为,其中遗传的生物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艾森克采用三种方式来证明基本的人格类型具有很强的遗传基因基础。
  (1)尽管不同国家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迫使个体行为与其民族性一致,但人格的三个维度仍然被广泛地发现;
  (2)尽管个体在一段时间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但其基本的反应类型却没有明显的改变;
  (3)对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基本人格类型具有很强的遗传性。
  四、 消除心理障碍的行为疗法
  艾森克提出消除心理障碍的三种行为疗法:示范法、恐怖情景法和系统脱敏法。这三种方法能成功地治疗多种心理障碍,包括恐惧症、强迫症以及学生的考试焦虑和当众说话焦虑等。
  示范法是让患者观看电影获实际情景中他人有效控制恐怖的情况,达到减轻和消除恐怖的方法。
  恐怖情景法是让患者长时间地暴露在恐怖情景下以消除其恐惧症。
  系统脱敏法是一步一步地逐渐消除神经症反应的方法。
  第五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学习论范型(learning paradigm)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力量,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验法,强调提出可验证型的假设,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测量行为反应的变化。
  本章主要问题:
  1。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2。 多得拉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3。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一、斯金纳其人
  斯金纳1904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个律师。童年时父母很少对他体罚,自幼起创造性很强,自制多种玩具和用具,对机械发明和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他先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他想成为一名作家。他到了欧洲,但很快发现自己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说。他于是放弃了成为作家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失去对人类行为的兴趣。加上他在欧洲徘徊之际,接触了巴甫洛夫和华生的许多著作,因而他回到美国之后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斯金纳终于在心理学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他为自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发奋攻读心理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斯金纳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一生殊荣不断,于1900年8月去世。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1938年)
  《沃尔登第二》(1948年)
  《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年)
  《强化的程序》(1957年)
  《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年)
  《关于行为主义》(1974年)
  二、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运用斯金纳箱对动物进行研究,提出了他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定义。斯金纳认为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斯金纳把有机体的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反应。后者可以利用安排结果性的、后继的刺激(强化物、强化刺激)而得到巩固或消退,这正是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所关注的问题。这种反应大多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有机体能以自己的某种操作行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他认为人类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研究强化物的作用机制、呈现方式,观察有机体反应概率的变化,来探讨人类行为学习的条件和规律。
  斯金纳很少提到人格、行为风格,在他看来,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如果我们能认识、操纵、预测人的行为,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人格问题是不能解释和解决的。
  三、强化与操作行为的学习
  强化在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刺激往往是在动物做出某一种操作行为之后出现。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叫强化。
  首先强化是针对行为反应而言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是奖给你的!〃、〃打的就是你!〃好像我们给予奖励和惩罚不是因为对人的行为值得嘉奖或惩戒,而是仅仅因为他是他自己,所以他就应该得到嘉奖或惩戒一样。这种〃对人不对事〃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强化方针不仅不利于被强化者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直接联系,而且容易导致偏见的产生,以及自傲或自卑心理的形成。其次,强化物并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强化物的作用只在于提高有机体某项行为反应的概率,与它是不是令人愉快并没有必然联系。
  斯金纳学说的形成受华生的影响很深,但其观点和华生的是有区别的。华生曾一举摈弃了全部心灵主义概念,如灵魂、精神和意识等,并且想结束用本能等术语对行为的解释;斯金纳认为人为地把人与其他动物分开是没有道理的,人和动物的行为受同样的原则支配。他宣称心理学只能是对观察行为的科学研究。他虽然也主张心理学家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和可验证的行为上,但是他认为只要研究对象的内心体验能够被客观地和可靠地测量,心理学家就要注意这种体验。另一位对斯金纳有重要影响的是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后者的经典“条件作用”以及他用来控制行为的程序,给斯金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注意到一些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体验在我们活动之后油然而生。另外,学习理论家桑代克在动物实验中得出的“尝试—错误”学习观点对斯金纳也很有启发,他采纳了这种“效果律”,并对此做了修正,来解释行为的习得。他的修正主要在于强化物程序的改变,反应概率的变化上。
  四、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格可以看作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方式的组合。他不接受那些决定和指导行为的人格或自我概念。
  例如,他批评说,假定某种类似精神的东西存在于人体内使人运动是泛灵论的遗迹。对人格的研究,他认为应该是对个体的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传背景的系统考察,或者说人格研究就是去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当然,做这种分析时,不要违背有机体对环境作出反应的遗传能力;并且,人格研究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判断标准才是合理的。
  五、人格研究途径
  斯金纳选择从个人所处环境的强化程序来考察人格的发展与改变。斯金纳虽然认为成熟阶段理论有一定的预测人格变化的价值,但从总体上,他反对这些理论,因为他们没有考虑事件的控制或操纵,而后者正是行为科学的关键所在。
  在斯金纳看来,科学的最基本目的是事件的控制和预测,而阶段理论却是描述性的。因此,斯金纳更乐于从学习角度研究人格。学习使人获得各种行为,从而人能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在一定环境中,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有的给人带来满足,有的给人造成痛苦。人就是在学会辨别在哪些刺激或情境下行为会得到强化,在哪些刺激或情境下,同样的行为不会得到强化。因而,习得行为被认为处于刺激控制之下。人的一生,首先习得简单技能,然后,掌握和运用越来越复杂的行为。可是,人并不只是被动地、只会自动地反应强化线索的有机体。相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积极地选择和改变环境变量,对环境进行自我控制。
  六、 正常与异常人格的发展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有的人获得了所谓“正常的”习得行为;有的人却由于他们的经历而发展出一些被认为是“异常的”独特反应模式。按斯金纳的观点,“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个体,他们在本质上无差别,没有必要用不同的强化原则解释他们的行为,同样的强化原则适用与所有个体的行为。
  他更强调环境因素决定行为而不是内部因素决定行为。应该象弗洛伊德那样,使用一些不准确的、模棱两可的所谓“心理装置”等概念,因为它们只能给行为以虚假的解释。
  七、 人格理论的应用
  斯金纳的人格理论主要运用在行为矫正中。行为矫正法试图应用从实验室中得出的学习原理改变人的不良行为。这些原理以经典条件反应、观察学习以及操作条件作用为基础,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例如,提高愚鲁者的社会生活技能;减少青少年犯罪者的过失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减肥、减少吸烟量或戒烟;矫正口吃;控制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等。
  如常用的代币管制法是这样进行的:心理学家在医院里设计特殊的环境,让病人完成一些社会赞扬的工作,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评定获得代币;然后,病人可以用这些代币换取物品或某种活动,例如某种程度的行动自由。另一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是使用厌恶刺激。但它的应用却引起了一些伦理学上的争执。例如,用惩罚来改变行为是否违反道德观念?到目前为止,这样做的结果在道德上的合法性仍然是一个问题,虽然社会本身有依赖于用厌恶控制的倾向。
  另外,斯金纳的人格理论在儿童教育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斯金纳认为,旧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并且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副作用。最可取的方法是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是应用小步子渐近和及时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能使许多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虽然一台教学机器同时给许多学生提问题,发指令,回答学生问题等,但它更象学生的私人教师,并保证学生和教材之间连续的相互作用。程序教学也需要教师,但这时,教师的任务是安排给学生不确定强化,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知识水平,并教会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程序教学却可以充分地、及时地强化学生的每一次反应,并承认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法往往抹煞了这一点,从而成为教育无效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多拉德和米勒——两位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多拉德于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米勒1935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两人在耶鲁工作期间有许多的合作。他们的理论把赫尔的学习理论、精神分析论、人类社会学观点、实验心理学方法结合起来的产物。
  主要思想见著作:
  《挫折和攻击》(1939)
  《社会学习和模仿》(1941)
  《人格和心理治疗——关于学习、思维、文化的分析》(1950)
  一、 学习
  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